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強[呂梁學院離石師范分校,山西 呂梁 033000]
網絡時代的到來,雖然給漢語言經典閱讀與體驗活動的開展建構了平臺,但是其給經典文學閱讀帶來的挑戰(zhàn)也是不容忽視的?;诖?,我們要借助網絡的重要作用,著力搭建起完善的經典文學閱讀推廣體系,以此提升漢語言經典對讀者的吸引力,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我國經濟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尤其是在全球化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對外交流也日益頻繁,各國文化也以此為契機,在我國大量涌現(xiàn)出來。然而,這些外來文化良莠不齊,加之信息文化傳播速度不斷加快,使得我國社會環(huán)境和網絡環(huán)境逐漸趨于復雜化。在此背景下,開展?jié)h語言文學經典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是因為,漢語文學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凝聚了我國人民的智慧,對人們的思想意識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同時,借助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還能夠使人們的文學素質得以提升,使其精神世界得以豐富,是不斷提升其道德思想規(guī)范性的主要依托途徑。據(jù)了解,在外來文化沖擊的背景下,許多人認為傳統(tǒng)道德觀念無關緊要,針對此情況,開展網絡時代背景下漢語言經典閱讀的研究就極具現(xiàn)實意義。
資源豐富且多樣化是網絡時代最為突出的特征,網絡時代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內容也逐漸趨于完善,尤其近年來,開展?jié)h語言學習的人群也逐漸增多。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fā)展,為漢語言經典的內容多元化和豐富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與平臺支持。同時,由于網絡平臺具有共享性、便捷性、虛擬化和經濟性等特征,因此人們?yōu)榱诉_到節(jié)約時間和金錢的目的,都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用于電子漢語言經典閱讀上,具有個人特色的移動化圖書館也因此建立。正是依托網絡便利性和經濟性的特征,大眾可以閱讀到更廣泛的漢語言經典文學作品,對讀者知識結構的優(yōu)化有著重要意義。此外,以網絡技術為載體實現(xiàn)的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和體驗,從某種程度來講可以對讀者的閱讀方向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從而使讀者處于一個相對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中進行閱讀,這樣不僅可以使讀者在較為輕松的氛圍下深刻感受到漢語言經典閱讀作品中傳達的真諦與情懷,而且在接受經典文化熏陶和感染的同時,使讀者的心靈得到凈化,是規(guī)避當下浮躁、浮夸等不良風氣的重要措施。
據(jù)了解,網絡中形式各異、內容豐富的網絡小說、游戲等隨處可見,大眾需求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已經由最初的文字符號追求向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閱讀情感體驗過渡,然而,從客觀來講,此種方式與漢語言經典作品主旨是相悖的。同時,以網絡為平臺的各類信息和內容魚龍混雜,且具有管理難度大、管理不完善等缺點,因此想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大眾對漢語言文學經典的深刻理解就顯得尤為困難了。同時,網絡的出現(xiàn)是漢語言文學經典新情境、新語言環(huán)境出現(xiàn)的契機,傳統(tǒng)的文學經典表現(xiàn)形式與當前時代所提倡的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性。這不僅反映了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漢語言經典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價值和文化意識與當前大眾生活方式的不契合,而且近年來大眾的閱讀方式也更趨于碎片化與多元化,這些都給系統(tǒng)化和整體化的漢語言經典閱讀帶來了阻礙。即使當前漢語言經典文學也會以動畫、視頻等形式來向大眾傳達,但是其在傳播和推廣的過程中都帶有鮮明的市場營銷特色,使得漢語言經典作品固有的特色得以削弱,因此也使得漢語言經典文學中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無法得到更為清晰的體現(xiàn)。
在網絡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對漢語言經典作品的表達形式也有著重要幫助,例如視頻、音頻、電子資料等都是常見的以網絡技術為載體向大眾輸送漢語言經典作品的主要形式。也正是由于此類形式具有新穎性、獨特性等優(yōu)勢,所以人們對此類形式的接受程度更高,更有助于傳播文學著作思想與文化的傳播。借助經典閱讀形式的轉變,能夠使讀者感受到不同于之前的閱讀體驗,是激發(fā)讀者關注和興趣的有效途徑,從而為后續(xù)更好地開展?jié)h語言文學作品閱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將傳統(tǒng)紙質的閱讀手段轉變?yōu)橐月曇?、圖像等載體的閱讀方式,可以將漢語言經典中不能夠依托文字傳達的內容更加清晰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不僅能夠提高對讀者的吸引力,而且也是深化讀者對漢語言經典理解的重要方式。此外,在利用視頻、圖像等形式開展?jié)h語言經典閱讀時,還會穿插一些娛樂信息,能夠有效緩解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倦怠感,既使讀者始終對閱讀保持較高的興致,又保證了經典文學的傳播效果,閱讀者的文學修養(yǎng)也能得到充分的提升。
