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云貴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薈萃
——貴州省博物館新館古生物王國化石展拾貝

2019-03-07 07:14曾嶸
藏天下 2019年7期
關鍵詞:魚龍關嶺海生

文/ 曾嶸

1957年胡氏貴州龍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開啟了貴州乃至我國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研究的歷史帷幕。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發(fā)現(xiàn)的此類化石非常有限,各大博物館和科研機構在這方面的收藏也很薄弱,不僅標本的種類貧乏,數(shù)量少,化石保存多不完整。

直到1998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人員在貴州省關嶺縣新鋪鄉(xiāng)法郎組瓦窯段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保存完整精美的海生脊椎動物化石后,各大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競相開展相關工作。通過近20年的系統(tǒng)工作,我國西南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大量新的門類、新的地點和新的層位,逐步引起國際古生物學界的高度重視。值此以貴州關嶺、興義、盤縣和云南羅平、富源等地為核心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群逐步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貴州省博物館新館于2017年9月30日正式開館。為了讓更多具有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標本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貴州省博物館與我國唯一的專門從事古脊椎動物研究的機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古脊椎所)進行院地合作,通過借展和復制中科院古脊椎所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標本結合館藏標本,舉辦了此次古生物化石展覽。所展出的標本是目前國內種類最多、最全面、最成體系的,是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單位對貴州、云南兩省區(qū)域內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近20年的科學積累和歷史沉淀,包括了標本的積累,技術的積累和知識的積累。

在古生物展廳里,主要有兩類展品,一類是經(jīng)過專業(yè)修理的化石原件;一類是化石復制模型?!盎蘩怼笔墙?jīng)過專業(yè)技術人員在顯微鏡下用專業(yè)工具,將生物結構(真正的化石)從圍巖中剝離、暴露出來的過程,這是一個外科手術般精致和復雜的過程?;瘡椭颇P褪窃谌澜缱匀徊┪镳^里通行的一個展示方式,它是原始化石標本的科學復制品,所有的科學信息都保留,在某種意義上,它也可以用于科學的研究對比。本次展覽展出的展品,不管是化石原件還是復制模型,都是研究用的標本,其化石修理及復制模型極具水平,真實地反映了古生物化石的本來面目,化石的生物結構和形態(tài)特征等等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展覽是按照地質年代從早到晚的順序,依次展出了貴州最有名的三個三疊紀海生脊椎動物群(盤縣動物群、興義動物群和關嶺動物群)的典型化石。其爬行動物化石標本涵蓋了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所有化石門類:鰭龍類(包括始鰭龍類和楯齒龍類)、魚龍類、海龍類、原龍類、主龍類、赑屃龍類和龜鱉類。

◎貴州三疊紀盤縣動物群、興義動物群和關嶺動物群代表地點分布示意圖。

一、盤縣動物群

盤縣動物群主要分布于貴州省盤州市(原盤縣)新民鎮(zhèn)、普安縣青山鎮(zhèn)和云南省羅平縣境內,化石產(chǎn)自中三疊統(tǒng)關嶺組二段。時代為中三疊世安尼期,距今約2.47-2.42億年。這是一個保存完整、數(shù)量多、種類豐富的化石組合,海生爬行動物已知門類和屬種有:鰭龍類,如細頜烏蒙龍、利齒滇東龍、丁氏滇腫肋龍、小吻幻龍、羊圈幻龍、紅果鷗龍、張氏幻龍、濾齒龍以及原始的楯齒龍類;魚龍類,如盤縣混魚龍、新民龍;原龍類,如東方恐頭龍;主龍類,如混形黔鱷;赑屃龍類,如云貴中國赑屃龍、黔大頭龍、多腕骨大頭龍。

1. 細頜烏蒙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8年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江大勇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保存于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

烏蒙龍為始鰭龍類的原始類群,其體形中等,頭較小,下頜伸長,長滿了細密的牙齒,頸部相對較短。

本次展品為化石復制模型,化石原件保存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標本保存完整,特征清晰。

2.楯齒龍

2008年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江大勇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是一幾乎完整的骨架,保存于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

