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蘭 崔利民 付 倩 張文濤 金 焰 霍彥平
乳腺癌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組成的惡性腫瘤[1]。目前,全切除術是晚期乳腺癌常見的外科手術,可有效的切除患者的腫瘤組織,抑制癌細胞擴散。但術后仍有部分患者病情惡化而出現復發(fā)轉移,故此其預后評估也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2]。有研究顯示,miRNA是1種小分子的單鏈非編碼RNA,在調節(jié)細胞增殖、存活、腫瘤血管生成、入侵和轉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iRNA-23a表達在乳腺癌的轉移復發(fā)中存在異常,但其機制尚不明確[3-4]。對此,本研究通過檢測晚期乳腺癌全切除術后患者的miRNA-23a表達,探討其與晚期乳腺癌全切除術后患者的預后關系,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晚期乳腺癌全切除術后患者160例,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癥狀、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證實為乳腺癌[5];②就診前1個月無免疫、放化療、抗感染等治療史;③無精神病病史;④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及哺乳特殊人群;②血液性疾?。虎塾行?、肝、腎等嚴重性疾??;④拒絕或終止本次研究者。其中年齡30~68歲,平均年齡(48.52±17.53)歲,體質量指數(BMI)(19.06~30.40)kg/m2,平均BMI(24.21±4.06)kg/m2,腫瘤類型:導管癌18例,小葉癌15例,腺癌伴粉刺樣癌12例,其他類型6例,同期選取健康人員160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48.53±17.55)歲,BMI(19.06~30.13)kg/m2,平均BMI(24.22±4.08)kg/m2,為本院體檢中心經健康體檢合格的正常人,輔助檢查中血、尿常規(guī)檢查,血清肝、腎功能生化指標,相關激素的標記免疫分析指標均在正常范圍,無心、肺、腎等器官器質性病變,本次研究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且通過,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血清抽取:給予所有患者術前(出院日)、術后及健康人員晨起空腹抽取上臂靜脈血3 ml于無菌試管中,室溫靜置30 min,待血液自然凝固后3 500 r/min離心 10 min,收集上層血清,標本置-80 ℃ 保存。總RNA提?。喊凑湛俁NA提取試劑(北京Tiangen公司)的說明書提取,水溶解后采用分光光度計測定RNA的濃度和純度,待吸光度(A260/280nm)位于1.8~2.1之間可用于后續(xù)逆轉錄。逆轉錄:按逆轉錄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對miRNA-23a進行逆轉錄反應,miRNA-23a莖環(huán)逆轉錄反應引物為:5'-CGTCGCTACATCCAG7rrGAG-CATATGCGACGCTrC-CAGT-3',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負責設計合成。反應條件:42 ℃ 15 min,85 ℃ 5 s,4 ℃ 10 min。反應產物置于-20 ℃保存。實時熒光定量PCR:應用SYBR Green FQ-PCR試劑盒(Applied Biosystems公司)進行檢測。miR-23a:上游引物(F):5'-,ITIHCAGACCCCAGGCAG-GCACA-3',下游引物(R):5'-TCCATCAGCGTCAA-CACCATCA-3';本實驗設置復孔3個,采用u6基因作為內參,每個樣品測定3次,miRNA表達量變化采用與u6基因循環(huán)閾值比較進行確定,U6 F:5'-GCGCGTCGTGAAGCGTYC-3',R:5'-GTGCAGGGT-CCGAGGT-3'。PCR循環(huán)參數:95 ℃ 3 min,95 ℃12 s,62 ℃40 s,共40個循環(huán)。
在62 ℃采集熒光信號,并用熒光定量PCR儀自帶軟件進行熔解曲線分析,miR-23a的相對表達水平以2-ΔCt法計算,公式:ΔCt =[(樣本CtmiRNA-23-樣本CtU6)。
患者術后血清miRNA-23a表達量明顯低于健康人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所有研究對象的血清miRNA-23a表達量比較
患者術后血清miRNA-23a表達量明顯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乳腺癌術前、術后患者血清miRNA-23a表達量比較
隨訪12個月后發(fā)現乳腺癌術后復發(fā)轉移有50例,無復發(fā)轉移110例,同時在術后3、6、9、12個月血清miRNA-23a表達量及變化量方面,復發(fā)轉移者明顯低于無復發(fā)轉移者,復發(fā)轉移者術后呈持續(xù)下降的趨勢,無復發(fā)轉移者術后呈持續(xù)升高的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Logistic回歸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miRNA-23a表達變化量<20%是患者復發(fā)轉移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4。
