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珍
萬古霉素(vancomycin)是第一個批準用于臨床的糖肽類抗生素,主要通過與細胞壁肽聚糖的前體D-丙氨酰-D-丙氨酸緊密結(jié)合,抑制細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導致細菌細胞溶解,也可能改變細菌細胞膜滲透性,并選擇性地抑制RNA的合成,而發(fā)揮殺菌作用[1]。萬古霉素對各種革蘭氏陽性球菌均具有強大抗菌作用,特別是對其他抗菌藥物耐藥或效果差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表皮葡萄球菌、腸球菌等所致的嚴重感染有較好效果,如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腦膜炎、化膿性骨髓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血流感染等;亦用于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過敏的嚴重感染。隨著臨床的廣泛應(yīng)用,其不良反應(yīng)的報道也日漸增多,該文對4例萬古霉素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與討論,以提高臨床醫(yī)師對萬古霉素腎毒性的認識。
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了經(jīng)萬古霉素治療后發(fā)生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4例,并對患者年齡、基礎(chǔ)疾病、合并用藥、腎功能衰竭發(fā)生時間、萬古霉素的用量和療程、萬古霉素血藥谷濃度及結(jié)局進行分析。男 3 例,女 1 例;年齡 49~79 歲,平均(65.25±12.5)歲。
病例1 患者,男,79歲,因突發(fā)左肢活動障礙1 h于2017-06-09入院,診斷右側(cè)丘腦出血,雙側(cè)基底節(jié)腔梗。既往有高血壓病史5年。6月13日患者突發(fā)高熱,體溫38.5℃,伴咳嗽、咳痰,胸部CT示雙肺炎癥,考慮肺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聯(lián)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療,隨后患者仍有持續(xù)發(fā)熱,T 38.2~38.7℃。6月 19日血常規(guī):白細胞(WBC)11.21×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83%;腎功能尿素氮(BUN)5.66 mmol/L,血肌酐(Cr)67 μmol/L;鉀 4.4 mmol/L,鈉123 mmol/L,尿量正常。 6月 20日、6月21日痰培養(yǎng)分別檢出鮑曼不動桿菌、MRSA,6月22日根據(jù)藥敏結(jié)果調(diào)整為頭孢哌酮舒巴坦3.0 g/次、1 次/8 h 聯(lián)合萬古霉素 2 g/次、1 次/12 h,滴注時間>60 min。6月28日患者尿量減至1200 ml,雙下肢中度水腫,查腎功能BUN 17.37 mmol/L,Cr 497 μmol/L;鉀 5.30 mmol/L,鈉 149 mmol/L;查萬古霉素血藥谷濃度45.60 μg/ml。考慮為萬古霉素致急性腎功能衰竭。遂停用萬古霉素,改用利奈唑胺聯(lián)合頭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同時調(diào)整水鈉攝入量,適度利尿?;颊吣I功能繼續(xù)惡化,伴惡心、腹脹,雙下肢水腫且未見好轉(zhuǎn)。7月2日查腎功能BUN 30.0 mmol/L,Cr 853 μmol/L; 尿量 1300 ml/d。 7 月 3日始行持續(xù)床旁血液濾過,7月4日查腎功能BUN 33.98 mmol/L,Cr 561 μmol/L;尿量 1900 ml/d,暫停血透。7月 8日查腎功能 BUN 41.16 mmol/L,Cr 550μmol/L;尿量可,予間斷床旁血液濾過。7月15日患者突發(fā)呼吸急促,意識模糊,血氧飽和度持續(xù)下降,立即行有創(chuàng)輔助呼吸。查腎功能BUN 42.67 mmol/L,Cr 509 μmol/L;尿量 900 ml/d,全身重度水腫。 繼續(xù)給予利尿及抗感染處理,隨后患者尿量持續(xù)減少,全身水腫未見好轉(zhuǎn),合并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7月22日患者突發(fā)血壓下降BP 88/56 mmHg,深昏迷狀,呼吸急促,搶救無效死亡。
