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晨
[摘 要]《冰項鏈》是一篇長文章,也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這篇文章,教師根據(jù)單元教學要求、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復習學過的方法、梳理情節(jié)感受項鏈變化、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人物形象、預測原著內容誘發(fā)學生期待等途徑,讓學生體會文本的藝術魅力,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教學實錄;略讀課文;長文章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1-0011-03
一、教學目標
1.認讀“鏈、葵、筷”等14個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了解用空行標示長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繼續(xù)運用“小標題串聯(lián)法”把握主要內容,探究銀項鏈是如何“變”成冰項鏈的。
3.運用邊讀邊想、前后聯(lián)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學習閱讀長文章。
4.運用預測策略,激發(fā)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小標題串聯(lián)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探究銀項鏈是如何“變”成冰項鏈的。
教學難點:運用邊讀邊想、前后聯(lián)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學習閱讀長文章,進一步激發(fā)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師生互相認識。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過的《小英雄雨來》一文,并講一講故事的主要內容)
師:這個故事比較長,講好不容易,我們請出微課小老師幫幫忙(播放微課)。孩子們,把小標題串聯(lián)起來的方法,是我們把握長課文主要內容的好方法。(貼板書:串聯(lián)小標題)
(一)復習導入,知學習之“法”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略讀課文,讀課題——(出示課題)
生:第19課,《冰項鏈》。
師:同學們,一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有的學生關注故事的起因,有的學生關注事件的過程,有的學生關注人物。教師一一給予點評)
師:孩子們,光看課題,我們就已經充滿了期待。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導語能幫助我們揭開冰項鏈的神秘面紗。一起讀——(出示導語:“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幾個部分,為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再想一想,銀項鏈是怎么“變”成冰項鏈的?!保?/p>
(二)梳理情節(jié),探項鏈之“變”
1.檢查生詞,讀準字音。
師:課前,老師結合導語的相關要求讓同學們進行了預習。我們看著預習單(課件出示預習單),分享預習成果。首先,字音都讀準了嗎?老師考考大家。第一行,誰來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果他讀對了,就跟讀一遍。(課件出示詞語:“恰好 辮子 柔韌 瓷碗”)
(學生認讀一遍,其他同學跟讀一遍。接著,教師出示第二行、第三行讓學生讀,并糾正學生的讀音)
2.交流討論,提煉小標題。
師:真好,詞語都讀準了。課文有幾個部分?第二題,誰能回答?
(課件出示第二題:“這篇課文用序號 小標題空行? (正確的下面打“√”)來標示每個部分。課文一共有? ? ? ? 個部分”)
生:這篇課文用空行標示每個部分,課文一共有3個部分。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第一處空行在哪一頁?快看看課本。
生:(有的說85頁,有的說86頁)
師:由于印刷的原因,85頁下方空白處比較多,但它不是標示課文各部分的,繼續(xù)往后看,應該是——(86頁)。第二處呢?
生:89頁。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兩處空行(課件出示課文截圖,并標出兩處空行),把課文分成了三個部分。我們讀起來,是不是清楚多了?
生:是。
師:孩子們預習得不錯。關于下一題,每部分的小標題是什么?老師把檢查權留給大家。誰來給大家讀一讀要求?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1.快速默讀課文,完善預習單上的小標題。2.小組討論,確定最佳小標題。3.小組選出2名記錄員,把最佳小標題寫在詞卡上?!保?/p>
(學生了解要求后,開始自主學習。接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最佳小標題寫在詞卡上,并在黑板上展示)
師:同學們的小組學習很認真,小標題已經概括出來了。讓我們把目光移到黑板上。如果我們要把這個故事串聯(lián)講下來,你覺得哪些小標題留下來更合適呢?先看第一部分。(指著黑板上各小組貼的小標題)
生:我覺得“葵花的新衣服”更合適。
師:有不同想法的孩子嗎?
生:我覺得“需要銀項鏈”更合適。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一部分寫了葵花穿了新衣服后,劉老師說葵花要是戴條銀項鏈就更好看了,一家人好像也看到了戴銀項鏈的葵花。
師: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最主要寫了什么事?
生:葵花表演需要一條銀項鏈。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指著第一部分的小標題,其中有兩個小標題都是“需要銀項鏈”)我們把書寫最工整的留下來。(拿走第一部分其他的小標題)
師:接著聊。第二部分,哪個(小標題)留下來?
