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菊
天津市寶坻區(qū)人民醫(yī)院 (天津 301800)
前列腺增生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并且于術后安置三腔氣囊導管進行引流,患者手術后需要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以避免出現(xiàn)導管滑脫、移位、分離等引流意外事件,影響術后恢復。臨床上將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引流管的護理安全作為泌尿系統(tǒng)疾病護理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因此,加強引流管的護理安全,降低導管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率對于患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風險干預對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引流安全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需要手術治療的前列腺增生患者94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術后恥骨后引流管39例,三腔氣囊導尿管55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年齡43~68歲,平均(52.6±0.3)歲;前列腺增生程度,Ⅰ度15例,Ⅱ度16例,Ⅲ度12例,Ⅳ度4例。對照組年齡45~69歲,平均(53.5±0.6)歲;前列腺增生程度Ⅰ度13例,Ⅱ度17例,Ⅲ度10例,Ⅳ度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為自愿參與并簽署相關協(xié)議書。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術后留置管護理,密切注意患者皮膚和導管狀態(tài),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護理風險干預。護士長定期召開護理質量分析會,總結留置管引流意外事件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有三點:(1)導管固定不當導致的滑脫、掉落等;(2)護士對導管護理風險預見不足而出現(xiàn)的意外事件;(3)患者因素導致的導管脫落。
護士根據以上因素制定出針對性的干預措施[2]。提升護士的護理風險意識,在日常交班中強調對導管的護理風險干預,將引流管的護理要點牢記于心。無論患者的病情是否嚴重,均要從導管的固定、連接方面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主動控制安全隱患。定期對護士進行護理技能培訓,提升其護理專業(yè)性,及時反饋護理存在的問題。此外,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護理。(1)導管護理。術后留置的三腔氣囊導尿管(江蘇華東醫(yī)療器械實業(yè)有限公司;型號B型)屬于高危導管,應加強護理重視程度,由傳統(tǒng)的2 h評估改進為1 h為間隔的導管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滑脫、移位跡象;恥骨后引流管屬于中危導管,將引流管固定在患者腹部,自然順延下垂,防止管道脫落;更換引流袋時應順理管道,避免旋轉、扭曲和受壓等。提升患者的風險防范意識,避免患者因素造成的導管脫落,告知患者導管意外事件的嚴重性,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明確告知護理要點,讓患者參與到導管護理中[3]。(2)飲食護理干預:術前即需要做好胃腸道的準備,如囑咐患者進食應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但要注意營養(yǎng)均衡,最好以低蛋白、優(yōu)質蛋白為主,同時補充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以防止便秘的發(fā)生。(3)預防感染護理:術前可告知患者多喝水,多排尿,每日飲水量在2 500 ml以上,以充分清潔尿道,也可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統(tǒng)計兩組引流管意外事件發(fā)生情況。術后恢復情況從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表(IPSS)評分、平均尿流率(AFR)、最大尿流率(MFR)、殘余尿量(RU)等方面展開評價。IPSS評分包括7個排尿評分項目,單項0~5分,總評分范圍0~35分,評價結果分為輕度0~7分、中度8~19分、重度20~35分三個層級。
觀察組引流管意外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引流管意外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護理前,兩組IPSS評分、MFR、AFR、RU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IPSS、MFR、AFR、RU均得到顯著改善,且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IPSS評分、MFR、AFR、RU比較±s)
表2 兩組IPSS評分、MFR、AFR、RU比較±s)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a 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b P<0.05
組別 例數(shù) IPSS(分) AFR(ml/s) MFR(ml/s) RU(ml )對照組47 護理前 20.5±4.7 6.5±1.3 8.7±2.1 190.6±20.2 護理后 7.9±2.4a 7.2±1.2a 13.2±4.2a 56.5±11.4a觀察組 47 護理前 21.1±4.4 6.6±1.4 8.6±2.7 191.2±20.4 護理后 6.4±1.2ab 12.5±1.2ab 24.7±2.5ab 27.8±10.9 ab
近年來,65歲以上的老年男性群體前列腺增生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50%以上),尿頻、尿急、排尿困難是該病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颊唛L期受到尿路感染的影響,導致膀胱功能和腎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當前臨床上治療前列腺增生患者以手術方式為主,術后留置導尿管能夠預防感染和出血,因此,加強術后引流管護理非常重要[4]。
本研究分析了護理風險干預對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引流安全的影響,從護理風險評估、導管護理和患者安全意識增強3個方面進行干預,以護理風險因素作為切入點進行管理控制,以有效提升護理安全性。對護士進行風險教育培訓可以提升其護理安全意識,通過總結以往的護理問題來強化現(xiàn)階段的護理工作,避免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疏漏,提升自身護理技能。通過科室開展風險評估和護理技能培訓,護士風險應對能力明顯增強。對術后三腔氣囊導尿管進行導管護理可以避免導管脫落、移位、扭曲等意外事件的發(fā)生,提升置管安全性[5]。中危導管采用自然防脫可避免患者無意識活動造成的導管滑脫,高危導管的護理能夠減少感染和出血的發(fā)生,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導管護理有助于護士觀察導管的引流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并妥善處理;警惕導管出現(xiàn)阻塞,保證引流通暢?;颊咭蛩貙е禄撘彩菍Ч芤馔馐录l(fā)生的部分因素,因此,護士應提升患者的護理參與性,增強患者的導管保護意識。護士在進行護理操作時要明確告知患者,避免其無意識活動導致導管滑脫[6]。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主動配合導管護理工作的進行,提升置管安全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引流管意外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IPSS評分、AFR、MFR、RU均得到顯著改善,且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干預能夠提升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引流的安全性,降低意外事件發(fā)生風險,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