組別例數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變化量/%復發(fā)轉移者500.48±0.120.41±0.130.35±0.100.29±0.09-7.21±0.02無復發(fā)轉移者1100.58±0.200.95±0.331.22±0.231.65±0.4231.56±0.12t3.27411.16825.63422.6252266.504P<0.05<0.05<0.05<0.05<0.05
表4 miRNA-23a與乳腺癌術后復發(fā)轉移的Logistic回歸性分析結果
乳腺癌是發(fā)生在女性乳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隨著近年來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醫(yī)學知識的匱乏導致該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已成為當前社會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多數患者被確診時已是晚期狀態(tài),嚴重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6-7]。目前,臨床主要通過全切除術治療晚期乳腺癌,可有效切除腫瘤組織,控制癌細胞擴散,改善患者病情[8]。但有研究顯示,多數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細胞喪失了正常細胞的特性,游離機體后易造成其他病變,從而引起病情復發(fā)轉移,故如何針對性確?;颊咝g后預后轉歸有價值的指標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9]。
據相關研究報道,miRNA是1類短序列、非編碼的單鏈小分子RNA,通過堿基配對識別靶mRNA,引發(fā)靶基因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譯,從而在轉錄后水平負調控靶基因的表達,與癌組織的發(fā)生發(fā)展、侵襲和轉移有關[10]。其中miRNA-23a是存在脊椎動物的基因組中的1種抑癌因子,可參與基因轉錄后表達調控,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侵襲,其表達量在晚期乳腺癌的診斷及預后評估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1]。
對此,本研究通過檢測所有研究對象的血清miRNA-23a表達量,結果發(fā)現患者血清miRNA-23a表達量明顯低于健康人員,此與Zhu等[12]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表明血清miRNA-23a表達量與晚期乳腺癌的病理發(fā)展有密切關系。這可能由于隨著乳腺癌患者病情的惡化,導致體內的癌細胞嚴重擴散,從而使miRNA對靶基因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譯的負性調控能力降低,繼而降低miRNA-23a發(fā)揮調節(jié)正常細胞增殖的能力。同時本研究中,患者術后血清miRNA-23a表達量明顯高于術前(出院日),此與Shaker等[13]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表明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全切除術可有效改善血清miRNA-23a表達量。這有可能由于通過全切除術可有效的切除腫瘤組織,遏止癌細胞的擴散,從而恢復miRNA對靶基因的正常調控,促進miRNA-23a的表達趨于平衡。此外,兩組術后患者均有復發(fā)轉移,且在術后3、6、9、12個月血清miRNA-23a表達量及變化量方面,復發(fā)轉移者明顯低于無復發(fā)轉移者,復發(fā)轉移者術后呈持續(xù)下降的趨勢,無復發(fā)轉移者術后呈持續(xù)升高的趨勢,此與胡聶等[14]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表明血清miRNA-23a表達量變化與患者術后的發(fā)轉移有關。這有可能由于部分患者術后的癌組織無法被抑制殺死,且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會加劇擴散分化,進一步侵襲miRNA-23a,使其參與的基因轉錄后表達調控失衡,從而使miRNA-23a的表達量降低。同時,本研究的Logistic回歸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miRNA-23a表達變化量<20%是患者復發(fā)轉移的獨立影響因素,此與Kleivi等[15]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表明miRNA-23a的表達量可作為晚期乳腺癌患者術后復發(fā)轉移的評估因子,故術后監(jiān)測miRNA-23a的表達量對患者的復發(fā)轉移有重要意義,若術后患者的miRNA-23a的表達量明顯降低,應及時檢查預防,確保病情穩(wěn)定。
綜上所述,miRNA-23a與晚期乳腺癌的發(fā)生及其全切除術后預后轉歸有關,術后監(jiān)測血清miRNA-23a表達量可作為評估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