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銳
(浙江大學(xué)中文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漢語里的普通名詞可作主語或賓語,獨立充當論元,如例(1a)。同時也可充當謂詞,位于指示詞、數(shù)量詞、人稱代詞等限定成分之后,如例(1b)。相反,專有名詞與生俱來就是論元性成分,它們自帶“有定性”這一語義特征,如例(2a)(3a)。從句法上看,專有名詞是有定成分,因此通常不與其他限定詞共現(xiàn),也不能被數(shù)量成分修飾,句法上一般認為專有名詞應(yīng)處于限定詞(determiner)的位置,如例(2b)(3b)(3c)。
(1)a.我今天吃了蘋果①文中部分例句已標明出處,其余沒有特別標明出處的例句都源自作者內(nèi)省。。
b.我今天吃了所有/那個/六個/他的蘋果。
(2)a.中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dǎo)者。
b.(*所有/#這個/*六個/*一個)中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dǎo)者。
(3)a.韓雷喜歡李梅。
b.(#所有/#這個/*六個)韓雷喜歡李梅。
c.韓雷喜歡(#所有/#這個/*六個)李梅。
盡管如此,朱德熙在《語法講義》中明確指出專有名詞并非絕對不受數(shù)量詞修飾,例如: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②參見朱德熙《語法講義》,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年,第42頁。黎錦熙在《新著國語文法》中指出例(4)(5)中專有名詞可添加數(shù)量詞的原因是其中專有名詞已經(jīng)相當于普通名詞,表示一種人或事物。③參見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92-94頁。但我們認為“一個楊二嫂”和“一個李公仆”不一定解讀為“一種人或事物”,專有名詞前附加數(shù)量詞的現(xiàn)象其實十分復(fù)雜。
(4)豆腐店里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
(5)你們殺死一個李公仆,會有千百個李公仆站起來。(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
呂淑湘進一步觀察到了“(一)個+專有名詞”有四類不同情況④參見呂叔湘《呂叔湘全集:漢語語法論文集》,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9-169頁。,如例(6)—(9)所示:
(6)精神,渾似個西王母。(呂叔湘《呂叔湘全集:漢語語法論文集》)
(7)我們同行有個金振聲。(呂叔湘《呂叔湘全集:漢語語法論文集》)
(8)孔門只一個顏子合下天資存粹。(呂叔湘《呂叔湘全集:漢語語法論文集》)
(9)只這一句,把個蔣平唬了一跳。(呂叔湘《呂叔湘全集:漢語語法論文集》)
呂先生認為例(6)中專有名詞代表了具有某種特性的人物;例(7)是初次提及一個人或地方的情況,一般需要動詞“有”;例(8)強調(diào)數(shù)量的時候,“一個+專有名詞”包含了“僅、只”的意思;例(9)把字句的賓語位置也可以允準“一個+專有名詞”①參見呂叔湘《呂叔湘全集:漢語語法論文集》,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9-169頁。。
對專有名詞前附加數(shù)量詞(本文亦稱之為無定專有名詞)現(xiàn)象,漢語研究者們②王紹新《談專名泛化》,《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1985年第3期,第136-143頁;劉安春《“一個”的用法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3年,第79頁;黃亞萍《漢語人名的意義泛化研究》,南京:南京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5年第18-24頁;崔應(yīng)賢《說專有名詞前面的“一個”》,《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1991年第1期,第51-57頁;黎梅《“一個NP”研究》,杭州:浙江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5年,第38-45頁。從專有名詞語義泛化的角度,把這類專有名詞看作是語義泛化后的普通名詞。本文則試圖從專有名詞本身的語義特征來解釋這類現(xiàn)象,因為若簡單借助“專有名詞語義泛化”解釋,并不能涵蓋所有無定專有名詞的情況。比如,在例(10)(11)中,無定專有名詞仍然指稱唯一個體,語義上表示有定指稱。包括前文例(4)(5)也是如此,顯然跟所謂的專有名詞泛化后的語義(一種人或事物)或普通名詞的語義(個體的集合)不一樣。
(10)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11)中國出了一個毛澤東。(朱德熙《語法講義》)
但這樣的語義差異,目前在漢語學(xué)界并未得到廣泛關(guān)注。我們認為有必要對漢語里無定專有名詞的語義,甚至句法,都進行深入的考察分析。本文主要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展開討論:(1)漢語無定專有名詞的情況應(yīng)該如何界定?是否有一定的句法手段可以幫助我們區(qū)分其中的不同用法?(2)漢語無定專有名詞的不同用法的語義內(nèi)涵是什么?是哪些因素觸發(fā)專有名詞產(chǎn)生不同的語義解讀?(3):漢語中無定專有名詞的謂詞性用法和指稱性用法之間的關(guān)系是如何建立的?哪一種是專有名詞的基本用法?
