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一清
摘? 要? “祥龍壺”造型設計和裝飾,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玉文化、龍文化及茶文化等諸多元素融會貫通,同時根據紫砂泥料的材質特性,運用紫砂陶刻的裝飾技法,共同營造出外觀形態(tài)形象與內蘊情志意趣相互映襯,藝術感染力強烈的“意象”美感效果,進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 祥龍壺;傳統文化元素;造型與裝飾;藝術價值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形成了璀璨奪目的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中的諸多元素,扎根于中國的社會文化歷史,以各種文化符號或具體事物表現出來。這些符號和事物成為了中國文化獨有的象征,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也正是通過這些符號和事物理解并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這種文化具有獨特的審美哲學和審美情趣,既可以通過具象的形式層面呈現,又可以通過抽象的精神層面展現。傳統文化中玉的元素、龍的元素、茶的元素、壺的元素等,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此也形成了中國玉文化、龍文化、茶文化、壺文化等獨特的文化現象。
“祥龍壺”(見圖1)將傳統文化中的諸多元素進行綜合,設計理念首先以中華傳統文化形而上的思想為指導,然后借鑒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中形而下的技藝進行具體的設計。通過壺藝造型的形態(tài)和書畫陶刻的裝飾,以紫砂溫潤如玉的質感和“玉龍”的形態(tài)表現玉的美德,以龍的神姿形象展示吉祥的氛圍,以書、畫裝飾形式表達中華茶文化和壺文化的廣博精深,使得這件作品多種傳統文化元素相映生輝,在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耐瑫r,既體現出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的精神內涵,又體現出意象美感極具神韻的藝術價值。
1? “祥龍壺”外觀造型的傳統文化元素
該作品采用宜興紫砂光素圓形器打泥片、圍身筒拍打成型的傳統工藝進行制作,其造型結構根據幾何曲線與自由曲線的基本原理進行合理搭配和巧妙布局,使得剛中帶柔的結構嚴謹,和諧勻稱的虛實節(jié)奏協調。其下大上收的壺身圓潤飽滿,重心下垂,端莊穩(wěn)健;壺身下設的圈足穩(wěn)重踏實,承托著壺身使氣勢升騰;壺身下沿增設的幾道裝飾線,更添好幾分靈動感;寬闊的壺肩與精悍的矮頸匹配,剛柔并濟;壓蓋與壺口吻合貼切,微隆壺蓋與壺身上下呼應;粗獷又靈巧的曲嘴,豪邁壯闊中蘊涵著柔美堅韌;玉龍形的環(huán)把,龍睛圓瞪,額頭上的鬃毛巧妙地貼額卷曲成壺把的“上飛”,生動逼真;壺蓋上橋式玉龍形鈕,在方與圓的變幻中舒卷自如,瑞氣氤氳,玉光裊娜,高貴典雅。
中國的原始文化,從能控制火的“北京人”算起有50萬年,從有了儀式的“山頂洞人”算起有1.8萬年。而8千年前巖畫、彩陶、玉器的出現,時以女媧、伏羲為符號,以磁山、裴李崗、查海、河姆渡文化為代表,中國進入農耕文化時期,則愈顯出中國與其他原始文化同中呈異的特征。王國維《釋禮》說:“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禮以玉?!庇竦闹匾栽谟谂c性靈有關。傳統文化中,玉可以通靈,既在禮器中,又在儀式之人身上。在理性化的宮廷里,官員們佩戴著用玉做成的圭璋象征權力等級。在良渚文化里,玉斧是王權的象征,玉琮是用來觀天的法器。原始儀式首先是與神相關,玉是用來通神的,“玉龍”同樣也具有通神的功用。同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玉的功能又開始衍生,儒家以玉比德,詩人以玉喻心,百姓也知玉為寶。最重要的是玉代表中國人的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的純潔性追求。中國藝術,從文學到繪畫、從書法到園林及至北宋年間才出現的紫砂壺藝,其理想境界都具有一種“玉”的韻味。同樣,“龍”的出現也始于8千年前,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有龍紋的描繪,玉器也有龍的造型。龍,首源于上古時代人們對神的迷信,在上下分合聚散的幾千年歷史中,一直被當作富有神性的祥瑞之物,是權威、神圣、尊嚴的象征。龍的形態(tài)形成,早先是原始時期抽象的玉龍形,在遠古中華各氏族部落融和的過程中,人們把許多不同部落以幻想創(chuàng)造的保護神——圖騰形象揉合進來,最后才形成我們現在見到的龍。“祥龍壺”上引用的仍為原始“玉龍”古樸的造型,將傳統文化中玉與龍的文化元素與壺文化融合,選用的材質為黃龍山出產的底槽青紫砂泥,燒成后的色澤渾厚深沉,瑩潤如和玉。
