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高
自20世紀90年代互聯(lián)網(wǎng)在全球落地生根以來,人類進入了前所未有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國雖然在互聯(lián)網(wǎng)方面發(fā)展較遲緩,但進入21世紀第一個十年后,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各個方面均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借助電腦與手機,通過一根網(wǎng)線徹底改變了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所以,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橫行天下的時代,有必要讓我們的學生從知識與技能兩個層面掌握好這個工具。
通過對教學交流與教學經(jīng)驗總結,下面從教學工具與教學兩大主動因子的角度,對新時期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加以說明。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提出了“工具理性”,其內涵是指工具或方法使用的精準性、高效性。通過對這種工具理性的理解與運用,我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教學工具專業(yè)化程度越來越高。以當前教學實踐為例,除了課堂教學中的微課教學、視頻軟件遠程教學、專題化教學、PPT應用、FLASH應用之外,在課外也利用PC端與手機客戶端的App,如微信教學公眾號、QQ,E-MAIL等各類工具極大地推動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所以,從教學工具的角度講,在這種比較完善的教學工具理性條件下,由于對時間與空間距離的極度縮小,新時期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在工具與方法層面有的放矢的空間極為有限。
教學主動因子包括兩個主要對象——教師與學生。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教師方面講,學校之間的教學交流、校內的教師交流,以及教師在教案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工具等諸方面的創(chuàng)新也極大地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從學生方面講,義務教育階段基本完成了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操作技能的練習,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主要集中在與時代發(fā)展相契合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兩大主動因子均獲得了提升,但是,從實踐經(jīng)驗與教學實際需求層面分析,學生方面目前還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從教學反饋與經(jīng)驗觀察,高中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方面,對于舊知識與技能方面的遺忘較為明顯,而且自主地去學習與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相對較差。
遺忘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義務教育階段雖然掌握了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但在高中階段的主要目標集中在高考層面;而且,由于信息技術本身的操作性本身決定了它需要一定的熟練度;另外,信息技術重點在于學以致用,而義務教育階段與高中階段的學以致用部分占比相對較少。以上三個原因導致了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遺忘了信息技術所帶來的知識與能力。
在學生對舊知識與技術能遺忘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逐步降低,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也越來越差。比如,學生不能很好地運用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去熟練掌握所學習的其他課程,未能發(fā)揮出作為工具理性的信息技術。同時,學生也不能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學習,領悟其中的價值理性,將其作為一種工具與價值導向,更高效地去鍛煉信息技術應用技能與掌握各門學科知識。
以下主要從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對人才的能力需求與自學導入法內涵兩個方面說明自學能力的重要性與自學導入法的切入角度。
現(xiàn)代社會與市場主要以企業(yè)形式作為主要動力在運轉,因而從人才需求與就業(yè)的層面要求學生建立一種終身學習的認識與習慣。所以,自學能力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是必要的能力。鑒于此,有必要結合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對人才的需求,結合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這兩大主要特征,引入自學導入法,幫助學生完成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
自學導入法的內涵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從學生內在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對自學有一個明確的理念認知,并借助此項理念更好地去激發(fā)意愿,在其動機明確的情況下使其轉化為外在的自學行為。二是從學習方法角度切入,利用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特長,設計一些與自學能力培養(yǎng)相契合的引導教學方法。所以,在自學導入法的應用過程中,也需要從兩方面落地,使其獲得針對性的實踐導入。
下面按照現(xiàn)象說明——問題解析——解決方案的邏輯順序,結合對學生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提出自主導入法的具體實踐應用。
按照馬克思哲學中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反映存在的基本原理解讀,高中生作為一個實在的個體存在,它的意識由其存在所決定,但其意識要能動地去反映這個存在,并使其像太陽一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還需要在意識層面有一個對其能動性進行賦能的過程。下面從意識植入與課程解讀兩方面說明。