本文第二部分將從跨語言視角考察無定專有名詞現(xiàn)象,第三部分將具體討論漢語里面無定專有名詞的三類不同用法——通名用法、隱喻用法、示征用法。
專有名詞的指稱問題歷來頗有爭議。一般認為,指稱主義(Referentialism)所提倡的專有名詞是強指別詞(rigid designator)且指稱唯一個體的觀點,無法解釋專有名詞的謂詞用法;而謂詞主義(Predicativism)將專有名詞視為謂詞性成分用于表示個體特征的觀點,相反能為專有名詞各種不同用法提供統(tǒng)一的解釋。③Jeshion Robin,“Names not predicates”, in Blanchi Andrea(ed.), On Reference(Oxford: 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2015),pp.225-250.語義學(xué)家或哲學(xué)家們一般采用指稱主義的觀點,而句法學(xué)家則更傾向于后者,即將專有名詞同普通名詞一樣都處理為謂詞成分。
Longobardi 從生成句法的角度證明了“謂詞主義”的觀點,他提出專有名詞基礎(chǔ)生成在名詞中心語的位置,即N0,但是它可以通過中心語提升,移位到限定詞D0的位置,從而獲得有定指稱。④Longobardi Giuseppe,“Reference and proper names”,Journal of Philosophy,25(1994),pp.609-665.換言之,專有名詞跟普通名詞一樣,它們最初都是謂詞性成分,必須附加不定冠詞、定冠詞、量化詞、指示詞等限定成分才能做論元成分。
該觀點在意大利語中得到了證實,如例(12)所示,意大利語人名Gianni既可以單用,也可以和定冠詞ill 連用。Longobardi 提出,當出現(xiàn)定冠詞時,定冠詞占據(jù)限定詞D0的位置,而專有名詞跟普通名詞一樣充當謂詞成分,是一個NP,如例(12a);而專有名詞單用時,必須進行名詞提升,從名詞中心語的位置N0提升到限定詞中心語的位置D0,只有提升后專有名詞才能獲得定指的特征,指稱唯一個體,如例(12b)。⑤Longobardi Giuseppe,“Reference and proper names”,Journal of Philosophy,25(1994),pp.609-665.
(12)a.[DP限定詞短語ill[NP名詞短語Gianni]]
b.[DP限定詞短語Giannii[NP名詞短語ti]]
從跨語言的考察來看,這一假設(shè)在英語、德語等語言中也都能夠得到驗證,因為這些語言中專有名詞都可以附加不定冠詞或定冠詞。比如,英語中那些從普通名詞轉(zhuǎn)換來的專有名詞必須附加定冠詞the,如the White House,the Great Wall,the Philippine 等。此外,盡管專有名詞通常都是論元性的,以光桿形式出現(xiàn),如例(13a)(13b),但是如果專有名詞被限定性定語從句修飾,則需要定冠詞,如例(13c)??梢钥闯觯⒄Z中專有名詞也有兩個句法位置,既可以在N0位置(即普通名詞位置),也可以提升到D0(即限定詞的位置)。相對而言,英語專有名詞傾向于作名詞提升,在N0位置則須受到更多的句法限制。反之,意大利語中專有名詞無論是在N0或者D0位置,都較為自由,沒有過多的句法限制。
(13)a.Paris
b.*The Paris
c.The Paris that I visited 20 years ago
其實相較于定冠詞,專有名詞前附加不定冠詞現(xiàn)象在世界語言中更具普遍性。比如,英語、德語里專有名詞前都可以附加不定冠詞,我們稱之為無定專有名詞。例(14)(15)中,無定專有名詞作為不定冠詞的補足語,類似于普通名詞,語義上不再指稱唯一個體。
(14)英語無定專有名詞
a.I met a(certain)Mary①例(14)(16c)(16d)see Van Langendonck Willy,“Theory and Typology of Proper Names”,in Bisang Walter(ed.),Trends in Linguistics Studies and Monographs(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2007),p.168.例(15)(16a)(16b)(17)(18)(19)see Von Heusinger Klaus and Wespel Johannes,“Indefinite proper names and quantification over manifestations”, Proceedings of Sinn und Bedeutung,11(2007),pp.332-345..
