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平
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高階段年級的習題復習課與新授課有很大的不同,與平時一般的練習課有很大的不同。這種課程對舊知識有很大的強化記憶作用。復習課不能只是單純地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復習,也不能毫無目的地大量做題,而應該培養(yǎng)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著重以學生為核心,使學生更自主地進行自我反思式的學習。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高階段學生在數(shù)學習題課時的自我復習與思考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復習課 自我反思
在小學高階段的數(shù)學教學形式中,復習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構成部分,因為它能夠對舊知識有很明顯的鞏固和強化作用。但在現(xiàn)在的數(shù)學教學中,復習課往往被老師們上成對學過的知識點的回憶與復習,同時進行大量的習題練習,整堂課顯得比較枯燥,而且教學效果不是很好,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事實上,復習課與新授的課程是同等重要的,它不同于簡單的練習課。復習課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應與思考能力,它更重視促進學生對學過的知識的整理與消化。
一、在整理和總結做題思路中提高學生自我反應與思考能力
運用獨到的做題思路與方法是學好數(shù)學的必由之路,在給學生上復習課的時候,老師要善于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做題思路與方法,指導學生自我思考與理解,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更熟練地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數(shù)學問題的分析與解答。比如說有這樣的一道題,即用2、4、6和3這幾個數(shù)字進行數(shù)學運算使最終結果等于24,學生看到這道題時都進行了思考,得出了以下解題思路,即(3-2)×4×6=24、2×4×(6-3)=24、4×3+2×6=24等。接下來的講授過程中我問學生:假如采用乘法計算的話,幾乘幾可以得到24?于是學生開始列舉,即3×4、2×6、2×12、1×24。緊接著我問:怎樣用運算符號將這幾個數(shù)字連接起來使最終結果為24?接下來學生朝著目標開始思考,最后又想到許多方法。緊接著老師繼續(xù)引導,除了乘法之外還有哪些運算?學生理所當然地想到除法、加減法,將這幾種運算延伸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思路與解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巧妙運用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清解題思路與方法,并及時進行自我反思,開發(fā)學生的思維。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指導學生主動進行自我反思
數(shù)學從日常生活中產生,也應該回歸于生活,數(shù)學的作用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生活中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所以在數(shù)學教學與復習中應該找一些和生活緊密相連材料,并通過巧妙地設計,使學生在學習和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反思,拓展和延伸解題思路,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shù)學的實際作用。再如這道題:假期學校組織老師和學生去游樂園玩,教師有25名,學生有105名,收費明細為:兒童5元/人,成人10元/人,多于30人的可以購買團體票,人均8元,請想出一個方案讓該活動所花費用最低。顯而易見這個題目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得非常緊密,而且題目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不僅僅是分類討論更要進行綜合運算,因此題目具有靈活性與挑戰(zhàn)性,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主動進行自我反思時要明確學生之間差異
在上復習課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重難點強化練習。所以說在給學生上復習課的時候也要照顧到后五分之一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同時也要照顧到前十分之一的學生的拔高性學習,題目的設置要符合從易到難的梯度性訓練,但也要控制題目數(shù)量。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置不同的標準。在此過程中,盡可能多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答案的題目開發(fā)學生的思維,達到學生舉一反三的目的,以此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說復習除不盡的除法計算時,有這樣一道題,講臺上有一些粉筆,將它們平均分三個粉筆盒里還剩余一根,請問講臺上有多少根粉筆?學生分析題目會發(fā)現(xiàn)答案不是唯一的,假如每個粉筆盒放1根,就是1×3+1=4根粉筆,如果放2根就是2×3+1=7根,對于差一點的學生可以要求他答出一種答案就可以,對于中間部分學生可以要求其得出三種答案,對于優(yōu)秀生則可以要求得出全部答案并找出答案的規(guī)律。
四、要加強運用系統(tǒng)性的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
數(shù)學總的來說是一門邏輯性、系統(tǒng)性的學科,在數(shù)學授課過程中要著重對知識點進行及時梳理與總結,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以點帶面,使學生能夠吸收和消化知識。在上復習課的時候,老師要指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歸納與梳理,找出每個知識點的內部存在的關系,以此抑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系統(tǒng)化理解與消化。例如在對立體圖形體積進行復習時,教師可由立體圖形體積引導學生概括出直柱體體積計算方法,這樣設置問題:為何不管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抑或是圓柱,在計算其體積時都用相同的計算公式,即v=sh?這是由于它們同為直柱體,那么什么是直柱體呢?即這樣一種立體圖形:有兩個形狀及大小均相同的上下底面,且任意部位切開所形成的橫截面都與這兩個上下底面相同,像這樣的立體圖形就統(tǒng)稱為“直柱體”。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直柱體”概念判斷哪些是直柱體,哪些不是。這一過程對知識點進行了歸納概括,使知識點變得更系統(tǒng),達到便于學生理解和消化的目的。
五、結語
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復習課不僅是對所學知識點的簡單再現(xiàn),而且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tǒng)化訓練,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更主動地思考和聯(lián)系所學知識點,達到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吳國峰.啟發(fā)式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中的應用[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