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在語文教學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2019-03-28 10:02:12锜言增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9年8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師生意識

锜言增

(福清第一中學,福建 福清 350300)

所謂問題意識,一般指思維的問題性心理品質(zhì),“就是能自覺地、主動地意識到問題的一種能力,是主體在認識活動中通過對認識對象的深刻洞察、懷疑、批判,產(chǎn)生的認識沖突,經(jīng)過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時,出現(xiàn)強烈的探索真實問題或想做出發(fā)現(xiàn)式創(chuàng)新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驅(qū)使主體不斷地積極思維,直至問題解決”[1]。從學習心理學方面來推斷,問題的產(chǎn)生,往往是和個體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相伴隨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引導、幫助、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并在此基礎上好學樂學。這也是語文課標提出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中的“實踐性”的應有之義。我們在語文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當以文本為依據(jù),在語文課程觀的統(tǒng)攝下精心地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能夠用鑒賞批判的眼光分析探究文本,在完成課堂教學過程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是學生問題意識產(chǎn)生的源頭活水

2017年版語文課標強調(diào),“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jīng)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yǎng)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保?]

語文的課堂教學,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積極互動,事實上就是一個“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課堂教學即班級授課制,是學校教育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組成班級的學生盡管幾乎都是同齡人,但由于家庭條件不同,個人經(jīng)歷不同,個性興趣不同,四五十個同學聚在一起組成的班級,事實上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相對穩(wěn)定的“小社會”。學生在班集體中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化過程。班集體對班級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因為,班集體有著極其強大的教育功能,班集體本身就是一個蘊藏著豐富“寶藏”的課程資源——每一個學生都構(gòu)成其中的一部分課程資源,他們共同組成這一個蘊藏豐富的“寶藏”。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本身也構(gòu)成了語文課程的重要部分——它是由教師、教材和學生(班級全體學生)共同構(gòu)成的,明乎此,才能認識語文課程學習是“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師教教材”的教育學意義。當然,每一節(jié)課“教師用教材教”的過程都是教師、教材和學生(班級全體學生)共同生成課程并完成課程學習的過程。

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過程就是不同情感不同思想的交流過程,不同見解的碰撞過程,不同思維的相互啟迪過程,也是不同“語文課程資源”的融匯過程,學生借此“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在語文課堂這種“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每一個學生“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從中定然會生發(fā)出許許多多有價值的問題。此其一。

其二,在師生共同學習語文教材的同一篇文本時,教師與學生由于學養(yǎng)的不同、閱歷的不同,學生之間由于知識結(jié)構(gòu)不同、個性經(jīng)歷不同,也定然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學生也必然從中生發(fā)出許許多多的問題。

其三,語文課程的內(nèi)容涵蓋廣泛,生活中處處皆語文。就如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1作文題——從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xiāng)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xiàn)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可見,當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內(nèi)容,都是語文教學的絕好素材。語文業(yè)界普遍認可,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課堂是有形的、封閉的空間,置身其中的師生的思想、情感、智慧是無形的,它們從有形的教室輻射出去彌漫在天地間,社會生活的無限豐富性都將成為師生間、生生間對話交流的話題(問題),都構(gòu)成了語文課程的內(nèi)容。其中所生成的問題,定然既源源不絕,又豐富多彩。

二、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

能否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關鍵在教師。所以,教師觀念——契合新課程理念——的轉(zhuǎn)變至關重要。首先,教師要有民主意識,明了在法律上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懂得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揚民主,起到課堂教學“平等對話中的首席”的積極作用。其次,教師還需要有敏銳的問題意識,“教師實現(xiàn)有效課堂教學,提升教育教學質(zhì)量水平,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育原理、教學原則并合理安排教育教學內(nèi)容,還要強化問題意識,培養(yǎng)科學解決問題的研究態(tài)度??梢哉f,教師具有教育教學的強烈問題意識和積極研究態(tài)度,是有效實現(xiàn)教書育人目的的必要前提?!保?]基于此,一個合格的教師理所當然需要養(yǎng)成思考探究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精準地抓住一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并組織創(chuàng)設輕松有效的對話環(huán)境,積極引導師生、生生互動,在課堂這種具體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課堂教學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抓手

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社會。為了適應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課程改革勢必不斷深化。新課程改革本質(zhì)上就是課程文化的革命,因為改革帶來了教育觀念、教育教學方法,課堂形態(tài)、課程觀、教師觀、學生觀等等教育范疇各個方面的變革,這其中許多方面的變革是顛覆性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形態(tài)的變化就是如此。

傳統(tǒng)的滿堂灌傳授式教學法已經(jīng)不適應信息化時代教育的要求,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當代高中課堂教學的主流,為此,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小組學習成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語文教師“平等對話中的首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取決于學養(yǎng),也關乎課堂的組織能力。所以,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應當成為語文教師的必備素質(zhì),因為教師不僅需要精心設置課堂教學的問題情境,更重要的是,他還要在課堂教學中敏銳地感知到學生生成的問題,并由此將課堂教學往深層次拓展。