楯齒龍類是一支以磨盤狀牙齒為顯著特征的海生爬行動物,頭骨厚重,上下頜及頭骨顎部生長著磨盤狀的牙齒,可以壓碎軟體動物的外殼。楯齒龍類扁平的身體和強壯的四肢表明,他們不是快速游泳的動物,只能在淺海環(huán)境中用四肢滑動。楯齒龍根據(jù)甲殼的有無,可以分為兩大支系,即具甲殼的豆齒龍亞類和不具甲殼的楯齒龍亞類, 目前發(fā)現(xiàn)的化石大部分是豆齒龍亞類。

本次展品為化石復制模型,化石原件保存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這件標本十分珍貴,化石為三維立體保存的完全沒有受地層擠壓變形的頭骨,故而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古生物信息,最大限度地向我們展示了化石的本來面目,現(xiàn)有材料顯示其是一類原始的楯齒龍類。據(jù)悉,目前世界范圍內此類標本只有兩個立體保存的完整頭骨,這是其中的一個。

3.盤縣混魚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6年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江大勇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保存于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

盤縣混魚龍是一種相對原始的魚龍類,是盤縣動物群中海生爬行類化石產(chǎn)出最多的標本,其數(shù)量不僅占統(tǒng)治地位,并保存有不同發(fā)育階段的完整標本,預示其可能是盤縣動物群中海生爬行類的優(yōu)勢物種?;酁橹行◇w形,體長1 至2米,身體流線型,四肢短而粗壯,鰭化明顯。從頭骨側面可見大而圓的眼孔和尖而長的吻部,頸部極短。

本次展品收藏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標本保存完整,特征清晰。

4. 新民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8年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江大勇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是一幾乎完整的骨架,保存于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

新民龍是盤縣動物群中非常稀少的一類魚龍,其產(chǎn)出數(shù)量與盤縣混魚龍形成鮮明對比。化石中等大小,頭骨較為特殊,魚龍絕大多數(shù)是長吻,而它的吻部較短。最為奇特的是,新民龍的口腔后端具大型鈍圓的豆狀牙齒,這就意味著它有特殊的食性,吃甲殼動物,用牙齒來碾壓。其獨特的結構和食性也可能反映出它和其他魚龍類分據(jù)不同的生存空間。

本次展品收藏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標本保存了能提供重要信息的頭部。

5. 東方恐頭龍

◎ 該標本的研究成果2004年發(fā)表在著名的美國《科學》雜志。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3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研究命名,正型標本是一幾乎完整的頭骨,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

“東方恐頭龍”是指產(chǎn)自東方(指東特提斯地區(qū))的具有恐怖頭骨的爬行動物,是世界罕見的海生原龍類,具有超長的頸部,其頸部的長度超過體長的一半,頸椎數(shù)目可多達30枚,每節(jié)頸椎和頸肋也明顯加長,四肢特化呈槳狀,尾部相對較短。研究人員根據(jù)其頸部構造,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捕食方式,即通過頸部肌肉和頸肋的特殊運動,采用“吞吸”的方式捕食獵物。

本次展品收藏于中科院古脊椎所,是繼2002年發(fā)現(xiàn),2003年研究命名的東方恐頭龍頭骨正型標本后,出土的又一件標本,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同時也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第一具海生原龍類近乎完整的骨架,為東方恐頭龍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方式等提供了詳實的科學材料。此件標本曾經(jīng)赴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展出過。

6.混形黔鱷

◎ 混形黔鱷成為德國《自然科學期刊》2006年第4期的封面故事。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6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

“混形黔鱷”是指在貴州發(fā)現(xiàn)的,具有水、陸混合特征的鱷形動物,是盤縣動物群最重要的化石之一。這是世界上第一塊海生主龍類化石,呈卷曲狀保存,體長超過3米,上下頜的牙齒側扁,尖如匕首,兩側邊緣布滿鋒利的鋸齒,可以輕而易舉地刺穿和撕碎任何獵物。頸部較長,尾側扁。它們的后肢比前肢更強壯,在陸地上可以像恐龍那樣用四足或者兩足行走;在海水里,它們主要通過尾部的強烈擺動推動身體前進。混形黔鱷是首次記錄到的海陸兩棲型早期主龍類,對研究主龍類的形態(tài)學、系統(tǒng)發(fā)育、形態(tài)功能分析及古生態(tài)學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展品為正型標本的復制模型,是2006年研究命名材料中兩具保存基本完整骨架之一,也是其中保存材料最為豐富的一個個體。

