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列
安康市第二小學 陜西安康 725000
德育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在潛移默化中不斷的對人進行塑造。孩童時期是最佳的培育期,小學語文需要通過緩慢的過程對學生不斷引導,使學生獲得道德教育的效果,努力使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
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之前,我們首先要問一個問題: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就是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進而達到全面提升國民素質(zhì)的目的。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德育與生活的有機聯(lián)系性,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踐行德育的宗旨。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德育教育應試化發(fā)展,忽視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從而使得德育工作無法為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在國內(nèi),考核是指導教師教學行動的唯一方式。誠然,有壓力,方有動力。德育工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德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chǔ)和首要工作。但是,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德育工作沒有硬性的考核指標,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依然是將學生的考試成績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的開展基本上形同虛設(shè)。
首先,教師要充分研究課文中隱含的德育內(nèi)容,運用恰當?shù)姆椒ǎ瑢⑵渑c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使語文學科知識與道德融為一體,這樣學生易學、樂學、好學,在學習文化知識時水到渠成地接受道德教育。比如講授《金色的魚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模仿當時的情景,模擬老炊事班長出現(xiàn)的三次“笑”的神情,揣摩老班長的內(nèi)心感受,從而理解老炊事班長為了挽救三名小病員的生命、鼓勵他們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從而感受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傳統(tǒng)教育。通過這篇文章可以體驗到今天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學生應當具有熱愛祖國、熱愛共產(chǎn)黨的思想。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一些活動,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zhì)。如開展聲情并茂的朗誦、排演話劇等,來調(diào)動學生潛藏的感情,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課文的語境中,更加深刻地體驗課文中的思想道德含義,形成自己的美德。
通過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德育工作涵蓋的內(nèi)容很多,如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勞動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結(jié)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德育教育。而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當前德育教育與生活實踐嚴重脫離的現(xiàn)狀,將德育教育與生活有機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德育生活化的教學目的。例如,教師開展尊老愛幼的道德教育,就可以結(jié)合生活實際中一些不道德的行為案例進行闡述,讓學生體會到尊老愛幼是一種社會公德和社會美德,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尊老愛幼,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提升;此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樹立好自身的榜樣作用,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好的思想行為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
作為語文教師,首先應當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內(nèi)容。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其教學內(nèi)容有很多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育中,應當深入挖掘,深入拓展,最終實現(xiàn)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當通過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積極地滲透德育教育,同時,還可以通過課堂互動的方式,讓師生之間的這種良性溝通和互動成為德育教育的滲透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提升。
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應當是通過說教的方式完成,而應當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德育無處不在。例如,教師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如到社區(qū)幫扶孤寡老人,幫扶孤兒,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等等,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這種以實踐形式進行的德育教育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只不過這種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認真做好規(guī)劃,方能促進良好德育效果的實現(xiàn)。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帶著學生在課堂上領(lǐng)略、體驗語言知識的美,同時,更應當將其中所蘊含的豐富人文內(nèi)涵有意識的傳輸給學生,引導其解讀人文精神所在。這樣,才能將語文教學的精髓傳承給學生,才能讓優(yōu)秀的語文知識在學生身上開出德育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