b.She is a veritable Mary Poppins.
c.The museum acquired a Rembrandt and a Corot last year.
(15)德語無定專有名詞
a.Ein George Bush bricht nicht sein Ehrenwort.
A George Bush does not break his word.
b.Dich hat gerade eine gewisse Carmen Müller angerufen.
Some(a certain)Carmen Muller just phoned for you.
此外,這些語言中的無定專有名詞也可以跟數(shù)量詞、量化詞、指示詞、人稱代詞等限定成分共現(xiàn),如例(16)。例句中限定成分無疑是位于限定詞的位置,因此無定專有名詞只能是作為限定成分的補足語。這就表明無定專有名詞不可能生成于限定詞的位置,而只能是名詞中心語。
(16)a.I visited the(two)Marys yesterday.
b.every Mary I met in my life
反觀漢語里的“一個+專有名詞”及后文將提到的“量化詞+專有名詞”等無定專有名詞現(xiàn)象,語義或句法上的分析都十分匱乏。無定專有名詞的語義內(nèi)涵是什么?是否跟英語、德語一樣,可以有多種語義解讀?句法上,無定專有名詞有哪些特點?甚至,無定專有名詞的句法位置如何?這些問題,漢語學(xué)界都沒有直接探討。
事實上,漢語里無定專有名詞也具備附加數(shù)量詞、量化詞、修飾語等句法表現(xiàn)。并且,在不同句法結(jié)構(gòu)中,無定專有名詞的語義內(nèi)涵也各不相同。關(guān)于語義問題,von Heusinger&Wespel 已經(jīng)提出無定專有名詞的語義大致有三種情況②Von Heusinger Klaus and Wespel Johannes,“Indefinite proper names and quantification over manifestations”,Proceedings of Sinn und Bedeutung,11(2007),pp.332-345.,如例(17)—(19)所示。
(17)通名用法(denominative use)
I visited the two Marys yesterday.
(18)隱喻用法(metaphorical use)
No serás nunca un Picasso, por mucho que lo intentes.
You will never be a Picasso, however hard you may try.
(19)示征用法(manifestation use)
Der junge Isaac Newton zeigte keine Anzeichen von Genie.
The young Isaac Newton showed no signs of genius.
據(jù)此,我們希望對漢語無定專有名詞的語義內(nèi)涵作深入的剖析,一方面要分析無定專有名詞在語義上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另一方面也要考察這些語義的不同在句法上是否也有不同的句法表現(xiàn)。
通名用法(denominative use)中,無定專有名詞的語義內(nèi)涵是“擁有相同名稱的個體的集合”(set of individuals shared the same name),一般解讀為“叫XX名字的人”。
例(20)中光桿專有名詞和無定專有名詞都能充當賓語。例(20a)(20b)中光桿專有名詞指稱唯一個體,而例(20a’)(20b’)中的無定專有名詞指稱“任意的名字叫做王華或宋可兒的個體”。需要注意的是,無定專有名詞的通名用法中數(shù)量詞“一個/兩個”不能被省略。換言之,無定專有名詞的通名用法須附加數(shù)量詞才能實現(xiàn)。
(20)a.在北京認識了王華。
a’在北京認識了一個王華。
b.我今天見到了宋可兒。
b’我今天見到了兩個宋可兒。
