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標
(杭州銀湖實驗中學,浙江杭州 311400)
如果把我們語文組的二十位教師分分類,或許可以分為下面四類。
第一類是課上得不怎么令人滿意,成績也稍遜一籌的教師。這是極少數(shù)的,最多兩位吧,都上了知天命年紀。不能說他們教學態(tài)度差,他們也正常教學,而且我們實行集體備課制,教案基本相同,重、難點也事先討論分析過,作業(yè)也差不多。但學生評教總不那么滿意,考試成績也總是稍遜一籌。究其原因,這兩位教師年齡偏大,本身第一學歷不高,又碰到教學的高原期,缺少教育的激情,缺少自我學習的動力,每天按部就班應付式地完成既定教學任務。我去聽了八年級一位老師的課,上的是《社戲》,其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讀字詞注音。
【第二步】解釋什么叫社戲。
【第三步】出示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第四步】說情節(jié):看戲前—看戲中—看戲后。
【第五步】說人物:你最喜歡他們中的哪一位?說說理由。
【第六步】品語言:找出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寫下你的感悟。
【第七步】悟主題:為什么最后說“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第八步】文章小結(jié)。
整個流程環(huán)節(jié)眾多,面面俱到,條塊分割,屬于比較傳統(tǒng)的設(shè)計。課堂波瀾不驚,學生主動舉手的極少,稍顯沉悶。
這樣的教師,不求無功,但求無過,船到碼頭車到站,是其普遍心態(tài)。他們對教研組的組風建設(shè)還是有影響的。對他們,教研組還是需要適當給予關(guān)愛和激勵,不能讓他們產(chǎn)生邊緣化的感覺。我們的做法是:一是要求他們做新教師的師傅,以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要求他們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組例會上準備一個觀點報告,既促使他們自身學習研究,又給其他教師以啟示;三是要求他們每學年開設(shè)一次公開課,使他們不得不精心準備,奉獻出全部智慧和才華。
第二類是課上得好,但成績不見得好的教師。這樣的教師也不多,大概有三位,其中周老師極具代表性。他有二十年教齡,算是資深教師,平時涉獵頗廣,也喜歡思考,不時寫點隨筆類的小文章。他對備課這一關(guān)極下功夫,先是自己反復閱讀,再找相關(guān)研究資料。他的課型追求設(shè)計上的精巧,極喜用主問題設(shè)計法和一線串珠式設(shè)計法。聽他的課,常有一種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之感。有外校教師來聽課,他也是重點備薦人選。以下是他上《誡子書》一課的情況:
周老師以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開頭:“你的人生信條是什么?用一個字表達,并說一下理由?!睂W生列出的字有誠、勤、簡、真、選、忍等十多個字。
周老師問:“你知道諸葛亮的人生信條嗎?”有一生答:“靜?!敝芾蠋熥寣W生找出課文中含有“靜”字的句子,再問:“他為什么要對兒子反復強調(diào)‘靜’呢?”學生自由回答。
學生朗讀、背誦課文。
周老師問:“若你的書房需要有一副對聯(lián),你會掛哪一副?請從課文中挑選你喜歡的句子,并聯(lián)系實際說明理由?!币簧走x“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并說可壓縮成八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理由是那些科學家都是淡泊名利、內(nèi)心寧靜的人。一生選“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說寧靜專一的人才會審視自己的得失,儉者,簡也,過一種簡單的生活,才會注重精神世界的豐富,如居里夫人是也。一生選“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理由是志向是學習的動力,如周總理少時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學習則是增強實力的途徑。一生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說自己考試成績較好時,總會飄飄然,結(jié)果下次就退步了。一生選“年與時馳,意與日去”,說從反面警醒自己,時光一去不復返,并引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等詩句。
最后,周老師總結(jié):最核心的要素是“靜”,靜不是表面的安靜,而是內(nèi)心的單純、專注,做到真正靜的人,才會專注目標,才會專注學習,最后做出成績,而心浮氣躁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整堂課上下來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上的人有酣暢淋漓的感覺,聽的人也有如坐春風之感。
