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力障礙學生的教育問題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培智學校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場所,對于智力障礙學生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文章針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適應性進行分析,以期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社會生活。
關鍵詞:語文教學;智力障礙學生;生活適應性;培養(yǎng)策略
作者簡介:馮小麗,福建省建甌市開智學校教師。(福建 建甌 353100)
中圖分類號:G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6-0131-02
對于智力障礙的學生來說,更加需要教育工作者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注,幫助他們掌握生活中的技能提高生活適應性,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中。目前培智學校中有些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都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適應性,建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jié)合學生的生理特點、能力水平以及生活的需求出發(fā),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促進學生生活適應性的提高,幫助他們進行學習生活。
一、智力障礙學生存在的生活困難
智力障礙的學生因為先天或后天因素,而導致智力發(fā)展受損,沒有達到成長的水平。他們的智力水平與幾歲的孩童智力水平相當,生活能力較差,在實際的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困難。
1. 生活自理的水平較低。智力障礙學生由于智力因素的影響,在生活中很難掌握并運用生活技能。特別是一些家長存在自責的心理,認為是由于自己的原因?qū)е潞⒆硬∏椋栽谏钪泻芏嗉议L大包大攬,這也導致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自理水平越來越低。有很多學生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后還不會自己盛飯等,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需要別人幫助來完成。
2. 沒有科學的生活習慣。對智力障礙學生的教育,不僅是要彌補他們在文化知識上的缺陷,更是要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種長期的積累,最終形成慣性。但由于智力障礙的學生認知能力較低,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因此很多時候都會受到他人的寬容對待,也導致了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不科學的生活習慣。特別是衛(wèi)生習慣不良,是大多數(shù)智力障礙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3. 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智力障礙學生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較差,只有少數(shù)程度較輕的學生能夠區(qū)分自己的情緒,大多數(shù)的智力障礙學生性格都比較沖動固執(zhí),這對于他們的成長是一個非常不利因素。伴隨家長的過度溺愛,很多學生逐漸而養(yǎng)成了任性的習慣。比如在一次教學的過程中,有一位學生突然提出要吃飯,無論教師怎樣勸導都沒有用,這種情況下對班級的其他學生也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致使很多學生都表現(xiàn)出了躁動不安的情緒。
二、語文教學中對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適應性培養(yǎng)
對于智力障礙的學生來說,提高生活適應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中。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jié)合教學實際,加強對學生生活適應性的培養(yǎng),以此來促進學生自理能力、生活技巧、動手能力等全面提升。
1. 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來提高學生的生活適應性。在《實用語文》中有些課程對于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視,比如《洗澡》《整理衣服》等,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旨在加強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講解書中的理論內(nèi)容,更是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設計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在學習《整理衣服》內(nèi)容時,主要涉及兩方面:收藏衣服和釘扣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來引導學生觀察。在示范的過程中要注意動作緩慢,給學生留有觀察、思考的時間,教師把衣服的扣子系好后將衣服平整地鋪開,向?qū)W生提問:“你們猜猜看,老師想要做什么呢?”學生:“疊衣服?!苯處煟骸澳銈冋姘粞剑∠旅胬蠋熅鸵B衣服了,你們要仔細看老師是怎么疊衣服的?!苯處熉丿B好衣服,重復兩次,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疊衣服。學生在疊衣服的過程中,有的沒有系扣子,有的扣子系錯了或疊得不夠整齊,還有一些學生不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活動,只顧著自己玩兒。在這個時候,教師不能夠批評他們,而是應該耐心地幫助他們。在多次的重復之后,學生學會了疊衣服,自己也非常的開心。
2. 情景再現(xiàn)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交往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社會能力,只有學會社交溝通才能夠在社會中生存下去。通常智力障礙學生思想比較簡單,在實際的生活中當面對復雜的社會常表現(xiàn)出害怕等消極情緒。教師要重視學生這一特點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通過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逐漸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待客做客》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老師想去你們家里做客,你們歡迎我嗎?”全體學生:“歡迎!”教師:“現(xiàn)在老師出發(fā)去你家做客,你會怎么招待老師呢?”學生甲:“老師,吃蘋果?!睂W生乙:“老師,吃飯。”教師:“你們真是好孩子呀,那你們想不想和老師聊聊天呢?”學生:“想?!苯處煟骸澳銈兌枷牒屠蠋熈男┦裁囱??”一名學生說道:“老師,我給你背一首古詩吧!”教師感覺到非常的驚訝:“你好厲害呀!那你想背誦哪首古詩呢?”在這名學生背誦完一首《憫農(nóng)》后,教師及時地給予鼓勵,帶動班級其他學生給他鼓掌,并且夸獎了他:“你這首古詩背誦的真不錯呀!等到老師去你家的時候你要背誦給老師聽哦!”這種方式創(chuàng)造出來的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掌握了應該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與客人進行溝通,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人際交往的能力。
3. 加強手部康復訓練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手部的康復訓練對于智力障礙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據(jù)相關科學研究證明,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智力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與手部康復訓練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生活適應性發(fā)展。在《實用語文》學習中,《刷鞋》一課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動手刷鞋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播放刷鞋的視頻,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并且同時要將刷鞋的步驟與學生講述清楚。因為刷鞋活動不能夠在課堂中開展,這就可以當作是學生的家庭作業(yè),要求學生回家之后刷一雙鞋,可以是刷自己的鞋,也可以是幫助爸爸媽媽刷鞋。在第二天,很多家長反映學生放學回到家后主動要求刷鞋,雖然有些學生刷得不是很干凈,但是也能夠主動地完成這項任務;還有一些學生在刷完鞋后主動地將臟水倒進廁所等。這個動作對于正常的學生來說是個很簡單的流程,但是對于智力障礙的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后期的洗衣服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教會了學生洗衣服,隨著學生的學習進步,慢慢地自理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如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高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適應性,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一定的考驗。智力障礙學生不同于正常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照顧,耐心地引導,幫助他們逐漸掌握生活技能,使其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促進智力障礙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常建文.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教學策略[J].綏化學院學報,2015,35(4):67-69.
[2] 金莉.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綏化學院學報,2015, 35(10):74-76.
責任編輯 郝 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