病例2 患者,男,69歲,因間斷咳嗽、咳痰、咯血18 d,加重3 d于2017-10-17入院,診斷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支氣管擴張并感染。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年。入院當天予美洛西林舒巴坦注射液5 g、1次/12 h抗感染治療,10月19日加用環(huán)丙沙星氯化鈉注射液聯(lián)合抗感染,10月22日復查胸部CT示:局部壞死病灶,且患者咳嗽、咳黃痰癥狀未見好轉(zhuǎn),考慮MRSA、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能,遂停用上述兩藥。10月23日改用萬古霉素1 g、1次/12 h,滴注時間>60 min,聯(lián)合頭孢哌酮舒巴坦3 g、1次/8 h抗感染治療,10月25日監(jiān)測萬古霉素谷濃度為35.99 μg/ml,復查腎功能 BUN 7.98 mmol/L,Cr 363 μmol/L,較10 月 18 日腎功能 BUN 5.47 mmol/L,Cr 39 μmol/L,血肌酐明顯升高,大于正常高限值3倍以上,考慮由萬古霉素腎毒性所致,遂停用萬古霉素,改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治療,其余治療方案不變。10月27 日復查腎功能 BUN 12.69 mmol/L,Cr 626 μmol/L,腎功能較前繼續(xù)惡化,遂予尿毒清顆粒1袋/次、3次/d,海昆腎喜膠囊2粒/次、3次/d,對癥治療。10月29 日再次查腎功能 BUN 12.31 mmol/L,Cr 801 μmol/L,伴乏力、腹脹納差,少尿,雙下肢輕度水腫,遂行血液透析凈化治療15 d。11月13日查腎功能BUN 5.24 mmol/L,Cr 104 μmol/L, 腎功各項指標均恢復至正常,且尿量正常,無乏力、腹脹納差等不適。患者繼續(xù)控制血壓及抗感染治療。11月16日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病情穩(wěn)定,給予出院。
病例3 患者,男,64歲,因腹部手術(shù)2個月,氣管切開1個月于2017-11-03入院,診斷為肺部感染,氣管切開術(shù)后,腹腔感染清創(chuàng)引流術(shù)+腸粘連松解術(shù)+末端回腸單腔造瘺術(shù)后,惡病質(zhì)。既往有高血壓病史3年余。入院查體:體溫38.7℃,意識清楚,雙下肢未見水腫。血常規(guī):WBC 15×109/L,NEU%76.4%;生化檢測:BUN 3.12 mmol/L,Cr 31 μmol/L;鉀 4.1 mmol/L,鈉 130 mmol/L;谷丙轉(zhuǎn)氨酶(ALT)52 U/L,谷草轉(zhuǎn)氨酶(AST)45 U/L;胸部 CT 示雙肺感染性病變,右側(cè)胸腔積液并右肺下葉膨脹不全。當天給予頭孢唑肟抗感染,并行腹腔引流沖洗、吸氧的對癥處理。11月7日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檢出銅綠假單胞菌,根據(jù)藥敏結(jié)果,改用頭孢他啶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隨后患者仍有反復發(fā)熱,腹腔造瘺口紅腫伴滲出。11月25日再次痰培養(yǎng)檢出肺炎克雷伯菌,ESBLs(+),藥敏示該患者對美羅培南、阿米卡星敏感,頭孢哌酮舒巴坦可行。次日改用頭孢哌酮舒巴坦3 g/次、1次/8 h,阿米卡星0.4 g/次、1次/d,磷霉素4 g/次、1次/8 h抗感染治療。11月27日起患者持續(xù)無發(fā)熱,12月5日血常規(guī):WBC 11.58×109/L,NEU%69.74%;生化檢測:BUN 2.77 mmol/L,Cr 32 μmol/L;鉀 3.9 mmol/L,鈉 141 mmol/L;ALT 14 U/L,AST 18 U/L;胸部CT示雙肺感染性病變,較11月4日稍有吸收,右側(cè)胸腔積液并右肺下葉膨脹不全,較前無明顯改善。