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全信
(綿陽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當前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面對各種思潮和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強化教學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2015年)強調:“各地各高校要積極推進專題教學,凝練教學內容,強化問題意識,構建重點突出、貼近實際的教學體系。”(1)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的通知 [EB/OL].(2015-07-30)[2019-09-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由此可見,專題教學經(jīng)過教師們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實踐,已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且得到了普遍的認同與共識。但是,在專題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也使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時候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因此,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問題的研究十分必要。
專題教學是指教師依據(jù)課程教學大綱,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當前社會現(xiàn)實,對教材內容重新進行整合與提煉,設置若干獨立且相互關聯(lián)的專題開展教學的方法。專題教學將理論與現(xiàn)實和學生特點相結合,在讓學生系統(tǒng)地把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解決了學生的思想困惑問題,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同時,也可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多而課時少、教學內容相對滯后、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相脫節(jié)等問題。
1. 有利于真正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
“教材體系是教學的基礎,教學體系是教學的關鍵?!盵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具有科學性、完整性、系統(tǒng)性、理論性強等特點。由于教材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如果按照課本內容講授,學生學起來較為枯燥;同時,教材還存在著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當今社會實際問題缺乏觀照的問題,針對性不強,吸引力不夠。因此,只有在對教材內容全面系統(tǒng)把握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整合,開發(fā)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生成主題鮮明、內容相對獨立又有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若干教學專題,將理論性強的教材體系轉化成針對性更強的教學體系,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高校普通本科開設的4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繁多,實際課時卻偏少。尤其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若按照2018版的教材體系系統(tǒng)地講授課程內容,在規(guī)定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是很困難的。如果忽略教學時數(shù)、學生層次、院校特點等因素而進行教學,很難達到期待的教學效果,而突出教學重點的專題教學有利于避免幾門政治理論課程內容的交叉重復,可以解決課程內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與此同時,專題教學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生活實際,把社會熱點問題或學生關注的問題融合教學內容設置專題,真正實現(xiàn)將理論性強的教材體系轉化成針對性更強的教學體系,更好地增強思想政治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2. 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發(fā)揮著引領作用,其教學效果直接關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信息化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開放和多元,教師和書本的權威性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師按照教材內容的知識點逐章逐節(jié)進行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適應形勢的發(fā)展。尤其是在當下,大學生受到西方各種思潮和經(jīng)濟社會中某些負面因素的影響,客觀上也使得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欠佳。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根據(jù)學生和社會的實際情況,不斷更新充實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的教學內容在幾次修訂后,依然相對滯后,難以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做出及時的回應,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專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當前的時事政治和學生關切的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課程資源引入教學內容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理論對現(xiàn)實的回應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3. 有利于合理配置教學資源
在現(xiàn)行教學模式下,一般是一位教師講授一門課程,由于受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的制約,教師往往會對自己研究較深的章節(jié)作重點講解,對研究的邊緣地區(qū)泛泛而談,這樣既影響教學質量又浪費資源。實施專題教學后,老師可以對自己擅長的專題進行備課和講授,充分發(fā)揮個人的研究專長,可以對自己學術研究領域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同時,專題教學需要教師進行集體備課,這樣可以發(fā)揮集體智慧,整合教育資源,分享教學和研究成果,形成比較統(tǒng)一的教案,可以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在專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程的基本理論和當前社會實際與學生關切的問題結合起來,及時充實教學內容,不斷拓展課程資源,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使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性和針對性。
4. 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專題教學重在發(fā)揮集體的優(yōu)勢,多位老師共同講授一門課,既可以使教師擺脫繁重的備課壓力,也能夠促進教師取得更多的教學和研究成果,從而有效地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風格和人格魅力對教學效果影響很大。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授課風格和特色,在專題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各顯神通,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特色”,打造屬于自己的“精品專題”,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和魅力。同時,學生也可以在同一門課程的學習中感受到不同教師的學識修養(yǎng)、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從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1. 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困難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統(tǒng)編教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最基本的引導,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學內容多、任務重和教材知識更新慢”等問題日益凸顯出來,影響教學效果。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馬克思理論與建設工程教材編寫組統(tǒng)編教材(2018年4月修訂版)。在專題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解決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教材的統(tǒng)一性與院校、學生的特殊性之間的矛盾。作為公共必修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面對不同層次、專業(yè)的學生,如何整合教材內容體現(xiàn)其特殊性,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難度很大。二是教學內容更新較慢的問題。概論課有其政治性、現(xiàn)實性較強的特點,自“05方案”實施以來,到2018年4月共修訂7次。而現(xiàn)在理論創(chuàng)新的速度遠遠超前于教材修改的速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最新理論成果和當今社會熱點問題融入教材,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以求提升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了教學改革嘗試,整合教學內容,實施專題教學。而實施專題教學就必須將統(tǒng)編教材轉化為適合專題教學的教材,這在客觀上要求教師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作出合理的取舍與調整,以適應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自身特點,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有限的課時內,有重點、有選擇、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教學,難度大,任務重。
2. 教學理念和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
