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記敘文中常常運用側(cè)面描寫的手法,以對人物、事件、景物進行映襯、烘托。
其實,說明文中也常常運用這種手法。它能使所說明的對象表現(xiàn)出更加美好的情境或性狀,使文中的語言更有情感的溫度,使作者的文筆更加靈動多姿。
下面是《蘇州園林》中的一個段落:
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shè)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shù)的上品。大致說來,那些門和窗盡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看,誰都要贊嘆這是高度的圖案美。攝影家挺喜歡這些門和窗,他們斟酌著光和影,攝成稱心滿意的照片。
這段文字中的最后一個句子,描寫了攝影家們的喜歡,以此來映襯、烘托蘇州園林中的門和窗的圖案美。
用人們的喜歡、贊嘆、欣賞、陶醉、評論的言或行來表現(xiàn)說明對象之美,是人們運用得最自然的一種側(cè)面表現(xiàn)手法。
下面《橋之美》中的一個片段,側(cè)面描寫的特點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它寫到了攝影家們因為景美而“搏斗”:
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山區(qū)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斗。
連古人有時候也會在說明之后進行情不自禁的贊嘆。如《核舟記》的結(jié)尾: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有時候,這種側(cè)面映襯手法的文字居然能夠占去很大的篇幅。如《中國石拱橋》中的一處,接連舉出中外兩位知名人士的語例來表現(xiàn)趙州橋施工藝術(shù)的精妙: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橋的設(shè)計完全合乎科學(xué)原理,施工技術(shù)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早在十三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并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gòu)成美麗的奇觀”。
有時候,在文中并不直接點出人們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或激動,而是用比較客觀的語句來表現(xiàn)人們的贊賞。如課文《故宮博物院》的收束處,就點出了人們“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的觀感,從視覺感受的角度來贊美故宮博物院的壯麗: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時候,用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來的,現(xiàn)在成了風景優(yōu)美的景山公園。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tǒng)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
筆法種種,搖曳生姿,在于作者的興之所至,更在于作者的精心構(gòu)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