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雖不是以個例存在的,但在很多家庭中,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不管他們?nèi)绾闻?,家長們都能為他們尋找到另一座高峰——“別人家的孩子”。漸漸地,“別人家的孩子”成了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的溝塹。其實,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與“別人家的孩子”片面地進行比較,并不能引領(lǐng)孩子向上,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皠e人家的孩子”的無處不在,也造成了家長和孩子之間沖突不斷。那么,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引導和幫助家長共同關(guān)注、關(guān)心學生的全面成長呢?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都以講道理的方式單方面強制學生遵循他們的想法,而學生又不愿意與老師和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從而導致學生與老師、家長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因此,在我的班級里,我會通過師生交流本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幫助學生走出迷茫,更好地成長。
有一次,我在小堃的師生交流本上讀道:“我媽媽總喜歡把我和別人進行比較。我上次獲得了獎狀,她卻認為獎狀不是我努力得到的,而是老師照顧我才給我的,這使我心里很不舒服。老師,為什么我在媽媽眼中就是這么不好呢?”小堃在交流本中的話讓我意識到,小堃媽媽為小堃設置了明顯高于小堃真實水平的要求,不管小堃如何努力,都無法得到媽媽的認可,媽媽甚至還會拿一些她目前無法企及的對象與她比較,讓她倍感壓力。
這時候的小堃急需疏導。于是,我在交流本中回復:獎狀是你通過努力獲得的。你媽媽這樣說是因為她對你的要求很高,以至于沒有看到你現(xiàn)在的努力。你需要得到老師怎樣的幫助?
小堃并沒有回復,我想她可能不知道是否需要我的參與。如果我強行參與,可能會讓事情復雜化。于是,我繼續(xù)靜靜“聽”著小堃的心理需求。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師生交流本中,我陸續(xù)收到了小堃的傾訴,比如,媽媽不聽自己的意見,不讓她報國畫班,而報了她不喜歡的奧數(shù)班;媽媽沒有遵守承諾帶自己外出游玩;媽媽總是拿她和小龍比成績。這些事情不大,本可以通過溝通解決,然而卻因前期的隔閡讓小堃和媽媽的矛盾越來越大,使得她們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少。
我意識到,必須要讓小堃媽媽認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小堃產(chǎn)生了極大的反感,才能疏通小堃和媽媽之間的隔閡。我邀請小堃媽媽來到學校,并試探性地詢問:“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小堃最近有什么變化?”
小堃媽媽點點頭說:“小堃最近變化很大,不愿意和我說話。每每多說幾句,我們就會吵架,我也不知道和她怎么溝通?!?/p>
我意識到小堃媽媽也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所在。于是,我把小堃在“師生交流本”中對我傾訴的內(nèi)容拿給小堃媽媽看。小堃媽媽看了后,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惱火地說:“我這都是為了她好,沒想到小堃心里是這樣想的,平時還都不和我說?!边@時候的小堃媽媽仍然認為自己的做法沒錯,把問題歸結(jié)為孩子的不配合。
看到小堃媽媽的反應,我笑著說:“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父母總會以為孩子設計好人生為理由給孩子講許多大道理。我相信家長的出發(fā)點都是為孩子好,而他們總是無法領(lǐng)情,我想最大的原因是父母沒有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以及他們能做到什么,而孩子最討厭的正是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這樣做甚至會讓他們反感。”
小堃媽媽贊同地點點頭,不過仍然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也是這樣被比較著過來的,所以也是希望給她尋找一個目標,讓她有進步的動力?!甭犃诵覌寢尩脑挘易屗日驹谛业奈恢蒙先ダ砬灞容^的害處,并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與小堃媽媽分析道:“是啊,我們也經(jīng)常被拿來做比較,那么,你喜歡被比較嗎?”這時候小堃媽媽默不作聲,似乎也有感觸。我繼續(xù)說:“我們采用比較的方法是因為想讓孩子做得更好。我之前帶班,看著別的班級做得那么好,而我們班卻沒做好,也喜歡拿別的班級做比較,讓孩子們?nèi)グl(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促使他們做得更好。但是,我慢慢發(fā)現(xiàn),總是用孩子們的不足去和別人的優(yōu)勢做比較,一旦他們覺得比不上時,就會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這樣的方式很難讓孩子們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甚至會引發(fā)孩子們的厭惡情緒。后來,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分析問題,指導他們改進自身的不足。慢慢地,他們做得越來越好了。”
小堃媽媽也意識到自己的方式不對,理解了這段時間以來小堃的心情,也認可了我的觀點。接著,我?guī)椭覌寢屃私庑遥骸靶以谖覀儼嗬飳儆趥€性要強的孩子,她很有自己的主見,也會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這樣的個性,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只能引發(fā)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小堃媽媽點點頭說:“回去我會和小堃好好溝通,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蔽乙步o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和孩子的過去比。比如拿小堃這一次表現(xiàn)和上一次做比較,即使退步了,也要和孩子分析原因,不要斥責。其次,要多表揚。小堃表現(xiàn)好時,多鼓勵可以讓孩子有繼續(xù)上進的動力。在鼓勵時,既要具體肯定,又不要過于夸張。最后,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小堃獨特的能力和特點,給予其適宜的表揚和肯定。小堃在寫作方面有比別人更好的潛能,順應孩子的潛力發(fā)展,小堃的學習欲望會更高,比起之前的強迫,小堃會更容易去接受這樣的方法。
交談后,我仍然會關(guān)注小堃的交流本,看著小堃記錄關(guān)于媽媽的變化。小堃的媽媽只要和孩子有矛盾,也都會和我進行溝通。漸漸地,兩人的關(guān)系不再那么劍拔弩張,她們更多的是去溝通,了解對方心里的想法,多一分理解,也就多一分和諧。我也會和小堃媽媽及時進行溝通,和她分享小堃在學校里的變化,讓她看到,原來小堃是那么優(yōu)秀?,F(xiàn)在小堃比以往開朗許多,這是家庭環(huán)境給予小堃的變化??吹郊议L的改變讓小堃慢慢有了新的變化,我很欣慰。小堃媽媽在后來曾給我發(fā)過短信:“原來,并不是只有拿孩子和別人比才能讓孩子學會上進,只要尋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就能去改變孩子。謝謝李老師!”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用比較的方式期望改變孩子的成長軌跡。而家長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要求自己家的孩子,導致家長過分關(guān)注自己的孩子某個方面的不足而引發(fā)急切、焦慮心理。然而,這時候,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個體的優(yōu)勢。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向上的心理,他們需要我們更多的鼓勵和幫助,讓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去戰(zhàn)勝不足。因此,面對學生的不足,家長不要操之過急,要站在孩子的立場,愛護、體諒孩子,和他們平等地溝通,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