摘 要:低年級語文識字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和關鍵,新課標對小學階段語文識字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培養(yǎng)低齡兒童語文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公正規(guī)范的書寫習慣等。因此,高效有趣的識字教學方法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高效識字;趣味教學;教學不足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4-012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4.117
從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和興趣,尋找高效的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打下良好的基礎是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主要就如何讓小學階段的學生高效愉快地識字進行分析和建議,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課堂內容簡單枯燥,趣味性低
課本內容規(guī)矩正式,相對呆板枯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時候也只是簡單機械地傳授知識,現(xiàn)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對于新接觸的知識不可能一下子完全理解和吸收,再加上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的特征,對于枯燥無味羅列式的無趣授課方式很難接受,對于知識的掌握就很難牢固,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傳授知識并不能讓學生很好地吸收。因此,提高趣味性教學就顯得更有意義了。
(二)課堂師生互動不足,學生熱情不足
課堂上師生互動相對較少,趣味性游戲相對較少,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也不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學生內心就會和教師產生隔閡,甚至很可能內心畏懼教師,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的熱情,也就不利于語文識字的掌握和鞏固,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增加一些有趣味的游戲,就可以營造一種歡樂愉快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會踴躍起來,積極主動投入到識字中去,變被動為主動去學習。
(三)教學樣式簡單匱乏,缺乏多樣性
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外,語文識字的方式和種類都比較簡單,樣式缺乏多樣性,這樣不利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因此,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課程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樣式比較單一,學習起來就比較枯燥無味,熱情就會降低,掌握漢字就顯得不切實際了。教師應和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和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利用生活實際去掌握漢字,在快樂中高效地學習。
(一)課堂多種趣味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整個語文識字課程中,課堂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課堂上。因此,抓住課堂時間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增加多種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讓學生融入到學習氛圍中去,以便充分地吸收和掌握知識。
可以進行講故事表演,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相結合,自行選擇可以解說表演的小故事,準備好后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并在表演前告訴學生要認真看,表演結束后會有識字問題,排名以小組中識字個數(shù)為依據,并會有獎勵。
(二)多讓學生參與,與學生互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熱情
學生應該做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積極采用多種與學生的互動方式,從而讓學生參與其中,自然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比如,可以實行小組討論的方式,每六個人組成一個小組,選出小組長,經過小組內的討論對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難題的解決和內容的練習,最后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表現(xiàn)出來。還可以通過詞語接龍的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有教師說出一個詞“獎賞”,另一個知道的學生可以說“賞罰”,接下去的學生說“罰款”,以此類推,最后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讓學生回答問題,踴躍回答問題的學生會得到小紅花獎勵,這樣在激發(fā)學生熱情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字的印象。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促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隨著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的不斷發(fā)展,各種高科技的電子設備不斷涌現(xiàn),教學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把多媒體應用到課堂上,教師課下做好關于識字的圖片,可以利用象形法。如“火”字,可以利用火的圖片引起學生的注意,可以通過多媒體把學生經常犯錯誤的字展示出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容易,也更加熱情。這種方法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減少了教師講課備課的壓力,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在基礎時期打好堅實的漢語言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剛接觸時,如何高效地學習和掌握好漢字,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創(chuàng)新出更多靈活有趣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有興趣地主動學習和領會,認識更多的漢字,培養(yǎng)語文識字的濃厚興趣。
參考文獻:
[1]王云峰,馬長燕.實踐取向小學教師教育教程,語文教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楊自敏.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方法和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05(12).
[3]黃嘉燁.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郁明景(1981.5— ),女,漢族,江蘇沭陽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