實施專題教學的前提是教學理念的轉變。受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中心”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影響,有些教師對于“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具有絕對的話語權”的觀念根深蒂固。在專題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用教學專題取代了教材,使專題教學實際上成為專題內容的教學,教學方法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方式,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的教學課堂討論、問題導向、案例分析等形式和對分課堂等教學模式很少被運用,師生缺乏互動,課堂教學中“一言堂”現(xiàn)象嚴重,學生的主體性價值被忽視,從而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本身應具備針對性和時效性的特點,然而,一些思想政治課教師不能及時有效地將時事政治和社會熱點問題融入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夠,教學效果欠佳。
3. 參差不齊的師資水平影響教學質量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既需要具有專業(yè)基礎和學科構架,又需要具備知識的更新和積累。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這門課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歷史、教育、法律等內容,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難以駕馭。教師要博學多識、理論功底扎實,對教學體系的把握和駕馭能力強。同時,教師還應具備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和對課堂的掌控能力。但事實上,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由專職和兼職教師組成,具有不同的學科背景,師資水平參差不齊。這制約了專題教學的實施,使專題教學任務難以按照預期的目標完成。
4. 評價機制不完善
在重知識傳授輕德育養(yǎng)成和價值認同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境遇下,一些高校雖然實行專題教學,但對學生成績評價方式的改革相對滯后。長期以來,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平時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xiàn),把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效果的唯一評價標準,即通過課堂閉卷考試進行評價。有的高校把思想政治課考核一般分為平時考核( 學生到課率、課堂提問、平時作業(yè)、學生分組討論情況等) 和期末考核(開卷或閉卷考試),這種考核方式的優(yōu)點是比較成熟,操作起來也比較容易、便捷,但考試只能了解學生對基本原理等知識的掌握情況,不能準確反映教學效果,也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等。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專題教學效果評價機制。
1. 整合課程資源,優(yōu)化教學內容
專題教學的關鍵是確立和設置專題。設置專題要把握好教材的切入點,處理好專題內容與教材內容的關系。專題的確立,首先必須保證其涵蓋課程的基本內容,并要注意各專題之間的內在邏輯性。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該課程學分多,教材章節(jié)多,內容豐富廣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根據(jù)該課程的內容和內在的邏輯關系,將之分為八個專題:專題一,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專題二,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與實踐;專題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其歷史地位;專題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專題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專題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戰(zhàn)略布局;專題七,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與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專題八,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以上八個專題基本涵蓋了“概論”課教材的基本內容,突出了教學重點、難點和熱點,落實了“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神,且各專題之間有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其次,要豐富和拓展各種教學資源。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結構,結合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把學生關注的熱點和困惑的問題或案例融入各教學專題,優(yōu)化教學內容,增強思想政治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作為聯(lián)結教學過程諸種要素的教學組織方式,其在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盵2]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的以“單方面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當下,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多元化,接觸到的信息多樣化,學生在網(wǎng)絡上收集到的信息早已超越課堂上的信息,如果老師依然把教育局限在課本教材中,不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在新媒體時代,教師應幫助學生對接收的信息知識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對社會問題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專題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椤皾B透式”“體驗式”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專題教學要以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導向,通過選取與專題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社會關注的理論問題和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可以在所教授班級開展由教師引導的特定問題進行的討論,或利用新媒體手段對特定問題進行專題教學,引導學生思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發(fā)表觀點,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答疑解惑,做學生思想的引路人。在專題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將問答式、辯論式、演講式、案例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入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和創(chuàng)新,教師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以動畫、圖片等形式豐富課程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素質與能力
政治理論課涉及的知識領域廣泛,內容更新變化快,具有理論性強、時代性強、實踐性強等特點,對教師的知識結構、理論水平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具有針對性和時代感特點的專題教學對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更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只有擁有豐富的學術知識,加上透徹的理論講解,才能夠提升理論的說服力和接受度”[3]。要讓思想保持新鮮,讓授課變得生動,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增加知識儲備,要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占領理論制高點。只有具備淵博的人文社科知識、寬厚而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敏銳的政治洞察力,以及有效的教育和引導學生的方法,才能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真正煥發(fā)出應有的活力。因此,教師要讓學習成為自覺,積極主動參加各種培訓,及時了解思想政治理論學術前沿動態(tài)、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同時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升科研能力,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4. 創(chuàng)新考核方式,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傳統(tǒng)教學的考試方式側重于對知識點的考查,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不相符?!八颊n的教學不是為了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為了讓大學生產(chǎn)生思想共鳴和價值認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追求公平正義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態(tài)度?!盵4]單純以掌握知識的多寡為重要評價標準的閉卷考核方式已不適應新的教學改革的要求,而專題式教學注重對學生思考、判斷、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注重對學生核心價值認同的培養(yǎng)。為此,在專題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加以變革。一要使考核方式多元化,平時考核與期末測試相結合,要更加注重過程性考核。平時成績的考核除包括課堂出勤、平時作業(yè)、參與討論情況、學習態(tài)度等,還應該把課外的實際表現(xiàn)納入成績的考核之中。二要把社會實踐納入考核范圍。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和培養(yǎng)他們回報社會思想的重要途徑,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有益的服務社會的活動,對學生加入青年志愿者、社區(qū)義工服務等公益活動進行客觀考核評價,將其參與社會實踐評價納入總成績。三要推行開卷考試,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荚囶}型應以主觀題為主,重點考核學生運用馬列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立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