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將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提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皭傋x”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們的追求,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凸顯。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悅讀”課堂的構建,提升學生悅讀能力的問題,談幾點思考。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閱讀是閱讀者與閱讀文本之間心靈的碰撞。只有閱讀者對閱讀文本產(chǎn)生興趣,才能自主投入到閱讀中,產(chǎn)生巨大的內驅力。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興趣的激發(fā)為突破口,善于創(chuàng)設悅讀的情境,把學生不斷引向快樂閱讀的殿堂,促其積極投入到閱讀中,產(chǎn)生欲罷不能之效。
如《桂花雨》的閱讀教學時,學生對于“桂花雨”這個文題,會感到好奇,桂花是花,怎么說“桂花雨”?此時,教師讓學生讀課文,從文本中的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孟愕挠暄?!”學生難以在腦海中勾勒出“桂花雨”的美景,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疑惑。此時,教師借助于多媒體的“圖文聯(lián)動”和“像文互動”的優(yōu)勢,為學生播放搖桂花樹、桂花飄落的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孩子們快樂地觀其景、賞其美、悟其文,對“桂花雨”有了充分的認識,也感知了作者搖桂花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情趣,激發(fā)閱讀的樂趣,促其自主、積極閱讀。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悅讀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圖片、實物、故事、表演等,也是激活閱讀課堂,促學生快樂閱讀的不可小覷的方法,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選擇能夠激活閱讀氛圍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提高閱讀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論,語文新課標也倡導生活化教學、營建生活情境、引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的要求。閱讀教學中,更需要將閱讀與生活元素有機鏈接起來,讓學生在豐富生活的滋養(yǎng)下開展閱讀活動,為閱讀課堂注入活力因子,從而為學生暢通“悅讀”的源頭。
如閱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教學時,教師應抓住文章的濃濃親情溢于紙面、文題也容易引發(fā)學生生活體驗的特點,可以鏈接生活元素于閱讀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體會身在他鄉(xiāng)的詩人在重陽節(jié)這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奠基、生活元素的融入,詩人的思想感情的流露,學生難以體會和理解,即使把握,也是教師將這份真摯情感的流露強加于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閱讀教學少了活力、束縛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閱讀也因為缺乏鮮活的生命而枯燥、乏味,學生的閱讀興趣降低、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成為紙上談兵的空話。
教師巧妙地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生活成為激發(fā)學生興趣、營建悅讀氛圍的源頭活水,閱讀課堂因生活而綻放魅力。如在課堂之初,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回憶,如你知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哪位詩人的哪首詩中的名句?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境?學生自主交流之后,教師巧妙導讀:王維在重陽節(jié)思念他的親朋好友,寫下了千古流傳的詩作。咱們班多數(shù)同學是留守兒童,你們想念身在異地的爸爸媽媽嗎?你們最想念他們是什么時候?這種生活元素的鏈接,觸動孩子們的“痛”點,引發(fā)學生的心靈的傾訴、訴說生活的感悟,他們主動交流后,折射了他們發(fā)自內心的最強音:在春節(jié)、中秋節(jié)、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等重大節(jié)日,看到其他人全家團聚,就會感到失落,就會想念爸爸媽媽。這樣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的互動,讓學生體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真摯的情感,促進孩子們對詩文內耗的可感可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生活元素的融入,生活化教學的運用,為閱讀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讓閱讀課堂充滿生命力,綻放活力。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資源不斷豐富的背景下,以多媒體為主的現(xiàn)代科技,成為我們教學的“電子書”,其突出優(yōu)勢為圖文并茂、音像和諧、永不枯竭等特點,成為教學的活性資源。閱讀教學中,借助于這個高科技的現(xiàn)代技術手段,為閱讀教學提供活力支撐。
如《美麗的西沙群島》的閱讀時,對于文章中的“藍色寶庫”“迷人的世界”等西沙群島的描寫,對于三年級的兒童而言,僅僅從字里行間感受,難以真正理解和想象到藍色寶庫般迷人的海島的瑰麗風景。而借助于多媒體,呈現(xiàn)出南沙群島的美麗的風景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的觀看和欣賞,提高學生對文章中的“晶瑩的珍珠”“星羅棋布”等詞語含義的理解,從而真正感悟南沙群島的美;如《七律·長征》的閱讀時,對于文本中蘊含的長征戰(zhàn)役,如“飛奪瀘定橋”“巧奪金沙江”等,對于缺乏歷史知識的小學生來說,是“空白”。閱讀教學中,教師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這些戰(zhàn)役的視頻片段,既為學生填補了這個“空白”,也豐富了課堂,從視頻中,感受紅軍戰(zhàn)士對“千山萬水”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大無畏氣概,從而“千山萬水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等的理解,就“活”了起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新課改的推進,新課標的實施,“以人為本”的理念早深入人心。語文教師也應站在新課改的高度,迎合小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優(yōu)化課堂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其積極參與。如閱讀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好動、求趣、喜新等特點,精心設計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體驗,強化“悅讀”情感,讓學生對閱讀欲罷不能。
如《美麗的西沙群島》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采訪活動”,這個活動,以教師扮演記者,對游客學生進行采訪,播放西沙群島的視頻,讓學生邊看視頻,邊介紹。這類活動,活躍了課堂,豐富了課堂活動,把學生從機械、被動讀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滿足他們喜歡動、愛表現(xiàn)的心理,也通過活動,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實現(xiàn)“做中學”“學中做”。
教學《陳毅探母》《三袋麥子》《林沖棒打洪教頭》時,鼓勵學生角色扮演;教學《狐貍和烏鴉》時,鼓勵學生續(xù)寫、編演故事;教學《學會查“無字詞典”》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對某一個詞語的理解……多樣化活動的開展,為閱讀課堂增加了笑聲、增添了活力,收到“教書育人”的雙贏效果。
總之,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是以“悅讀”為徑,探討營建悅讀氛圍的方法和途徑,轉變閱讀為“悅讀”,用教學藝術,為學生叩響“悅讀”之門,促學生閱讀著、快樂著,閱讀教學不再低效,課堂也不再沉悶,因“趣”而高效、因“悅讀”而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