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華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澄學校,江蘇蘇州 215122)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近年來,新課改逐步深入,對教學、教師、課堂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新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給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1]。當下,教學要求以學生為本,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事實上,閱讀教學的課堂效果實在不盡如人意。其中原因,主要在于教師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會換位思考,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接下來,筆者將從自己的實際教學體會出發(f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探析閱讀教學的方法。
新課改學生觀要求把學生看作是一個獨特的人、發(fā)展的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忽略學生的起點差異問題,在設計教學任務、目標時,程序化地羅列教學條目,不考慮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筆者認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知識儲備,照顧到基礎(chǔ)薄弱的學生,鼓勵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更深入地探索課程內(nèi)涵。
課文《英英學古詩》中包含了《靜夜思》一詩,課文所在的第二單元,文章類型都是文包詩。二年級的學生,掌握漢字不多,還處于說話識字的初始階段。文包詩的閱讀教學目標主要是指導學生去認識、了解詩歌的形式、大意。課堂上,個別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較快理解詩歌意思,并翻譯、仿寫,但不是所有學生都有這樣的能力。作為教師,應在大部分學生的能力范圍內(nèi)安排教學,引導學生基本了解詩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學生年齡小,通?;顫姾脛?,對新事物具有濃烈的好奇心,但是注意力比較分散,對某件事物的熱愛不能長久堅持。教師一般都具有《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應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試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思考教學的方式方法。在筆者的教學中,首先是觀察、分析學生的具體性格特點,找出學生的興趣點;然后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分析適合的學習方式;最后結(jié)合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教學;最終提升學生對閱讀的熱情,保證閱讀教學的效率。
課文《月亮與云彩》的主要內(nèi)容是幾位小朋友在討論到底是月亮在動還是云在動的問題。若從成年人的視野來看,這實在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但是對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不明白地球運轉(zhuǎn)的規(guī)律,不了解其中涉及的視覺知識、物理知識,關(guān)注點只是月亮、云彩哪一個在動的問題而已。在課堂上學習文章后,學生在當晚會自主觀察天空,辨別是月亮在動,還是云彩在動,這就是學生的興趣所在。筆者在實施教學時,順延學生的思路,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在晚上觀察月亮與云彩的運動關(guān)系。次日課堂上,學生們紛紛反饋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許多學生說:“是月亮在動?!辈糠謱W生說:“是云彩在動?!边€有一位學生說:“我8點看月亮,月亮是在窗的右邊;9點再看月亮,月亮就跑到窗的左邊了,難不成我的房子也在動嗎?”
這時,筆者打開準備好的多媒體課件,將地球、太陽、月亮的運動軌跡展示給學生。同學們經(jīng)過自己的觀察后,對地月運轉(zhuǎn)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求知欲望強烈,學習態(tài)度十分積極,接下來學習課文,文中的科學知識就變得簡單易懂了。
閱讀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導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在教學中,應謹記自己的職責,發(fā)揮引導作用,帶領(lǐng)學生逐步深入,抓住文章主線,整理文章脈絡。
文章《九色鹿》創(chuàng)作改編于敦煌的壁畫《鹿王本生》,描述了一個九色鹿下水救人、反被人恩將仇報的曲折故事。課文情節(jié)回轉(zhuǎn)較多,先是九色鹿救人,后是國王因夢懸賞,再接著是被救之人恩將仇報,最后國王又改變態(tài)度。幾重轉(zhuǎn)折表達出十分豐富的寓意,如九色鹿樂于助人、無私奉獻,調(diào)達見利忘義,國王懲惡揚善等,鮮明的人物性格對比,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品格的可貴。
筆者在進行教學時,為使學生能夠找到故事的線索,引導式提出兩個問題:
(1)文章敘述過程中,有幾個不同的場景出現(xiàn)?
(2)每一個場景分別發(fā)生了什么事?
學生答道:“有山林、皇宮兩個場景。首先,調(diào)達在山林遇險,被九色鹿救下,承諾保守九色鹿的秘密;接著,國王聽了王妃的夢,發(fā)皇榜要捕捉九色鹿,調(diào)達看到后,找到國王,要帶國王尋找鹿;最后,國王在調(diào)達的帶領(lǐng)下,帶兵準備捕捉九色鹿,因為九色鹿的一番話幡然悔悟,懲罰調(diào)達。”
整理好文章脈絡后,筆者在黑板寫下“恩仇、信用、道義”三個詞,就這三個詞語繼續(xù)發(fā)問:
(1)九色鹿是怎樣對待調(diào)達的?
(2)調(diào)達獲救后,是怎樣跟九色鹿承諾的?他為什么會違背自己的承諾?
(3)國王的做法正確嗎,為什么?
學生答道:“九色鹿仗義救人,不計回報。調(diào)達被救下后,承諾自己能夠保守秘密,但是在看到懸賞后,他就背棄了自己的諾言,忘恩負義。國王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國王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放了九色鹿,對背信棄義的調(diào)達進行懲罰?!?/p>
在筆者引導下,學生能逐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框架,找到文章發(fā)展線索,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長此以往的閱讀訓練,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閱讀水平不斷提高。
閱讀教學是一種注重互動的教學方式,同時,更是一種鍛煉思維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對課文都有自己的看法、感想和疑惑,且每個學生的觀察角度、思考角度、疑問角度和解答思路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正視學生的差異性,整合課堂上的想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在整合、引導的過程中,帶領(lǐng)學生分析文章的線索和脈絡,強化學生的閱讀思維。
文章《鞋匠的兒子》描述了美國的林肯總統(tǒng)在一次國會演講中,面對嘲笑,以坦蕩、果敢、聰穎贏取了在場眾人的尊重與稱贊。本文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領(lǐng)會林肯的智慧與演講藝術(shù)。在學習前,許多學生對課文提出了一些疑惑,并進行討論:
(1)林肯是一名總統(tǒng),為什么他還會被別人嘲笑?就算父親是一名鞋匠,但林肯畢竟已經(jīng)成為總統(tǒng)了。
(2)眾人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是為他們穿著林肯的父親所做的鞋子而感到羞愧嗎?或是因為林肯說父親做鞋子是一門藝術(shù),眾人不會嘲笑藝術(shù)?又或是任何職業(yè)都有其中偉大的職業(yè)者,但是之前為什么還嘲笑鞋匠呢?
就學生們的討論情況來看,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能夠?qū)ξ恼戮€索進行思考;但是并未把握文章主線,多數(shù)想法都局限于表面上的鞋子、鞋匠等。于是,筆者順勢而問:“林肯是怎樣應對眾人嘲笑的呢?”
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找到林肯在面對嘲笑時的描寫,明白了林肯身上的勇敢、坦然正是他贏得尊重的法寶。這是眾人態(tài)度的轉(zhuǎn)折點,也是文章最重要的線索。隨后,筆者再從歷史背景、人生觀、世界觀等方面進行深入講解,讓學生明白,林肯所贏取的尊重與擁戴,是出于他的勇敢、擔當、自信和智慧等人格魅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整合學生的想法、疑問,了解學生們的思維水平。在學生出現(xiàn)思維偏差時,筆者注意引導其往正確的方向思考,訓練學生抓線索、脈絡的能力,進而提升其思維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研讀新課標要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授課時,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找到適合學生具體狀況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理解文章,并鍛煉閱讀能力,使其能夠獨立地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 張麗梅.讓個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飛揚[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