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核心素養(yǎng)成了教師教學的重要指導,為當前教師優(yōu)化教學、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成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構成,這也是數學教學中的對學生學習品質培養(yǎng)的核心,但是當前教師在小學教學中還是存在著對學生思維能力訓練不足的問題,影響著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對此,本文就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現狀展開了論述,并總結了幾點教學經驗和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黑新視野;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一切學習活動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關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情況,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不少學生出現了解題能力和解題靈活度不高的現狀,導致學生對新知的應用能力不足的現狀。究其原因,還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原因。
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現狀
(一) 忽視知識產生過程,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不足
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在學生認識數學知識時,學生需要經歷感知、初識、理解、應用等過程。但是,不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更加注重應用的過程,更傾向于通過習題強化和鞏固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雖然習題訓練的方式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形式,但是這種問題解決的方式不能替代學生新知認知的過程。在學生初步認識數學知識時,學生已經建構了的思維系統(tǒng)需要重新建構,學生認知系統(tǒng)需要重新塑造,要求新知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之間產生聯(lián)系。如果教師僅僅是通過習題訓練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是瑣碎的,學生思維中的知識是零散的、不成系統(tǒng)的。同時,缺乏學生對新知認知、未讓學生經歷對新知產生過程認識的環(huán)節(jié),難以讓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難以完善。
(二) 課堂缺乏開放性,學生出現思維定式
課堂教學應當是動態(tài)的、包容的,應當是在教師提出了一定的問題之后,基于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提出不同的認識和見解。此過程中,無論學生正確與否,這種生成的課堂資源都能夠體現學生經歷思考和思維探索的過程,其中都容易暴露學生認知和思維系統(tǒng)中的漏洞,能夠挖掘出學生認知中的亮點,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卻往往更加傾向于利用自己預設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對課題預設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計劃如期開展教學活動,忽視對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挖掘,按照一貫的教學方式、常規(guī)的解題方式進行教學。長此以往,學生開始形成定式思維,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想法難以在課堂重視閃現,學生的思維開始出現惰性,甚至開始對教師產生依賴性,對于一些新穎、靈活性的題目難以適應。
(三) 缺乏有效演繹訓練,學生對新知理解不夠深刻
新知學習的最終目標在于應用,也只有在應用新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體現知識的價值,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在靈活多樣的情境中得以綜合性的提升。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構成中,邏輯推理和直觀想象都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演繹能力,要求學生立足于當前所學的新知,解決復雜多樣的情境性問題,以應對綜合性多樣化的情境,切實讓學生的思維在此過程中得以錘煉。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開展思維訓練多是基于習題的方式,在學習了某一部分新知后,將與本節(jié)有關的典型習題搬到課堂教學中來,輔助學生強化對新知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系統(tǒng)知識,但是卻也應用習題教學的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致使學生只能利用所學的知識應對課本中或練習題中的習題,卻無法熟練地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知識的價值并未體現、學生對新知的應用能力不足更是難以體現教育的功效。
針對如上教學分析,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還存在著較多的不足,既體現在教師的教學理念上,也體現在對教學資源的挖掘和應用中。如上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導致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受限,可能在后期的學習中出現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發(fā)展不同步的現狀。對此,教師需要秉承著核心素養(yǎng)理念,堅持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所必備的能力原則開展教學,通過如下措施完善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切實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二、 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優(yōu)化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 關注知識建構,強化思維品質
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中,數學抽象素養(yǎng)要求學生要從數學情景和數學問題中剝離出物理屬性,建立數量、幾何關系,將情景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利用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求解,最終給出情景問題的解答。建模意識更是要求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通過模型的構建,將新知納入自己的學習和認知系統(tǒng)中來,讓學生的思維和認知系統(tǒng)升級,并在模型的建構上解決更加復雜的問題??梢?,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便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立足于生活、立足于情景,讓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歸納分析,升級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和思維品質。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師可以構建如下教學情境:某位同學需要為自己家的小花園購買草坪,家里的地塊是平行四邊形的,請你思考應當如何幫助他求出地塊的面積。在如上教學情境構建之下,學生基于個人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關于正方形和三角形面積的求解方法,通過切割分別求解或者拼湊后形成長方形的方式進行求解。此時,教師幫助學生經歷了利用已有知識求解新知的過程,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更加完善,學生的思維也在此縝密的思考過程中得以訓練。
