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通渭縣教育局教研室 王永健
牛樹梅,清嘉慶四年(1799)生,甘肅通渭人。其著作的《省齋全集》《聞善錄》,其中《文廟通考》《彰明縣志》《童叟古諺》等現(xiàn)藏于國家圖書館?,F(xiàn)將牛樹梅詩文的藝術特點試做淺析。
牛樹梅自幼胸懷大志。12歲時在《左傳》書背題詞:“太公釣于渭水之濱,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彼皆然矣,吾何為獨不然?”高遠的理想決定了其作高遠的立意。又如其詩歌《禪牧山歌》有詞:“地勢遠自中州起,破陁漸上三千里。到此行行未覺高,回頭身在白云里。盤膝坐嘯碧峰頭,千里萬里雙眸手?!弊x來眼界開闊,詞達云霄,壯美之氣,溢余筆端。該詩末句:“山靈,山靈,厘爾福,彌爾災。興云降雨庇吾民,無忝千秋俎豆陪。”欣賞大好河山之際,并不忘百姓疾苦,祈求風調雨順。其實牽掛黎民生活的詩文,伴隨樹梅一生。
牛樹梅詩文,語言簡練清雅,修辭靈活多樣。如《認仁》文中:“主一,謂敬;無適,謂一。人心如何能無適?須窮理,認其本體。故明道曰:‘學者須先認仁,認得仁,體以誠,敬存之而已。’然學者如何能認仁?邵子詩云:惻隱來何自虛明,覺處真是可得識。仁之真路矣,亦可得窮理之諦解矣?!绷攘劝僮钟?,論述有力,邏輯嚴密,見解明確。并通過巧設疑問,順勢答疑陳述;準確引用古語,論證有力;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點明主旨。
牛樹梅詩文,常采用雙線敘事、主輔結合的敘事模式,展現(xiàn)了他嫻熟的為文能力。此特點在《紀略》中尤為明顯。赴四川新任前壁帖云:“區(qū)區(qū)新任之赴,實出萬不得已之行。聞欲跟去者甚眾,殊為撫然。上念國恩,當作如何心腸?內顧家運,當是如何心緒?此次出門,茍有一毫發(fā)財之心,享福之意,宜受天誅。然則我之所以別家者,只是一個‘苦’字。”一條雙線是“國恩”與“家運”的結合:他以真實情感記載對社稷的忠誠,期間穿插對家庭的顧慮,國為主,家為輔。另一條雙線是對現(xiàn)實的描寫及自我對策的表達。
一是寫景抒情,歌詠大好河山,寄寓自我思想感情。如《晚次潼關》:“百二嚴城險,停鞭落照中。晚鐘千戶肅,更鼓一關雄。岳鎮(zhèn)梁秦晉,河吞渭汭灃。明朝東下處,破浪趁長風?!泵鎸ηлd雄關,作者心胸激蕩,億古觀今,感慨萬千,抒發(fā)了奮發(fā)進取之志。
二是詠物言志,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及理想。如《墨》“一縷松煙結瑞長,龍寶十二伴青箱。居身于黑知偏白,著手須圓體自方。用世何妨捐踵頂,印心豈止在文章。莫嫌歲月消磨易,留得人間字字香?!笔茁?lián)描寫惟妙惟肖,龍寶相伴,自恃清高。頸聯(lián)夾敘夾議,黑白自知,方圓有度。頷聯(lián)筆鋒一轉,境界提升。尾聯(lián)直抒胸臆,點名主旨。
三是即事思親,情真意切。如《祭任氏妻》:“任氏來歸時,余雖入學,而貧窶日甚。猶憶牛衣寒夜,每雞鳴,輒蹙余起讀,則燈已熒然矣。無米之炊,身當其任。雖境當萬難,時際百忙,或靦面乞鄰,或冒雨摘蔬,……格于俗忌,而葬非其所也。噫!”寒夜點燈伴讀、冒雨摘菜供餐……賢妻愛影,歷歷在目,思之切躍然紙上;怎奈俗忌無情趣,葬非其所肝腸斷,憾之深嫉俗責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