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冬英
“游戲分享”最初被稱為“游戲評價”,游戲評價由教師發(fā)揮領導和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教育改革帶來了“分享交流”的概念,新概念的產生預示著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地位的改變和一種新型師幼關系的形成。游戲是幼兒的游戲,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分享經驗、學習發(fā)展的過程,應讓幼兒成為主體,同時也不能忽視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學習。
傾聽與表達是幼兒語言能力的基礎,而游戲分享交流的語言環(huán)境又是比較貼合幼兒生活實際的,幼兒在開展游戲過后,應該都會有想表達的欲望,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
同理心是指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將心比心,理解他人的想法,它是建立在傾聽別人的基礎上的。也許教師捕捉到的鏡頭可能會反映出幼兒不太好的行為表現,但是要給予幼兒解釋的機會,讓幼兒彼此交流一下游戲當中的感受與體驗,幼兒就會學會考慮他人的想法,體會他人的感受。
游戲分享的時候,老師出示了建構區(qū)的作品照。濤濤得意地介紹:“這是我們組搭建的游樂場。”老師問道:“請你介紹下,是怎么搭建出這么豐富又漂亮的游樂場的呢?”小杰搶著回答:“我們是很小心地搭建的?!憋@然,不是光靠小心就能搭建出這么豐富的作品,于是老師又追問道:“和之前搭建游樂場不同,你們今天有沒有用到特別一點的方法呢?”“小杰負責畫了設計圖,是看了游樂場的照片后設計的?!薄敖裉煳覀冇玫搅耸占瘉淼拇蟮哪谭酃蕖!薄拔覀円恢焙苄⌒模瑳]有碰到積木?!北敬谓涣髦校蠋煵蹲降搅擞變撼晒Φ捏w驗,通過引導式提問,讓幼兒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與討論中,將自己之前獲得的零散的經驗進行重新架構,進一步提升并形成更為系統(tǒng)化的經驗。
游戲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首先要轉變的是教師包辦的觀念,將分享交流的權利還給幼兒,以師幼共評分享的方式來進行。那如何讓分享交流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促進幼兒的游戲水平向更高的方向發(fā)展呢?
分享交流是否有效最根本的區(qū)別是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的觀察是隨意還是有目的的,教師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要有目的地觀察,定期制定觀察計劃,明確觀察的目的、對象、內容等,在制定觀察目標的時候,可以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比如:
●社會領域:想加入同伴的游戲時,能友好地提出請求。
●科學領域:能用數字、圖畫、圖標或其他符號記錄。
●藝術領域: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教師有目的地觀察、記錄,才能在分享交流的時候,確立話題,從而使師幼的游戲分享交流圍繞目標展開。
分享交流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目的選取一些典型的案例,抓住幼兒的主要信息,清楚自己的導向目的。如在幼兒介紹了自己的游戲內容之后,可以追加這樣的提問:
●追幼兒的思維過程:為什么你要選擇用紙做的盒子而不是長積木?
●追幼兒的操作過程:你先做了什么?然后呢?
●追幼兒的情緒情感:你成功了嗎?你開心嗎?
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講述游戲的過程中,幫助幼兒梳理游戲經驗,使其得到提升,形成更為系統(tǒng)的學習經驗。
在組織幼兒進行分享交流的時候,不必拘泥于全體集中分享的形式,為了讓所有的幼兒都有充分參與、表達的機會,可以采用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比如,同一區(qū)域小組以一個幼兒介紹為主,其他幼兒作補充;讓幼兒按照性別區(qū)分來進行介紹,男孩子主要玩了哪些游戲?女孩子呢?鼓勵幼兒參與到不同的游戲中,增加更多的體驗。作品呈現、動態(tài)演示的方式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幼兒的操作提供思路和方法。另外,我們除了用筆記,還可以借助手機和相機,以照片和錄像的形式再現幼兒的游戲情境,這些都需要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抓拍,才能作為分享的媒介。
游戲是最適宜幼兒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我們也真正體會到了游戲分享交流的重要性:可以幫助幼兒梳理與提升自身的經驗,抒發(fā)自己獨特的情感與發(fā)現。讓我們將游戲的分享交流權還給幼兒,在師幼、幼幼的對話中,讓幼兒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