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學科評估對高校學科建設的影響研究

2019-06-11 10:57張藝煒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9年4期
關鍵詞:學科建設

張藝煒

[摘 要]學科評估已經經過了四輪,完成了七次評估,其覆蓋面、影響力正大幅提升。研究發(fā)現(xiàn),學科評估將對高校的學科布局、學科質量、人才資源以及科研激勵產生重要的預期以及非預期影響。在分析產生非預期影響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樹立正確評估導向;建立高校自我評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加強多方協(xié)作,形成主體合力。

[關鍵詞]學科評估;學科建設;非預期影響;第三方評估機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9)04-0114-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4.021

研究生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頂端,是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主要途徑,是國家人才競爭的重要支柱。世界發(fā)達國家為了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研究生教育整體水平,紛紛采取質量評估的做法,如美國的博士點評估以及英國的科研評估等。中國作為擁有世界第二大規(guī)模的研究生教育大國,多年來致力于保障和提高研究生質量,為服務社會以及促進我國學位授予單位學科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在有關部門支持和鼓勵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決定對學科建設水平進行評估。

一、研究緣起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國家逐步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政府無力承擔高昂的教育支出,教育投入日益縮減。在這種情況下,教育成本的重擔只能由受教育有自行擔負。正因如此,觸發(fā)了社會各界對教育質量的極大關注,紛紛向大學施壓以確保教育質量,由此開啟了政府和專門機構主導下的高等教育質量外部問責和績效評價時代。受世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工作于20世紀80年代步入正軌。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政府要對高等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進行評估。為服務社會以及促進我國學位授予單位學科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在有關部門支持和鼓勵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以下簡稱學位中心)決定嘗試從不同于政府行政性評估的角度對學科建設水平進行評估,推動我國多元化教育評價體系建設[1]。

學科評估是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進行的整體水平評估。[2]。目前,學科評估已經經過了四輪,完成了七次評估,其覆蓋面、影響力正大幅提升。隨著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的出爐,高校的學科調整將是必然趨勢。通過前期文獻調研,本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學者對學科評估的研究多聚焦于學科評估本身的缺點和不足,諸如體系不完善、過程不合理等實施層面的問題,很少批判性的反思學科評估對于高校學科發(fā)展的影響以及產生這些影響的原因,實證研究尤其缺乏。因此,本研究以學科評估的目的為基礎,首先探討學科評估對高校造成的預期影響以及非預期影響。其次分析產生這些非預期影響的原因。最后為更好地推進學科評估、促進高校學科建設提供幾點思路。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訪談法、案例法并輔以網(wǎng)絡調研。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通過訪談法獲得高校學科評估中不同利益相關者對學科評估的意見及建議。訪談對象包括學校、院系以及教師三個層面,分別是學校負責學科建設的處長、研究生院院長、教育學部部長、參與學科評估工作的教授。為了研究的豐富性,本文在訪談的基礎上進行了相關網(wǎng)絡調研,以“學科評估”為關鍵詞檢索了重點院校的信息,以盡可能全面的展現(xiàn)學科評估對高校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情況。

二、學科評估的預期影響

學位中心開展學科評估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服務大局;二是服務高校;三是服務社會[3]。學科評估經過多年的實踐歷練始終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評建方針。圍繞著評估目的和原則,形成了第四輪以“師資隊伍與資源”“人才培養(yǎng)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與學科聲譽”四個一級指標為框架的評估體系(表1)。通過對評估指標體系的分解細化,同時基于政策話語中定義的學科評估的目的,本文發(fā)現(xiàn)學科評估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提高質量。學科評估旨在推動大學優(yōu)化其學科結構,提高其學科質量,包括教學和研究兩個方面。學科評估的第二個目的是擔負責任,即學科評估通過提供高質量的評估信息來幫助學生群體、各級政府、社會各界人士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了解學科水平,滿足社會對教育質量的知情需求。綜上所述,學科評估對被評估機構的影響可能包括推動大學調整學科結構,提高高校學科質量水平,即教學質量和科研績效。

