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珍
[摘 要]探尋如何以學校為基地,以教育實踐為載體,以共同學習、共同研討為形式,通過相互溝通與交流,最終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整體成長的有效路徑,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話題。實踐教學研究中,如果教師都能注意教學的意義關聯(lián),學會審視課堂,反省并改進教學行為,就能通過一個個扎根日常的教學基點,習得一類課的教學推進方法,從而逐漸變革思想和行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關鍵詞]意義關聯(lián);概念教學 ;專業(yè)發(fā)展;周長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5-0038-02
現(xiàn)行的蘇教版三年級教材,先安排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也就是讓學生先掌握這兩種常見圖形的基本特征;接著學習圖形的周長的相關概念;最后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這三部分教學內容,看似各自獨立,容易創(chuàng)設情境,便于組織學生活動,故有許多教師常選擇其作為公開課的教學內容。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是先立足生活引入實例,通過動畫演示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借助小螞蟻圍著游泳池的池口爬了一圈,然后揭示“周長”概念,接著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周長的測量方法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練習上。細細品味,這樣的教學忽略了概念形成的“聚類”過程,造成了學生只是進行單調的概念記憶與操練,沒有帶領學生經歷從一般到特殊、從簡單到復雜的探究過程,影響了學生對圖形周長計算的邏輯梳理。因此,以此為基點,突破概念教學的難點,形成概念教學的新秩序,培養(yǎng)教師新的教學基本功,很有實踐價值和研究意義。
一、尋找思考根源,重塑價值追求
我們都知道,圖形認識主要有一般圖形的認識和特殊圖形的認識,其中一般圖形的認識主要是對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認識,特殊圖形的認識主要是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識。關于圖形認識與周長計算的問題,教材只是編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內容,沒有編排三角形與四邊形的教學內容,直接讓學生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這樣的編排,不符合學生認識圖形的規(guī)律。這種編排主要關注知識傳遞,即通過一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能夠理解知識、把握公式,然后運用公式和結論來解題,最后獲得對知識的牢固掌握和考試成績的提高,所以教師就只關注備一節(jié)課、上一節(jié)課。這樣的編排,從表面上看,是基于學生認知年齡特點的考慮,但實際上是基于向學生進行知識傳遞的立場。從這一立場出發(fā),哪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相對容易理解、記憶、掌握和運用,這些知識就可以被選擇編排作為教材必需的教學內容。當然,不是說這種“備一節(jié)課”的方式不好,它有好的一面,那就是通過這樣一節(jié)節(jié)課的點狀教學,會產生一種“知識累加”的效應。但學校教學不能僅僅關注知識,更要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為目的,讓學生有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因此,選擇什么內容作為教學的載體,直接反映的是教學資源豐富程度,間接反映的是教材編寫的立場與價值追求。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做一個思想者,積極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二、審視自身不足,直面問題改進
有人說,教師的教學當然是要尊重教材,教材講什么就教什么。這樣的教學會帶來什么后果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由于教材沒有關于這個知識的整體呈現(xiàn),學生對三角形與四邊形就缺乏整體認識,帶來的后果就是學生在缺乏整體認識的背景下進入到局部知識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學習,很容易變成被動學習和盲目學習,影響學生課堂上思維的投入和主動參與。造成被動學習和盲目學習的原因就是知識編排的“割裂”,割裂了知識整體之間內在的聯(lián)系,割裂了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來龍去脈。
新課程非常強調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要有過程經歷與體驗。教師的教學中不乏活動設計,也不乏情境創(chuàng)設,但是學生到底有沒有過程經歷與體驗呢?以剛才列舉的認識周長教學為例,教師習慣從一個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概念,然后辨析比較概念,最后運用概念解題。具體而言,就是依據(jù)小螞蟻繞著游泳池或樹葉爬一圈,而指出這就是它的周長。那長方形的周長呢?就是長方形一周的長度,以此類推……這里值得思考的有兩個問題:其一,長方形的周長確實是脫離了“游泳池”這一具體的實物情境,被抽象出來了,但是請問是誰抽象的呢?要么個別學生抽象的,群體學生實際上沒有經歷概念的抽象過程;要么教師抽象的,學生實際上沒有經歷概念的抽象過程。其二,在單一情境里,學生對周長的內涵有沒有豐富的認識呢?顯然,情境的單一,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周長內涵認識單一。
因此,雖然教學中有很多令學生“主動”的活動設計,如實驗活動、操作活動、合作活動等,看似熱鬧,但是教師關注形式和肢體上的“動”比較多,關注學生思維參與、思維積極的“動”比較少,這樣的“主動”與“思維”是被動的。
三、搭建整體設計,落實長程教學
小學數(shù)學中有大量概念教學的內容,周長的認識只是概念教學中的概念課型。怎樣開展概念教學才能讓學生經歷過程呢?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大量的現(xiàn)實材料中經歷辨析、比較的過程,從而發(fā)現(xiàn)概念的本質屬性,并進行發(fā)現(xiàn)了以后的思維外顯的表達。
因此,教師應大膽創(chuàng)新,對教材進行科學重組。讓我們站在高位看教材,“認識周長”一課的教學其實是在學生認識了線段、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又是以后學習其他圖形周長、面積的基礎?!爸荛L”顧名思義就是一周長度的簡稱,是沿一個圖形的邊線繞一周的總長度。其概念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周長與圖形的外圍的邊線有關系,與圖形中間的線沒有關系;二是必須是正好繞一個圖形一周的總長度,不能多一點也不能少一點?;谶@樣的教材解讀,可以把本單元內容分成三大塊來教學。首先,呈現(xiàn)大量的素材,引導學生尋找其共同特征并具體分析,從而理解什么是周長;接著思考什么樣的圖形可以直接計算周長,從而通過對平面圖形的分類,進一步明確本學段的平面圖形的研究范圍,初步感受直邊圖形與曲邊圖形的差異,明白有些圖形周長可以精確計算,有些只能估計;最后掌握直邊圖形周長計算的一般方法,在自主探索中進一步明確周長的概念和內涵,即圍成一個圖形一周邊長的總和,與圖形內的線段無關,再通過一系列的組合圖形周長的尋找、描畫,幫助學生理解周長的本質。至此,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因為它們是直邊圖形中的特例。
教學中,我們可遵循由上位到下位的原則,運用整體感悟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充分感悟,從而理解概念的豐富內涵,熟練掌握圖形周長計算的思維策略。具體而言,第一課時為周長的概念認識,第二課時為三角形與四邊形周長計算的思維策略的把握,第三課時為長方形與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把握與變式練習。像這樣重組后,周長認識的教學設計基于知識縱向與橫向兩個角度,結合概念形成過程,形成貫穿一個單元的整體教學設計,課與課之間意義關聯(lián)、有效打通,促進了知識的真實轉化和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
實踐證明,只要持之以恒,從學生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長遠意義上備好一類課,上好具有關聯(lián)意義的每一節(jié)課,就能達成學生的素養(yǎng)養(yǎng)成目標,培養(yǎng)更具創(chuàng)造力的一代新人。
(責編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