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實驗幼兒園 朱 曉
經(jīng)驗是由實踐而獲得的認識、體驗及能力,也就是說經(jīng)驗需要行動,只有行動才能獲得經(jīng)驗。經(jīng)驗就是過程性知識,而過程的核心是兒童的行動,過程意識就是行動意識,也是經(jīng)驗意識?!坝幸娼?jīng)驗”主要是指在活動中有利于提升幼兒建構技能和水平、提高幼兒自主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較為流暢準確的語言表述能力等一系列有益于幼兒發(fā)展的經(jīng)驗。
情境再現(xiàn):
1.亭子。一茗他環(huán)顧建構區(qū)四周,從積木框里拿了四塊積木圍了一個“窩”,把插著傘的紗線筒放在“窩”中央,可還是倒了。他把兩塊小的積木撤掉,換成了兩塊鵝卵石,可紗線筒還是倒掉了。他又找來粗一點、高一點的圓柱形積木堵在鵝卵石的位置,然后在積木圍合起來的中央放上多塊鵝卵石,可是鵝卵石無法堆起來。一茗又把積木往中間擠,想達到鵝卵石堆疊起來支撐紗線筒的效果,可是未能成功。
小雅也拿了一把小傘,拿四個紙杯放在傘柄周圍,可紙杯一下就倒了。小雅想了想,把四個杯子全部裝滿鵝卵石放在傘柄的周圍,小傘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卣玖似饋?。一茗看到了,馬上從架子上拿來紙杯,學著小雅的樣子,成功架好小傘。
2.小魚溫泉。萱萱從盒子里找來兩塊半圓弧形的積木,正好拼成一個圓形。又拿來鵝卵石,一塊塊放進圓圈里:“我要搭一個小魚溫泉?!彼吹脚赃呌兴荩骸芭赃叿N一些水草,這樣小魚就不會游出來了?!陛孑姘? 跟水草一個挨一個圍在圓圈邊上,可是只夠圍半圈。她環(huán)顧了四周,水草沒有了。萱萱就把水草的距離拉開。這樣,8 根水草之間基本等距,把“溫泉”圍好了。
3.停車場。源源看看,笑了:“我們搭個停車場吧。”她學著小柏的樣子用積木和紙板用四角支撐的方法架起了一些建筑。源源又用兩塊長方形積木和圓柱體積木架起了一個建筑?!斑@里是洗車的地方。”源源對小柏說。
4.小鳥的家。能能繼續(xù)搭建第三層,在擺圓柱形積木。小柏學能能的樣子拿來矮小一點的圓柱體也放了上去。放了一圈,能能要把紙板放上去,但是紙板傾斜。小柏蹲下查看,把矮小的圓柱體拿掉再放,平穩(wěn)。
能能找來好幾個一樣大小的圓柱體,3 個壘在一起,然后把紙盒鳥窩放上去,鳥窩掉了下來。再試一次,還是掉了。能能又緊挨著用3 根圓柱體一模一樣壘高。再把紙盒鳥窩放了上去。圓柱體稍微搖晃,能能扶著鳥窩慢慢放手,鳥窩放上了。
六六打開IPAD 找了一張圖片看,就拿來了兩根樹樁疊放在一起。他又看了看圖片,沒有繼續(xù)??吹轿以谶吷希骸袄蠋?,這里怎么搭呢?”“你看有沒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六六就去材料那邊找到紗線筒,打量了一番,開始繼續(xù)搭建。
1.生活經(jīng)驗
案例《溫泉》中,“萱萱從盒子里找來兩塊半圓弧形的積木,正好拼成一個圓形。又拿來鵝卵石,一塊塊放進圓圈里:‘我要搭一個小魚溫泉?!苯處熢诨顒雍笳堄變航榻B時候,幼兒說以前跟爸爸媽媽一起泡過溫泉。溫泉的創(chuàng)意就是來源于幼兒與家長泡溫泉的經(jīng)歷,是典型的生活經(jīng)驗的再現(xiàn)。
2.認知經(jīng)驗
案例《溫泉》中,“她看到旁邊有水草:‘旁邊種一些水草,這樣小魚就不會游出來了?!痹谒挠∠罄?,小魚喜歡在水里游來游去,池塘里、湖里一般都會有水草。她不一定見過真實的小魚在水草間游來游去的樣子,但是故事中一般都是這樣描述的。因此,她對水草和小魚的關系就是這樣理解的。幼兒在搭建《小鳥的家》的時候,都在想辦法壘高,在介紹的時候很多幼兒表示鳥窩是在高高的樹上,因此,他們認為小鳥的家都非常高。
3.建構經(jīng)驗
案例《亭子》中,“一茗他環(huán)顧建構區(qū)四周,從積木框里拿了四塊積木圍了一個‘窩’?!庇變褐饕\用圍合的方法搭建。案例《小鳥的家》中闡述:能能轉身找來好幾個一樣大小的圓柱體積木,3 個壘在一起。六六就拿來了兩根樹樁疊放在一起,這些記錄中幼兒都是在運用壘高的建構技能進行搭建。
4.數(shù)學經(jīng)驗
案例《溫泉》中記錄到“萱萱把8 根水草一個挨一個圍在圓圈邊上,可是只夠圍半圈。她環(huán)顧了四周,水草沒有了。萱萱就把水草的距離拉開。這樣,8 根水草之間基本等距,把‘溫泉’圍好了?!痹跊]有更多材料的時候,萱萱能夠用拉開距離的方法解決材料不夠的問題,并且將水草間的距離調(diào)整到間隔差不多均勻,不但解決了問題,等距的排列方法也非常美觀。
5.物理學經(jīng)驗