相比之下,光桿專有名詞和無定專有名詞做主語時,情況略有不同。光桿專有名詞可以充當主語,如例(21a)(21b),但附加數(shù)量詞的無定專有名詞在主語位置則會受到一定限制,如例(21a’)(21b’)。在例(21a’)(21b’)中無定專有名詞附加數(shù)量詞后不能直接作句首主語,必須在“有”的允準下才合法。這就進一步表明無定專有名詞已經(jīng)不再具備有定性,而只是一個無定成分。這其實跟普通名詞的情況是相符合的,一般數(shù)量名短語也須被“有”允準才能作主語。因此,例(21a’)(21b’)中的無定專有名詞的確類似于普通名詞的用法。
(21)a.王華學(xué)英語。
a’#(有)一個王華學(xué)英語。
b.宋可兒表演舞蹈。
b’#(有)兩個宋可兒表演舞蹈。
除了數(shù)量詞外,量化詞也可以附加在無定專有名詞前,如例(22)。其中無定專有名詞指稱“名叫西湖或南京路的地方”,也是普通名詞的用法。并且,這里的無定專有名詞同普通名詞一樣,既可以作賓語也可以做主語。
(22)a.并不是所有西湖都那么有名氣。
b.大多數(shù)/很多南京路都沒名氣。
無定專有名詞的通名用法在句法上表現(xiàn)為,無定專有名詞前可附加數(shù)量詞、量化詞,如例(20)—(22)。這些句法語義上的表現(xiàn),其實也是普通名詞的基本句法語義特點。因此,我們認為漢語專有名詞的通名用法的語義如下:
(23)a.||王華||=WangHua,即光桿專有名詞“王華”表示W(wǎng)H這個唯一個體。
b.||一個王華||通名=λx.x 叫 WangHua,即無定專名“一個王華”表示通名時,它解讀為“叫Wanghua的個體的集合”。
同樣地,在專有名詞的通名用法中,無定專有名詞和數(shù)量詞、量化詞之間還可以插入修飾語,從以下例句中可以看出,通名用法中修飾語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24)a.在北京認識了一個(有才華的)王華。
b.我今天見到了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宋可兒。
(25)a.并不是所有(面積大的)西湖都那么有名氣。
b.大多數(shù)/很多(修建霸氣的)南京路都沒名氣。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數(shù)量詞在無定專有名詞的通名用法中起重要作用,無定專有名詞附加數(shù)量詞之后,一般不再指稱唯一個體。但在焦點結(jié)構(gòu)中,卻存在例外情況,如例(26)。
(26)a.(僅)一個諸葛亮更是撐起了蜀國半個歷史。
b.(只)一個張亮都打不過,還說什么自己很厲害哦。
c.(僅)一個鹿晗就把她的魂都勾走了。
d.兩個宋可兒都表演舞蹈。
e.五個王曉就坐一起吧。
例(26)盡管附加了數(shù)量詞,但無定專有名詞仍然指稱唯一個體。因為句中都包含了顯性或隱性的焦點敏感算子(focus-sensitive operator)—僅、只、連、光、都、就等,這些焦點敏感算子的作用是強調(diào)“小量”①任鷹《“個”的主觀賦量功能及其語義基礎(chǔ)》(載于《世界漢語教學(xué)》,2013年第3 期,第362-375 頁)指出句首的“一個NP”已經(jīng)成為用來表示“主觀小量”義的句法格式。周剛《表示限定的“光”、“僅”、“只”》(載于《漢語學(xué)習(xí)》,1999年第1期,第12-16頁)指出“僅”和“只”都可以用在數(shù)量短語前面,對數(shù)量加以限定,常表示數(shù)量少。,所以例(26)中的數(shù)量名短語不僅可以作主語,同時無定專有名詞仍然為有定指稱。但例(26a)(26c)和例(26d)(26e)略有不同,例(26d)(26e)中的無定專有名詞還是解讀為個體的集合。
總體而言,專有名詞的通名用法已經(jīng)基本符合普通名詞的句法語義特點。比如,句法上可附加數(shù)量詞、量化詞,且附加數(shù)量詞時一般不能位于句首主語位置;語義上都表示“個體的集合”等。因此通名用法中的無定專有名詞,其句法位置也跟普通名詞一樣,這符合“謂詞主義”對專有名詞解釋。此外需要指出,通名用法中無定專有名詞前的“一個”的性質(zhì)是數(shù)量短語,這跟下面兩類用法中的情況可能不一樣,后文會再次回到“一個”的問題。
漢語里無定專有名詞的隱喻用法(metaphorical use)在俗語中經(jīng)常使用,諸如“三個臭皮匠抵過一個諸葛亮”之類?!爸T葛亮”不再指稱歷史上特定的那個諸葛亮,而是某方面(如聰明過人)類似諸葛亮的人。