7. 云貴中國赑屃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11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產(chǎn)地為云南羅平,副型標本產(chǎn)地為貴州盤縣,用于研究的這兩件標本都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

研究人員最初將這件標本命名為“云貴中國龍龜”,后來改名為“云貴中國赑屃龍”。該類化石分布于貴州盤縣和云南羅平中三疊世海相灰?guī)r中。它是中等體形的赑屃龍類,是非常奇特的海生爬行動物,外形貌似楯齒龍,但結構完全不同。這種動物牙齒呈佛手狀,甲殼覆蓋全身,包括軀干、四肢和尾部。

本次展品是正型標本的復制模型,標本為化石背視,化石顯示以外部特征為主。而貴州盤縣產(chǎn)出標本為云貴中國赑屃龍副型標本,為化石腹視,標本以腹面內部特征為主。兩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8. 黔大頭龍

因時間原因尚未公布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但化石標本完全符合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收錄標準。2013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等人研究命名的大頭龍類的一個新種,正型標本為一幾乎完整的骨架,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省盤州市新民鎮(zhèn)。

黔大頭龍是大型赑屃龍類,身體相對狹長,體表或具大小不等的甲片,但并未形成完整的甲殼。該類型的標本非常的稀少。

本次展品是正型標本的復制模型。

二、興義動物群

興義動物群主要分布于貴州省興義市周邊地區(qū)和云南省富源縣境內,化石產(chǎn)自中三疊統(tǒng)法郎組竹桿坡段。時代為中三疊世拉丁期,距今約2.42-2.37億年。該動物群已發(fā)表的屬種包括:海龍類,如烏沙安順龍;鰭龍類,如胡氏貴州龍、楊氏幻龍、興義鷗龍、岔江黔西龍、李氏云貴龍、康氏雕甲龜龍;原龍類,如長頸龍、富源巨脛龍、富源龍;主龍類,如富源滇東鱷。該動物群不僅包括海洋爬行動物,還有個別陸生類群(如巨脛龍)以及海陸兩棲類群(如滇東鱷)。

1.烏沙安順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6年中外學者根據(jù)貴州興義烏沙出土的一件完整骨架,研究命名為安順龍一新種,屬海龍類。正型標本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

海龍僅生存于三疊紀海洋中,最初產(chǎn)自北美洲西部以及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一帶。安順龍是我國海龍類的第一個代表,它的特點是:頭骨扁平,呈三角形,吻部長度大約為頭長的一半,牙齒比較尖銳,長脖子,以及長尾巴。

本次展品產(chǎn)自貴州興義烏沙,貴州省博物館1979年5月收藏,是貴州出土最早的海龍類化石。標本出露于中厚層灰?guī)r中,圍巖上下兩面均含化石,顯露化石較多的一面為龍體右視,頸部扭曲,使頭骨呈頂視,頜骨脫落位于頭骨右側?;膊坎蝗猓眢w其余各部幾乎都保存。全長166厘米,頭長18厘米,頸長32厘米,軀干長54厘米,尾殘長62厘米。此件標本十分罕見,圍巖被赤鐵礦浸染成紅色,骨骼完全硅化成白色,經(jīng)古生物學家鑒定為“烏沙安順龍”。這是貴州省博物館首次向公眾展出這件珍貴的標本。

2. 胡氏貴州龍

◎ 胡氏貴州龍(雄性個體)◎ 胡氏貴州龍雌性個體,帶胚胎

國家首批二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1957年中國地質博物館的胡承志先生發(fā)現(xiàn)于貴州省興義市頂效鎮(zhèn)綠蔭村,1958年經(jīng)中科院古脊椎所楊鐘健教授研究命名,是我國首次記錄到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正型標本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

胡氏貴州龍的分布區(qū)域包括貴州興義、安龍以及云南羅平和富源地區(qū)。其主要特征是:一般體長不超過30厘米,目前已知的最大個體體長達到50厘米。頭骨小,呈三角形,吻部短而鈍圓,眼孔大,牙齒尖銳細密。頸部和尾部的長度都超過軀干部分,肋骨腫大。四肢尚原始,沒有特化成鰭腳。身體最大的特征是前肢非常強壯,肱骨長于股骨,尺骨明顯加寬。

