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第三幼兒園,甘肅 張掖 734000)
教育學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認為生活是孩子發(fā)展的一個過程,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也不能缺少教育。而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讓孩子從生活中增長經驗。我國明代朱柏廬所著的《朱子治家格言》中寫道“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以及中國古代“掃一屋與掃天下”的故事,都說明了灑掃、餐飯這些生活“小事”對于個人品行成長的重要作用。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以人的五個連為一體的手指作比喻,提出了課程結構的“五指活動”理論,認為五指活動包括飲食、睡眠、早操、游戲、戶外活動、散步等。《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與家長配合,根據(jù)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gu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作為幼兒園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生活活動對于幼兒的自理能力、勞動習慣、規(guī)則意識、情感心理、社會交往等行為習慣都產生了潛移默化而又極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生活活動的內涵和實施影響著學前兒童的發(fā)展狀況。
由于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和理念的局限,教師對于生活活動的理念認知存在偏差,對生活活動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教育意義沒有正確、充分的認識,認為只是簡單的洗手、吃飯等瑣碎小事,沒有過多的教育內容和意義。這樣淺表的認識,使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中缺乏對生活活動的重視,和對生活活動教育價值、策略、途徑的關注和思考,對于生活活動環(huán)節(jié)中蘊含的教育契機、教育價值視而不見或難以發(fā)現(xiàn),生活活動的教育價值也白白流失。
教師在理念和認知層面的誤區(qū),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行為,出現(xiàn)教育行為偏差。一是教師組織生活活動隨意性大,缺乏必要的引導、組織和教育,生活活動處于教師敷衍、幼兒隨意的狀態(tài),比如幼兒入廁時在衛(wèi)生間擠做一團,推來搡去,教師視而不見;幼兒洗完手后,毛巾揉成一團隨便扔在一旁,教師也熟視無睹。其次,教師在組織生活活動時,更多以指令、任務和集體行動的形式進行,忽視了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的個體差異、情感回應、愉悅體驗和經驗積累,使生活活動變成枯燥、無趣甚至難堪的事情。
幼兒園在保教管理的層面缺乏對生活活動應有的科學認知和重視,在保教活動的計劃、管理上,在一日活動的時間、空間設計上,缺乏對生活活動的細致考量。大、中、小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其生活自理能力發(fā)展水平不同,生活活動所需時間也不同,在一日活動中生活活動所占的時間比例也有區(qū)別,因此,大中小班的一日活動作息區(qū)別對待、分段設置就顯得非常必要。只有在一日活動中,為生活活動留有了足夠的時間、空間,生活活動的教育價值挖掘和教育實施才有實現(xiàn)可能。
幼兒進入幼兒園后,穿衣、吃飯、洗手、睡覺等這些事情都需要自己完成。幼兒學習這些生活技能的過程,不僅是積累學習經驗的過程,也是體驗情感、豐富心理感受的過程。教師不僅要關注到幼兒技能和能力的學習,也應關注到幼兒心理和情感的需要。例如,教師發(fā)現(xiàn)一位幼兒午睡時總要戴著一頂帽子,每當教師提出要替她先保管帽子,幼兒就會表現(xiàn)出恐慌的神情,把帽子抱得更緊。而且午睡期間,幼兒始終處于緊張狀態(tài),這些表現(xiàn)無一不體現(xiàn)出幼兒內心的不安與恐懼。通過教師長時間的觀察并與家長溝通,得知該幼兒上幼兒園之前一直遠離父母寄養(yǎng)在親戚家,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面對這位幼兒在午睡時的表現(xiàn),教師應更多給予心理關愛和情感撫慰,通過傳遞愛的信息,使幼兒建立起對于教師、幼兒園環(huán)境的信任和安全感,促進幼兒良好心理、情感的發(fā)展。
教師對生活活動的組織、實施和關注,應融合貫穿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體現(xiàn)保教結合的特點,不能因為強調生活活動的教育價值和意義,就把生活活動從幼兒一日活動中割裂出來,這樣反而使生活活動失去了本身的意義。針對幼兒在生活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行為品行問題,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如針對不愛說話、不善于與別人交往的幼兒,在進餐時請幼兒扮演“美食播報員”,向同伴們播報今天的飯菜名稱,說一說在今天的飯菜中,自己最喜歡吃什么,引導幼兒播報過程中,愿意說話、樂于說話,大膽表達,從而感受成功,體驗自信。針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弱、衛(wèi)生習慣不良等問題,引導幼兒在洗手、穿衣、進餐等真實的生活活動中,以游戲、討論、兒歌等形式,使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懶惰,不依賴;同時學會穿衣、穿鞋、進餐等,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自理能力。
《綱要》要求“幼兒園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fā)展”,教師要關注每個孩子的發(fā)展,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隨時有教育”。幼兒雖然有著相同的年齡階段,但是每個幼兒的問題行為表現(xiàn)各不相同。這些問題的改善和解決,僅僅是一兩次教育活動遠遠不夠,教師可以采用個案追蹤觀察與研究的方式,以幼兒在生活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行為習慣問題為切入點,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觀察、記錄與分析,分析問題原因,并嘗試針對性地加以教育與引導,逐漸改善幼兒的行為習慣發(fā)展問題。
例如一位中班幼兒,吃飯時總是搶別人碗里的雞腿、大蝦;入廁、洗手時總是要插隊排在第一個,和別的小朋友一言不合就咬人、抓人,具有明顯的攻擊性行為特征。教師通過對這個幼兒的個案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因為攻擊性行為表現(xiàn),所以不能很好地融入與其他同伴的交往活動中,進而加劇了這種性格和行為的表現(xiàn)程度。根據(jù)這些原因,教師首先與家長交流溝通,要求家長改變教育理念和方式,鼓勵幼兒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意愿。其次,在幼兒園進餐、排隊、洗手等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特別關注該幼兒情緒變化,通過言語、眼神等提醒和暗示他不打人、不咬人,引導他遵守規(guī)則、和同伴友好相處;對正確行為給予及時表揚鼓勵。通過一段時間的關注和教育,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和以自我為中心的霸道、自私品行得到了很好矯正。
園所應從優(yōu)化保教管理層面,重視生活活動,改善和優(yōu)化生活活動。從園所管理層面,應配備適宜、規(guī)范的生活活動設施設備;區(qū)別設置不同年齡班生活活動的用時和環(huán)節(jié);園所可以與一線教師、高校研究者合作研究,探索生活活動的實施途徑和優(yōu)化策略;從教師培訓優(yōu)化管理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專題教研、培訓講座、案例分析、理論學習等形式,幫助教師明晰生活活動的內容、教育價值;探索如何在真實的生活活動情境中,滲透貫穿生活活動教育;如何真正以幼兒為主體,實踐、學習生活活動,使之獲得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感受積極、正面的情緒情感體驗,使生活活動的教育價值和內涵得到充分發(fā)揮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