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丹(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帶狀皰疹是臨床常見的皮膚急性感染性疾病,多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其常見并發(fā)癥,多發(fā)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且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升高而增加[1]。PHN是指帶狀皰疹患者痊愈后持續(xù)存在神經(jīng)痛癥狀的一類病理性疼痛綜合征[2],其疼痛劇烈,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臨床上對于PHN尚無特效療法,西醫(yī)多采用抗病毒、抗癲癇、抗抑郁藥及非甾體類抗炎藥,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緩解疼痛情況,但效果欠佳[3]。近年來,中醫(yī)藥在治療PHN已取得顯著療效,在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前景良好[4]。2016年3月—2018年3月,筆者采用祛痛通絡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60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PHN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齡46~75歲,平均(57.35±8.32)歲;病程2~18個月,平均(8.41±4.27)月;病變位置:頭部3例,四肢5例,腰腹部22例,胸背部30例。對照組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齡45~74歲,平均(56.12±7.73)歲;病程3~16個月,平均(7.88±4.03)月;病變位置:頭部3例,四肢4例,腰腹部25例,胸背部2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均符合《臨床皮膚病學》[5]中PHN的診斷標準;②年齡45~75歲;③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6分;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其他原因導致的神經(jīng)疼痛者;②對使用藥物過敏者;③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精神障礙者;④合并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者;⑤治療依從性差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泛昔洛韋片(由武漢福星生物藥業(yè)生產(chǎn),批號1180613,0.125 g/片),0.25 g/次,3次/d,口服;卡馬西平膠囊(由蚌埠豐原涂山制藥生產(chǎn),批號 1801214,0.2 g/粒),初始劑量為0.2 g/次,2次/d,2 d后維持劑量為400 mg~800 mg;吲哚美辛片(由上海信誼九福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180106,25 mg/片),初始劑量為25 mg/次,劑量根據(jù)疼痛程度加減,每日劑量不高于150 mg,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自擬祛痛通絡湯治療,藥物組成:黃芪30 g,當歸15 g,川穹15 g,紅花10 g,桃仁12 g,地龍12 g,白芍15 g,沒藥10 g,廷胡索12 g,甘草片10 g。用文火煎至200 mL,100 mL/次,早晚分2次頓服,1劑/d。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后判定療效。
兩組治療前后采用流式細胞學法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 CD8+)比例;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估患者
生活質量水平,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采取VAS評分評估患者疼痛程度,0~10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強。
按照《臨床皮膚病學》[5]制訂。治愈:治療4周后,疼痛感完全消失,刺激病變位置不引發(fā)疼痛,VAS評分0分。顯效:疼痛感明顯減輕,刺激病變位置偶有疼痛,VAS評分1~3分。有效:疼痛稍有改善,刺激病變位置較少可引發(fā)疼痛,VAS評分4~6分。無效:疼痛感無明顯減輕,刺激病變位置可引發(fā)疼痛或疼痛加重,VAS評分>6分。
見表1。兩組對比,經(jīng)Ridit分析,u=3.03,P<0.01,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PHN患者療效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PHN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對比
組 別例數(shù)時間CD3+/%CD4+/%CD8+/%CD4+/ CD8+/%治療組60治療前51.43±4.0828.76±2.1830.85±6.710.95±0.19治療后63.14±7.06**##38.35±5.74**##24.12±4.93**##1.47±0.35**##對照組60治療前51.41±4.1028.78±2.2030.88±6.720.96±0.20治療后55.26±5.05**33.42±3.12**28.70±5.24*1.12±0.28**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見表3。
表3 兩組PHN患者治療后GQOLI-74和疼痛VAS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1
PHN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病變區(qū)域持續(xù)性燒灼痛、閃電樣疼痛、針刺樣疼痛、跳痛,以及難以忍受的瘙癢,且疼痛持續(xù)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之久,容易引發(fā)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6]。PHN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損害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及中樞神經(jīng)及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過度敏感化、神經(jīng)元異常興奮所致[7]。有研究[8]顯示:PHN發(fā)病率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增加,70歲以上患者其發(fā)病率可高達75%,說明PHN發(fā)病率與免疫系統(tǒng)有一定關聯(lián)。
PHN 屬中醫(yī)學“蛇丹愈后痛”范疇[9],病機為余毒未清、久而入絡、熱毒阻滯、氣血不行所致。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兩者互為因果,加之中老年人素體虛弱,更易痹阻經(jīng)絡進而發(fā)為本病。因此,“益氣養(yǎng)陰、涼血解毒、祛痛通絡”是治療該病的首要原則。筆者采用祛痛通絡湯治療PHN,其中以黃芪為君藥,具有益氣扶正、行氣解郁之效;以白芍、當歸為臣藥,有活血祛瘀、養(yǎng)血止痛之效;當歸、川穹、紅花可用于解毒止痛、活血通絡;桃仁、地龍、沒藥、廷胡索具備濡養(yǎng)脈絡、行氣通絡之效;甘草片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通絡止痛、瀉火解毒之效。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10-11]顯示:黃芪具有增加機體免疫力、抗氧化、抗病毒效果;川穹有效成分具有抑制中樞神經(jīng)細胞炎癥反應、抗氧化等作用。有研究[12]表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激活、擴散與患者機體內細胞免疫系統(tǒng)功能密切相關。在病毒感染期內,CD8+水平升高,CD3+、CD4+、CD4+/CD8+水平降低,機體免疫系統(tǒng)呈紊亂狀態(tài)。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僅予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對照組(81.67%)對比,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祛痛通絡湯治療4周后有效率高達95.00%,明顯提高;提示PHN患者運用自擬祛痛通絡湯治療更有助于減少疼痛,緩解臨床體征。治療后,治療組的GQOLI-74各項評分及疼痛VAS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說明祛痛通絡湯更能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減少負面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此外,治療組治療后的CD3+、CD4+、CD4+/CD8+水平較對照組同期明顯更高,CD8+水平明顯更低;提示祛痛通絡湯更能抑制中樞神經(jīng)細胞炎癥反應,改善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PHN運用自擬祛痛通絡湯治療能明顯降低患者疼痛感,調節(jié)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療效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