奇怪的是,每次統(tǒng)考成績一出來,周老師授課班級學生的平均分總有些羞羞答答,稍遜一籌。原因無他,知識點落實不夠,平時上課盡管大氣獨特,也不乏精彩之課,但總歸粗糙了一點,飄忽了一點,對字詞鞏固不重視,對基礎(chǔ)知識不上心,課后又缺乏有針對性的作業(yè)批改、講評,成績自然難以脫穎而出。對此,我們教研組一方面肯定他上課技藝的精湛,安排他多上一些示范課,另一方面建議他強化課后的知識點總結(jié)梳理,如重要字詞的注音、解釋及運用,重要文學常識、文言詞語的解釋,督促他批改必要的課后練習,重視對學生錯誤點的反饋。
第三類是課上得不怎樣新穎,但成績卻很好的教師。算一算,這樣的教師在組里最多,約有十位。我們選小徐老師為代表。她畢業(yè)只有三年,但學校領(lǐng)導很器重,像我校這樣的重點學校,一般來說不會讓新教師直接從初一帶到初三,她卻是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成績理想。她的課就是較為傳統(tǒng)的一類,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訓練,著重于語言文字的掌握,強調(diào)學習方法的類化和運用??傮w來說,細致有余而拓展不足,踏實有余而靈動不足。下面是她教學《再塑生命的人》的情形:
環(huán)節(jié)一:說說你最自豪的事
學生有說比賽獲獎的,有說上臺演講的,有說成績提升的。
徐老師提問:“你們都是健全人,取得這些成功是自然的事。如果一個人既瞎又聾又啞,他最自豪的事會是什么呢?”以此導入課文,并結(jié)合馬克·吐溫的話“這個世上最佩服的人有兩個,第一個是拿破侖,第二個就是海倫·凱勒”,介紹作者以及其“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名稱的來歷。
環(huán)節(jié)二:結(jié)合教材“單元導讀”的內(nèi)容,指導閱讀方法
徐老師指出:“‘單元導讀’對本單元的學習提出了兩個方法:一是默讀;二是把握基本內(nèi)容,圈畫關(guān)鍵語句。這節(jié)課我們要在默讀中學會圈畫關(guān)鍵信息。我的指令是:默讀六分鐘,請你選擇一個角度,圈畫出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語句?!?/p>
環(huán)節(jié)三:學生回答,教師追問
生1 1:我選擇作者心理變化的角度。作者開始是“憤怒、苦惱”,心“怦怦直跳”,接著是因拼寫出“玩具”這個詞而“自豪極了”,又因分不清“杯”和“水”而“不耐煩”,“抓起布娃娃就往地上摔”,后來“恍然大悟”,“有一種神奇的感覺”,并“悔恨莫及”,最后是“心中充滿了喜悅”,“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
生2 2:我選擇作者學習語言的經(jīng)歷這個角度。關(guān)鍵信息有開始“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這種東西”,經(jīng)過莎莉文老師的教育,“我一下子理解了語言文字的奧秘了”,感覺到“碰到的東西似乎都有了生命”“這些詞使整個世界在我面前變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生3 3:我選擇對莎莉文老師的評價的角度。我圈畫了以下語句:“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尋常的事要發(fā)生”“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個來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這些說明莎莉文老師對“我”的重大意義。
生4 4:我選擇景物變化的角度。一開始的“茫茫大霧”,說明“我”迷茫;接著是“陽光穿透遮滿陽臺的金銀花葉子”,“我的手指搓捻著花葉,撫弄著那些為迎接南方春天而綻開的花朵”,說明“我”渴望一位指引“我”前進的老師;當“房頂上盛開的金銀花芬芳撲鼻”時,“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最后是“那個美好的夜晚”,“我”“心中充滿了喜悅,企盼著新的一天快些到來”,“我”生命中的春天完全到來了。
環(huán)節(jié)四:閱讀指導小結(jié)
徐老師小結(jié):“一篇文章總有它的脈絡(luò),有它的變化過程,有作者的內(nèi)在思路,我們要學會細細梳理,找到了那條草蛇灰線,也就找到了作者的情感思路,理解了文章內(nèi)涵?!?/p>
課上得扎扎實實,特別注重語言的體味,特別注重學生朗讀;學生也學得踏踏實實,有對成語的解釋和造句,有對景物描寫作用的分析,有對人物心理賞析的格式指導,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干貨。對這類教師,我們教研組在肯定其教得實、教得有條理的同時,也提出一點善意的建議:能否上得更靈動、更有趣味些?當然,因為教學結(jié)果較理想,她不大愿意改變自己的教法。我們就鼓勵她參加校級乃至區(qū)級的優(yōu)質(zhì)課比賽,迫使她把課設(shè)計得更精巧、更靈妙些。
第四類是課上得好,成績也很好的教師。這樣的教師不多,約有五位,以小顏老師為代表。她性格外向,還有點潑辣,不管什么樣的班級到她手里都會服服帖帖。她教學非常敬業(yè),備課一絲不茍,課堂掌控有度,教學講究橫向拓展,縱向掘深,給人大容量、大信息、大氣勢之感。下面是她上《核舟記》的教案:
一、比較《桃花源記》《小石潭記》與《核舟記》,同樣是“記”,從內(nèi)容看,它們有何不同?
