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我班召開了以“感恩”為主題的特色家長會,我從背景、目標、準備、過程、效果五個方面來說說對本次特色家長會的設計。
一、說背景
我任教的是三年級,孩子年齡一般在9~10歲。這些孩子在家人的百般呵護下,漸漸形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特點,普遍有懶惰、自私、冷漠的一面。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如何讓孩子們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學會感恩父母呢?我以這次特色家長會活動為契機,把感恩的種子播撒到每個孩子的心里,并把這次家長會的主題定為“感恩有您相隨,伴我一路成長”。
二、說目標
本次家長會,我在設計上力求通過教師引領、家長交流、親子互動、學生展示的過程,引導學生感受親情,感恩父母,懂得關愛和回報;也適時引導家長科學家教,并積極配合學校與老師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三、說準備
在家長會前,我做了充分細致的準備工作:
1.向家長發(fā)放邀請函。
2.與會上發(fā)言的兩名家長溝通發(fā)言內容。
3.準備棒棒糖、信封、信紙,引導孩子給家長寫下心里話,并做好保密工作。
4.布置會議室,家長和孩子坐在一起,便于親子互動。
四、說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一談我對本次特色家長會的過程設計。本次特色家長會共分為四個板塊:
第一板塊:巧設情境,發(fā)現(xiàn)愛。
第二板塊:走近父母,感悟愛。
第三板塊:體諒父母,理解愛。
第四板塊:關心父母,回報愛。
1.巧設情境,發(fā)現(xiàn)愛
在家長會正式開始前,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一張張孩子們嬰幼兒時期的照片,陸續(xù)進入會場的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辨認著這些可愛的笑臉,時不時地傳來一陣陣歡樂的笑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巧設情境,用生動的畫面、暖心的音樂,使在場的所有人感到放松和愉悅,被暖暖的家的氣氛包圍著,從而達到“會伊始,情已生”的效果。
2.走近父母,感悟愛
在班主任致歡迎辭后,進入了“走近父母,感悟愛”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孩子們感受親情、感恩父母。
(1)在這一板塊,我首先播放了一段Family公益短片,這個詮釋家的溫情與內涵的短片把孩子和家長都深深地吸引了,他們全神貫注地觀看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孩子明白了一家人相親相愛就是幸福的家,更讓年輕又任性的家長們懂得了“有家就有愛,有愛就有責任”。
(2)生活中很多孩子習慣了父母的愛,甚至感到麻木和厭煩。配樂詩朗誦《媽媽的愛》引導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尋找親情、感受親恩。在細細地品讀和聆聽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那清涼的風里、那傾斜的傘下都有媽媽的愛。愛在媽媽的嘮叨里,愛在爸爸的責罵里,以后一定要做個細心、懂事的孩子,就能找到愛。
(3)接下來是由王嘉凝爸爸、李振塵媽媽等6位家長共同完成的配樂朗誦《給孩子的一封信》,家長們把自己對孩子的叮嚀、囑托、期望和祝福,這些發(fā)自肺腑的心聲寫在信中,伴隨著趙軒然同學現(xiàn)場流暢的鋼琴伴奏,父母一字一句的期盼話語引起了全班家長的共鳴,更深深地烙印在孩子心里,這一幕永遠也不會忘記。
通過以上3個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學生們感恩之心已萌動,感恩之情已生發(fā)。
3.體諒父母,理解愛
(1)家長會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家校交流,因此,要給家長提供交流的平臺,我提前安排了兩位家長在會上發(fā)言。寧君樵的媽媽向家長們介紹了自己的育子心得,她說:“愛孩子需要智慧,放手不等于放縱,關愛不等于溺愛,幫助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對孩子一生負責?!痹跉W陽菲兒的媽媽講述完菲兒成長中的親子故事后,是其他孩子訪問自己父母的環(huán)節(jié),如自己是怎么出生的、如何長大的等等,親子交流的過程是孩子們體諒父母、理解愛的過程。
(2)我馬上跟進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微電影(播放視頻),視頻中,日漸蒼老的母親給予長大成人的孩子最無私的愛,卻隱瞞著自己的病情,不想給孩子增添一絲一毫的麻煩。這段5分鐘的視頻使在場的所有人為之動容,更使孩子們懂得了父母不會永遠年輕,他們終將老去,作為孩子對父母一定要及早盡孝啊!
(3)緊接著是填寫“愛的天平”的環(huán)節(jié),讓父母和孩子分別在“愛的天平”的兩端填上在一天之中各自為對方做過什么。當父母那一邊寫下沉甸甸的文字時,孩子們又震驚又慚愧。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在比較的過程中更加體會到父母“采得百花成蜜后”的期待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付出,應當更加尊重、體諒、感激和關愛父母,更何況父母給予子女的遠不止這些呢。
4.關心父母,回報愛
(1)就在此時,主持人的話音響起:“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這時,全體同學起立,對身邊的父母鞠躬行禮并齊聲說:“感謝父母賦予我生命,感謝你們的養(yǎng)育之恩!”在《春暖花開》的歌聲中,孩子們張開雙臂緊緊地擁抱著爸爸媽媽,送上了親手制作的禮物,展開用心書寫的信箋給父母輕聲地誦讀,并把精心挑選的棒棒糖塞進父母的口中。
這隆重的感恩儀式,讓家長們感到意外又驚喜,一雙雙握緊的手,一個個相擁的鏡頭,一雙雙熱淚盈眶的眼睛,整個會場彌漫著濃濃的親情。作為本次家長會的組織者、引導者、旁觀者、參與者,作為班主任,我不禁淚濕了眼眶。這儀式的設計不是為了追求華而不實的形式,我是要通過這種儀式帶給孩子內心的富足和感動,讓他們更加用心地用實際行動來回報親人;通過這些儀式,為家長和孩子們編織難忘而又獨特的回憶。此時,家長會進入了情感的高潮階段,這正是“會正行,情亦濃”??!
(2)親子游戲《小手尋大手》的進行,使會場緩解了剛剛凝重的氣氛,又是一片笑語歡聲。為什么蒙上眼睛還會找到爸爸媽媽的手呢?在游戲中更能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說出與父母相處的親密而美好的時光。我看到每個家長都露出欣慰的笑容,眼里都流露出喜悅與贊嘆的目光。最后,在全體合唱《感恩的心》的歌聲中,我們拍下了全家福,微笑在此刻定格,感恩之情在此時得以延續(xù),這正是“會已盡,意猶存”!
五、說效果
這次家長會從籌備到召開,家長們都積極參與,整場家長會的氣氛始終輕松和諧、溫暖有愛,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家長也得到了啟發(fā)。為了使學生不僅能把“心中情”外化為“信中情”,升華為“口中情”,更要落實到“感恩行”,我和家長進行了約定,在家庭中孩子點點滴滴的感恩行動都可以用微信、QQ、書信的方式與我進行反饋。當一封封信箋如雪花般飛來時,當一張張“百善孝為先”的獎勵卡發(fā)出時,真正地實現(xiàn)了教在課內,展在課外,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受益!
孫 飛 遼寧省沈陽市實驗學校教師,班主任,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