將漢語言經典以影視作品的形式呈現(xiàn)給大眾也是網絡時代常見的一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讀者對原著作品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影視作品還能使讀者對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等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以《紅樓夢》為例,其主要是以賈府、寧府的興衰過程為主線,以此對當時封建社會末期的生活予以反映。然而,此篇小說篇幅較為宏偉,且內容復雜繁多,這些都會打消讀者的閱讀積極性。而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將《紅樓夢》這一經典文學作品以影視作品的形式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不僅作品中各個人物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彰顯,而且也因此激發(fā)了讀者對《紅樓夢》的興趣。又如,許多有聲電臺也圍繞漢語言文學經典開設了經典誦讀和解說欄目,將傳統(tǒng)的文字閱讀形式轉變?yōu)橛新曢喿x,讓閱讀者借助聲音來實現(xiàn)文化的汲取,吸引了眾多文學愛好者。由此可見,借助網絡技術,漢語言經典閱讀與體驗正逐步邁向多元化,并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展現(xiàn)著其自身魅力。
網絡平臺推廣的出現(xiàn),一方面使?jié)h語言經典閱讀更加方便,閱讀渠道得到了明顯的拓寬,另一方面對漢語言經典作品的傳播和推廣也有著重要意義。借助網絡,可以實現(xiàn)對文學作品的快速查閱,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契合其內心需求的相關信息,例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基本信息等均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xiàn)。
同時,對互聯(lián)網傳播性強等優(yōu)勢予以充分利用,可以將我國漢語言經典文學推向世界,不僅有利于我國文學著作的進一步發(fā)展,而且還能使世界人民接觸到我國的經典文學作品,是傳播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漢語言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力的有效措施。此外,網絡的發(fā)展也為世界其他優(yōu)秀作品打開了大門,給國外優(yōu)秀文學著作的傳播提供了契機,既強化了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同時也有助于世界文學的發(fā)展與繁榮。
傳統(tǒng)紙質閱讀模式具有信息傳播范圍小等弊端,在閱讀完文學作品后,其無論是閱讀體驗還是思想感悟等都只能以主觀意識思考來獲得,并不能圍繞閱讀的文學作品來及時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在此背景下,讀者獲得的閱讀體驗無法與他們共享,這也阻礙了其對作品的深入理解與體會。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閱讀者可以借助網絡渠道與其他讀者分享閱讀體會和感悟,從而以其他讀者思路和感悟為指引,獲得對文學作品新的理解。此外,閱讀者可以以網絡為載體在經典文學電子讀物留言區(qū)發(fā)表自身的體驗,并與其他讀者實現(xiàn)在線的溝通與交流,有助于跨區(qū)域閱讀體驗與交流。
同時,網絡為人們建構起了閱讀平臺,為讀者的閱讀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不僅使人們接觸到了更多更豐富的文學著作,而且人們通過大量的閱讀對其文學鑒賞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漢語言經典文學凝聚著我國中華兒女的智慧,是實現(xiàn)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其文學價值也較高。然而,在當前時代下,漢語言經典所具有的價值許多讀者意識不到,這也造成了漢語言經典中多種營養(yǎng)的流失。而借助網絡技術,一方面可以使讀者閱讀起來更為便利,豐富了閱讀者的閱讀體驗,另一方面讀者在文學海洋的遨游中還可以實現(xiàn)對漢語言經典的充分挖掘,從而更好地掌握其蘊含的文學價值。
當下,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是值得重視的問題,相應地,文學經典閱讀對人們的吸引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所以,我們要注重文學閱讀場所的建設,使人們在網絡時代下的閱讀體驗得以豐富與提升。從學校方面來講,要將文學閱讀課程納入到課程體系當中,引導學生學習現(xiàn)代、當代和國外的經典文學課程,以此深化其對各類經典文學的了解,充實其知識儲備;從社會大眾角度來講,要注重漢語言經典文學著作的普及,以此帶動人們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只有在人們對漢語言經典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其求知欲才能得到有效的激發(fā),才能更好地開展?jié)h語言經典閱讀。綜上所述,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注重網絡技術的充分運用,以網絡為載體開展更為便捷化的閱讀,使?jié)h語言經典的閱讀渠道得到有效拓展,以此帶動漢語言經典的更為廣泛的傳播。同時,除了要關注在校學生在漢語言經典方面的閱讀外,還要對大眾閱讀給予高度重視,推動全面閱讀在社會范圍內的展開,從而使人們的文學素養(yǎng)得到充分且有效的提升,這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也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