從本次的兩件展品,我們可以看出胡氏貴州龍化石雌雄個體差異較大,雄性肱骨碩大粗壯,具發(fā)達的嵴供肌肉附著,顯示前肢發(fā)達(圖1);雌性肱骨纖弱圓潤,嵴缺失,且發(fā)現(xiàn)帶有胚胎的標本(圖2)。這兩件標本雖然都是同一個屬種,但是反映了不同的科學信息。

3. 楊氏幻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4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錦玲等人研究命名,種名獻給中國古脊椎動物研究的奠基人及中國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已故楊鐘健院士。正型標本為一近于完整的頭骨、下頜及不完整的頭后骨架,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省興義市。

幻龍是中等體形的始鰭龍類,多為1—3米長,是三疊紀特提斯海域最常見的類型。頭骨小而扁平,長的頜骨邊緣布滿尖利的牙齒,捕食各種魚類。四肢非槳狀,是小型原始類群向大型進步始鰭龍類——蛇頸龍類演化的過渡類型。

本次展品為中科院古脊椎所收藏的另一件標本,產(chǎn)自貴州興義烏沙。從這件經(jīng)過精心修理的標本,我們可以看到,頭部幾乎是立體保存,所有的生物結構都很清楚,骨骼沒有一點損傷。從化石周圍巖石的細密程度,我們可以想象,在顯微鏡下區(qū)分化石的結構是非常困難的。

4.李氏云貴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6年由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程延年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是一幾乎完整的骨架,保存于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產(chǎn)地為貴州興義烏沙。

李氏云貴龍是最基干的純信龍類,特征為:頭很小,吻部伸長,牙齒尖而鋒利,脖子長,槳狀肢,尾巴細長等。

本次展品為化石復制模型,化石原件保存在浙江自然博物館。標本產(chǎn)自云南富源,長4.2米,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純信龍類化石。純信龍類屬于幻龍和蛇頸龍的過渡類型,這件標本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蛇頸龍的起源與系統(tǒng)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 康氏雕甲龜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8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館趙麗君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是一幾乎完整的骨架,產(chǎn)自云南富源,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館。

康氏雕甲龜龍是楯齒龍類中有甲殼的一支豆齒龍類,中等體形,體長2米左右,吻部長,呈“鴨嘴”狀,背甲由小型多邊形甲片組成,表面具明顯紋飾。

本次展品產(chǎn)自云南富源,收藏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由于它的下頜自然脫落,往前錯位,所以它的楯齒清清楚楚地暴露出來,包括它的排列?!皹J齒”就是長得像豆子一樣的牙齒,本來只有從腹面才能看到。我們還可以看到它的整個身體的背面,包括頭骨、眼眶、顳孔,甲殼。所以,我們既能看到這件標本背甲的完整結構,又能看到它完整的楯齒。

6. 長頸龍(幼年個體)

本次展品是長頸龍屬未定種一幼年個體的不完整骨架,2007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研究發(fā)表,產(chǎn)地為貴州省興義市岔江,標本收藏于中科院古脊椎所。這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第一件長頸龍標本,是該屬在歐洲和中東以外的首次發(fā)現(xiàn)。

化石保存在褐色泥質灰?guī)r中,標本的頭骨、大部分頸椎和四肢以及全部尾椎缺失。軀干部完整,暴露面為背面。骨架保存長度約為51厘米,骨骼細小,說明它是幼年個體。

7.李長頸龍(成年個體)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10年由中外學者研究命名。正型標本保存于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產(chǎn)地為貴州興義烏沙。

長頸龍是大型海生原龍類,長達3米以上,頭小,整個頸部的長度超過身體全長的一半,頸椎纖細并且極度拉長,具有發(fā)達的頸肋。四肢特化程度適中,尾部相對較短。

本次展品為化石復制模型,化石原件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自云南富源,是一完整的長頸龍成年個體。

8.富源巨脛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7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是一件比較完整的陸生原龍類化石,保存于黑色的泥質灰?guī)r中,頭骨比較破碎,但兩側下頜都十分完整。標本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云南富源。

這種動物通常以四肢爬行,而在快速運動時則以兩足行走。頭骨三角形,口內長滿細小的鋒利牙齒,很可能以魚類或者貴州龍大小的爬行動物為食,是中國南方海相三疊系中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陸生爬行動物化石。這類標本與多種大型的海生爬行類化石和魚類化石一起產(chǎn)出,暗示了島嶼型陸地及陸生動物群落的存在。

