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故事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方法和手段。選擇什么樣的故事,取決于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文章作者認為在故事素材的選擇上要新穎;在故事的呈現(xiàn)中要顧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并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故事的情感主線要清晰,并能及時拓展和升華,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05-0062-01
一、故事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1.故事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創(chuàng)造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個別學生英語學得糟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故事教學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點。事實證明,學生對故事是毫無免疫力的,故而,有著生動情節(jié)、童趣十足且蘊含了一定語言知識的小故事便成了解決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式。而且,在表演故事的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都得到了最好的發(fā)揮,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多樂趣。
2.故事式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語感
在一個完整的故事情境中學習英語,其語言的重復性也比較強,學生并不是在學習一些零碎的詞、句,而是在接受有關故事情節(jié)介紹的同時,慢慢積累和吸收完整的英語語言,在感知整個語篇的過程中,最大限度接受了語言的熏染,并在自然的表現(xiàn)中得出語言規(guī)律,養(yǎng)成語感,從而更好地熟悉英語的句子結構、語法及詞匯。
3.故事式課堂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
新課程標準教程強調了學生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故事教學中的表演環(huán)節(jié),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通過生動的角色扮演展示自我的同時,又樹立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在表演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能明白團結的重要性,只有每個成員密切合作和積極配合,他們才能夠表演成功。因此,在活動中,每個學生不僅要顧及自己的表現(xiàn),還要及時和同伴們配合,幫助較弱的伙伴,這樣才能共同獲取最大的成功。
二、故事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
1.多給學生思考和表現(xiàn)的學習空間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多留空白時間,交給學生自由掌握和發(fā)揮。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語言操練的機會,以提高故事教學效率。如在溫州實驗小學夏恩力老師的《What is he doing?》一課中,夏老師先讓學生自己利用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來表達“What are the tiger families doing?”,待學生熟練后,才揭示本課的故事文本,教師留給學生的空間越大,他們的創(chuàng)意生成得就越多,故事教學發(fā)揮的功效也就越大。
2.故事的呈現(xiàn)要充滿童趣
故事教學主要是以故事為主線,而吸引學生的故事就必須有生動的情節(jié)和豐富的情感。那么,教師就也應該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童趣。假如教師面無表情,語氣平淡,那么再精彩的故事,也無法吸引學生的眼球。只有教師充滿激情、抑揚頓挫地表演,才能真正引領學生進入故事情境中。
3.呈現(xiàn)故事的語言設計要有梯度
“十個指頭不一般齊?!痹谝粋€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是不同,因此,教師在開展故事教學前,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出分層的教學目標。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不同能力,循序漸進地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逐層遞進,才不會損傷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4.多元化的評價穿插于故事教學中
再精彩的教學活動,時間一久,學生都會走神,這樣就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依然需要運用多元評價來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穩(wěn)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故事教學中,我們主要運用兩種評價方式:一是評故事;二是評學生。
三、結語
在教學中,多運用和嘗試故事教學,能很好且有效地解決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當然,在故事教學中,我們還是要遵循學生的心理需求,讓他們樂于說英語,喜于聽故事。
參考文獻:
[1]紀玉華,許其潮.從重復和記憶的關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學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8).
[2]盧信瑜.低年級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2).
作者簡介:黃珊瑚(1985—),女,浙江溫州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