(一)調整學科結構

學科評估強調“以評促改”,其實就是以評估工作推動學校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深教學改革,優(yōu)化學科結構。學科結構是研究生教育結構的重要組成,相比于層次結構、類型結構,我國學科結構的優(yōu)化還相對滯后,與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還存在差距。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學科數(shù)量時常變化,學科數(shù)量調整以市場為依據(jù),忽視了以學科發(fā)展為原則的結構調整。即往往注重數(shù)量的擴張,而忽視了結構的調整[4]。因此,優(yōu)化學科結構是學科評估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提高高校學科質量水平

“以評促建”理念倡導是以評估工作帶動學校的各項建設和發(fā)展,大力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包括師資隊伍建設、專業(yè)建設和課程建設等,改善辦學條件,為進一步提高學科質量提供保障。經過前幾輪評估工作的經驗總結,第四輪評估更加關注質量,更加注意處理規(guī)模與質量關系,更加科學地評價教師團隊水平和結構質量。例如,改變以往單一的“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師資隊伍評價方法,重點對“代表性骨干教師”的水平、結構、國際化情況、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在第四輪學科指標體系中,“S1.師資隊伍質量”“S5.學生國際交流”“S6.學位論文質量”“S14.科研獲獎”“S15.科研項目”等均指向高校學科質量建設領域。

三、高校對學科評估的回應情況

學科評估作為一項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實施的評估政策,受到了各個高校的高度重視。以第四輪評估為例,共有513個單位的7449個學科參評,比第三輪增長76%。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學科評估不僅有助于高校了解自身學科建設的狀況,而且可以了解彼此高校間學科發(fā)展的差距,通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進而推動高校學科的內涵建設。根據(jù)調研情況,大多數(shù)院校都表示要認真落實學科評估,通過評估尋找差距,以更好的規(guī)劃高校學科建設工作。本研究以評估時間先后作為劃分標準,將高校的回應總結為以下兩方面:在學科評估進行之前,多次在學校和院系層面召開動員會、工作部署會;在學科評估結果公布后,院系層面做總結大會,深入分析評估結果,尋找差距和不足,為下一步學科建設制定對策。

動員大會旨在使高校明確學科評估的重要性,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督促參與評估的學科負責人認真學習學科評估的各項指標,針對各項指標收集數(shù)據(jù),積極應對學科評估的執(zhí)行工作。在清華大學第四輪學科評估動員部署會上,校黨委書記陳旭表示“要高度重視、全力以赴,認真仔細統(tǒng)計我校學科發(fā)展取得的成果,挖掘相關資源;要全校配合、形成合力,學科評估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個學科及相關職能部門都要認真負起責任,各單位黨委要主動配合,積極發(fā)揮保障工作”[5]。高校對學科評估的重視不僅體現(xiàn)在學科評估前的迎評工作,而且體現(xiàn)在評估結果出來后的總結反饋工作。為了更直觀地了解學科實力、總結評估經驗,部分高校會選擇購買學科評估分析報告,以此幫助院系進一步了解各自學科的發(fā)展狀況,根據(jù)評估結果調整學科規(guī)劃。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負責人就提到“我們要把我們一級學科評估的數(shù)據(jù)買回來,然后發(fā)給各個學科負責人,仔細研究對比自己與其他院校的差距”。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蔣傳海也說道“把參評學科的評估報告全部購買回來,這對我們制定新一輪學科發(fā)展的規(guī)劃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

四、學科評估對高校的影響

學科評估對高校帶來的影響不僅有預期的,還會衍生出許多非預期影響。這些非預期影響多是受高校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制約通過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引發(fā)出來的。因此,本研究具體分析高校學科建設的實施情況,在分析學科評估的預期影響外,認真分析學科評估所帶來的非預期影響,這有利于厘清學科評估對高校學科建設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調整學科布局,制定學科規(guī)劃

學科專業(yè)結構是大學的基本構架,學科的專業(yè)水平事關高校的整體發(fā)展。隨著學科評估工作的逐步開展,各個高校意識到調整學科布局是突破現(xiàn)有學科發(fā)展困境的有效路徑,并積極嘗試調整現(xiàn)有學科布局。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做出了努力:根據(jù)自身情況出臺相應的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在此基礎上秉承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原則調整了學科布局。各高校秉承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主要采用了兩種學科布局方式,一是重新分配學科資源,體現(xiàn)出“有所大為和有所小為”;二是撤銷那些非重點、非特色、非優(yōu)勢學科,體現(xiàn)出“有所不為”。

