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學探究”教學模式是教師以“導學案”為抓手,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展開的穩(wěn)定而具體的教學結構,在教學組織過程中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與創(chuàng)新的基本素養(yǎng)。文章以廣州市增城區(qū)東方職業(yè)技術學校英語課堂為研究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導學探究”教學模式可以促進教師、學生的共同成長。
關鍵詞:中職英語課堂;導學探究;教學模式;問卷調查
作者簡介:劉晶,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東方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廣東 增城 5113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3-0133-04
為全面深入地了解“導學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探索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且受廣大學生歡迎、高效實用以及有推廣價值的導學資源和實施方法,筆者于2018年7月開展了中職英語課堂“導學探究”教學模式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主要在中職一年級進行,共有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會計、計算機應用、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旅游服務與管理、社區(qū)公共事務管理、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汽車整車與配件營銷等9個專業(yè)24個班共計476名學生,占一級學生總數的95%。
調查包括“中職英語課堂實施‘導學探究教學模式”“教師工作量與開展情況”“教學效果”“學生歡迎程度”“學生平均預習時間”“學生學習感受”“學生‘導學案使用情況”等六項內容。通過這六方面內容調查,了解教師在中職英語課堂實施“導學探究”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調研學生對實施該教學模式的歡迎程度、平均預習時間、學習感受以及“導學案”使用情況等,從而分析“導學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與存在的問題,為后續(xù)研究與實施提出更好的建議及方案調整。
一、“導學探究”教學模式調研結果分析
1. 關于教師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本校英語教研組教師共12人,發(fā)放調查問卷12張,收回調查問卷12張,均為有效問卷。
(1)教師工作量調查。表1調查五項內容,每項有三個選擇項目(見表1)。依據調查數據,調查項目1中,全體教師認為“導學案”的準備要根據課題組分工進行合作,然后再一起討論修改,這說明教研組教師具有團隊精神與認可集體智慧效率高的觀點;項目2中,三項選擇數據說明統一“導學案”于課堂教學中對教師存在著一定的束縛,但絕大部分教師認為具有可控性,能臨場調整教學,統一形式的“導學案”具有可操作性;項目3的調查數據說明“導學案”并非一成不變的底本,而是一個可靈活使用的“腳本”,只有靈活使用,才能更好體現“導學案”的指導性;從項目4的三項選擇數據看,教師編制“導學案”比傳統教學的個體備課工作量有所增加,但在可承受范圍,說明編寫“導學案”工作量增加尚可;項目5的調查說明“導學案”的運用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反映“導學案”具有適應現代化教學的價值與效益。
綜上所述,“導學探究”教學模式不會加大教師工作量,又能綜合集體智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靈活應變,使用“導學案”教學能與信息化教學手段良好融合,順應教學改革發(fā)展趨勢。
(2)教師教學效果調查。表2調查五個項目,每項有3或4個選擇答案(見表2)。依據調查數據,調查項目1說明“導學探究”教學模式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能力;從項目2的三項選擇數據結果看,“導學案”能引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項目3的調查數據說明“導學探究”教學較傳統課堂教學更能促使學生認真聽課,加強課堂紀律;項目4中(多項選擇)的四項數據說明“導學探究”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包括預習、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等良好習慣都得以培養(yǎng);項目5的調查說明學生在“導學探究”的引導下能更好完成課堂學習任務,達到理想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導學探究”教學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能力,增強課堂紀律,激發(fā)探究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 關于學生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中職一年級(2017級)學生,共計500人,發(fā)出問卷476份,收回問卷452份,有效問卷421份。
表3 中職英語課堂實施“導學探究”