下文就以筆者教學實踐中具體的一節(jié)課例試作分析印證。

《子路從而后》是《先秦諸子選讀》的第一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中的一章,選自《論語·微子》。筆者對這一篇課文已經(jīng)教過很多遍了,自認為對班級學生的學情也和了解,走上講臺上這一節(jié)課,駕輕就熟。開始,當課文分析到“子路拱而立”這一句時,出乎意料的事情發(fā)生了。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拱而立”是什么樣子?顯然,“拱而立”字面意思很簡單,但要具體描述是什么樣子,最好得用肢體語言形象展示。要精確定位,還真沒有把握。這時,另一個學生的問題又“不合時宜”的提出來了:丈人在耘田,子路為什么要“拱而立”?

筆者也意識到問題更尖銳,也更有水平,適時啟發(fā)學生思考:丈人在耘田,子路人高馬大,孔武有力,他可是個好幫手啊,他為什么不下田去幫忙耕耘,在這個過程中卻是拱手而立,你不覺得這樣的場景很滑稽嗎?

這兩個問題師生在課上都不能很準確地回答。學生的討論當然也莫衷一是。師生約定回去查資料,留待下一節(jié)課解決。

在信息化時代,查找資料是很方便的。第二節(jié)課,經(jīng)由師生探究,這兩個問題得到了較滿意的解答:

“拱而立”是什么樣子?

一個有表演天賦的同學先走上講臺把“拱而立”的具象形態(tài)樣式示范給同學們看。然后,筆者將課前借助網(wǎng)絡資源截屏出三幀“拱而立”的圖片經(jīng)由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看,再次給予學生非常直觀的印象,從中也接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禮儀教育。

至于第二個問題——丈人在耘田,子路為什么要“拱而立”,這個問題涉及到思維拓展與提升,涉及到對文本內(nèi)涵的深層理解。

針對這一問題,由于課前有了充分的準備,師生探究討論后明確:“子路拱而立”既體現(xiàn)了作為孔門著名弟子的子路恪守禮儀的規(guī)范(對丈人的尊敬),又以形象而生動的實例有力地佐證了孔子及孔門弟子輕視農(nóng)業(yè)勞動的客觀事實,從而印證了丈人對孔子的批評——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確性。

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在課堂教學中養(yǎng)成質(zhì)疑問難的習慣,并逐漸上升到從無疑處讀出有疑,這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發(fā)展大有裨益。課堂教學中的這種引導、思考、討論和辯難生成了具體的、鮮活的“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的對話,對每一個置身其中的學生個體而言,都是一場場生動活潑的“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最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語文課堂教學理所當然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主渠道。

長期以來,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呈現(xiàn)出較為疲弱的態(tài)勢,這在文本的閱讀理解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這是當今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瓶頸”。很多教師也常常感慨語文難教,感慨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難以提高。我們探本溯源,學生理解能力的薄弱,其根源在于我們的閱讀教學長期缺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培養(yǎng)。學生不會分析,不會質(zhì)疑,閱讀文本時就會茫無頭緒,回答問題時當然就不著邊際了。因此,教師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情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抓住本質(zhì)問題探討分析……這種在教學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理念,應當成為語文教學的常態(tài)。事實上,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教學常態(tài)中,我們才能有效提升學生閱讀文本時的探究興趣,從而在語文課堂教學這種“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卓有成效地提高學生分析批判能力,養(yǎng)成質(zhì)疑辯難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提高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2]

四、結(jié)語

西諺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的,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jīng)過語文教師長期有意識的引導訓練才有可能實現(xiàn)的。

今天,新課程改革方興未艾,《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度)》正在緊鑼密鼓地抓緊落實,“一個不爭事實是,課程改革正在改變著課程,改變著教學,改變著教師,最終改變著學生?!保?]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教就是為了不教。學生問題意識的養(yǎng)成,當是達成這一教學最終目的的一個有效途徑。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師生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甘肅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人大建設(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識不會死
奧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zhì)認識
學習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中國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施秉县| 资源县| 咸阳市| 昌江| 永顺县| 虎林市| 广南县| 东乌珠穆沁旗| 全椒县| 拉孜县| 峨边| 永昌县| 满城县| 佳木斯市| 龙口市| 辉县市| 遂川县| 洪江市| 柳江县| 崇左市| 都昌县| 宝坻区| 锦屏县| 启东市| 错那县| 临沭县| 保亭| 建瓯市| 焉耆| 玉林市| 洛宁县| 聂荣县| 牡丹江市| 上思县| 尖扎县| 东山县| 枝江市| 筠连县| 林州市| 上虞市|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