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摘 要:寫話是一個個體勞動,從感知事物、認識事物到表達情感,都是個性化行為,反映了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以及內心的真實情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云:“厚積而薄發(fā)。”都強調了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先決條件,可見積累素材的重要性。素材積累,簡單來說,就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資料,從而為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素材。寫話素材是寫話的“糧草”和“米”。因此,積累寫話素材是學生寫好寫話的基礎,可幫助兒童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觀察社會,用不同的方法發(fā)現、搜集和整理素材。其既是寫話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素質、面向未來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
關鍵詞:表達;寫話素材;生活大課堂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比~圣陶先生的這句話給予我們許多啟示,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來源于豐富多彩的生活。教師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用心觀察、細心觀察的習慣,捕捉表達的契機,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在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里積累寫話素材。
多年來,小學語文教學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寫話教學遠離兒童的生活,學生寫話完全是為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作、為應付考試而作,覺得無從寫起、無話可說。寫話素材的積累,簡單來說,就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資料,從而為日后的寫作提供發(fā)散性的思維和方法。
一、童畫與想象相結合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想象大王,他們總是在大腦中構思出一個個神奇的想法,從他們口中蹦出的一言一語常常令我們大人嘆服不已。但大多數孩子的構思還僅僅停留在腦海中,或只言片語中。如何組織自己的語言,將一個個神奇的“點子”創(chuàng)造成故事,對他們而言還真不是一件易事。在蘇教版第三冊課本里,就藏著許多有趣的童話故事,或啟迪智慧,或陶冶情操,或制造快樂……小朋友們都喜歡讀這些童話故事,如果只是當作很好玩,在熱熱鬧鬧中把故事讀完,那在孩子們心里,不會留下神奇的“種子”,更不會在心中生長出更多奇妙的,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來。如果我們能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加以引導,捕捉表達契機,讓他們學會把異想天開的奇妙幻想用語言來表達出來,該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二、與校園活動,如足球聯賽相結合,這樣的素材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豐富的校園生活是學生寫話取之不盡的天然源泉。我們低年級語文老師應樹立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的觀念,在學生參與的校園活動中做一個淘金者,在無數沙粒中尋找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切入點,尋找學生參與的活動,甚至喜愛的活動,利用平時的句段記錄本、周記本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練寫,讓寫話素材有章可循。事實上,學生有真情實感,表達時情真意更切。
附:部分孩子的作品
一次足球比賽
古天悅
星期三,我們三(2)班和三(1)班進行足球比賽,球員緊張,觀眾興奮,每個同學都十分期待。
大家來到操場,球員們也在各個位置依次站好,那火辣辣的太陽散發(fā)出金黃的光茫,照在我的小臉上,紅彤彤的,但是我們每個同學都興致勃勃。過了一會兒,比賽開始了,三(1)班的一個男生開始踢起來,所有的球員一起圍到了他的身邊,誰知他靈機一動,把球傳給了另一個男生,男生接住球趕緊往我們的球門那邊飛快地踢去,我們班的李雨陽急得手忙腳亂,一會往這兒擋,一會往那兒擋,結果在他不經意間球進了。我們都“哎呀”地嘆了口氣。第一回合三(1)班暫時領先。蔣晨民帶領我們全班同學為我們班參賽隊員加油,鼓勵,我們大聲地喊著“三(2)加油,三(2)加油”,球員們聽到了我們的吶喊,頓時一個個振作起來,只見那圓滾滾的球在球員的腳上來回彈動,一會兒彈到這,一會兒飛到那,我們眼睛隨球移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可能進球的機會,最后球落到我們班周志坤腳上,這時,我們激動地大喊:“周志坤加油,周志坤加油”,只見周志坤運足力氣,用力一踢,球“呯”地一聲落入了三(1)班的球門里,我們全班發(fā)出“耶”的歡呼聲,自從進了這個球,我們班球員們踢得越來越帶勁,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我們班不斷地進球,最后終于以11 ∶ 2的好成績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球員們的衣服都被漢水浸透了,但是他們非常開心,他們一份辛苦換來了班級的一份榮譽。