除了俗語,在自然語料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無定專有名詞的隱喻用法,如例(27)—(29)。所謂隱喻用法就是基于專有名詞所指對象在某一方面的顯著特征,用來比喻或指稱其他具備類似特征的人,可解讀為“像XX那樣的人或事物”。但實際上,并不需要“像”這樣的詞來實現(xiàn)該用法。我們認為這是無定專有名詞“一個+專有名詞”特有的一種語義解讀。
(27)你總這樣愁眉苦臉,整個一個林妹妹。
(28)你這打扮活脫脫的一個瑪麗蓮夢露。
(29)不用多說,他就是一個陳世美。
例(27)—(29)中,“林妹妹”“瑪麗蓮夢露”“陳世美”都不是指稱其本人,也不是“叫XX 名字的人”(見通名用法)。我們把具有隱喻用法的專有名詞看作是“具備專有名詞所指個體的某個顯著特征的其他個體”。比如,“林妹妹”表示具備林妹妹的某個特征(如體弱多?。┑膫€體,“瑪麗蓮夢露”可以理解為具備夢露那樣美麗性感特征的個體,“陳世美”則表示像陳世美那樣沒有責(zé)任心的個體。隱喻用法中的專有名詞的所指一般須具有一個顯著的特征。相反,如果專有名詞所指的特征不顯著,如例(30)(31)中,就很難將其解讀為“具備某種特征的人”,因為無法得知這個特征到底是什么。
(30)#中國還會出現(xiàn)第二個楊文嗎?
(31)#你就是新時代的王曉雨。
基于以上討論,我們認為專有名詞的隱喻用法可以表示為:
(32)a.||林黛玉||=Lin Daiyu,即光桿專名“林黛玉”指稱《紅樓夢》中獨一無二的個體Lin Daiyu。
b.||一個林黛玉||隱喻=λPλx.[P(x) & C (P,d)],即無定專名“一個+林黛玉”表示具備林黛玉某個特征P的個體。
例(32b)所說的特征P 是通過該專有名詞的知名度激活出來的。其中C 表示特征P 跟林黛玉這個特定個體d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在這里可以理解為該名稱的知名度。很明顯,隱喻用法中的無定專有名詞和通名用法中的無定專有名詞語義上有很大差別。同時,二者在句法表現(xiàn)上也有差異:第一,隱喻用法中數(shù)量詞主要使用“一個/個”來允準專有名詞作謂詞,如例(33a)(33b),但有時也可以是其他數(shù)量詞,如例(34a)(34b);第二,在隱喻用法中,無定專有名詞一般只能附加數(shù)量詞,但不能附加量化詞或者其他限定成分,如例(35a)(35b)。
(33)a.事實上我娶了一個林黛玉做太太,偏偏我又不是賈寶玉,對眼淚真是怕透了!。(瓊瑤《在水一方》)
b.那長相,活生生的(一個)范冰冰呀。
(34)a.接過雷鋒的槍,千萬個雷鋒在成長。(《湖南新聞》2012-02-27)
b.孫尚香你這么浪,十個扁鵲也救不了你呀。(《百度網(wǎng)》2018-10-11)
(35)a.給你#很多/#所有張飛,你都打不過他。
b.三個臭皮匠抵過#所有諸葛亮。
第三,雖然隱喻用法中無定專有名詞前也可以插入修飾語,但通常是較為特殊的修飾語,比如“新”“下一個”“21世紀”“新時代”“第二個”等等,如例(36)所示。這些修飾語并不是強制性的句法成分,可以省略。
(36)a.他是(我們家里的)希特勒。
b.今天《永遠的雷鋒》帶您認識(新時代的)雷鋒。(《北京新聞》2013-03-04)
c.孫楊被稱作(第二個)劉翔。(《山東新聞》2012-08-25)
d.我們要討論的是(21世紀的)達芬奇。(《鏗鏘三人行》2011-08-31)
e.更期待全球60億人中,能有第二個愛因斯坦出現(xiàn)。(《文匯報》2005-04-20)
f.警告你們,別回來打倒一個老薩,又蹦出一個(新)老薩來。(《話說天下事》2009-04-08)
綜上,我們發(fā)現(xiàn)無定專有名詞在隱喻用法中的語義和句法表現(xiàn)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比如,隱喻用法中專有名詞必須具備顯著的特征,但通名用法中沒有這樣的要求。同時,通名用法中無定專有名詞必須同數(shù)量成分共現(xiàn),但隱喻用法中數(shù)量詞可以省略,且量化詞在隱喻用法中不能出現(xiàn)等。此外,隱喻用法中的“一個”并非刻意強調(diào)數(shù)量,是可以被省略的,因此更像是不定冠詞的用法。