高校致力于培育重點優(yōu)勢學科,目的是將資源集中在某些學科領域,使它們在學科評估上獲得更好的排名。比如,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科能力提升計劃”,就是根據(jù)學科的規(guī)模、類型、文理交叉情況設置不同資源配置比例,有重點的培育優(yōu)勢學科。北師大學科建設處長解釋道:“學科規(guī)劃在經過三層論證、一級學科內部論證、學校學科委員會論證、以及校外專家論證后,將北師大學科劃分為若干梯隊,第一梯隊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第二個梯隊是建設世界知名有中國特色的學科,第三梯隊是建設國內一流學科。根據(jù)學科梯隊的規(guī)模、類型、文理交叉情況分層、分類地投放資源,并根據(jù)學科定位確定資源配置的系數(shù),例如文理交叉系數(shù)為1.2,理科系數(shù)為2,工科系數(shù)為2.3,將系數(shù)乘上原本資源配置的指標即為該學科應享受的資源總量?!迸c此同時,對于一些長期建設效果欠佳、且不能很好對接國家戰(zhàn)略需求的學科,高校需要實施“關、停、并、轉”的裁撤戰(zhàn)略,將有限的資源和能力集中發(fā)揮作用。例如,蘭州大學校方正式發(fā)布文件,宣布撤銷該校教育學院及內設機構[7]。不僅僅是是教育學院,上海交大的一級學科總數(shù)由原來的69個縮減為56個[8]。北京師范大學也由原來的46個一級學科變?yōu)楝F(xiàn)在的40個一級學科。

在高校學科布局調整中,實現(xiàn)有所為容易些,但是要做到有所不為,就需要從高校實際情況出發(fā),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不可否認的是,部分高校為了在學科評估中取得好成績,陷入了“急功近利”的錯誤傾向:借著“資源整合”名義做起了數(shù)字游戲,以“砍殺”或拆并非重點、非特色、非優(yōu)勢學科為代價,來確保重點學科的權威地位;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科排名隨意拆分學科;更有甚者做文字游戲、數(shù)據(jù)搬家、變相造假等等。復旦大學教授熊慶年深有感觸“為了爭取排名靠前,不少學校采取了‘丟車保帥的策略,導致一些學科分裂,甚至學校內部院系分裂”[9]。部分高校為了迎合學科評估,擅自削減發(fā)展不利的非重點、非特色、非優(yōu)勢學科,采取非正當手段參與學科評估,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短視行為勢必會破壞高校整體學術生態(tài)的發(fā)展。

(二)聚焦質量保障,提升學科質量

有研究表明,外部評估是否長期有效,重要的前提就是與高校內部質量保障對接,積極推動和促進學校內部質量保障。在學科評估的推動下,高校加強了學科層面的內部質量保障,組織學科規(guī)劃小組,建立年度學科評價機制、完善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加強碩士、博士論文質量監(jiān)控;對碩士、博士導師等進行培訓。

例如,北京師范大學按照學科評估的評估理念,制定了一項《北京師范大學學科能力提升計劃(2014-2020年)》,明確了北師大今后學科建設的改革發(fā)展方向。北京大學以各學科排名為依托,運用海量的科研評價文獻資源、高效的分析工具,完成了學科競爭力分析報告。并將摸清學科現(xiàn)狀、對標國內外相關機構發(fā)現(xiàn)學科的長項短板、分析學科競爭力作為北京大學學科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10]。為了防止“嚴要求,寬通過”的形式主義,進一步提高博士學位論文的培育質量,許多高校逐步實施以學校內部管理質量保障機制為主,以教育部等第三方外部質量監(jiān)督機制為輔的雙保險模式,通過內部質量管理和外部質量監(jiān)督共同促進博士生質量的提升[11]。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實行雙盲評審的方式,同時邀請國外世界一流大學的專家進行評審,采取國際化的答辯形式,力求保證博士學位論文水平達到國際標準[12]。