2? “祥龍壺”陶刻裝飾的傳統文化元素
“祥龍壺”的造型敦龐周正,氣勢古樸端莊。其梯塔形壺身轉折有序,肩、頸、腹骨肉亭勻,壺嘴胥出自然,口蓋嚴密,從下圈足往上至玉龍形鈕,層次結構豐富,韻律美感強烈。壺身一側為行書體陶刻“噴珠漱玉”四字,采用雙入正刀法,字體遒勁、灑脫,每一筆注重行刀的浮沉、利鈍、深淺、寬窄,使筆勢的氣脈暢達、跡外傳神,每個字的結構相稱、筆跡分明、干凈利落。同時,“噴珠漱玉”的文詞書意,也與壺體玉質及玉龍元素遙相呼應;另一側為清刻填色的“煮茶品茗圖”,描繪了一幅煮茶品茗的畫面:野外樹旁,一茶童撅著屁股臥伏在地上朝茶爐吹氣,一壺架在爐上正在煮茶;一老者坐在石塊上,一腿撩起,一手捏著茶杯一手揭蓋,正欲品嘗,從側后邊延緩攀伸過來的松樹枝條疏朗有致。整幅畫面靜與動、起與伏、遠與近設計合理,布局精致、靈動活潑,既充滿生活氣息,又讓茶文化與壺文化融會,造型與書畫相互映襯,圖文并茂,倍增風雅。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不僅包含物質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層面。唐代陸羽所著《茶經》曾系統總結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陸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視茶的精神享受與道德規(guī)范,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并與儒、釋、道哲學思想交融,逐漸使人們進入一種文雅的精神領域。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 品茶不但能鑒別茶的質量,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雅的藝術境界。飲茶環(huán)境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品”的效果才會有詩情畫意,才會產生盎然的意趣。而宜興的茶因其品質優(yōu)秀,早在唐代就作為“貢茶”進呈朝廷。也正因為是宜興出產貢茶、盛產好茶,天時地利,這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因素,催生出宜興紫砂壺的興盛,并推動著茶文化與壺文化共同走向繁榮?!跋辇垑亍鄙系臅嬏湛萄b飾切壺、切意,與造型創(chuàng)意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可謂珠聯璧合。
3? “祥龍壺”藝術價值的意象美感效果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絢麗多姿的表現形式和意味深長的表現內容,為紫砂壺藝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生動素材,形成了一條吸收傳統文化元素應用于壺藝造型與陶刻裝飾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路徑,構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和一種精彩紛呈的文化現象,其中蘊涵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是巨大的。
“祥龍壺”將傳統文化中的玉、龍、茶、壺等諸多文化元素融匯一器,使在審美觀照與創(chuàng)作構思時的主觀意識、感情、意趣等“意”的成分,構成壺藝創(chuàng)作的中心內容和主導旨意。同時,將出現于主體想象中的壺體形象和書畫形態(tài)作為“象”的成分,構成“意”的審美對象和客觀對應物。因此,“祥龍壺”的藝術價值,在于審美發(fā)現中將“意象”的美感效果較好地開發(fā)了出來。它通過審美思維創(chuàng)造,融會主體意趣的藝術審美形象,又使深化的美感有所寄托,把審美中所獲得的詩情畫意般的認識相對固定了下來,既可脫離個別存在,又有具體可感。
4? 結? 語
綜上所述,“祥龍壺”的造型設計和裝飾,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玉文化、龍文化及茶文化等諸多元素融會貫通,同時根據紫砂泥料的材質特性,運用紫砂陶刻的裝飾技法,共同營造出外觀形態(tài)形象與內蘊情志意趣相互映襯、藝術感染力強烈的“意象”美感效果,進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
參 考 文 獻
[1]楊明剛,劉振艷,胡珊.傳統文化視覺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價值及應用[J].設計,2014(06):64-66.
[2]張法.中國美學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