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學院外國語學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縮略,或者縮寫是英語語言使用中一種常見形式,廣泛應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為語言學研究的重要范疇之一,國內(nèi)外的研究人員對它的研究由來已久。有些學者從縮略的構成和分類加以研究,有些學者從英語縮略的使用和發(fā)展過程去討論英語縮略語的界定[1],也有些學者結合科技翻譯探討縮略詞的翻譯技巧,還有少數(shù)學者探討縮略詞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有人認為學術界目前還沒有一種系統(tǒng)的理論對其加以闡述,甚至縮略詞作為一類詞的術語也各不相同。在對一些常見的不盡相同的縮略術語做簡單比較介紹之后,從中歸納出一種形式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然后嘗試從語音的角度去分析這些縮略現(xiàn)象,這將為英語學習者提供更多的理論和實踐依據(jù),而不是一味地用固定用法或者習慣這種模糊解釋。
正如盧水林(2015)所說,縮略詞作為一類詞的術語各不相同,比如abbreviation,acronym,ini?tialism,contraction,clipping,shortening,等等,這些術語有時差異不大,甚至存在定義重合的情況。[2]下文將就以上列出的幾個縮略詞做簡單介紹。
1.Abbreviation是指通過去掉一些字母或者只用每個詞的首字母而構成的詞或者短語的縮略形式。常見的例子有kg(kilogram去掉一些字母),PC(personal computer兩個單詞的首字母),I.O.U(I owe you用與三個單詞發(fā)音相同的字母來代替)等等,這些例子中既有首字母縮寫的,也有去掉一些字母而形成的縮略。
2.Acronym指首字母縮略詞,尤其是作為某個組織機構的名稱,比如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TOEFL(The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等,這些機構組織名稱的特點是由每個單詞的首字母構成但是又可以作為一個新單詞去讀,便于發(fā)音。分析這些首字母可以單獨作為單詞去讀的原因,可以從構成這類縮略詞的字母出發(fā),這些acronym的首字母縮略中一般都有元音字母,元音字母通常情況下都會發(fā)元音,而元音是構成音節(jié)的基本單位,換句話說是元音字母可以獨立成音節(jié),比如NATO中間的A和O作為元音字母可以直接對字母音,與另外兩個輔音字母N和T分別構成兩個音節(jié)單獨發(fā)音。
3.Initialism也翻譯成首字母縮略,但是這種縮略在朗讀時只能按照字母發(fā)音,常見的例子有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CNN(Ca?ble News Network),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等。這些首字母縮略雖然大多也是為大眾所熟知的組織機構,但與acronym可以作為一個新單詞單獨發(fā)音不同的是,它們在口語交際中還是按照單個字母單獨發(fā)音,究其原因,是因為不同于acro?nym縮略詞中有元音字母,initialism主要是由輔音字母構成,因而不能單獨構成音節(jié)。因此,判斷一個首字母縮略到底是acronym還是initialism可以從它的字母構成去判斷,而不是一味地去靠感覺和記憶。
4.Contraction指兩個單詞合并成一個,并省略一個不發(fā)音的字母而用一撇“,”(apostrophe)代替的縮略,如don’t(do和not合并),it’s(it和is合并)和what’s(what和is合并),這些縮略詞都是兩個單詞合并到一起,省略掉其中某個單詞中的一個元音而用不發(fā)音的一撇(apostrophe)來代替,這種現(xiàn)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快速的語流交際中,為了發(fā)音更有節(jié)奏,表達更加流利和自然,一些原本只起語法作用的詞往往會和重要的詞合并到一起,同時省略掉某個短的元音以減少音節(jié)。
5.Clipping or shortening是指不改變詞意的情況下省略掉一個或者幾個音節(jié),且省略掉的音節(jié)位置不固定,可以在詞首、詞末和詞中的位置,比如gas(gasoline去掉詞末兩個音節(jié)),plane(air?plane去掉詞首一個音節(jié)),flu(influenza去掉詞首和詞末各一個音節(jié))等,[3]這些詞在去掉了一些音節(jié)之后只是讀音上產(chǎn)生了變化,而詞意并未改變。
