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永康 陳璐 蔡蔚蔚 王立娟
【摘要】修改,是寫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習修改,提高寫作水平的同時也在學習做人,因而是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關鍵能力。區(qū)域問卷調(diào)查表明,當下小學生存在修改意愿不強、普遍缺少修改知識、習作修改形式單一、學生修改能力較差等問題,因此,需要激發(fā)學生的修改興趣、構建修改知識體系、豐富習作修改形式、增加習作修改實踐。
【關鍵詞】修改 知識體系 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能力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語文教育所獲得的最具終身發(fā)展價值的人格修養(yǎng)與關鍵語文能力。其中,“語言的構建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和核心。
修改,是寫作的有機組成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寫作教學中應抓住取材、立意、構思、起草、修改等環(huán)節(jié)”。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怎樣寫作》一書中用不少筆墨談“修改”,他指出“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蟲小技,其實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確、更完美”。在《和教師談寫作》這組文章中,葉老強調(diào)“寫完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數(shù),這是好習慣……語文老師訓練學生作文,也要在這一點上注意,教學生在實踐中養(yǎng)成這種好習慣”。朱伯石也強調(diào)教師的“作文評改”對學生作文立人的重要作用,“教師通過作文批改、評講這個環(huán)節(jié),對培養(yǎng)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觀察、認識客觀事物,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寫作態(tài)度,以及樹立優(yōu)良、活潑的文風,都將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學生修改作文的過程,就是提高書面表達水平的過程,也是嚴謹為文、認真為人,形成科學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過程。學習修改作文,其實就是學習如何做人。
國外相當重視小學生修改能力的培養(yǎng)。英國的母語課程把修改作文的要求貫穿始終,從學生開始能夠獨立寫出短文開始,就提出了修改作文的要求。小學階段包含5~7歲和7~11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修改方面就應達到“和教師、成人或同學討論作文,開始會審閱和修訂文章;注意表意的清晰程度;會檢查時態(tài)和代詞的用法是否正確和一致”。美國中小學教育界普遍重視學生習作修改能力的提升,認為其不但有利于習作本身的不斷完善、提高,更有助于學生樹立習作的信心,發(fā)揮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如馬薩諸塞州英語語言藝術標準從二年級開始提出明確的修改要求:強調(diào)在成人和同伴的指導和支持下,根據(jù)需要,專注于一個主題,通過修改和編輯加強習作。三、四年級在此基礎上提出將習作的慣例與語言標準的要求結合起來,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表達;五年級又在此基礎上強調(diào)習作修改的方法,主張“編輯或嘗試一種新的方法發(fā)展和加強習作”。
綜上所述,修改能力是小學生作文乃至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能力。高度認識修改的價值,以“改作文”為抓手,是提升學生習作質(zhì)量的必由之路。語文前輩賈志敏老師、作文新生代名師管建剛等,都認為改作文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會改作文,才是學會作文的行為表征。
2018學年第一學期,我們從本區(qū)域選擇了有代表性的9所小學,對3~5年級學生修改作文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diào)查問卷,共收到有效問卷865份。發(fā)現(xiàn)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學生修改意愿不強
圖1 學生習作修改意愿
從圖1看出,僅有9%的學生有主動修改的習慣。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這些有自主修改意識的學生都是學習能力較強的,他們渴望通過修改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贊賞,內(nèi)驅(qū)力促使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主修改意識。但這些學生只是小部分,大部分學生未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修改習慣,52%是老師或家長要求被動修改,還有39%的學生從不修改。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一是沒掌握修改方法,不知如何下手。二是嫌麻煩,認為沒必要修改。