12月8日患者突發(fā)高熱,體溫 39.6℃,血常規(guī):WBC 13.64×109/L,NEU%70.5%;PCT 0.39 ng/ml; 生化檢測:BUN 5.41 mmol/L,Cr 67 μmol/L;鉀 3.6 mmol/L,鈉142 mmol/L;ALT 14 U/L,AST 18 U/L;血培養(yǎng)檢出屎腸球菌,12月9日改用萬古霉素1 g/次、1次/12 h聯(lián)合頭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12月12日復查腎功能BUN 14.45 mmol/L,Cr 241 μmol/L,鉀 3.8 mmol/L,鈉 143 mmol/L;測萬古霉素谷濃度35.14 μg/ml,查體見雙下肢輕度水腫。血肌酐較用萬古霉素前明顯升高,考慮可能由該藥致急性腎損傷,立即停用萬古霉素,換用利奈唑胺,并給予利尿,其余治療方案不變。12月14日腎功能 BUN 17.85 mmol/L,Cr 425 μmol/L,血肌酐較前繼續(xù)升高,復測萬古霉素谷濃度48.82μg/ml。繼續(xù)給予利尿,囑多飲水加速排泄。1月2日查腎功能BUN 3.45 mmol/L,Cr 86 μmol/L,腎功能各項指標均恢復至正常,尿量正常,雙下肢未見水腫,遂好轉(zhuǎn)出院。
病例4 患者,女,49歲,因發(fā)作性胸悶、喘息40年,加重15 d,于2018-06-26入院,診斷肺膿腫,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丹毒。既往支氣管哮喘病史40年,長期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查體:體溫39.0℃,全身散在癤腫,左下肢為著,雙下肢輕度水腫,胸部CT示雙肺空洞影,考慮膿腫。血常規(guī):WBC 10.92×109/L,NEU%93.44%;PCT 0.32 ng/ml;腎功能 BUN 6.2 mmol/L,Cr 53 μmol/L;鉀 4.1 mmol/L,鈉141 mmol/L;予美洛西林舒巴坦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甲潑尼龍抗炎、氨茶堿平喘、呋塞米利尿等治療。5 d后患者仍反復高熱,療效不佳,結(jié)合患者皮膚癤癰考慮血源性肺膿腫,7月2日停用上述兩藥,換用萬古霉素1 g/次、1次/12 h,每劑輸注>60 min,聯(lián)合比阿培南0.6 g/次、1次/12 h抗感染,其余治療方案不變。用藥前腎功能BUN 2.22 mmol/L,Cr 41 μmol/L;鉀 2.8 mmol/L,鈉 140 mmol/L。7 月5日萬古霉素血藥谷濃度47.91 μg/ml,偏高,腎功能 BUN 4.05 mmol/L,Cr 375 μmol/L;鉀 3.7 mmol/L,鈉140 mmol/L。血肌酐較前明顯升高,查體見雙下肢水腫較前略加重,余未見少尿等不適癥狀,考慮血肌酐升高由萬古霉素致腎功能損傷所致,遂于7月6日停用萬古霉素,改用利奈唑胺,余治療方案不變,并囑患者多飲水,給予呋塞米20 mg,靜脈注射。7月13日查血肌酐133.0 μmol/L,較前有下降。7月20日患者腎功能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無發(fā)熱,全身癤癰好轉(zhuǎn),病情穩(wěn)定,好轉(zhuǎn)出院。
(1)腎衰竭發(fā)生時間。4例患者腎衰竭發(fā)生時間分別在萬古霉素使用后第6、2、4、3天,平均發(fā)生時間(3.75±1.71) d。 (2)萬古霉素的總劑量與療程。 4例患者萬古霉素總劑量分別為 24、4、7、6 g,平均總劑量(10.25±9.25) g。 萬古霉素的療程分別為 6、2、3.5、3 d,平均療程為(3.63±1.70) d。 (3)萬古霉素血藥谷濃度。4例患者萬古霉素血藥谷濃度分別為45.60、35.99、35.14、47.91 μg/ml, 平均血藥谷濃度(41.16±6.54)μg/ml。(4)相同情況。4 例患者均伴有基礎(chǔ)疾病、合并使用其他抗菌藥、感染部位是肺部,發(fā)生急性腎功能損傷后均及時停藥,給予保腎對癥處理。(5)結(jié)局。4例患者均及時停用萬古霉素,并積極治療,1例最終死亡,3例好轉(zhuǎn)出院。
該文報道4例患者在使用萬古霉素前腎功能均正常,使用萬古霉素2~6 d后發(fā)生腎功能衰竭,隨后立即停用萬古霉素,原始合并用藥未變,因此考慮腎功能衰竭與萬古霉素相關(guān)。