本次展品為正型標本的復制模型。

9. 富源滇東鱷

2012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為一幾乎完整的骨架,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館,標本產(chǎn)自云南富源,是華南海相三疊紀地層中首次發(fā)現(xiàn)的陸生主龍類化石。

富源滇東鱷體長約1.5米,身體粗壯,頭大,頸短,牙齒鋒利,呈匕首狀,邊緣具細齒,可能生活在近岸環(huán)境或河口地區(qū)。近年來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顯示,云貴地區(qū)的海相三疊系化石動物群并非是一個單純的海洋生物化石組合,這里還有多種陸生爬行動物化石,暗示一個陸生動物群落的存在。

本次展品為正型標本的復制模型,由于標本保存的原因,只復制了標本的頭部。

三、關嶺動物群

關嶺動物群主要分布于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鄉(xiāng)及周邊地區(qū)?;a(chǎn)自上三疊統(tǒng)法郎組瓦窯段,時代為晚三疊世卡尼期,距今約2.37-2.27億年。關嶺動物群已知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的門類屬種有:魚龍類,如周氏黔魚龍、鄧氏薩斯特魚龍、梁氏關嶺魚龍;海龍類,如黃果樹安順龍、孫氏新鋪龍、短吻貧齒龍、雙列齒凹棘龍;楯齒龍類,如新鋪中國豆齒龍、多板礫甲龜龍;龜鱉類,如半甲齒龜。

1. 周氏黔魚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1999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研究命名,種名獻給已故古生物學家周明鎮(zhèn)教授。正型標本為一右側視完整個體,保存在黑色鈣質泥巖中,收藏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關嶺。這是關嶺動物群中第一個描述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

周氏黔魚龍是一種過渡類型的中小型魚龍類,同時具備三疊紀魚龍和侏羅紀魚龍的一些特征。吻部突出,牙齒錐狀,排列緊密,眼眶極大,軀干部脊柱極度隆起,尾部略向下彎,后肢略粗壯于前肢。常見體內帶有胚胎的化石保存。

本次展品為副型標本,中科院古脊椎所收藏。該標本是一右側視完整個體,保存在黃色鈣質泥巖中,與菊石和雙殼類保存在一起。標本全長160厘米,頭部在埋藏時發(fā)生扭轉,僅暴露出下頜腹面。

2.鄧氏薩斯特魚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0年由貴州省科學院曹澤田等人研究命名,原命名為鄧氏貴州魚龍。2009年中科院古脊椎所尚慶華等人通過對關嶺一具保存完整的大型魚龍骨骼化石的詳細研究,對鄧氏貴州魚龍的歸屬進行了重新修訂。正型標本保存于貴州省地礦局,產(chǎn)地為貴州關嶺。

薩斯特魚龍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晚三疊世大型魚龍化石屬,最初建立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薩斯特地區(qū)。其特征為:吻部長,眼眶中等大小,牙齒為圓錐狀但不尖銳,四肢修長。

本次展品是貴州省博物館2010年6月征集入藏的一件保存較完整的薩斯特魚龍化石,顯露形態(tài)為龍體右側,在龍體背側,同一層面還有海百合化石共存。標本全長約為5.5米,頭長約為0.81米。頭、軀干部、肩帶部及尾前部保存較為完整,四肢大部分保存。

3.黃果樹安順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1999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劉俊研究命名。正型標本保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關嶺。

黃果樹安順龍是研究人員于2000年確認的中國的第一個海龍類。頭骨呈狹長的三角形,吻部長,脖子長,尾巴長。牙齒基本為尖銳的圓錐形,不適合進食帶殼的動物,推測是以中小型魚類為食。四肢粗壯,不特化成槳狀,推測這類動物不具遠洋生活的能力,一般在近岸的淺海區(qū)活動。

本次展品為副型標本,標本體長約3.5米,中科院古脊椎所收藏,產(chǎn)地為貴州關嶺。

4. 孫氏新鋪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0年由貴州省地礦局區(qū)域地質調查研究院尹恭正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保存于貴州省地礦局,產(chǎn)地為貴州關嶺。