二、品味文章最后一句話:嘻,技亦靈怪矣哉!
出示下面三組評議,請學生選擇其中一組,完成“我來說‘奇巧’”交流活動的發(fā)言:
【第一組】舟上最奇巧的是雕刻的物品。如“珠可歷歷數(shù)也”這個細節(jié),你瞧,核桃做成了船,船上有人,人的手上還有念珠,珠子顆顆分明,船、人、珠子,細中有細,美中有美。你還能在本文中找出這樣的例子嗎?快來加入我們小組和大家分享美的感受吧!
【第二組】人物的神態(tài)和動作才叫奇巧呢。你看,“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這么小的一個桃核上竟然能雕刻人物,還能雕刻出“執(zhí)”“撫”“指”這些各具特點的動作,使人物栩栩如生。你們愿意和我一起欣賞嗎?
【第三組】核舟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風格最能體現(xiàn)“奇巧”的特點。作為一個整體,我發(fā)現(xiàn)船頭的三個人和船尾的兩個舟子并不是孤立的兩個畫面,他們通過“烹茶”這個細節(jié)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核舟的整體美感還表現(xiàn)在哪里?讓我們一起來交流這個話題吧。
三、結(jié)合下列材料,說說王叔遠贈送“我”這枚“大蘇泛赤壁”核舟的用意。
【材料一】課文中的這枚核舟以《赤壁賦》中的“大蘇泛赤壁”這個歷史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冻啾谫x》寫于元豐壬戌(1082)秋日,那時蘇軾被貶謫于黃州。它與八年級上冊的《記承天寺夜游》有相似的寫作背景。文章流露了蘇軾戰(zhàn)勝災禍困厄時歡欣愉悅的心境和蔑視權(quán)貴的豪邁氣概,歷來為世人所推崇,因此“大蘇泛赤壁”也就成了歷代繪畫、雕刻、詩文、戲曲的題材。
【材料二】魏學洢的父親魏大中是明朝一代名臣,因受宦官誣陷入獄。魏學洢為營救父親奔走呼告,未能如愿,最終哀傷氣絕而死。
【材料三】王叔遠不止一次以“大蘇泛赤壁”為題材創(chuàng)作核舟。明朝天啟年間的壬戌年,他再一次精心創(chuàng)作了一枚以“大蘇泛赤壁”為主題的核舟,贈送給魏家。
四、回歸文本,說說你讀后的真實感受。
明確:精妙絕倫的藝術(shù)品,意義豐富的背后故事,中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
這堂課突破了一般的翻譯字詞句和淺表理解意思層面,以內(nèi)容敘述帶動字詞鞏固,以寫法探討帶動結(jié)構(gòu)厘清,以學生討論帶動文意理解。緊緊圍繞“靈巧”二字,聚束緊湊,脈絡(luò)清晰。而作品人物的背景知識則給這篇說明小品文附著了濃厚的人文色彩,讀者從中讀出了工藝品的匠心和生命力而萌生嘆為觀止之心。
這樣的老師自我追求頗高,不滿足于集體備課的常態(tài)化課件,不滿足于重復自己,總是孜孜矻矻地苦研文本,廣搜資料,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課堂呈現(xiàn),他們的課堂總是厚實的,深沉的,廣博的,學生如飲甘醴,余味綿綿,收益饒多。對于這類教師,教研組自然是贊賞有加,不過有時也要適當提醒,要從學情和文本特點出發(fā),不能一味求深度和廣度,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文本的核心價值,力求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