所謂示征(manifestation),可以簡單理解為個體在可能世界中的“替身”(stand-ins)①Mantushansky Ora,“Why Rose is the Rose:On the Use of Definite Articles in Proper Names”,Empirical Issues in Syntax and Semantics,6(2006),pp.285-307.。比如,“法國”指稱現(xiàn)實世界中的特定個體d,[法國]w=d;但是“十九世紀的法國”指稱的是可能世界中的特定個體d’,[法國]W’=d’。d’不完全等同于d,而只是d在可能世界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①參見 Partee Babara Hall,“Privative adjectives: Subsective plus coercion”, in Bauerle Rainer, Reyle Uwe, Zimmermann Thomas(eds.),Presuppositions and discourse:Essays Offered to Hans Kamp(Amsterdam:Elsevier,2003),pp.273-285.無定專有名詞的示征用法跟通名用法、隱喻用法最大的不同在于,示征用法所關(guān)涉的個體就是專有名詞所指稱的對象,而通名用法和隱喻用法中所涉及的個體都不是特定的個體。
(37)我昨天遇見了一個張倩。(通名用法)
(38)張梅今天簡直就是一個林妹妹。(隱喻用法)
(39)工作中我看到了(一個)踏實認真的趙軍。(示征用法)
從例(37)可以看出,通名用法中無定專有名詞表示“任意一個名字叫張倩的人”,并非特定的一個張倩;隱喻用法例(38)中的無定專有名詞表示“像林妹妹一樣(楚楚可憐)的人,但不是林妹妹本人”,也不是特定的個體;只有在示征用法例(39)中,“趙軍”還是“趙軍”,附加修飾語之后,只是突出了“趙軍”這個個體在可能世界中的一個表象或示征。換言之,“踏實認真的趙軍”其實是另外一個可能世界里的“趙軍”,而不是現(xiàn)實世界里的這個“趙軍”。但無論是“踏實認真的趙軍”或者“積極向上的趙軍”,都是指謂“趙軍”這個相同的個體。這是三種用法語義上最大的區(qū)別。
此外,無定專有名詞的示征用法,相比前兩種用法而言,受到了更多的句法限制:(1)修飾語是限制性的,不可或缺;(2)不能附加量化詞,數(shù)量詞一般用“一個”,或者不用數(shù)量詞;(3)可以附加“這個/那個”,但也可省略。
(40)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自信的孫楊,不是現(xiàn)在這樣的你。
(41)除了漂亮之外,我還希望她是(一個)有內(nèi)涵的林志玲。
(42)印象深刻的是(那個)作為父親的奧巴馬,而不是總統(tǒng)奧巴馬。
例(40)—(42)里的無定專有名詞“孫楊”“奧巴馬”“林志玲”仍然指稱特定的個體。附加修飾語,只是突出了該個體在可能世界里的表征,所以前面的數(shù)量詞可以省略不說。但例(43a)(43b)是例外情況,其中無定專有名詞前的數(shù)量詞不能省略。
(43)a.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現(xiàn)實中關(guān)于游戲的正負影響,言人人殊。(《人民日報》2017-01-04)
b.看完紅樓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林黛玉。
示征用法中專有名詞的語義可以表示為:
(44)a.||孫楊||=SunYang ,即光桿專名“孫楊”指稱可能世界中的唯一個體SunYang。
b.||(一個)+MOD+孫楊||示征=SunYangw,即無定專名“(一個)自信的孫楊”表示的是在其他可能世界中的特定個體SunYang②英語、德語中,專有名詞附加修飾語時,定冠詞、不定冠詞等限定成分不能省略。但是漢語的情況不一樣。簡單來講,英語、德語等語言中無定專有名詞的示征用法,跟漢語中無定專有名詞的示征用法,語義上有明顯的區(qū)別。前者是謂詞成分,后者是論元成分。。
示征用法中的修飾語都是限定性的修飾語,功能是區(qū)分現(xiàn)實世界的個體及其在可能世界中的個體示征。但也可直接通過“另一個”、“同一個”來體現(xiàn)二者的區(qū)別。
