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翠
富寧縣歸朝中心小學 云南文山 663400
荷蘭著名數(shù)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教授曾指出“反思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蓖ㄟ^反思才能使現(xiàn)實世界數(shù)學化。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提供學生反思機會,關注學生的學習反思,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現(xiàn)實數(shù)學教學中由于長期受甄別和選拔評價方式的影響,課堂中教師更多地重視傳授知識,學生的學習反思能力普遍較差。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已成為現(xiàn)代數(shù)學課堂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剖析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我覺得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反思能力。
實踐操作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變?yōu)榛钌膭幼?,從中不斷感受并獲得正確認知。但是,我們說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而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lián)系著的。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具有直觀動作形象性的特點,操作中學生要觀察、分析、比較所操作的對象的相同點、不同點,才能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fā)展思維。因此在實踐操作中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并且對實踐操作的全過程進行反思,從中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發(fā)展思維。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是客觀存在的,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環(huán)境以及知識、經驗等方面的差異,對于同一問題,學生的思考維度、思維水平是不完全一致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盡情交流,只有當自己的思維充分與他人碰撞后,才能達成認識的同化或思維的優(yōu)化。
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如果在獲得正確答案后不對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那么解題活動就有可能停留在經驗水平上,事倍功半;如果在每一次解題以后都能對自己的思路作自我評價,探討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那么學生的思維就會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再概括,并促使學生的思維進入理性認識階段,事半功倍。
現(xiàn)實中學生解題時,往往僅滿足于問題的解決,而對自己解題方法的優(yōu)劣從來不加評價,學習中經常出現(xiàn)解題方法陳舊、思路狹窄、邏輯混亂等不足,這是學生思維缺乏靈活性、批判性,反思能力差的表現(xiàn),也是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性不高的表現(xiàn)。因此,教師要通過及時反饋信息,引導學生反思自己或他人的解題策略是否簡捷,并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使思維朝著靈活新穎的方向發(fā)展。
例如,我在教學“8加幾”的時候,對于如何計算8+7,我是先讓學生自己擺一擺小棒,然后來說是怎樣算的?
孩子們的答案都很有創(chuàng)意:
生1:我是用數(shù)數(shù)的方法:8往后數(shù)7個:9,10,11,12,13,14,15。
生2:我是先把8根湊滿10根,這樣一看就知道15根了。
生3:我知道9+7=16,所以8+7=15。
面對這么多的正確答案,我并沒有戛然而止,而是請學生思考:用哪種方法算起來最簡便呢?同桌兩個小朋友一起用剛才大家介紹的6種方法說一說、擺一擺、算一算、比一比,找出你們覺得最簡便的方法。學生在操作討論的基礎上,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在學生交流之后,我適當鼓勵學生們的大膽探索,組織學生反思大家共同探究出來的計算方法,在討論、比較中達成算法的優(yōu)化。這樣學生就及時地反思了自己與他人的學習成果。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標志,是在認識自己的行為和活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通過比較而實現(xiàn)的。當學生完成練習或回答一個問題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判斷,想一想自己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養(yǎng)成自我檢驗,自我調控的意識。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既是知識的再現(xiàn),同時又是對自己的能力和方法進行全面的反省,重新認識和評價形成對自我思想行為的反思意識。
反思是沒有終結的,在隨時可能進行的反思中,教師可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來對面前的反思進行再反思,以培養(yǎng)學生學會反思,善于反思,樂于反思。在這個過程中值得重視的一點是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訓練,學生通過不斷反思就能逐步提升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