生:我覺得應該是“哥哥制作冰項鏈”。
師:說說理由。
生:因為這一部分寫了哥哥青銅從蘭子那里知道,玲子本來同意把項鏈借給妹妹,但是后來反悔了。于是,他就用冰凌給妹妹做了一條冰項鏈。
師:說得很清楚。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指著黑板上第二部分各小組提煉的小標題)。這些小組提煉的第二部分的小標題都圍繞這個方面。同樣,我們也選一個書寫最好的貼上來(拿走第二部分其他的小標題)。注意, “制作冰項鏈”的“作”應該是“作業(yè)”的“作”。(教師相機拿紅筆修改,把“做”改成“作”)
(用同樣的方法選擇第三個小標題)
3.運用小標題串聯(lián)法,把握主要內容。
師:同學們,咱們通過交流合作,每個部分的最佳小標題就出來了。看著這些小標題(指著黑板上各部分的最佳小標題),你們能不能把它們串聯(lián)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呢?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奶奶給葵花做了一件花衣服,葵花穿上去顯得很漂亮。劉老師說,葵花表演的時候穿著這件花衣服,如果再戴一條銀項鏈就更好看了。后來,劉老師讓玲子把銀項鏈借給葵花,本來玲子答應了,但是她又反悔了。哥哥青銅知道了這件事,用冰凌給葵花做了一條冰項鏈。表演前,青銅到后臺給葵花戴上冰項鏈,葵花因為戴著冰項鏈很漂亮,獲得了大家的掌聲。
師:這位同學說得特別具體。如果能用上這幾個小標題,把它們連起來說,會更簡潔。誰再來試試?
生:葵花表演節(jié)目前,奶奶給她做了一件花衣服,但是她還需要一條銀項鏈。哥哥青銅知道了,用冰凌給葵花做了一條冰項鏈??ù髦楁溕吓_表演,大家都給她鼓掌,表演很成功。
師:這一次,小標題都用上了,說得清楚、簡潔。(指著三個小標題)課文就是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把事情寫清楚的。大家剛才提出的以及導語中的問題,我們就解決了。
4.探究項鏈之變。
(課件出示導語中的問題:“銀項鏈是怎么‘變成冰項鏈的?”)
師:銀項鏈是怎么“變”成冰項鏈的,誰能用上自己的話來講一講?
生:青銅把冰凌敲碎,用紅線把冰凌一顆一顆串起來,銀項鏈就“變”成了冰項鏈。
師:為什么需要銀項鏈呢?把原因加上,會更清楚。
生:葵花表演節(jié)目需要銀項鏈,青銅知道了,就把冰凌敲碎,用紅線串起來,給葵花做了一條冰項鏈。銀項鏈就“變”成了冰項鏈。
師: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小標題串聯(lián)起來,就能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將銀項鏈“變”成冰項鏈的過程弄清楚。
(三)聯(lián)系文本,賞人物之“美”
1.小組學習,交流品鑒。
師:在銀項鏈“變”成冰項鏈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的人物:一個是——青銅,還有一個是——(學生說)葵花。(板書:青銅? 葵花)他們兩個人中,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請女生先讀自學要求——(課件出示自學要求:“默讀課文,在印象最深的地方做標記,并聯(lián)系前后內容,邊讀邊想?!迸x)
師:自學完后,進行小組學習。請男生讀小組學習要求——(課件出示小組學習要求:“組內討論,選擇一個故事人物,在全班匯報?!蹦猩x)
師:下面,請同學們先完成自學要求,并小組討論。
(學生自學,然后在小組內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展開交流)
2.全班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1)感悟青銅的“耐心”。
師:同學們在小組交流中都很認真,來和大家分享吧。哥哥青銅和妹妹葵花,誰給你們組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我們對青銅的印象最深。
師:其他小組都是這么想的嗎?
生:是。青銅做冰項鏈的時候,他用木棍把冰凌敲碎,不停地吹著冰凌,覺得腮幫子都吹麻了,用手輕輕怕打著嘴巴。
師:你們小組關注到了這一部分。(課件出示課文相關內容)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青銅做冰項鏈的時候,很有耐心。他用蘆葦管對著冰凌一直吹,吹得腮幫子都麻了,還堅持吹。
師:從他做冰項鏈的過程中,你們看到了一個耐心的青銅。孩子,請你在這張詞卡上寫上“耐心”。(學生寫好后貼在黑板上)
(2)感悟青銅的“用心”。
師:剛才在交流中,同學們抓住了青銅制作冰凌時的動作來體會,其實動作還不止一個“吹”,先是——(挑),再到——(銜),然后才開始——(吹)。好像很簡單,我們也來試試。
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當作一根蘆葦管,輕輕靠近嘴邊(靠近就可以了),跟著徐老師一起吹。大家深呼吸,對著蘆葦管吹氣;同時手不能抖、氣不能停,口中的熱氣要像柔韌的錐子一樣。堅持10秒——1,2,3,4 ,鼓起腮幫子,用力吹——7,8,9,10 ,停。(學生累得喘氣,教師相機追問)你在拍著腮幫子,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都快沒氣了。
師:你捂著肚子,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好累。
師:我們只堅持了10秒,而青銅吹穿一顆冰凌,就需要——
生:六七分鐘。
師:他就是這樣吹了幾十顆,你覺得這是一個怎么樣的過程?