2.學生普遍缺少相關知識
由表1可知,大部分學生都能關注到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修改,但對詞語準確、語句通順、內(nèi)容清楚等方面關注度較低,這是由于習作是自己寫的,讀的時候不夠?qū)P暮驼J真,大多是完成任務的態(tài)度。
學生普遍缺少修改習作的方法,據(jù)訪談,很多學生不知道修改的基本方法,主要表現(xiàn)有:一是沒有掌握修改符號,語文測試中,學生習作修改符號很隨意。二是不知道修改有朗讀、請教等方法。因此,寫完習作后,很多學生不會自省自評,尤其是學困生,會產(chǎn)生抵觸或逃避心理,無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所以面對習作修改,只好隨意為之,成效甚低。
3.教學中修改形式單一
教師對學生的修改指導形式較單一,缺乏針對性,未能有效引領學生自主參與修改活動,學生對修改習作的興趣在逐漸減退。
從圖2可以看出,教師常用的修改方式和學生喜歡的修改方式大相徑庭,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集體批改、集中反饋是最直觀的方式,告訴學生“你要怎么改”,既保障了教學進度,又完成了習作修改的任務,但這樣的修改方式就是把教師的思維強加給學生,沒有站在兒童視角,學生很難產(chǎn)生思維的火花。
59%的學生傾向于以相互交流、生生合作的方式進行習作修改,說明學生非常樂意閱讀他人習作,并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同伴的欣賞和建議,也會大大激發(fā)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
4.學生修改能力較差
從圖3可知,大部分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但不能修改,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修改。其中,學生能發(fā)現(xiàn)習作語言存在問題的最多,對習作內(nèi)容有58%的學生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難度越高的問題越難被發(fā)現(xiàn)和修改,故總體修改能力較低,這也制約了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
基于以上問題,我們提出如下教學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修改興趣
修改作文是誰的事情?無疑是作者自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修改的意識與興趣,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
對學生來說,最常用的激發(fā)興趣的方法是“樹立名家榜樣”,耳熟能詳?shù)墓适率翘扑伟舜蠹抑坏耐醢彩?,對“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反復斟酌,修改選定,最終成為全詩的點睛之筆。其實,古今中外的文學家,幾無例外都注重修改,如魯迅先生對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就多達160處。這些都是鼓勵學生修改習作的好榜樣。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首次引進葉圣陶先生幫助肖復興修改《一張畫像》的原稿,就是給學生一個示范,也給學生一個激勵,作文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當然,對學生來說,最好的榜樣是學習伙伴,語文老師表揚樂于修改、善于修改的同學,對學生的修改行為予以褒獎,往往會激發(fā)學生修改的動機。
1.起點要低
修改習作需要分析、比較等思維活動,是深度學習,對學生要由淺入深,興趣的火花才會被點燃。對起步階段的二、三年級學生來說,修改的要求應恰當適切,聚焦語言形式,即用詞的準確、語句的通順以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上。至于內(nèi)容,中年級在文題相符,能夠?qū)懬宄磉_的內(nèi)容即可;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步在內(nèi)容上做些具體要求與修改。
2.表揚要勤
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動力之一是外在激勵,即老師表揚等。特級教師徐鵠有一次教作文,要小朋友寫《稱贊》,但是小朋友幾乎都沒有得到過老師的表揚??梢姡頁P、激勵在語文教學中的稀缺。賈志敏老師在談語文教學藝術時,提出以鼓勵為主,就是切合學生學習需求、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策略。作文難,改作文更難,只有鼓勵學生,才能有效激發(fā)所有學生改作文的興趣。為此,我們倡導,只要學生動筆寫作,就鼓勵學生修改,凡修改有得者,包括進步者,老師都要大張旗鼓地把表揚的陽光灑遍教室的每一個角落。
3.平臺要有