比賽結束了,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可以贏得勝利。
第一次觀看足球比賽
劉鈺琪
周三放學后,三年級所有學生在各自班主任的帶領下,來到操場集體觀看一場激烈的足球比賽。
足球寶貝舉著三(1)班和三(2)班的牌子,比賽在裁判的一聲哨響后拉開了戰(zhàn)幕,三(1)班先拿到了球,他們迅速發(fā)起進攻,隊員們相互配合,足球在他們的腳下快速地傳遞著,我們班的同學也毫不示弱,隨時都有可能把他們的球搶過來,在這種激烈的場面下,我們班的同學異口同聲地喊:“三(2)班加油!”場上同學聽到我們的呼喊聲,踢得更加賣力了,但三(1)班的隊員防守非常嚴密,球被三(1)班一個矮個子隊員踢進了球門,沒有守住球門,我們班的守門員非常沮喪。球終于到了我們班隊員的腳下,他們像奔跑的駿馬一樣在場上飛奔,隨時躲避著對方的追趕,張星辰一個漂亮的射門,“進啦,進啦!”我們班的同學歡呼著。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連進6球,上半場結束,中場休息15分鐘。下半場我們班氣勢依然保持著,連進了5球,最后2分鐘三(1)班扳回1球,結果我們以11比2戰(zhàn)勝了三(1)班。
我們的隊員緊緊地擁抱著、歡呼著、跳躍著。他們享受著勝利喜悅的同時,我們三(2)班的每個成員為自己的班級感到驕傲和自豪。
三、昆蟲類素材可歸類
低年級課外讀物大多畫面豐富,素材鮮艷,故事性強,對低年級學生很有吸引力、感染力。該年齡段的孩子容易對昆蟲類書籍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強烈的讀書欲望。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利用這一關注點,讓學生的觀察、說話、寫話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訓練呢?特別是昆蟲類寫話素材必不可少!通過男孩子喜愛的事物帶動女學生關注的盲點,讓其學會在生活中觀察螞蟻,與同學交流,產生思維碰撞,從而激發(fā)其寫作靈感。
同樣,女學生情感更加細膩,關注的可能就是蝴蝶這類外形上比較好看的昆蟲,所以,教師應讓學生互相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取長補短。
四、續(xù)寫講讀課文的文章內容
語文學科有很強的工具性,這種工具性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教得活,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如教完《狼和鹿》,學生領悟到森林遭到破壞的原因,發(fā)揮想象,把以后發(fā)生的事先說說后寫寫:為什么狼倒成了“功臣”,以“人們如夢初醒”為開頭寫一段話,學生運用習得的語言,讓思維流淌,情感體驗更佳。一段話寫好了,以后作文的表達就有了基礎。
五、簡單地寫讀后感內容
寫好讀后感有助于對書中原作者的想法有準確的理解,更能把握住要點。對原文的閱讀是否認真細致,是決定讀后感質量高低的關鍵。
寫讀后感,不僅有感的內容,也要有讀的內容。學生對原作者感興趣,但有時不能準確把握原作者所寫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所讀書中幫助學生尋找。一般來說,在讀后感的開頭,都需要用少量的文字先概括介紹一下所讀作品的內容,大家不熟悉文本,不作任何介紹就發(fā)表議論會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如果簡要地作簡介,學生或讀者對陌生的作品有了大致了解,注意是簡要介紹,這種簡要介紹在閱讀時就要訓練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或幾個故事主要內容的合并,或人物經歷的主要事情,或人物與人物之間發(fā)生的事情等等。那么對于熟悉這篇作品的讀者來說,也能起到激發(fā)思維的作用。
六、生活大課堂里寫些生活隨想
作文來源于生活,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感,才能真正寫出實實在在的好文章?!蹲津蝌健敷w會出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嘮叨的媽媽》感受到媽媽的良苦用心;《我想有一對翅膀》表達自己美好的愿望……從入學開始,在寫話之前,教師應先帶領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生活,要把這種方法作為習慣來培養(yǎng),成為學生寫話的指導者、引路人,讓學生養(yǎng)成寫隨筆的好習慣,一句話、一段話、一篇文章皆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感受、思考,提煉生活,培養(yǎng)孩子敏銳的感受力,更符合學生的表達習慣。教師要強調寫話需要有真情實感,用不同形式記下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表達時注意記下新奇有趣的、感受深刻的事物等,這種捕捉能力應該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的寫話、作文訓練之中。
生活處處皆素材,其實在低年級學生寫話素材的有效積累過程中,一方面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興趣有了提升;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吳南芳.小學語文低段寫話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8(7).
[2]柴強明.采取多種方式,豐富低段寫話內容[J].中小學教學參考,2016(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