生1:我覺得這個過程很漫長。
生2:我覺得青銅吹得很用心。因為他用蘆葦管對著冰凌吹,如果不對準,就可能會吹歪,就不能吹出一個洞來。他就這么堅持著一直吹,才把冰凌吹穿。
師:就在這吹的過程中,他可能會想——
生:哎,好累呀,吹穿一顆冰凌太不容易了,但是為了妹妹,我要吹下去。
師:這么邊讀邊想,我們就又看到了一個“用心”的青銅。請你把“用心”寫在這張詞卡上。
(學生寫“用心”后,貼在黑板上)
師:這一處,我們加上動作,把課文的內容前后聯(lián)系起來,展開想象,就看到了一個耐心、用心的青銅。
(3)感悟青銅的“聰明”。
師:你們小組還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青銅?
生:我們看到了一個聰明的青銅。天上有鴿哨聲,青銅抬頭看天空時,看到了冰凌,就想到了給妹妹做一條冰項鏈。
師:你們從這一處(出示相關文段),看到了一個聰明的青銅。孩子,請你把“聰明”,寫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學生從冰凌的形狀、顏色到青銅的想法、家庭條件感受青銅的苦惱)
師:后來,他還苦惱嗎?心情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孩子們,聯(lián)系后面的內容說一說。
生:后來他很開心,因為后面葵花戴著冰項鏈上臺表演,所有人都驚呆了,人們都給葵花鼓掌。
師:而這樣的變化,就是因為青銅想到了——
生:用冰凌給妹妹做一條冰項鏈。
師:同學們,我們就這樣一邊讀一邊想,把課文的內容前后聯(lián)系,不僅體會到青銅心情的變化,更感受到他的聰明,想到了為了妹妹做一條冰項鏈。聊著聊著,咱們的眼前是不是好像真的看到了青銅?
生:是。
師:在那個生活很貧苦的年代,青銅為了讓妹妹更美地登上舞臺,居然做出了一條冰項鏈。透過這條冰項鏈,我們看到了青銅的(指著板書)——聰明、耐心、細心等。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青銅對妹妹的愛。這份愛,充滿了溫暖和希望。(板書:愛)
剛才我們通過邊讀邊想,把課文內容前后聯(lián)系,感悟了青銅這個形象。有沒有哪個小組,對葵花的印象是最深的?
生:沒有。
師:看來,大家都對青銅更感興趣。原著中,還有很多對葵花的描寫。如果你讀了,相信她也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再次探究項鏈之“變”。
師:再來看看導語中的問題:“銀項鏈是怎么‘變成冰項鏈的?”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銀項鏈“變”成冰項鏈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哥哥青銅很愛妹妹葵花,他聰明、耐心、用心,給妹妹做出了一條冰項鏈。
師:是啊,愛讓銀項鏈“變”成了冰項鏈。我們把前后內容這么聯(lián)系起來,邊讀邊想,感受就更深了。
(四)預測內容,激閱讀之“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是改編、節(jié)選自曹文軒的小說——《青銅葵花》。從書名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是哥哥青銅和妹妹葵花的名字。
師:對,青銅和葵花就是這本成長小說的主要人物。今天,我們所學的,是書中的一個小故事。(出示目錄)看著目錄,猜猜這些故事會講些什么呢。孩子們,挑一個,大膽預測。
生:我選《老槐樹》,這個故事可能會寫青銅和葵花一起在老槐樹下玩耍、做游戲。
師:你預測了這個故事,其他同學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蘆花鞋》可能會寫葵花想要一雙蘆花鞋,哥哥青銅就給他做了一雙。
師:你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經驗做了預測。孩子們都是站在青銅的角度去預測,有沒有站在妹妹葵花的角度去預測呢?
生:冬天很冷,葵花就做了一雙蘆花鞋給青銅,青銅就不冷了。
師:大家預測的和原著一樣嗎?今天徐老師把這本書帶來了。給大家透露一點:書中還有對青銅和葵花百般疼愛的奶奶,天性善良卻愛搞惡作劇的嘎魚……從你們的眼神中,老師看到大家對閱讀充滿了期待。課后,同學們可以閱讀整本書,驗證你的預測。好了,《青銅葵花》送給大家。孩子們,下課!
四、板書設計
[串聯(lián)小標題
邊讀邊想
前后聯(lián)系
][19※ 冰項鏈][小標題1? ? ? ?小標題2? ? ? ?小標題3] [青銅][葵花][細心? ? ? 聰明? ? ? 耐心? ? ? ……] [愛]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