(45)讓我看看另一個楊洋。
(46)我們看到的是同一個西湖嗎?我看到的好像沒這么美呀。
但是,例(45)是有歧義的。“另一個楊洋”有兩種解讀:(1)可能存在“另外一個叫楊洋的人”,因此“楊洋”在這里可能是指向現(xiàn)實世界中的兩個不同個體。這是類似于專有名詞的第一類通名用法,不屬于這里討論的示征用法。(2)“另一個楊洋”是指“楊洋”在可能世界的示征,這才是專有名詞的示征用法。這也表明“另一個”既可以區(qū)分現(xiàn)實世界中的不同個體,也可以區(qū)分現(xiàn)實世界中的個體及其在可能世界里的示征。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修飾語在專有名詞的示征用法中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但是有時候?qū)S忻~前附加修飾語卻不屬于示征用法,如例(47)。其中修飾語只是對現(xiàn)實世界中專有名詞所指的個體進行特征描寫,沒有突出可能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的對立。因此,均不屬于示征用法。
(47)a.一個樂觀、開朗的王玲就在眼前。
b.真是一個美麗的杭州。
除此之外,根據(jù)Von Heusinger&Wespel,專有名詞還有一種階段用法(stages use),①Von Heusinger Klaus and Wespel Johannes,“Indefinite proper names and quantification over manifestations”,Proceedings of Sinn und Bedeutung,11(2007),pp.332-345.獨立于示征用法,如例(48),但本文將二者一并歸入示征用法。所謂專有名詞的階段性用法,其實跟示征用法類似,也需要借助于修飾語,突顯特定的個體在可能世界中的示征。不同的是,階段性用法中修飾語都是跟時間相關(guān)的,因此示征也是時間軸上的示征。但事實上跟“示征”(manifestation)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只是使用了不同的概念。
(48)a.科技的發(fā)展使我開始想象一個未來的中國。
b.我們談?wù)摰氖悄莻€18世紀的英國。
c.一個年輕的維多利亞正在向我揮手。
總體上,無定專有名詞的示征用法跟通名用法、隱喻用法有較大差異。通名用法和隱喻用法中的專有名詞不指稱個體,都是謂詞用法;而示征用法中專有名詞指稱個體,是指稱用法。此外,示征用法中的“一個”數(shù)量意義不明顯,可以省略,類似不定冠詞的用法,這一點呂叔湘、ChenPing都有談及②參見呂叔湘《呂叔湘全集:漢語語法論文集》,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9-169頁;Chen Ping,“Indefinite determiner introducing definite referent:a special use of‘yi‘one’+classifier’in Chinese”,Lingua,113(2003),pp.1169-1184.。隱喻用法中也是如此,但在通名用法中,“一個”明顯是數(shù)量短語,而非不定冠詞。
漢語的專有名詞同樣存在指稱用法和謂詞用法兩種情況。其中指稱用法包括示征用法中的無定專有名詞、光桿專有名詞,它們一般充當論元成分;而謂詞用法包括通名用法和隱喻用法中的無定專有名詞,它們跟普通名詞一樣是謂詞成分?;诒疚牡木浞ê驼Z義考察,漢語專有名詞通常都以光桿形式出現(xiàn),包括本文討論的無定專有名詞的隱喻用法和示征用法都可以表現(xiàn)為光桿形式,句法上不需要作為冠詞成分的補足語,這跟英語、德語、意大利語有所不同。因此,我們認為漢語中指稱用法應(yīng)是專有名詞的基本用法,而謂詞用法是部分專有名詞在向普通名詞發(fā)展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特殊現(xiàn)象。但是本文限于篇幅,尚有問題不能具體展開討論,在今后的研究中會進一步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