(三)重視人才資源,調整人才引進政策

一流的師資隊伍是高校學科建設的人才保障。因此吸引優(yōu)質師資是高校學科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高校以多樣的引進政策為保障,在人才引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例如,北京師范大學依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春暉計劃”國家“985工程”和學校“京師學者獎勵計劃”等各種渠道引進人才。近五年來,從海外引進人才所占比例從27%增加到55%[13]。北京大學始終秉承“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截至2015年底,北京大學推薦人選已有85人入選“千人計劃”,99人入選“青年千人計劃”,入選人數(shù)位居全國高校前列[14]。

對人才的過度追求導致高校間出現(xiàn)“挖人才”的不良現(xiàn)象?!巴谌瞬拧笔侵溉瞬诺囊环N非合理化流動,即高校采取不正當手段招攬和引進人才,屬于無序競爭行為。北師大研究生院長談到,“鑒于長江學者、院士等都是學科評估的硬性指標,因而部分高校為了所謂的“面子工程”“績效”不惜花費重金進行人才挖掘,即學校利用高薪將人才從一個院校引入另一個院?!?。無獨有偶,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馬陸亭也談及這個問題,“挖‘學術大咖,各個地方花了那么多錢,總量卻沒有增加”[15]。也就是說,這樣一來,大學往往追求快速的成功和立竿見影的效益,這可能不利于中國高等教育的長期繁榮。資金主要用于吸引其他機構的優(yōu)秀學者,或者支持機構內部的一些優(yōu)秀學者。相比之下,對新手教師的支持似乎相當有限?!巴谌藛栴}”極大地破壞了學術生態(tài),使得學科評估背離了評估的初衷,反而將評估與各種利益糾纏在一起。

(四)強化激勵手段,調整科研激勵機制

為充分調動教師和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促進高??萍紕?chuàng)新和技術服務,加快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高校均設立了名目繁多的激勵機制,這些激勵機制均指向生產高量的科研成果。雖然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是每一所大學追求的目標,但是學科評估和其他外部評估(如全球大學排名)確實提供了“什么是好的研究成果”的具體標準。學科評估堅持高水平研究出版物的“國際標準”,如在英語高引/國際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學科評估使用的績效指標等等,這些都成為政策制定的重要考慮因素。

通過這些激勵方案,北師大的案例研究表明,具有高度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的數(shù)量確實有所增加。大多數(shù)教師(尤其是新任教師)確實會改變他們的出版方式,比如在SCI/SSCI索引期刊上發(fā)表文章,以滿足高校的要求。加大科研激勵機制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科研產出的數(shù)量,但是其對科研質量、課堂教學以及教師個人的負面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其一,不利于高質量科研成果的產出,以量化為顯性特征的“激勵機制”很容易導致學術短視、學術成果膚淺和高質量的學術成果難以涌現(xiàn)[16]。北師大某教授表示“評估時代,寫的文章很多,但是十年磨一劍的成果都是很缺乏的?!边@源于當前科研激勵機制傳遞出的“短平快”錯誤導向。其二,過于重視科研成果將會影響教師教學工作。眾所周知大學的功能有三個, 即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 其中科研在當下所占的分量越來越重, 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把科研作為學校的一項長遠發(fā)展戰(zhàn)略,這對教學的影響是慘痛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表示“學科評估做得不好可能會使學校忘卻自己的基本性質——育人性”[17]。北師大教師也認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學并不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力,而科研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力。”當前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項目以及科研獎勵上,自然無暇顧及教學質量。第三,高校教師作為一支擁有專業(yè)知識的高素質隊伍,在目前的評價體制下,受到了過多的約束。尤其是現(xiàn)代高校逐漸形成重科研、輕教學的學術評價體制,高?!胺巧醋摺闭叩氖沟媒處煴黄扔峡己撕蜁x升指標,忽視了科研工作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此外,科研激勵機制還使得同事間引入競爭、攀比的不良風氣,加大了教師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傊?,當前高校激勵制度的標準圍繞“論文數(shù)量”和“期刊級別”建立,忽視了研究成果“質量”和“價值”的考量,激勵機制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學科質量水平是需要不斷反思的問題。