教學模式學生歡迎程度調查表
[學生歡
迎程度 是否喜歡英語課堂采用“導學探究”教學模式教學 不喜歡 比較喜歡 喜歡 非常喜歡 人數 11 25 166 215 百分比 2.6% 5.9% 39.4% 51% ]
(1)學生對“導學探究”教學模式的歡迎程度調查。表3調查內容僅一項,設四個選項(見表3)。主要了解學生是否喜歡“導學探究”教學模式。依據調查數據,學生“非常喜歡”占51%,“喜歡”占39.4%,由此說明,“導學探究”教學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模式。
(2)學生的平均預習時間調查。表4調查內容只有一項,主要了解學生于“導學探究”教學模式課前預習時間情況(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比較)(見表4)。依據調查統計,“導學探究教學模式”較“傳統教學模式”中用半小時以上預習的學生數量明顯增多,“導學探究”達到96%,傳統模式約為30%。說明“導學探究”教學模式能吸引學生自主預習與探究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
表4 中職英語課堂實施“導學探究”
教學模式學生平均預習時間調查表
[平均課前預習時間 約半個小時以上 約15分鐘 不預習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英語課實施“導學探究”教學模式前 125 29.6% 167 39.6% 129 30% 英語課實施“導學探究”教學模式后 405 96% 16 3.8% 0 0% ]
(3)學生的學習感受調查。表5主要調查學生對教師運用“導學探究”模式教學的感受情況,包括“完成學習任務”“學習負擔”“導學探究教學的適應情況”以及“學習興趣”等四方面。依據調查數據,84%的學生認為“導學探究”對完成學習任務幫助很大;“學習負擔”方面,70%的學生認為輕松;對“導學探究”模式的學習適應方面,有77%學生認為能促進他們會學習;在“學習興趣”方面,81%的學生認為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運用“導學探究”開展教學,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任務,減輕學習負擔,促進學生學會學習,且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 關于學生使用“導學案”的情況調查。表6主要了解學生使用“導學案”的情況,包括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題目的難易度、完成學案的合作情況以及對教師批改學案方式的期望等四方面。依據調查數據,有85%的學生認為“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對課程內容的導學“幫助很大”、88%的學生認為“導學案”中題目“難易適中”、81%的學生通過“同組討論交流”完成合作探究學習任務、91%的學生希望老師批改“導學案”時用“評定正誤并寫評語”的反饋方式。
綜上所述,“導學案”設計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供了較好的幫助,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同時也了解到學生希望老師對“導學案”評價的要求。
二、“導學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果與不足
通過上述問卷調查的分析,中職英語課堂開展“導學探究”教學模式有如下發(fā)現:
1. 實施效果。從教師方面來看,他們樂于參與“導學探究”課題研究,能有效運用“導學探究”教學模式于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編寫“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運用“導學案”教學,教學效果良好。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利用“導學案”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課堂學習紀律提升很多;與學生有效思維碰撞,創(chuàng)造了生動積極的學習氛圍。從學生方面來看,他們喜歡教師用“導學探究”模式教學,樂于在英語課堂中師生、生生合作探究學習。在“導學探究”的載體“導學案”的引導下,主動預習積極完成導學任務,自覺達標;依托“導學案”引領課堂學習,激發(fā)了自主學習潛能與合作探究興趣,積極投入到探究學習中。在導學策略的指導下,求知意識增強,知識梳理思路逐漸清晰,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有所提高,助力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2. 存在的不足與展望。一方面,“導學案”束縛教師課堂發(fā)揮,筆者將在教研組“導學案”編寫會議上找出存在問題,編寫出更具廣泛應用價值的“導學案”資源。另一方面,實施“導學探究”教學也給學生增加負擔,或學生適應不佳,甚至教師評價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筆者將根據反映的意見,探索應對改進策略,反復調整、對比實踐,讓其更受學生歡迎,更能促進學生的探究興趣與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李福灼,李淑媛.近年來我國“導學案”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2):95-98.
[2] 伍遠岳,楊瑩瑩.知識學習視野下“導學案”設計的困境與突圍[J].中國教育學刊,2017,(12):79-84.
責任編輯 張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