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為偉
肺癌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惡性腫瘤疾病。通常采用肺葉切除手術治療,但是傳統(tǒng)開胸手術創(chuàng)傷仍比較大,恢復速度較慢,需要選擇更安全的治療方式[1,2]。本研究分析比較了單孔與三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三孔胸腔鏡手術組和單孔胸腔鏡手術組,每組40 例。單孔胸腔鏡手術組患者中男29 例,女11 例;年齡32~76 歲,平均年齡(57.80±8.61)歲;鱗癌22 例,腺癌13 例,其他5 例;腫瘤分期:Ⅰa 期12 例,Ⅰb 期13 例,Ⅱa 期9 例,Ⅱb 期6 例;腫瘤位置:肺部左上葉15 例,左下葉10 例,右上葉11 例,右下葉4 例。
三孔胸腔鏡手術組患者中男30 例,女10 例;年齡32~77 歲,平均年齡(57.57±8.55)歲;鱗癌23 例,腺癌12 例,其他5 例;腫瘤分期:Ⅰa 期12 例,Ⅰb 期13 例,Ⅱa 期8 例,Ⅱb 期7 例;腫瘤位置:肺部左上葉15 例,左下葉10 例,右上葉10 例,右下葉5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雙腔氣管插管復合靜脈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實施單肺通氣,體位選擇健側臥位,給予棉墊墊在腋下。
三孔胸腔鏡手術組采取三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在患者的腋中線第 7 肋間作1.5 cm 切口給予套管置入作為觀察孔,并在腋前線第3 或者第4 肋間做4 cm 左右切口,給予切口保護套置入作為主要操作孔,腋后線的第5 或者第6 肋間作1.5 cm 切口作為副操作孔。
單孔胸腔鏡手術組采用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在腋前線第5 肋間作4 cm 左右切口,給予切口保護套放置,器械和腔鏡均從該孔進入胸腔進行操作,術后給予胸腔引流管放置在該操作孔。
兩組患者直接進行肺葉切除,實施淋巴結清掃,清掃的范圍是標準縱隔和肺淋巴結清掃,其中,左側包括L5、7、10 組淋巴結及肺內(nèi)淋巴結,而右側則包括肺內(nèi)淋巴結和R2~4、7、10 組的淋巴結。術后兩組均給予鎮(zhèn)痛泵進行鎮(zhèn)痛。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拔管時間、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術后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及術后第1、3 天疼痛程度,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判定,評分越低,疼痛程度越低;生活質(zhì)量包括生理健康、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評分越高,生活質(zhì)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單孔胸腔鏡手術組患者治療前生理健康、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評分分別為(49.25±3.14)、(58.45±3.27)、(51.35±2.64)分,治療后分別為(82.11±5.21)、(87.21±3.21)、(81.01±2.62)分。三孔胸腔鏡手術組患者治療前生理健康、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評分分別為(49.68±3.24)、(58.52±3.21)、(51.18±2.65)分,治療后分別為(95.65±5.12)、(95.15±3.16)、(90.24±3.61)分。治療前,兩組患者生理健康、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單孔胸腔鏡手術組患者生理健康、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評分均高于三孔胸腔鏡手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拔管時間、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術后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及術后第1、3 天疼痛程度比較 單孔胸腔鏡手術組患者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為(14.68±2.57)個,與三孔胸腔鏡手術組的(14.28±2.11)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孔胸腔鏡手術組胸腔鏡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拔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及術后第1、3 天疼痛評分分別為(132.68±11.52)min、(121.21±3.21)ml、(4.11±0.23)d、(6.62±1.21)d、(5.21±0.24)cm、(6.11±0.21)分、(3.23±0.21)分,均優(yōu)于三孔胸腔鏡手術組的(145.62±12.77)min、(134.11±22.71)ml、(5.21±1.11)d、(8.61±2.11)d、(7.25±2.21)cm、(7.21±0.37)分、(4.61±1.0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單孔胸腔鏡手術組患者中1 例出現(xiàn)心律失常,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三孔胸腔鏡手術組患者中3 例出現(xiàn)心律失常,4 例出現(xiàn)胸腔積液,3 例出現(xiàn)切口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0%。單孔胸腔鏡手術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三孔胸腔鏡手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癌治療中,胸腔鏡被廣泛應用,它是整合了的新型傳導、光源以及成像技術的設備系統(tǒng),具有眾多優(yōu)勢,包括檢查全面化、準確迅速、操作簡易等[3],經(jīng)胸腔鏡診斷能夠對肺大泡類型給與準確鑒別分類,且安全性高、價格適中,易于被肺癌患者所接受,胸腔鏡對病灶大小、病灶位置以及病灶外觀等能夠全面觀察,可實現(xiàn)精確操作,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5]。而胸腔鏡有單孔操作和三孔操作方案,相對于三孔操作,單孔僅需要做一個切口,可減少切口數(shù)量和減少創(chuàng)傷出血,且基本可達到和三孔操作相似的淋巴清掃效果[6,7]。
本研究中,三孔胸腔鏡手術組采取三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單孔胸腔鏡手術組實施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生理健康、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單孔胸腔鏡手術組患者生理健康、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評分均高于三孔胸腔鏡手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孔胸腔鏡手術組胸腔鏡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拔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及術后第1、3 天疼痛評分分別為(132.68±11.52)min、(121.21±3.21)ml、(4.11±0.23)d、(6.62±1.21)d、(5.21±0.24)cm、(6.11±0.21)分、(3.23±0.21)分,均優(yōu)于三孔胸腔鏡手術組的(145.62±12.77)min、(134.11±22.71)ml、(5.21±1.11)d、(8.61±2.11)d、(7.25±2.21)cm、(7.21±0.37)分、(4.61±1.0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孔胸腔鏡手術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三孔胸腔鏡手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實施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效果確切,可更好減輕創(chuàng)傷和緩解患者疼痛,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治療安全性,更好地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