五、產生非預期影響的原因分析

通過以上討論,本文發(fā)現(xiàn)了學科評估對高校造成的預期影響以及非預期影響,但是僅僅知道影響“是什么”并不能幫助我們改進學科評估。我們不僅要了解學科評估對高校造成了哪些影響,還要明白造成非預期影響的原因是什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高校學科的內涵式發(fā)展。綜上,本文將高校產生非預期影響的原因歸納為以下方面。

(一)源于學科評估強烈的行政色彩

學科評估是學位中心受政府委托直接組織并參與評估活動,制定評估規(guī)則與評估方案,掌握評估的話語權,使評估不免帶有行政色彩[18]。因此,即使學科評估是以第三方方式開展的一項非行政性、服務性評估項目,但是也很難磨滅其身上強烈的行政色彩,這就容易導致行政力量擠壓學術力量,使得學科評估在落實中走樣、變形。

以學科評估設定的指標體系為例,學科評估的指標體系給高校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了思路,但同時這種“指標化需求”極有可能對學術研究活動形成“倒逼效應”,導致行政力量習慣于對學科發(fā)展進行直接的行政干預甚至控制,使得大學學術研究活動的內在規(guī)律將被行政管理的便利性和政府政策的功利性所替代[19]。比如,在指標體系影響下形成的“以論文為綱,重科研輕教學”風氣,造成了教學與科研的失衡;其次不顧學術生態(tài),削弱學術力量。

(二)源于評估本身帶來的結果“放大效應”

學科評估的結果對大學有很強的影響,已成為中國政府配置資金的重要參考。中央政府決定將學科評估結果作為績效撥款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一些地方政府也使用學科評估結果來確定其所在省份的資源分配。此外,以外部評價機制為導向的評估也存在明顯問題,容易導致具有高度隱蔽性的、有組織的學術不端和道德失范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各個學科迎接評估的過程中[20]。比如,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科排名隨意拆分學科、做文字游戲、數(shù)據(jù)搬家、變相造假等等,雖然第四輪學科評估首次采用“分檔”方式公布評估結果,不公布得分、不公布名次,但是采用按百分位進行分檔的方式也只能起到淡化分數(shù)的引導作用,無法消解高校對于結果的過度重視。

(三)源于不同利益相關者存在不同的利益訴求

現(xiàn)代高等教育是一個巨大的利益共同體,政府、高校、社會、公眾、媒體、家長、學生、校友、用戶等諸多群體都有著各自的利益需要和價值訴求,也有著不同的評價標準,高校學科評估工作也是如此。政府通過將評估結果與資源掛鉤,實現(xiàn)了對學科的從間接控制到直接控制[21]。高校希望在評估中獲得更好的名次,因為學科評估結果會與政府資源分配掛鉤,進而影響高校地位、聲譽、甚至生源。教師為了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被迫接受政府和高校績效管理,并在評估指標要求下承擔起繁重科研任務。社會則需要一種評估從而滿足社會信息公開的需求,正是因為學科評估存在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因而在各方博弈均衡的推拉中,政策目標不可能完全達成。

(四)源于薄弱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

學科評估的大部分評估數(shù)據(jù)需要通過參評高校申報獲取。各高校在整合申報材料時獲得的“自由空間”,為高校弄虛作假、形式主義、突擊短視提供了便利。高校在權衡觀念、利益、權力等多種因素的情況下,為了實現(xiàn)結果最優(yōu)化,難免滋生學術不端行為,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然而,不僅學科評估的主體之一的政府尚且沒有一套強有力的違規(guī)懲戒機制,兼具評估主體和客體的高校也沒有相應的自我完善系統(tǒng),相關制度缺乏約束力,從而越發(fā)助長了投機行為的產生。