這里的“平臺”,是指學生要有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對學生來說,有機會展示自己是如何修改的,特別是修改取得的進步,其獲得感、愉悅感不言而喻。有了平臺,意味著給了學生一個又一個的機會:我修改我進步,我修改我展示。平臺的構建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如管建剛老師創(chuàng)建的“班級評價周報”就是這樣,他鼓勵學生對擬刊用的習作反復進行修改,修改得好,還可以加分,從而使學生信心百倍地投入修改。對學生而言,特別有價值的是,為每個學生建立“修改成果”檔案,即保留習作原稿與修改稿,學生對照修改前后的習作的差異,感受修改作文的效果,激發(fā)修改文章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構建修改知識體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非常重視修改能力的培養(yǎng),在第二、三學段分別提出了如下要求:“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根據(jù)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p>
課標要求是學生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后要達成的學業(yè)成果標準。作為標準,難免籠統(tǒng)、模糊,需要教材序列化,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具體化。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寫話、三~五年級習作有一條大致的修改學習線,最明確的是修改符號的學習,如三年級要學習五種修改符號等。總的來說,該體系還需要進一步提煉與完善,因此留給語文教師的創(chuàng)造空間是很大的。我們嘗試結合年段語文學習目標與學生的身心特點,來構建修改知識體系。
小學階段修改知識體系至少包括三個要素:一是陳述性知識,是直接加以回憶和陳述的知識,主要是用來說明事物的性質(zhì)、特征和狀態(tài)。這種靜態(tài)知識要求的心理過程主要是記憶,如認識修改符號、知道修改符號的名稱等;二是程序性知識,是關于完成某項任務的行為或操作步驟的知識,也就是關于“如何做”的知識,它包括一切為了進行信息轉(zhuǎn)換活動而采取的具體操作程序,如用朗讀法修改習作就是程序性知識。這種知識必須在實踐中由學生自己經(jīng)歷才能掌握。三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素養(yǎng),包括了對修改的價值認識等。
二年級學生寫話要不要修改?我們的答復是“要”,理由如下:一是有表達,就有修改。這就跟學生練習說話一樣,說錯話很正常,糾正就可以了。按照過程作文理論,寫話也包括了預寫作、打草稿、修改、校定和發(fā)表等。修改,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按照交際作文理論,寫話屬于書面表達,為了順暢地與他人交流,表情達意必須準確,有語病當然要修改。單學表達,不學修改,就不是合格的表達,至少會影響表達的質(zhì)量。二是修改符號不難學。這是實踐證明的。寫話與修改,不是水與油的關系,而是水乳交融。需要注意的是,修改不能“講授”,更不能一下子幾種符號全學完,而要在“實戰(zhàn)”時學習、運用,學生寫話、習作有問題了,才需要教師因勢利導進行教學。這樣,掌握修改符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制定了“小學習作(寫話)修改知識體系”。(見表2)
三、豐富習作修改形式
教學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所有有質(zhì)量有品位的好課都是學生參與性很強的課,在這種課上教師“要往后退”。彰顯課程育人價值也好,落實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成長規(guī)律也好,作文中的“修改”教學都亟須改變“老師講學生改”的現(xiàn)狀。修改作文的方式絕不是這樣單一、機械,而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唯有經(jīng)歷了多樣的修改形式與活動,學生才能主動、有效、創(chuàng)新地掌握相關知識,養(yǎng)成行為習慣。小學階段常用的修改方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1.教師面批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一直認為“給學生改文,最有效的辦法是面改”。學生站在身邊,老師與學生商量,共同商定該怎么改。教師逐一提出修改建議,邊改邊講理由;學生若有不懂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隨時提出,隨時解決。鑒于批改用時較多,教師可以對學生分期分批實行當面批改,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受到教育。
2.示范修改
小學生寫話、習作經(jīng)驗不足,出現(xiàn)問題很正常。這種情況下,教師示范是可行的方法。其示范一般有二:一是傳授常用的、簡單易懂的修改方法;二是示范修改的過程,讓學生通過理解和模仿來學習。張志公先生就認為示范修改很有價值,他說“應該養(yǎng)成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把學生寫得好的和寫得不好的一兩篇作文拿到課堂上做示范批改,能對全班學生有啟發(fā)作用”。
3.集體評改
呂叔湘先生在《關于語文教學問題》中指出“批改當然是教師的任務,但是也可以有時候選一篇印發(fā)給全班,試試集體評改”。集體評改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教師主導,帶學生鑒賞、修改,二是先讓學生修改,教師選定一篇習作學生人手一份,先由學生批改,再由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批改的優(yōu)劣,從而獲得進步。
