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云林 朱麗娟
摘要:本文主要討論了新形勢下家校關系中的家校合作主題。從管理學角度出發(fā),對新形勢下家校合作呈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狀,包括對沖突管理和理解、主體的權(quán)利和責任等界定上進行了梳理和分析。與此同時,針對這些現(xiàn)狀,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校關系;家校合作;沖突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8-0004-02
一、引言
家庭教育指基于一定家庭文化背景,由父母或者其他長輩對未成年子女或者年幼者施加的有助于受教育者社會化、人格化以及素質(zhì)化的教育影響活動。家庭教育作為一種自古至今人類最重要的教育實踐活動形式,具有顯性和隱性的特點。顯性主要體現(xiàn)在家長們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榜樣示范,而隱性則主要傾向于家庭文化氛圍、親子關系與家庭互動等方面。我們認為,與傳統(tǒng)學校教育具備的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不同,家庭教育,由于親緣關系的存在,且生活環(huán)境較為穩(wěn)定單一,由此導致家庭教育具有天然性、終身性、個別性與彌散性的特點。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作為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一直影響著學校教育各項教育與教學活動。尤其近幾年,家庭和學校之間由圍繞教育活動展開的各種“沖突”越來越明顯。比如在學生“減負”這個問題上,家庭教育的“越位”與學校教育“缺位”已成為家長和學校之間乃至整個社會公認的突出問題。家庭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在實際過程中更多地體現(xiàn)為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據(jù)Baeck研究發(fā)現(xiàn),44%受訪教師表示他們?nèi)狈獙议L的相關訓練。另外,20%受訪者對日益增加的家長參與感到不安。因此,如何正確處理家庭和學校之間的關系,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無論公辦還是民辦院校,家校關系都是教育管理者和實踐者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家校關系處理的好壞程度,在某種程度上,也逐漸成為教育管理者考評的終極手段,有時候甚至會演變成為社會熱點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學者提出了關于家校合作的一些新理念,用其來指導解決家庭和學校關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情況,越來越被諸多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接受。
二、家校合作理論與現(xiàn)狀
家校合作理論扎根于Epstein(1990)提出的學習共同體理念。我們認為,現(xiàn)代教育具有三種常見基本存在形態(tài):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是這三種基本形態(tài)的存在,把家、社會、學校連接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是指所有人為共同的愿景一起學習的組織,組織中的個體共同參與尋找通向知識的旅程。共同的愿景,尊重差異性,強調(diào)共享、共同發(fā)展等。學習共同體主張成員之間共同參與、溝通對話與彼此分享。學習共同體的理論來源通常包括如下幾種:(1)社會資本理論,即社會資本是內(nèi)在于家庭和社區(qū)組織的整套資源,對教育及社會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重疊影響或理論。重疊影響或理論將學生置于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網(wǎng)絡的中心,認為學生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與社會這個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交互作用的結(jié)果;(3)權(quán)變管理理論。學校教育受整個社會教育系統(tǒng)的影響并根據(jù)時代變化而變化,應該注重教育各主題間的相互溝通和聯(lián)系,并相應調(diào)整其管理策略。三種理論產(chǎn)生,都有濃厚的時代背景,其對家校合作模式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受重疊影響或理論的影響,Epstein將家校合作定義為“教育者與家長(和社區(qū))共同承擔兒童成長的責任,包括當好家長、相互交流、志愿服務、在家學習、參與決策和與社區(qū)合作等六種實踐類型,是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這六種實踐類型等同于家校合作的六種有效模式。
三、新形勢下家校合作現(xiàn)狀與特點分析
通過對當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我們認為,在新形勢下,家校合作主要呈現(xiàn)如下幾個特點。
1.傳統(tǒng)思想的桎梏導致了家校合作對教育目標認識上呈現(xiàn)分歧。家長固有觀念和傳統(tǒng)思想影響著他們對教育和教育理念的基本判斷。比如“天地君親師”、“師道尊嚴”,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把老師的地位無限拔高,因此在溝通中一直處于“較低的位置”。具體而言,不對老師存在的問題提出任何反對意見,還有一些家長持有“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學而優(yōu)則仕”、“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等觀點,導致其對教育的目標和方向的認識嚴重偏離了學校教育和其教學目標的根本要求。
2.對于新時代提出的“減負”概念理解不一致,導致了家校之間權(quán)力和責任的認識上存在誤差?!皽p負”,我們首先要認識到“減負”的目的是什么?“減負”的內(nèi)容是什么?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又是什么?弄清楚了這幾點,實際上也就搞明白了“減負”的終極目的。在家長與學校的溝通過程中,才不至于有“學校減負、家長增負”的錯誤觀念產(chǎn)生。