孫氏新鋪龍是中、小型海龍類,體長2 米左右。頭骨側扁,吻部比較突出,前面牙齒為尖的圓錐形,后面牙齒鈍圓。頸部短,尾部長,四肢較短,略成槳狀。新鋪龍生活在瀕岸的淺海之中,可以在水中及陸地生活。

本次展品收藏于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關嶺。

5.新鋪中國豆齒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0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研究命名。正型標本為保存于灰色泥晶灰?guī)r中的一具完整骨架,收藏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關嶺。這是楯齒龍類化石在我國的首次發(fā)現(xiàn),也是這類特殊的海生爬行動物在歐洲、北非和中東以外的首次記錄。

新鋪中國豆齒龍是一種小型的楯齒龍類,頭骨呈三角形,吻部短而鈍圓,背甲較寬,由數(shù)十枚多邊形的小骨板組成,身體腹面沒有腹甲。尾巴很長,上面也覆蓋著小骨板。四肢短粗,沒有明顯的適應水生生活的特征,表明它的游泳能力并不出色,只能在近岸的淺水里捕食附著在巖石上的甲殼動物。

本次展品為正型標本的復制模型,標本全長49.3厘米,其中尾長22.5厘米。

6.多板礫甲龜龍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2002年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等人研究命名。正型標本為完整的頭骨、背甲和部分四肢骨骼,收藏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關嶺。

多板礫甲龜龍是中型楯齒龍類,體長2米左右,吻部長而扁平,呈鴨嘴狀。背甲非常厚重,由數(shù)百枚多邊形小甲板組成,甲板表面布滿了細小的放射狀紋飾。腹部不具備典型的腹甲,只是由兩側的骨板和中部的腹肋構成的一種保護結構,這種結構在已知的任何豆齒龍類中都未發(fā)現(xiàn)。

本次展品為正型標本的復制模型。頭骨及軀干部骨骼,尤其是背甲保存得極為完整,沒有受地層擠壓變形。

7. 半甲齒龜

國家首批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淳等人研究命名, 該項研究成果是在2008年11月27日出版的英國《Nature》雜志上發(fā)表,并被中國地質學會評為“2008年度十大地質科技成果”之一。正型標本為完整的頭骨、背甲和部分四肢骨骼,收藏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產(chǎn)地為貴州關嶺。

半甲齒龜于2008年在貴州關嶺晚三疊世地層中發(fā)現(xiàn),是原始的龜類化石,具有牙齒,尾長,肋骨加寬呈柳葉狀。最重要的特征是,腹部具有發(fā)育完好的甲殼結構,而背部甲殼發(fā)育不完全,這就說明龜類動物甲殼的演化是先從腹部開始的。半甲齒龜?shù)陌l(fā)現(xiàn)對探索龜類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展品為中科院古脊椎所收藏的另一件半甲齒龜標本。

◎ 在英國《自然》雜志發(fā)表的題為《中國西南地區(qū)晚三疊世祖先型龜類化石》的研究報告。

以上二十五件珍貴古生物化石標本和模型,是貴州省博物館新館《古生物王國》展陳化石的精華所在。它薈聚了我國西南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的主要類型,是我國西南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的首次集中展示,全面展示了近年來該區(qū)域內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的重要發(fā)現(xiàn)和重大科研成果。總的來說,此次古生物展覽有兩個最大的亮點:一是展品(化石原件和復制模型)的質量較高,化石多保存完整,形態(tài)特征清晰,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知識性;二是屬種豐富,展出的化石標本基本涵蓋了云貴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的各個門類,是該地區(qū)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匯展。

當下貴州省博物館通過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合作舉辦古生物化石展覽,希望能讓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科學的殿堂,發(fā)揮它應有的社會效益,向廣大觀眾進行科學普及教育,從而使人們加強對古生物化石的保護。

(特別申明:文中的標本圖片均為展品圖片。除標明攝影者的圖片外,其余標本圖片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淳研究員提供。特此致謝?。?/p>

猜你喜歡
魚龍關嶺海生
中國最大的早三疊世魚龍類化石
科學家復原真實大小遠古魚龍
紅色馬欄
古生物發(fā)現(xiàn)之旅——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關嶺?!?出山
魚龍被證實為溫血動物
“關嶺?!庇玛J小康路
魚龍的鼎盛時代
杜小同作品
你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