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鍇鋒,董雅潔,尚文晶,李寶芬,李曉敏,何雪娟
(承德醫(yī)學院,河北承德 067000)
國內(nèi)外均有研究顯示,大學生出現(xiàn)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數(shù)量逐年上升,且嚴重程度逐漸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類型主要有緊張、抑郁、焦慮及自卑等,影響因素主要有校園環(huán)境、對社會支持的滿意程度及自身等[1-2]。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呈現(xiàn)大眾化、加速化趨勢,且收費制度亦有所改變,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和生活所需費用大幅增加,高校貧困生現(xiàn)象比較普遍[3]。與普通學生相比,高校貧困生生活壓力及經(jīng)濟壓力均較大,更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4]。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若得不到及時解決,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尤其是高校貧困生。為此,本文以承德市高校貧困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以期為引導高校貧困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018年承德醫(yī)學院貧困大學生200名作為研究對象。貧困大學生標準:家庭月人均純收入不高于200元;已經(jīng)辦理助學貸款;父母無穩(wěn)定工作。其中男99名、女101名;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為(19.01±1.21)歲;專業(yè):文科專業(yè)78名,理科專業(yè)122名;年級:一年級學生45名,二年級學生55名,三年級學生60名,四年級學生40名。
1.2 方法
1.2.1 評估生理健康水平: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評估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此量表共包含9個維度,分別為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敵對、抑郁、偏執(zhí)、焦慮、恐怖、精神病性,共90個項目,按照1~5級評分,依次表示沒有、很輕、中等、偏重、嚴重,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偡?90為總均分。
1.2.2 影響貧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采用自行設計的調(diào)查表進行調(diào)查,問卷主要內(nèi)容包括年齡、性別、專業(yè)、是否為單親家庭、年級等,共發(fā)放200份調(diào)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00份;通過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影響貧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3 統(tǒng)計分析 運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高校貧困生SCL-90癥狀自評量表得分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 高校貧困生SCL-90量表總均分,以及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維度的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青年常模[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校貧困生強迫癥狀、敵對、偏執(zhí)、軀體化、精神病性維度得分與全國青年常模[5]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高校貧困生SCL-90癥狀自評量表得分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s )
表1 高校貧困生SCL-90癥狀自評量表得分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s )
項目 得分(n=200)全國青年常模(n=1288) t P總均分 1.68±0.48 1.44±0.43 13.708 <0.01強迫癥狀 1.49±0.38 1.49±0.40 -0.155 >0.05人際關系敏感 1.56±0.43 1.47±0.35 11.087 <0.01敵對 1.47±0.32 1.47±0.38 -1.234 >0.05抑郁 1.57±0.48 1.45±0.42 13.123 <0.01偏執(zhí) 1.34±0.21 1.33±0.22 -0.132 >0.05焦慮 1.56±0.48 1.41±0.42 10.831 <0.01恐怖 1.45±0.43 1.38±0.31 9.453 <0.01軀體化 1.37±0.40 1.36±0.39 0.736 >0.05精神病性 1.35±0.33 1.34±0.32 0.124 >0.05
2.2 影響貧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貧困生SCL-90癥狀自評量表得分與專業(yè)滿意度、學習壓力、同學關系無關(P>0.05);與是否單親家庭、經(jīng)濟條件、就業(yè)壓力有關(P<0.05):單親家庭、特困學生和就業(yè)壓力大的學生,SCL-90癥狀自評量表得分分別明顯高于非單親家庭、貧困學生和就業(yè)壓力小的學生。見表2:
表2 不同情況貧困生SCL-90癥狀自評量表得分比較(±s )
表2 不同情況貧困生SCL-90癥狀自評量表得分比較(±s )
項目 n 均分 t P是否單親家庭是 53 1.47±0.27 2.291 0.037否 147 1.03±0.14經(jīng)濟條件 貧困 124 1.06±0.17 2.175 0.042特困 76 1.99±0.36就業(yè)壓力 大 138 2.02±0.41 2.254 0.032小 62 1.32±0.36專業(yè)滿意度 滿意 117 1.92±0.32 0.847 0.359不滿意 83 2.10±0.41學習壓力 大 94 1.87±0.39 1.059 0.217小 116 1.81±0.44同學關系 好 61 2.12±0.38 0.974 0.339壞 139 2.08±0.42
3.1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貧困生強迫癥狀、敵對、偏執(zhí)、軀體化、精神病性維度得分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無明顯差異,但貧困生SCL-90量表總均分及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維度的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青年常模,說明貧困生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心理方面的問題更為嚴重。SCL-90癥狀自評量表的9個維度反應人心理健康狀況的9個方面,本研究顯示貧困生更敏感于人際交往,也許交往過程讓他們產(chǎn)生恐懼或者本身就對交往具有恐懼心理;同時形成負性情緒,表現(xiàn)出在抑郁、焦慮和恐怖維度的得分顯著高于全國青年常模。