案例《亭子》中,“他把兩塊小的積木撤掉,換成了兩塊鵝卵石,可紗線筒還是倒掉了。他又找來粗一點、高一點的圓柱形積木堵在鵝卵石的位置,然后在積木圍合起來的中央放上多塊鵝卵石,可是鵝卵石無法堆起來。一茗又把積木往中間擠,想達到鵝卵石堆疊起來支撐紗線筒的效果?!薄靶⊙乓材昧艘话研?,拿四個紙杯放在傘柄周圍,可紙杯一下就倒了。小雅想了想,把四個杯子全部裝滿鵝卵石放在傘柄的周圍,小傘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卣玖似饋??!庇變涸诠潭ㄐ愕倪^程中感知到了小傘的穩(wěn)度與底座支撐物的關系。小傘需要一定穩(wěn)度的底座,才能站立,而且這個底座要重一些。從積木做窩到鵝卵石堆疊,從矮積木換成圓柱體積木,從只用積木支撐到積木與鵝卵石同時支撐,從兩面支撐到四周支撐,一茗不停變換方式反復嘗試。小雅也是由于一開始使用空紙杯太輕而沒有成功,但是她馬上想辦法解決了問題,在杯子里放滿鵝卵石加重紙杯的重量,使四個紙杯圍起來,紙杯重量而形成的支撐力足以支撐住小傘。
1.生活經(jīng)驗的潛移默化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他們的生活、學習都在游戲中進行,游戲是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載體,是快樂成長的源泉。理想的游戲是讓幼兒會玩,把玩的知識經(jīng)驗運用到生活中,再把生活中的經(jīng)驗運用到游戲中,實現(xiàn)一個循環(huán)促進的游戲氛圍。生活經(jīng)驗是幼兒游戲的源泉,很多幼兒在生活中經(jīng)歷過的所見所聞所做的事情,經(jīng)常會在游戲中反映出來。建構游戲也是如此,會引發(fā)幼兒將一些經(jīng)驗、想法融入建構活動中。就比如說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泡過“溫泉”,在搭建小魚的家的時候,幼兒能將這個情境加入,這些經(jīng)驗都是來自幼兒的日常生活。沒有泡溫泉的經(jīng)驗,建構活動中就不可能出現(xiàn)“小魚溫泉”的場景。
2.環(huán)境材料的隱性指導
《綱要》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擴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杯h(huán)境對幼兒游戲行為至關重要。只有在寬松自主的游戲環(huán)境中才能真正發(fā)揮區(qū)域游戲的教育意義,激發(fā)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在游戲中發(fā)揮獨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深入研究建構區(qū)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對游戲的影響并用于自身教學改革,從而更好地指導幼兒建構游戲的開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材料投放在建構游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除了投放單位積木以外,根據(jù)主題的開展需要,我們都會跟幼兒討論,搭建相應主題需要另外收集什么材料。比如《小鳥的家》這個主題,討論以后大家覺得要增加一些樹樁、紗線筒、自制的小樹小草、紙盒、自制鳥窩等。樹樁、紗線筒粗細、高矮都是不同的,鳥窩的大小和造型也是不一樣,幼兒能夠根據(jù)自己搭建的需要來取用。在不停地與材料互動搭建的過程中沒進一步幫助幼兒積累對材料認識經(jīng)驗、搭建的經(jīng)驗。另外,在建構區(qū)我們除了展示一些參考性的照片和圖片以外,及時陳列幼兒的作品、圖紙,滿足幼兒參考、借鑒的需要,尤其是能力比較弱一些的幼兒。在借鑒和模仿的過程中幫助他們積累經(jīng)驗。我們還嘗試在建構區(qū)投放IPAD,幼兒可以適時查閱一些需要的資料,比如搜索一些圖片、知識等,豐富他們的認知經(jīng)驗。在案例《小鳥的家》中,幼兒主動使用IPAD 查閱了鳥窩的圖片,并嘗試參考搭建。
3.同伴交流的經(jīng)驗共享
(1)同伴合作,即在沒有教師參與的任務中,幼兒地位對稱平等,同伴之間積極討論,交流看法,最終在分析彼此想法的基礎上找到一個最好的辦法。案例《停車場》中,“源源看看,笑了:‘我們搭個停車場吧?!龑W著小柏的樣子用積木和紙板用四角支撐的方法架起了一些建筑。源源又用兩塊長方形積木和圓柱體積木架起了一個建筑?!@里是洗車的地方。’”表明他們的交流產(chǎn)生了一個更好的新辦法。這說明同伴交流分享有助于問題解決和提高兒童的心智水平。
