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 要: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需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讓其真正地了解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以語文課程改革為研究背景,討論中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的現狀以及改善的對策,希望能夠為作文教學的發(fā)展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作文教學;課程改革
目前,作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沒有明顯的提高,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缺少豐富的詞語對場景等進行描述。所以,教師需要采取教學策略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讓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一、語文課程改革背景下作文教學的現狀
1. 缺乏寫作的動機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缺乏主動寫作的動機。其主要表現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一般都是通過課堂教學獲取寫作動機,缺乏主動性。被動動機主要就是在教師的要求下,必須進行寫作的動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過于強調寫作在學習中的作用,讓學生感覺寫作課程索然無味;再者,教師一般都會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寫作題目。這種方式讓學生無法通過自己思考獲得更多的寫作思路。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寫作失去興趣,甚至導致對寫作的厭煩,無法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
2. 缺少寫作的材料
語文寫作課程進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能夠尋找到更多的寫作材料完善對作品的論證,讓寫作的文章思路更加清晰。為此,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尋找材料,而這個過程不僅是在課堂上,也是通過生活和閱讀中的長期積累才能夠獲得的。然而,目前學生對寫作材料的收集顯得力不從心。若是寫作記敘文,其需要的材料都是生活中的材料,相對比較容易尋找;但是當學生遇到說明文的時候,所能夠應用的生活材料則非常少。再者,學生缺少寫作材料的主要原因是中學生的交際范圍比較小,平時除了學習之外很少參加其他的活動,導致學生的見識面過于狹窄。這樣當其遇到議論文或是說明文的時候,因為自己的材料有限,導致其在寫作的過程中無法將文章論述得更加清晰。為此,教師應該正確指引學生對生活素材的收集,以此完善寫作材料。
二、中學語文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作文教學策略
1. 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為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并改善寫作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目前,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將作文的題目布置好之后,直接告訴學生如何進行寫作,規(guī)定了很多的條框,讓學生無法自由發(fā)揮,致使學生對寫作失去了興趣。為此,教師需要對寫作課程進行改革。首先,讓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例如,在《校園風光》的寫作命題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豐富寫作素材,更加了解校園的生活細節(jié)。再者,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一天》的寫作命題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演講的方式,自由地在講臺上抒發(fā)自己的心情,闡述自己對一天生活的所感所想,這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從被動思考轉變?yōu)橹鲃铀伎?,讓作文更具有條理性。
2. 引導學生收集材料
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鍛煉學生收集信息和材料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對生活中的細節(jié)有感而發(fā),若是對生活的信息材料收集不到位,則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會讓文章雜亂無序,所以教師需要正確指導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對事件進行充分的聯想,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新意。
其次,讓學生了解到信息收集的途徑。學生一般都是通過課堂學習知識,完善寫作能力,但是僅憑課堂學到的內容還不能夠支撐文章的寫作。為此,中學語文教師需要教會學生收集信息,如利用網絡、圖書館等收集信息。但是因為中學生對信息的篩選能力有限,而且網絡中存在不安全信息,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如何能夠尋找正確的信息材料。例如,教師可以指定校園內部的網站,讓學生進行瀏覽,這樣很多不良的信息就能夠被校園網站屏蔽,讓學生能夠快速地尋找到有用的信息。
3.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需要突出作品的情感,讓作品更加有韻味,才能夠充分體現作品的真諦。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定情境,讓身邊人物設定和情節(jié)充分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并努力讓學生利用情感感染身邊的同學。同時通過情境教學觸動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不斷發(fā)揮想象力,讓文章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文群.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北橋,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