(二) 創(chuàng)建包容課堂,挖掘課堂亮點
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學會學習,要求學生學會主動學習。但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讓學生難以獲得反饋的契機,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無法有效開展活躍的思維活動。針對于此,教師應當注重構建包容的課堂,要通過設置教學留白的方式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中能以更加新穎的方式求解出數學問題,能夠通過創(chuàng)新的方式探索出數學問題解決的不同路徑,以實現教學成效的優(yōu)化,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四則混合運算》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的計算能力,要求學生學會在計算之前簡化計算步驟,應用更加簡便的方式求解出問題的答案,以促進學生思維靈活性和敏銳性的提升。對此,教師可以設計具有技巧性的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再例如,教師設置問題59×37+12×59+59=????。此時,教師不約束學生通過哪種方式求解,而是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探索。此時,學生可能會首先選擇常規(guī)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小部分學生在簡化之后高效求解出問題的答案。經歷了如上兩種不同的求解方式,學生才意識到:四則運算時,通過問題的簡化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一道題目可能有多種方法求解,善于思考可能能夠另辟蹊徑,讓問題得以簡化。所以思考多種途徑解決問題可能能夠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效果,從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三)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幫助學生建立思維“抓手”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思想尚處于最初期的形象思維階段,需要借助數手指等方式進行感知。雖然這種方式在學生計數能力的培養(yǎng)中并不倡導,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卻也說明了學生的動手感知是輔助學生認識、記憶的一種手段,也是借感官訓練學生思維的一種方式。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發(fā)揮動手操作的過程對學生認識感知事物的輔助作用,通過組織操作活動,幫助學生感知體驗。例如,在《長度的單位》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對長度單位的感知,要求學生既要把握生活中物品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也要學會有效估測事物的長度。但是,由于學生在生活中的對事物的理性認識和估測能力不足,導致學生對事物的長度認識和估測是天馬行空的。對此,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測量和估測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測量對常見生活用品的最初期的長度感知,從中深化學生對長度單位及其數值的直觀印象,更從中逐步建立參照標準,從而幫助學生有效估測。對此,教師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便可以為學生提供尺子、卷尺、直角尺等長度測量工具,引導學生對數學課本的厚度、課桌的長度、高度、黑板的長度和寬度,教室的長和寬等長度進行測量,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建立對長度的感知,從動手實踐中深入融入課堂學習中,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 組織豐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演繹能力
為幫助學生有效感知新知、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動身實踐感知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從實踐活動的參與中迸發(fā)學習熱情,提升學習效率、提升對新知的演繹和應用能力。在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時,以活動的方式組織學生融入課堂學習中,伴隨著學生的實踐參與的過程,學生的認知便在實踐中優(yōu)化,這是一種發(fā)現式的教學組織方式,這種實踐活動的組織讓教學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例如,在《觀察物體》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對事物的觀察中繪制出三視圖,從三視圖中重構立體圖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壘積木的活動中來,讓學生在搭建了不同正方體的積木之后,從不同的方位中觀察,更繪制出相應角度的視圖。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呈現不同視角中的視圖,引導學生能通過不同視角中的視圖主動搭建出相應的立體圖形,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有效點燃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如上教學方式,學生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感知、體驗、動手、動口、動腦,從切身的實踐中提升學習積極性,有效獲得學習樂趣的提升。
三、 總結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注重學生思維靈活性和建構力的提升。對此,小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應當關注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以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在課堂構建上應當注重包容性課堂的創(chuàng)設,以挖掘課堂亮點并提升學生的思維靈活性,讓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徐偉.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67+69.
[2]王婷婷.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9):185.
作者簡介:
黃美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