六、總結與建議

實證研究表明,各個高校積極響應學科評估,它明顯地影響了高校的行為,包括資源重新配置和學科結構的調整,用人和提拔員工的制度政策,內部質量保證計劃的加強,等等。例如,為了獲得更好的表現(xiàn)和相應的更多資金,他們采用了這樣的策略:尋找高成就的學者,有吸引力的薪水,獎勵核心期刊的研究成果。從某些方面來說,學科評估確實對高校學科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促進了高校優(yōu)化學科布局,將高校的建設任務逐步回歸到質量中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高校作為策略性主體,總是追求結果的最優(yōu)化;再加上學科評估本身強烈的行政色彩、評估帶來的結果“放大效應”、學科評估不同利益主體的訴求也存在差異,導致在學科評估中出現(xiàn)了一些負面非預期影響,正是這些非預期影響的出現(xiàn)使得學科評估的目標達成度、過程合理性以及評估效果大打折扣。

針對本文發(fā)現(xiàn)的負面的非預期影響,提供以下幾點建議。第一,評估的最終目的在于建設,各個高校應在“中國特色,國際影響”的理念指引下既重視學科評估,又不唯學科評估,樹立正確評估導向,探索出適合高校學科發(fā)展的持續(xù)性道路;第二,建立高校自我評估制度,幫助高校實現(xiàn)自我研究、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第三,為了消減政府主導下行政權力對高校發(fā)展的干預,也為了高校工作的正常運轉,有必要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以此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公正性;第四,加強多方協(xié)作,形成主體合力。日后學科評估工作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協(xié)調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形成合力。

參考文獻:

[1]王立生,林夢泉,任超,陳燕.我國學科評估的發(fā)展歷程和改革探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6(21):38-41.

[2][3]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wǎng).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工作概覽[EB/OL].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283494.shtml, 2018-04-07.

[4]黃海軍,李立國.如何優(yōu)化我國研究生教育學科結構[N].光明日報,2016-04-05(13).

[5]悸寔,襄樺.清華大學召開第四輪學科評估動員部署會[EB/OL].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0303/2016/20160502211737895970351/20160502211737895970351_.html, 2016-05-02.

[6][15][17]王小梅,范笑仙與李璐,以學科評估為契機提升學科建設水平(觀點摘編)[J].中國高教研究, 2016(12): 23-30.

[7]陳學飛等,中國式學科評估:問題與出路.探索與爭鳴[J],2016(09): 59-74.

[8]樊麗萍.優(yōu)化學科布局:有所為有所不為[N].文匯報, 2015-06-03(6).

[9]陳學飛等,中國式學科評估:問題與出路[J].探索與爭鳴, 2016(09): 59-74.

[10]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學科競爭力分析報告[EB/OL]. http://www.lib.pku.edu.cn/portal/fw/kyzc/jingzhengqingbao, 2018-04-23.

[11]王光菊,蔡劍鋒與李文燦,博士學位論文質量內部管理與外部監(jiān)督實踐——基于國家學位論文抽檢制度[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4): 403-407.

[12]熊靜與楊頡, 中歐博士教育質量保證政策與實踐——基于“中歐博士教育合作與對話國際研討會”的分析[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08): 62-66.

[13]中國教育報.2007-9-24(第5版).

[14]范少鋒,張琰,劉超.北京大學人才工作探索與實踐[EB/OL]. http://www.italents.cn/journal/327.html, 2016-07-27.

[16]姜世健.對當前大學科研激勵機制“病態(tài)”現(xiàn)象的思考與建議[J].教育評論,2016(02):55-58.

[18]張繼平,黃琴.建設“雙一流”語境中學科評估價值取向的十大轉變[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06): 第75-82頁.

[19][美]達里爾· E.楚賓,愛德華·J.哈里特.難有同行的科學:同行評議與美國科學政策[M].譚文華,曾國屏,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41.

[20]王建華.一流學科評估的理論探討[J].大學教育科學 ,2012(3).

[21]翟亞軍,王晴.“雙一流”建設語境下的學科評估再造[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7(06): 45-51.

(責任編輯:劉玉)

猜你喜歡
學科建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專業(yè)同步建設策略
探究高校學生工作專業(yè)化的發(fā)展
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探索與實踐
依托學科信息管理平臺,促進高校學科建設管理
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建設實踐與發(fā)展探討
武警院校應急救援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yè)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