3.家校沖突事件越來越多,家校溝通渠道不暢通。主要體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教師受到來自學生和家長的投訴,甚至部分嚴重事件導致了家長和學校的沖突。歸根結(jié)底,這些沖突主要根源來自教學事務和非教學事務。教學事務主要是與教學相關的,比如學生的學習、教師教學、學生評價、教學管理等,非教學事務主要包括學校與家長權(quán)力平衡、職責范圍認知分歧等。溝通也是如此,主要體現(xiàn)在溝通中家校各執(zhí)己見,一直保持單向溝通,溝通方式隨意性也較大,文化、性格和心理差異不一致以及溝通過程中部分信息失真、評判標準和角度不一致。
4.作為家校關系的最主要的主體——學校,對新形勢下家校關系的認識、判斷和準備不夠充分。主要體現(xiàn)在:管理手段無創(chuàng)新,百年如一日;信息化時代,學校在對外關系上,沒有秉持開放的態(tài)度;在對外合作關系上,缺乏合作意識與技能;在家校關系活動中,由于統(tǒng)一預算管理限制,無更多的資金來支持家校關系活動;在校與校之間、校與社會和家長之間,缺乏更多有效的信息交流。
四、新形勢下家校合作的幾點建議
結(jié)合上述分析,我們認為,新形勢下的家校關系,應該從理論、政策和手段等方面入手,主要建議如下。
1.利用“校本參與機制”做理論保障,為家校合作保駕領航。首先,建立家委會、家長教師聯(lián)合會;其次,組織家長開放日、宣傳日、志愿者活動日等;最后,保障對家校之間信息傳遞活動的參與,完善家訪、家長會、成績報告單、家校手冊與家長公約等。
2.在家校合作溝通時,內(nèi)容、方式和手段都要進行創(chuàng)新。在內(nèi)容上,要將學習、安全為主,逐漸轉(zhuǎn)變?yōu)樗枷牒蛢r值觀創(chuàng)新為主,并強調(diào)學習自身的體驗和責任的重要性。在方式上,多渠道,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優(yōu)勢,將傳統(tǒng)的紙質(zhì)媒介向新媒介過渡,即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網(wǎng)絡論壇等。在手段上,可以利用社區(qū)大平臺,組織各種社會資源,參與到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建、共治、共生,形成新的“大教育觀”。
3.在家校合作過程中,對“教與學”觀念雙方都要發(fā)生轉(zhuǎn)變。家校合作雙方要基于平等溝通的原則,對“教與學”實現(xiàn)理念的一致。從專業(yè)角度而言,家長對學校專業(yè)理念認同、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要認可,而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的一技之長,開設多方面的拓展課程,實現(xiàn)全方位地教學評價和校外課程申報等。
4.家校合作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將“以人為本”貫穿始終。這意味著,家校合作要充分采用參與式管理沒收,讓家長要=全方位參與到學校管理過程中。
總之,家校合作達到一個完美理想的狀態(tài)很難,這是一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歷程,因此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長的有效參與。家校合作在未來的長時間范圍內(nèi),都必定是教育管理部門一個敏感而又重要的課題。因此,我們要認清新形勢,理解新時代下家長的訴求,切實可行地提出一些因地制宜的措施和對策,有效促進家校合作的長效發(fā)展,最終形成整套家校合作的合理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1]秦紅梅.“減負”背景下小學家校對話的缺失與構(gòu)建[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9(5):54-57.
[2]田瀾,龔書靜.“積極參與”:家校結(jié)合新樣態(tài)——以西方教育中的家長參與轉(zhuǎn)向為鑒[J].熱點問題研究,2017,(01):15-18.
[3]Epstein Joyce L.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caring for the children we share [J].The Phi Delta Kappan,1995,76(9):701-712.
[4]梁亦華.家校沖突與沖突管理的質(zhì)性研究[J].教育學報,2015,11(3):62-76.
[5]何瑞珠.家校合作與家校信任的建立[J].教育學報,2009,36(1-2):1-22.
[6]歐玉松.構(gòu)建家校合作學習共同體的內(nèi)涵、意義及措施[J].教學與管理,2013,(7):35-37
[7]焦昆,岳丹丹.家校溝通的有效性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5):14-16.
[8]何欣,武子俊.我國家校合作研究:理論 實踐和思考[J].陰山學刊,2016,29(5):54-57,104-108.
Abstract: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topic of family- school cooperation under the current of family-school partnership. Meanwhile,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onflicts,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in between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fro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In addition,the author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se problems in current days.
Key words:family education;family-school partnership;family-school cooperation;confli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