貧困生由于種種原因?qū)е滦睦斫】邓捷^低,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具體原因分析如下:⑴人際交往敏感:高校貧困生大多來自偏遠的落后地區(qū),通過努力學習進入高校,進入高校后因擔心別人看不起,會有意無意地與同學們疏遠,盡量減少參加集體活動。久而久之貧困生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勇氣和信心;封閉自我,孤僻,拒絕與外界交流;產(chǎn)生低人一等的消極情緒等等。⑵強烈的焦慮、抑郁心理:貧困生的焦慮心理較為嚴重,他們不但要時刻焦慮自己的學業(yè)及畢業(yè)后的工作問題,而且焦慮由于貧困引發(fā)的自信心缺失及對未來的恐懼等[6]。部分學生因為家庭極為貧困,時常焦慮自己的生活費和學費,對于金錢精打細算,業(yè)余時間也多用來兼職賺取生活費以減輕家庭負擔。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貧困生因焦慮不安對生活和學習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而長期、過度的焦慮及消極情緒可導致貧困生發(fā)生抑郁,漸漸脫離人群。
3.2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及應采取的對策 影響個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及性格等都是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7]。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校貧困生除了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心理方面的問題較為嚴重外,其心理健康狀況與是否單親家庭、經(jīng)濟條件和就業(yè)壓力有關。為此,針對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現(xiàn)狀,本研究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3.2.1 加強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高校已不斷開展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目的是提升全體大學生的總體心理健康水平,針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較弱,相對來說針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比較缺乏[8]。為此,高校應定期舉辦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從認知、情緒、行為等多方面提升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講座中應結(jié)合勵志人物的事跡,提高貧困生自強自立的信念。每個班級選舉男女生各一名心理委員,及時了解貧困生的心理狀況,對于問題不明顯的,由心理委員與其談心,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惑;對于存在明顯心理障礙的貧困生,可反饋給輔導員或?qū)で髮I(yè)心理咨詢的幫助。高校應與時俱進,通過網(wǎng)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如在QQ、微信及微博等一些常用的社交軟件上傳播心理健康知識等。
3.2.2 明晰職業(yè)規(guī)劃,提升就業(yè)綜合能力:隨著高校的擴招,目前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壓力總體增大,對于貧困生來講,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就業(yè)更處于劣勢。高校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將貧困大學生的就業(yè)問題作為高校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首先,讓貧困生客觀認識到當前的就業(yè)形勢,以及對自身的知識、能力有正確認知;其次,學??梢詾樨毨Т髮W生搭建鍛煉自身能力的平臺,幫助他們積累工作經(jīng)驗、樹立就業(yè)的信心;第三,輔導員和心理咨詢師鼓勵并幫助貧困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提高他們的就業(yè)能力。
3.2.3 營造融洽環(huán)境,改善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大力發(fā)展高校校園文化,營造積極良好的校園氛圍,對幫助貧困生解決心理問題、保持良好心態(tài)具有重要作用[9]。一方面,應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團結(jié)、和諧、友愛的校園環(huán)境,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老師及非貧困生應給予貧困生更多關心,用實際行動幫助貧困生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使他們產(chǎn)生安全感和歸屬感。
3.2.4 完善高校資助體系,改善貧困生經(jīng)濟情況:貧困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jīng)濟壓力,若經(jīng)濟條件得到改善,將明顯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一是學校需要完善已有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充分利用國家的貧困生資助政策,改善貧困生的經(jīng)濟狀況,受益于國家的政策,目前絕大多數(shù)貧困生的經(jīng)濟狀況得到明顯緩解;二是學校完善自身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鼓勵貧困生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獲得經(jīng)濟補助,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精神,減輕他們的依賴心理;三是勤工助學,培養(yǎng)貧困生自尊、自強的意識,高校應該在校內(nèi)設置一些勤工儉學的崗位,專門提供給貧困生,使他們能夠通過兼職工作獲得一定的報酬,改善他們的經(jīng)濟條件。
綜上所述,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依然嚴重,如何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貧困生的自身發(fā)展,亦關系到學校的建設。高校只有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方式,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有效地改善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幫助高校貧困生提高思想、磨練意志,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