4.學生互改
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伙伴,都蘊藏著學習的資源,他們既通過合作學習來獲得經(jīng)驗、方法,又可以通過交流來分享經(jīng)驗與方法。學生互改作文,是同學間交換批改的方式,這種方式簡單易行。批改前由教師定出批改的范圍,或提供批改的標準,然后同學之間進行批改。這樣批改的好處是,同學之間能及時交換批改意見。
通過實踐探索,我們發(fā)現(xiàn)在習作教學中,基于合作清單進行修改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生反映:這樣的學習學有方向,學有支架,學有交流,收獲多,進步大。如三年級第二學期《我的煩惱》作文評改,我們梳理、歸并學生習作問題,確定了如下評改目標:(1)知道“說”可以用不同的字、詞來表示;(2)通過集體修改等,學會準確地表達“說”字。課堂中首先呈現(xiàn)了學生的病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6次引用人物語言,都用“說”字,顯得單調(diào)、機械。為了打開學生思維,教師接著表揚了班上四名同學的習作,分別用了“嚷嚷”“自言自語”“大叫”“催促”等詞語來表示說的意思。然后出示合作學習清單,要求學生同桌一起修改:
[合作修改清單
1.先讀一讀,看看習作寫了什么。
2.結合上下文,修改“說”病。
3.與同桌交流,看看有什么不一樣的修改,說說為什么。
4.推薦一人在全班交流。 ]
實踐表明:這樣的合作修改,學生興趣盎然,不但給“說”找到了好多同義詞,還相互比較,確定了最恰當?shù)脑~語。整個活動,學生通過自己修改、合作修改以及班級交流,學習充分,實踐深入,效果顯著,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四、增加習作修改實踐
學生修改能力不強,主要癥結是學生修改的時間不足,修改的實踐不夠。本來,修改習作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但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忽視學生的自主修改: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習作課上教師往往獨攬“修改大權”,學生習作中的問題非要教師一一指出才行。另一方面,由于課程目標籠統(tǒng)、教材安排滯后等問題,教師在修改方法、符號的教學上普遍存在問題,中年級包括高年級學生的“改作文”常常異化為“一遍遍謄寫作文”,耗時費力低效,這樣教學極大地影響了學生修改乃至寫作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教不得法,直接導致學生不愿改作文,也不會改作文。
增加學生修改習作的實踐,最重要的是上好習作評講課。過去一年來,我們整合習作教學資源,實踐了兩種形式的評改課:一種是大作文評改課,以教材作文為資源進行評改教學,一般用時35~40分鐘;另一種是家常評改課,以日常習作或考場作文為資源進行評改教學,一般用時20分鐘。前者伴隨作文教學有序進行,后者則根據(jù)學生實際按需進行。兩種評改課,有基本的教學結構,其要素有:
1.欣賞
根據(jù)學生習作情況及本次習作要求進行“面”上表揚,一般列一個達標清單,針對習作目標表明達標情況。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師生一起欣賞佳作,聚焦句子、段落。師生可以一起點評,教師點評時以寫作態(tài)度、能力等為主。對于被表揚的學生,請她(他)自己朗讀,課后還可以張貼展示。
2.挑刺
挑刺環(huán)節(jié),老師梳理學生本次習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選擇1~2個關鍵問題,作為評改課要解決的主要目標。建議把學生的病句拍下來展示,但不能出現(xiàn)學生姓名,這樣學生帶入感會更強,從心里覺得這就是我們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出示病句后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指導修改的方法。之后,再出示其他類似病例,讓學生嘗試自己修改,請一兩名學生到講臺上去修改,結束后請學生評價。
3.練兵
練兵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練習自改,也可以通過同桌合作來提高效率。練兵與前面的“挑刺”形成呼應,“挑刺”常常是教師帶著學生修改,學生領悟方法,得到修改的鍛煉;“練兵”就是學生自己改作文,教師在巡視中輔導學生。練兵環(huán)節(jié),可以引導學生們?nèi)ビ懻摚簽槭裁催@樣修改?這樣修改好不好?不好的話,怎樣修改更好?最后才是全班交流。教師從巡視中發(fā)現(xiàn)、選擇修改得比較好的文本進行展示。
家常評改課評講的主要是周末小作文和階段測試中的作文。因為時間有限,評改時可以減少欣賞的時間,直接選擇學生習作中出現(xiàn)的一兩個問題去評、練即可。需要說明的是,欣賞雖然不一定能同步進行,但不意味著這個環(huán)節(jié)肯定不要。學生們平時的小作文和測試中的作文,往往有一定的發(fā)揮空間,更能寫出自己的想法和真情實感,因此常冒出佳作,這些優(yōu)質(zhì)學習資源,老師可以選出來,利用早讀或課前兩分鐘的時間好好讀一讀,也可以張貼出來分享學習。
總之,上好評改課,讓學生有充裕的修改時間,那么,他們修改能力的提升也就水漲船高、指日可待了。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朱伯石.寫作與作文評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吳忠豪.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