萬古霉素不良反應(yīng)屢有報道,如過敏反應(yīng)[2,3]、血細胞減少[4,5]、腎功能損傷、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等。萬古霉素在臨床使用的早期腎毒性發(fā)生率較高,隨著制備工藝的不斷純化,其發(fā)生率也不斷下降,但發(fā)生率變化個體差異較大[6]。一般認為萬古霉素致腎毒性的發(fā)生率為1%[7]。一項回顧性分析表明,萬古霉素腎毒性和其最初的血藥谷濃度之間存在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其谷濃度≥15 mg/L,是腎毒性的獨立風險因素[8]。 一項研究表明[8],接受萬古霉素治療的 188 例ICU患者中有29例(15.4%)發(fā)生了腎毒性。其中,萬古霉素谷濃度<10 mg/L者,腎毒性發(fā)生率為7%;當萬古霉素谷濃度升至>20 mg/L時,其發(fā)生率高至34%(P=0.001)。平均發(fā)生時間由萬古霉素谷濃度<15 mg/L的8.8 d降至谷濃度>20 mg/L時的7.4 d(P=0.0003)。另一項研究表明[9],166 例已知或懷疑革蘭氏陽性菌感染的成人患者使用該藥后有21例(12.7%)發(fā)生了腎毒性。萬古霉素谷濃度≥9.9 mg/L者與其谷濃度<9.9 mg/L者腎毒性發(fā)生率為22.2%vs 5.3%(P=0.001)。萬古霉素谷濃度≥20 mg/L,其發(fā)生率為33%;谷濃度15~20 mg/L,其發(fā)生率為20%,谷濃度10~20 mg/L,其發(fā)生率為21%。平均發(fā)生時間為6~7 d。該文4例使用萬古霉素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最初監(jiān)測萬古霉素谷濃度均>35 μg/ml,腎毒性平均發(fā)生時間為3.75 d。
萬古霉素致腎損傷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其血漿半衰期與腎功能相關(guān),在腎功能正常情況下,靜脈滴注萬古霉素3 d后約有90%以原型排泄,若在體內(nèi)蓄積,則很可能會造成腎損傷[10]。就其作用機制而言,萬古霉素腎毒性與其損害腎小球并致近端腎小管發(fā)生缺血性壞死相關(guān),機制主要是萬古霉素造成氧化應(yīng)激反應(yīng)[11]。該文4例患者3例為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排除腎功能生理性減退引起萬古霉素體內(nèi)蓄積,致急性腎損傷可能。一項關(guān)于萬古霉素在健康老年人(平均71歲)與年輕人(平均23歲)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發(fā)現(xiàn)[6],健康老年受試者的血肌酐在正常范圍,但血肌酐清除率則顯著低 于 年 輕 組 (71.59 ml/min vs 116.50 ml/min,P<0.01),僅為年輕組的61.5%,老年組的血肌酐清除率降低表明,他們已處于腎功能不全代償期,若萬古霉素按常規(guī)量給藥,則可引發(fā)蓄積致腎損傷。所以,老年患者的腎功能不應(yīng)完全以血肌酐為判斷標準,應(yīng)結(jié)合患者血肌酐清除率判定。
萬古霉素的藥理作用和腎毒性與血藥濃度存在一定相關(guān)性。萬古霉素常規(guī)推薦劑量為2 g/d,1 g/12 h,2011年美國感染病協(xié)會MRSA指南推薦萬古霉素每次 15~20 mg/kg,給藥 1 次/8~12 h,單次劑量不超過2 g,日劑量不超過4 g。建議萬古霉素血藥谷濃度維持在10 mg/L以上,對于MRSA引起的復雜感染及重癥感染,其血藥谷濃度維持在15~20 mg/L[12]。該文4例患者萬古霉素血藥谷濃度均高于指南推薦高限,其中1例予高劑量萬古霉素2 g、1次/12 h,均引發(fā)急性腎功能衰竭,高劑量給藥者最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總之,在應(yīng)用萬古霉素過程中需注意加強對患者尤其特殊人群的血藥濃度監(jiān)測,根據(jù)血藥濃度情況調(diào)整其給藥劑量,使其達到理想濃度和療效,以減少腎毒性等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同時,應(yīng)避免萬古霉素與氨基糖苷類抗菌藥、髓袢利尿劑這類具有腎毒性的藥物聯(lián)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