1. 植入自主學習意識
一種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不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因此,在植入自主學習意識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建議先對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進行全面評估,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織,設計一個調查問卷表,包括對信息技術課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度、知識與技能熟知程度、利用信息技術渠道獲得學習信息與各種知識的頻率及途徑等基本信息,對每個學生建立檔案并進行過程與結果多層面的評估分析。再借助心理學方面的詢問、對話、演講、游戲、團建等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調動自身,并在這些活動中認識到“我者”與“他者”,在認同與差異區(qū)分中建立一個獨立人格,使其客觀的自主認識得到增加。最后,可以在這種自我認知明確的情況下,通過高中階段的高考、就業(yè)、專業(yè)化學習選擇三個維度對其人生規(guī)劃進行剖析,使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的價值,以及自主學習與自身未來工作、學習、生活的必要聯(lián)系。從而,使高中生能夠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一種新型的自主學習意識。
2. 全面解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
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植入后,需要一個切入點,使這種自主學習意識找到意識向存在的動能轉化中介,因而對學生全面解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變得尤為必要。建議如下:首先從工具理性的角度,解析高中信息技術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作為工具的必備性、重要性。在必備性方面,應該從互聯(lián)網(wǎng)+生存方式層面,讓學生在生活、工作、學習、電腦與手機等各個方面清晰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場景與功能。在重要性方面,應該說明作為一個終身需要學習者的生存者,掌握信息技術對于各種知識與能力自主獲取的效用。比如,針對生活就可以通過解析淘寶App加以說明;再如,針對學習就可以通過各個行業(yè)的應用軟件加以說明;還可以通過工作崗位的解析從就業(yè)指導的角度說明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等。
自學能力的導入層面需要通過教學實踐進行說明,下面從專題講解、軟件教學、自學方法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1. 從專題講解方面導入應用
目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以專題化為準,因此,利用課程的比較優(yōu)勢可以在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將理論化占比高的專題進行廣度、深度、細度方面的延展,增加案例屬性。比如,以“人工智能”為例,就可以在專題講解中,直接鏈接到課程提供的網(wǎng)址,讓學生切身地去理解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史;同時增加PPT、微視頻,讓人工智能作為一個案例加以展示。在完成這些基礎的專題解析之外,教師可以借助編程軟件,最好是借助簡單的單片機編程,與學生共同完成諸如簡易機器人、遙控小汽車、機械手臂、發(fā)光杯等實際的人工智能實驗,使學生在學習時,自主能動性獲得加強,更愿意去參與,有能力去參與,有行動去實踐。
2. 從軟件教學方面導入應用
目前高中生對PC端與手機客戶端的App軟件應用頻率高,已經(jīng)切身體驗到了這些信息技術成果所帶來的功效。所以,在這種普遍情況下,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把握好學生的自主應用經(jīng)驗,導入軟件教學。比如結合各個學科就可以導入與音樂相關的軟件(如音樂制作軟件Studio One Pro,音樂編輯軟件Cool Edit PRO),或導入設計與技術相關的軟件(如服裝設計、PS、CAD、3dmax等),或導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等。由于軟件作為工具屬性的特征比較突出,所以操作方面的學習花費的時間非常少。因此老師完全可以將這個作為自學導入切口,使學生結合自身的愛好、就業(yè)方向選擇、專業(yè)化需求等更好地通過自身去完成作品的設計與制作。這也是培育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好途徑,達到“物有所用,人盡其材”的目標。
3. 從自學方法方面導入應用
植入自主學習意識,激發(fā)自主學習意愿,誘導自主學習實踐后,應該按照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基本邏輯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的自學方法。比如,以英語音標學習為例,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課教學,就可以讓學生在“視頻-電子書”兩個途徑相結合的前提下,在短時期內更好地去解決聽不懂、不會聽、不會念等問題。再如,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共同制作信息技術網(wǎng)頁,或讓學生組團,或讓學生個體單獨制作一些網(wǎng)頁;這個既能展示自學能力,也可以在實踐中讓自己所學獲得更為廣泛的分享等。因此,自學方法的核心應該落實在高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編輯信息、應用信息、分享信息多個層面。
總之,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核心主動因子依然在于學生,因而以學生作為“圓心”,選取合理的“教學半徑”,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使其通過自身的意愿,自我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全面認知,掌握好新的工具理性,將它應用在各類學科與能力培養(yǎng)方面,從而以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為支點,翹起自己的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