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志勇
【摘 要】鋼琴是地地道道的西洋樂器,而中國作品具有較濃的民族氣息。中國鋼琴作品是結合了西方文明與東方文化、現(xiàn)代手法和傳統(tǒng)風格的產(chǎn)物,既具有新時代的氣象,又蘊含著民族的神韻。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人文意象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3-0071-01
中國的藝術作品從來講究意境,充滿人文意象。中國的鋼琴作品既有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又有著人文情結的寄托。鋼琴曲《夕陽簫鼓》《陽關三疊》《平湖秋月》《賣雜貨》《旱天雷》《梅花三弄》《山丹丹花開紅艷艷》《解放區(qū)的天》《松花江上》《瀏陽河》《繡金匾》《東山魁夷畫意》組曲等,或有著古詩詞的詩情畫意、山水意象,或有著民族的韻味、地域的風情,或有著特殊的時代烙印……但無論哪一種,都包含著濃郁的人文色彩。
一、中西合璧的音樂文化
本文以儲望華創(chuàng)作的鋼琴曲《二泉映月》為例,探討中國鋼琴作品中的人文精髓。
(一)對樂器性能的認同與轉化
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精品,儲望華先生改編的同名鋼琴曲融合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創(chuàng)作技法,為它延展了傳播與發(fā)展的空間。作為改編曲,鋼琴曲《二泉映月》將原先二胡上的曲調用現(xiàn)代鋼琴演繹出來。由于兩種樂器內部構造、發(fā)聲原理、音色特征、演奏技法等截然不同,所以鋼琴改編曲需要經(jīng)過較大的再創(chuàng)造,才能使原曲適應鋼琴演奏的效果。除了旋律、織體、結構等需進行“鋼琴化”的改編之外,更重要的是,原曲的神韻要保存,不能因改編而損壞。如何既能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改編,又能盡量傳承原汁原味的傳統(tǒng)特色呢?這就需要對兩種樂器的性能熟悉,并善于模擬與轉化。
鋼琴在所有樂器中被人們譽為“樂器之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比較善于模擬其他樂器的聲音和意境,在鋼琴上甚至可以模擬奏出一個樂隊的效果。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雖然這種音響的模擬不可能盡善盡美,但是相較于其他樂器,鋼琴的適應性、協(xié)調性和包容性已經(jīng)非常強了:作曲家們曾嘗試用各種手法使用鋼琴模仿琵琶、古琴、二胡等樂器,也用鋼琴模擬自然界的水聲、雷聲、雨聲等。在鋼琴曲《二泉映月》中,作曲家運用了裝飾音表現(xiàn)二胡滑音的效果,用波音模仿二胡中的揉弦,用琶音推動音樂的情緒,用鋼琴特色的八度和弦將樂曲推向高潮……中西合璧,只為二泉情動今人,以鋼琴替代二胡吟唱、哭泣、震顫、表達。
(二)對音樂內涵的感同身受
眾所周知,《二泉映月》主要展現(xiàn)的不是景,而是心。它能夠打動那么多人,并不是它描繪的意境有多美,而是在那個年代一個苦難深重的民族中一個悲苦命運的縮影令人感慨萬千。在把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改編為鋼琴獨奏曲時,如果沒有對其作者瞎子阿炳所在的特定年代、對其具有代表性的悲苦一生、對這個古老民族當時處在危機邊緣的生存狀態(tài)有著深深的理解與感同,那么是無法成功地創(chuàng)作出鋼琴版的《二泉映月》的?;蛟S它也會悅耳,也會有技巧上的華麗、音響上的輝煌,是一部杰出的鋼琴作品,卻缺少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心底流露出的那份神韻。
人們習慣于將《二泉映月》后部分的高潮彈得十分轟轟烈烈,激昂澎湃,即使在高潮處也并沒有多少劇烈的起伏,略微的激情過后便很快地恢復了原先的平靜內斂。但這卻更令人難忘。一個人哭出來是一種宣泄,但你以為他要哭,他卻沒有流下一滴眼淚,于是這眼淚就流在了你心里。因為有時,不哭令人內心更為震撼。
由此可見,在音樂中,任何的方式或技巧,都只是一種手段或過程,絕非終極目標。演奏技巧同樣在理解音樂過程中,隨著新的音樂認識的更新,技巧的表現(xiàn)方式也需要隨之調整,時有不斷調適變換的傾向,每一個新的技術組合在反饋音樂所需要的聲音內容的同時,也要根據(jù)音樂的預想和目的,進行合理性、反復性的試驗與確認,如果能做到在每一次操作的過程中,都能夠使頭腦得到目的性條件刺激,并持續(xù)神經(jīng)中樞的興奮,這些刺激對于演奏者主體更加深刻與感性,甚至更具有趣味的意義,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練習的進程。無論這種趣味來自于演奏中的聽、動、想、感受等哪些方面,針對不同的演奏者主體都有不同的適應性。
二、音樂作品價值的歷史實現(xiàn)
如前所述,音樂作品價值的歷史實現(xiàn)是一個與本體實現(xiàn)、功能實現(xiàn)相貼合的問題。如滲透智慧、具有縝密經(jīng)緯結構組織奧妙的巴赫作品,其“精粹”音樂在體現(xiàn)了當時的功能價值、顯示出自身本體價值的同時,也導向歷史價值。巴赫的音樂之所以具有永恒的價值,不僅僅因為它體現(xiàn)了巴洛克后期復調音樂的最高超、最成熟的技術水平,更重要的在于兩點,難有第二位音樂家的成就能與之相提并論:第一,在巴赫的音樂中,預示了包括維也納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晚期浪漫主義、十二音序列技術、無調性乃至爵士樂和流行音樂等等各種音樂風格的顯著特征;第二,巴赫的音樂往往比他的后人更清晰地體現(xiàn)出平衡與失衡、和諧與對抗、對稱與非對稱、有序與無序之間。
三、結語
中國鋼琴音樂作為一種泊來的新的中國音樂形式,既有來自西方文化的強烈影響,更有來自中國音樂人文意象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吳旭東,馬寧寧.鋼琴藝術審美因素與情感關系研究[J].音樂時空,2015(24).
[2]張薇,王梓薇.試論鋼琴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音樂時空,2015(23).
[3]應詩真.鋼琴教學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