以上這些縮略詞的界定有些差異不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有重合的現(xiàn)象,比如abbreviation和acronym,initialism在定義上有重合,即三者都可以涵蓋首字母縮略這個現(xiàn)象,典型的例子有前文中提到的NATO和CNN。根據(jù)定義,NATO既是abbreviation也是acronym,而CNN既是abbrevia?tion也是initialism。同時,abbreviation和clipping涵蓋的范圍也有重疊(兩者定義中去掉一些字母和去掉一些音節(jié)有時是一樣的,如flu是通過去掉influenza這個單詞中的幾個字母或者音節(jié)而構成的)。此外,在不同的詞典和專著中的定義又不完全相同,比如有人將intialism和acronym合并,認為acronym指的是所有首字母縮略,不論縮略能不能作為一個單詞發(fā)音;也有人將abbreviation翻譯成英語縮略語;還有人認為clipping可以包含所有的縮略形式等等,這些學術界的不統(tǒng)一本文暫不作討論,但從上文的這些定義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一種縮略與其他不盡相同,它是通過省略元音字母而用一撇(apostrophe)來代替的,即con?traction,下文將以這種縮略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嘗試從語音角度分析其成因。
英語語音學(phonetics)作為一門科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研究語言的發(fā)音機制、語音特性和在言談中的變化規(guī)律。英語語音規(guī)則主要是指發(fā)音機制和語音特性之外,人們在言談中語言的一些基本變化規(guī)律,涉及到的內(nèi)容主要有音節(jié)、節(jié)奏、詞重音、句重音以及言談中出現(xiàn)的強讀弱讀式等等,對于每一種規(guī)則的具體內(nèi)容將會在下文中使用或不能使用某一種縮略時加以展開說明。學習者掌握這些規(guī)則,并以此來指導其進行正確的語音和口語、聽力技能的練習,掌握聽音辨音等英語實用能力,就能正確使用英語語音語調(diào)進行朗讀、表達思想并進行交際,同時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
結合contraction的定義和日常學習中的實際情況,人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動詞的否定式和句子中主謂成分常采用這種縮寫形式,構成方法是將not或動詞縮略,并加撇號,與前面的詞連在一起。適用于這種縮寫形式常見的有be動詞、助動詞和情態(tài)動詞等。典型例子如 what’s(what is),it’s(it is),don’t(do not),haven’t(have not),won’t(will not),I’d(I would),等等。對于產(chǎn)生這種縮寫形式的原因,從語音的角度可以解釋為在日常交談的快速語流中,為了節(jié)奏感更強,一些更強調(diào)語法功能而非意義的虛詞如be動詞、助動詞和情態(tài)動詞在實際中往往會被弱化,以弱讀式的形式出現(xiàn),包括一些元音的省略、長音縮短等情況。以be動詞is為例,它的發(fā)音有三種可能性/iz//z/和/s/,其中/s//z/作為弱讀式較為常見,并且根據(jù)不同的語境使用不同的形式,比如在what’s中,由于受到what最后一個清輔音t的同化影響,is只讀/s/的音;而在“He isn’t”這句中is受到前后音的影響只讀/z/(he的末尾是/i:/,is的/i/與he連起來讀后似乎只是稍稍延長了/i/的音,而s的后面緊跟著鼻音/n/導致其直接被濁化成/z/)。只有當需要強調(diào)is時才會讀/iz/這個強讀式,而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shù)的。從語音和口語交際的角度解釋這個現(xiàn)象是因為is作為一個動詞在句中并沒有實際的意義,更多的時候是作為連接主語和表語的功能,所以在連貫的口語交流中往往一帶而過,比如“What is this?”這句話常常說成“What’s this?”(is只讀/s/)。這種具有強弱兩種讀音方式的單詞(虛詞)是英語中尤其是口語表達中最常見的,出現(xiàn)頻率相當高,掌握好弱讀式,尤其是縮寫形式對學習者的聽力和口語表達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學習者對語言材料的解碼能力。
如上所述,What′s是英語中常見的縮略現(xiàn)象,如“What’s this?”或者“What’s that?”,但是這并不是意味著what’s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縮略,比如英語學習者都知道“What is it?”就不能縮略成“What’s it?”。對于這一現(xiàn)象,有的解釋是從語法角度加以規(guī)定,即當補語是代詞時,助動詞不能用縮略形式,[4]也有的解釋是固定用法。是不是固定用法先不去討論,而且語法規(guī)則有時也只能當做固定用法去理解記憶,但可以嘗試從語音的角度去解釋what’s在“What is it?”不能縮略的原因,進而做到舉一反三。