(2)同伴指導,即一個兒童為另一個兒童提供幫助和指導。案例《小魚溫泉》中,“放滿了石頭以后,看到旁邊有水草:‘旁邊種一些水草,這樣小魚就不會游出來了。’”所以在同伴的幫助指導下,小魚溫泉搭建成功。
(3)同伴學習,即所有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相互鼓勵和支持,這時的成功依賴于他們的共同努力,或者是由于同伴的榜樣示范作用,雙方之間并沒有語言上面的交流和行動上面的合作,另一位同伴模仿或者借鑒其他同伴好的創(chuàng)意或方法,從而達成自己的搭建目的。案例《亭子》中,“小雅也拿了一把小傘,拿四個紙杯放在傘柄周圍,可紙杯一下就倒了。小雅想了想,把四個杯子全部裝滿鵝卵石放在傘柄的周圍,小傘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卣玖似饋?。一茗在旁邊看到了,也馬上用了同樣的方法,成功架起了小傘。”
(4)同伴分享,即幼兒在同伴面前,或者同伴與同伴之間進行交流與分享,可以是介紹作品,也可以是說說遇到的問題與解決的辦法,還可以是拋出難題,搭建共同討論解決的方法等。一般在游戲結束的時候,我們會組織幼兒介紹、交流、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介紹成功的經(jīng)驗,教師總結提升;討論遇到的問題,大家出謀劃策。尤其是一些好的建構作品、搭建方式、建構技能等方面,幼兒通過欣賞、觀察、交流,都能有所收獲與進步。
4.教師指導的適當介入
在建構活動中,我們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愿望,減少對幼兒游戲活動的控制以及不必要的干預,為幼兒營造一種自由、寬松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在游戲中大膽探索。案例《小鳥的家》,“看到我在邊上:‘老師,這里怎么搭呢?’‘你看有沒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六六就去材料那邊找到紗線筒,打量了一番,開始繼續(xù)搭建?!碑斢變河龅嚼щy向教師提出幫助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給予回應。案例中教師用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尋找相類似的代替物或者相似的材料來解決問題。這樣能進一步豐富幼兒以物代物,使用材料的經(jīng)驗,也能保證建構游戲的正常開展。
1.適時觀察并給予回應——觀察指導、提供支持
中班幼兒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在社會性情緒、身體動作發(fā)展、認知發(fā)展、語言發(fā)展等多方面都有所進步,有的幼兒甚至能搭建出比較精巧的建筑物,并運用對稱、平衡等方式來設計建筑對象。
“當老師能協(xié)助幼兒區(qū)規(guī)劃、組織積木的活動,并讓幼兒把想法表達出來時,幼兒就能從玩積木的活動中取得最大的收獲?!?第一步就是要去觀察幼兒在做什么,這樣你才能判斷該如何回應才是最好的。在觀察幼兒搭建時,如果能在心中拿“發(fā)展連續(xù)表”來參考,花心思去考量觀察所得到的信息,給幼兒的回應就更能真正有效地幫助幼兒學習。
2.積極與幼兒互動——討論提升、促進發(fā)展
“幼兒玩積木時,通常需要老師的幫忙,才能朝向下一個階段邁進,并擴展他們的想法。然而,老師要決定何時該介入,卻不是那么容易的?!苯M織幼兒討論遇到的困難,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指南》中提出“幫助幼兒回顧自己探究過程,討論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結果與計劃目標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樣做等?!痹谟懻?、分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中進一步豐富、拓展、提升幼兒的經(jīng)驗,促進他們更高層次的發(fā)展?!案變河懻摲e木游戲時,關鍵在于要描述幼兒做了什么,或者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來鼓勵幼兒說說他們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