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華縣水寨中學
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因為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才會有主動探究的愿望;有了問題,才會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xiàn),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重點設置核心問題,通過核心問題構成的問題鏈是一節(jié)課教學的主線和思路,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線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核心問題的指引,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的靈活運用,在逐次的問題解決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如學習“乙烯”知識時,加成反應是重點之一,對此應設置一系列的問題,以加深學生的認識:(1)乙烯加成反應中鍵的斷裂和形成情況如何?(2)反應前后有機物的空間結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3)有機物飽和程度前后有何變化?(4)加成反應有何特征?(5)反應的本質是什么?(6)如何判斷加成反應?(7)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有何應用(分離鑒別CH4與C2H4)?
問題設計應該反映出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揭示出知識的結構化和規(guī)律性,科學地展示思維的邏輯性,從而提高學生認識發(fā)展水平,逐步形成正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如在物質的量的單元復習整合的教學中,設計了網絡化的知識結構,進一步理解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1)在物質的量這一節(jié)中,我們學習了哪些基本的概念?它們對應的公式有哪些?(2)你能指出這些基本概念之間的關系嗎?(3)N表示微觀粒子數(shù),你對物質的量有何新的認識?(4)物質的量在這些公式中起著什么作用?(5)如何通過物質的量來求其它的量?
提問要有層次,層層遞進,以問促思。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聯(lián)系教學實際,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層層遞進追問,經過循循善誘,適時點撥,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深入。問題提出了,學生回答不上來,怎么辦?這時,提問可以以另一種形式出現(xiàn),或者降低難度,將前面的問題分解成相對容易的分問題,或者變換角度,引導學生換一種角度去看待、思考問題。如在復習“原電池”的知識時,講到Zn-Cu原電池,電解質是ZnSO4和CuSO4溶液,把鹽橋換成銅導線后,電流表是否還會偏轉?用實驗驗證,發(fā)現(xiàn)指針發(fā)生了偏轉,為什么?可以設計如下的問題程序進行討論:(1)實驗中的電流是怎樣產生的?(2)正負極是什么?(3)電流和電子流動的方向?(4)另一個燒杯作什么裝置?(5)銅導線的作用是什么?問題一個一個地提出,又一個一個地被解決,這樣學生經歷了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堂課如果有太多的問題,讓學生長時間地處在思考中,學生就會厭倦、懈怠。要給學生足夠的練習、討論時間,多設計一些問中有練、練中有問的題型,提問與練習兩者互相融合。如學習“苯的同系物”的概念時可提供如下四個問題就夠了:(1)苯的同系物的結構特點是什么?(2)苯的同系物與芳香烴、芳香族化合物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是什么?(3)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什么?符合這一通式的是否都是苯的同系物?(4)列舉一些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判斷是否是苯的同系物?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對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對中等生可逐步“升級”,對后進生可適當“降級”,從而使全體學生都可獲取知識營養(yǎng),滿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答問。
此外,有效問題離不開有效評價,不要使用“好極了”或者“你真棒”等這種程序化的、毫無意義的評價,真正有效的評價應該是真實而真誠的,教師應該盡力澄清、綜合處理、擴展、修改、提升或評價學生的回答。
課堂問題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我們要不斷優(yōu)化問題設計的方法,通過科學的課堂問題,多角度、多層次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加強教與學的和諧互動,充分發(fā)揮課堂問題的有效價值,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