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種有節(jié)奏的語言,重讀音節(jié)和非重讀音節(jié)交替出現(xiàn),且重讀音節(jié)彼此距離相等,即一句話中兩個重讀音節(jié)之間間隔時間相等,進而形成“以重音定時”的英語特有的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主要取決于句重音和詞重音,而句重音和詞重音也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的。[5]詞重音的規(guī)律主要和音節(jié)有關,句重音的規(guī)律則呈現(xiàn)在詞上,其一般規(guī)律就是實詞重讀、虛詞不重讀,且重讀非重讀交替出現(xiàn)形成節(jié)奏。英語實詞一般具有實際的意義,傳遞著特定的信息,在句中通常需要重讀,常見的實詞主要有名詞、實意動詞、形容詞、副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等。與之相對應的,英語虛詞,也稱功能詞,通常是指那些沒有實在意義、將表達信息的實詞連接起來形成符合語法的句子的詞,常見的虛詞有人稱代詞、介詞、連詞、冠詞、be動詞、系動詞,等。聯(lián)系上文中be動詞的三種讀音,可以看出be動詞作為一個虛詞往往會讀弱讀式,與實詞連在一起而產(chǎn)生縮略,這樣聽起來更有節(jié)奏感。但在“What is it?”這句話中,what是疑問代詞,屬于實詞,be動詞is和人稱代詞it屬于虛詞,根據(jù)句重音規(guī)律,即實詞重讀、虛詞非重讀,這句話的重音應該在what這里。如果what is縮略成一個詞what’s,那么根據(jù)重音規(guī)律(即縮略詞會在句中失去重音),這句話的重音應該轉(zhuǎn)移到后面的it上,這與it是人稱代詞(虛詞)非重讀這一點相悖,因此What is it中what和is不能縮略。與之不同的是,“What’s this?”和“What’s that?”這兩句中,this和that都是指示代詞,屬于實詞,可以重讀,因而what’s可以縮略。
在英語中像“What is it?”這樣不能縮略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this is這樣的陳述句開頭,還有一般疑問句的回答Yes,it is。當然,這些不能縮略的原因與What’s并不相同,不能都用重音規(guī)則加以解釋。但是對于其不能縮略的原因也可以從語音規(guī)則的其他方面加以分析,比如this is縮略起來是this’s,連起來發(fā)音時只是稍稍延長了s的發(fā)音,無法與this區(qū)分開來而使這種縮略毫無意義并且會產(chǎn)生歧義或者誤解;而Yes,it is中it is不可以縮略則可以從虛詞的強勢(讀)必要加以闡述,作為一般疑問句的肯定回答,回答者必須態(tài)度堅定、語氣肯定,這時就需要特別強調(diào)it和is這兩個虛詞(即用強讀式),如果使用縮略將無法達到肯定的效果,且it’s縮略后失去重讀音節(jié)無法產(chǎn)生節(jié)奏。
由此可見,日常學習中碰到的一些縮略和不能縮略的情況是可以用一些語音規(guī)則加以解釋和理解的,并不需要一味地用固定搭配或者習慣用法固化學習者的認識,甚至有時令其產(chǎn)生疑惑。這些規(guī)律從認知音系學的角度來看就是語言學習者在認知學習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發(fā)音圖式,在語言交際使用中發(fā)揮實際的作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英語語音規(guī)則只是一個一般規(guī)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習者需要熟練掌握其規(guī)則的前提下,根據(jù)縮略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才是其意義所在。
盡管英語縮略的定義和分類在學界還未有權威的統(tǒng)一說法,而通過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英語縮略(contraction)作為英語語言,尤其是英語口語中一種常見構式,應該得到重視,對于它的合理使用和規(guī)則的熟練掌握對于提高英語學習者尤其是初學者語言學習準確性很有意義。學習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不應該用固定用法這種解釋加以淡化模糊。在漢語環(huán)境中的英語學習者要注意正確的縮略構式培養(yǎng)建立,因為在英語環(huán)境下更容易通過大量的接觸加以建立。正如近年來小學英語教學中盛行的自然拼讀法一樣,通過學習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規(guī)則而建立字母及字母組合與發(fā)音的感知,進而輕松實現(xiàn)字母和發(fā)音的關系,提高了學習單詞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英語縮略作為一種常見的語言形式,也可以通過學習一些音位、超音位(如音節(jié)、詞重音、句重音、強讀式弱讀式,等等)的知識加以掌握,因此逐步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音意識是很有必要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