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學生STEM課程生態(tài)沙盤項目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2019-04-19 01:35:36鄧彥興賈彤劉園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9年2期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

鄧彥興 賈彤 劉園

摘 要:本文以“生態(tài)沙盤項目”的教學為例,介紹跨學科教學和項目化學習在小學五年級科學、美術、英語和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在學習的旅途中,嘗試從教師為主導的“旅行團-導游”式的學習方式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自由行-驢友”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STEM;項目化學習;新教改;小學跨學科教學

作者簡介:鄧彥興,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學校項目化教學負責人,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研究;賈彤,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學校美術教師,研究方向為美術學科教學;劉園,瑞思英語培訓中心英語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學科教學。(江蘇 蘇州 215000)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6-0089-02

當前正處于社會急速變革的新時代,新教改要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加強課程科學性與人文性融合、加強課程綜合化等。[1]

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學校從2018年上半年確定將整合科學、美術、英語和信息技術的部分課時,設計并開展項目化學習課程,并于2018年秋季學期在小學五年級實驗班1班,開展“生態(tài)沙盤項目”的教學實踐。課程目標包括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課程設計;采取跨學科教學[2]與STEM課程常用的項目化教學形式授課,力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習過程中查閱資料、規(guī)劃任務、動手操作、發(fā)現問題、再查資料、再實踐到解決問題的各種學習能力培養(yǎng)。教師的角色從直接教授知識到傳授學習方法,包括提問題、做計劃、查資料、解決問題的方法,打造從重知識到重能力、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體系。以下從課程開展的先后順序和跨學科教學的橫向融合兩個維度,介紹本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的應用研究。

一、課程開展的時間先后順序

在課程設計和準備階段,我們參考STEM教學方式[3]的項目化學習法,用1立目標、2做計劃、3實施、4調整、5展示這五階段框架,準備包括“目標表”“地形地貌知識表”和“生態(tài)知識表”等表格,為學生搭建學習框架和階梯。教師避免直接告知學生具體知識,而是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查閱相關資料。

此項目化課程從2018年10月至11月六周時間,利用科學、美術、英語和信息技術課堂進行授課,每周4~5節(jié),具體如下:

第1節(jié)課向學生介紹“STEM課程”和“PBL項目化學習”的相關知識、項目內容和課堂紀律。

第2節(jié)課是“立目標”階段,指導學生完成“目標表”,按要求填寫項目名稱、起止日期、指導老師、受益方等內容。

第3~7節(jié)課是“做計劃”階段,指導學生完成“地形地貌知識表”和“生態(tài)知識表”。具體為:第3~4節(jié)課完成“地形地貌知識表”。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八個備選地點,包括非洲大草原、芬蘭湖泊、日本富士山、美國阿拉斯加、蘇州太湖、四川盆地、西藏高原中抽選一個地形地貌,利用網絡查詢相關知識。同時參考查閱信息,設計沙盤地形,利用“等高線”相關知識進行繪制設計圖,為沙盤制作準備。第5~7節(jié)課完成“生態(tài)知識表”。在前表中抽選的地形地貌基礎上,引導學生各自查詢相關對應的植物、動物和菌類等,為沙盤制作和演講展示做準備。

第8~18節(jié)課是“實施”階段,指導學生完成“生態(tài)沙盤”和本課程展報。在沙盤的制作時,用雪弗板制作地形,用黏土制作地貌和動植物。在展報繪制時,將“地形地貌知識表”和“生態(tài)知識表”中的相關內容,以圖畫和簡明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

第19~20節(jié)課是“調整”階段:引導學生復核“地形地貌知識表”和“生態(tài)知識表”,并對制作的沙盤和展報進行修改調整。

第21~24節(jié)課是“展示”階段,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制作好的沙盤和展報進行演講展示,內容包括:地形地貌和生態(tài)知識,相關英文單詞,制作沙盤和繪制展報的過程,項目化學習的各個階段等。其中在第21節(jié)課中利用英語課堂總結整理相關英文單詞,并對每組演講展示進行定性測評。

二、課程跨學科教學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教材中的體現

1. 科學和信息技術。本課程結合《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以多種方式尋找證據、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解決問題,并通過評價與交流等方式達成共識的過程,為學生搭建了學習框架和階梯,通過圖書館和網絡查閱信息,在團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實踐并解決問題,最終完成展示。本課程涉及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2002年初審通過)》中,第一單元“生態(tài)”和第三單元“地形地貌”相關知識以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向外拓展,對美國黃石公園、日本火山、四川盆地等共8個地形地貌和生態(tài)圈進行了學習和生態(tài)沙盤的制作。同時在沙盤制作過程中,拓展至初一上期地理學科的等高線相關知識,利用雪弗板制作出地形模型。

2. 語文。語文是訓練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的重要學科,本課程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立目標、做計劃、調整和總結展示多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生態(tài)沙盤項目的學習,訓練了學生提出問題、查找資料、歸納整理、語言組織和工作表達等多項能力,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查閱資料、學術寫作和演講的訓練平臺,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欠缺演講能力的訓練,寫作涉及學術內容的練習少,過于偏重抒情散文的不足。

3. 美術。教師結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指導學生將查閱到的自然環(huán)境、動植物信息表現到沙盤和展報的制作中,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練習地形地貌的空間想象和沙盤設計、黏土制作動植物和繪制展報等藝術表達能力。

4. 英語。本課程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學習效率。根據生態(tài)沙盤的內容特點,復習鞏固與動物、植物、氣候、國家和地形地貌相關的英文單詞,并進行拓展。使學生實現了學以致用,增強了學習效果。

課程利用跨學科教學,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包括提問題、做計劃、查資料、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課程的具體設計,切實做到從重知識到重能力、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本課程圍繞“生態(tài)沙盤項目”,以現有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跨學科教學和STEM教育的項目化學習授課方式,著重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已經不局限于本項目,其中在課程的計劃和調整階段,對查閱文獻、設計、團隊合作、動手制作、發(fā)現并解決問題(再查資料、做設計、再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較為突出,是對傳統課堂的有效彌補。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學習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愛學習、克服困難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信心。

參考文獻:

[1] 石燈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沉思[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9):1-5.

[2] 劉文,李麗霞.美國中小學跨學科課程述評[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7):74-78.

[3] 呂延會.STEM教育的核心精神[J].當代教育科學,2017,(5):16-19.

責任編輯 張慶曉

猜你喜歡
項目化學習
STEM教育視野下信息技術學科項目化活動設計與思考
數學“項目化學習”與“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項目化學習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實踐教學策略研究
當項目化學習遇見STEAM課程
江蘇教育(2017年1期)2017-03-10 19:25:34
“項目化學習·多元呈現”教學模式的探究
考試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07:12:48
項目化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莫力| 鄂尔多斯市| 文安县| 临沂市| 万宁市| 莱州市| 阿克苏市| 松滋市| 和平区| 九龙坡区| 万宁市| 江山市| 仪陇县| 格尔木市| 崇义县| 宜阳县| 江达县| 晴隆县| 新津县| 南投县| 石家庄市| 五台县| 虹口区| 花莲市| 老河口市| 武义县| 喀喇| 平远县| 洛宁县| 龙胜| 隆回县| 玉树县| 达拉特旗| 黄龙县| 元朗区| 宜都市| 枣强县| 夏津县| 陕西省| 磐石市|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