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中阿合作機制的思考

2018-11-17 04:33牛新春
現(xiàn)代國際關系 2018年3期
關鍵詞:阿盟中阿阿拉伯

牛新春

2018年“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將在中國召開,這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之一。2004年“中阿合作論壇”建立以來,阿拉伯社會、中阿關系均發(fā)生巨大變化,回顧中阿關系的歷程,審視阿盟作為單一國際行為體的特征,對于中阿多邊合作機制的發(fā)展方向既必要又迫切。*這里的阿拉伯國家指阿盟22個成員國:阿爾及利亞、巴林、科摩羅、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毛里塔尼亞、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爾、沙特、索馬里、蘇丹、敘利亞、突尼斯、阿聯(lián)酋、也門。長期以來,中國習慣稱阿拉伯國家為:阿拉伯世界、阿拉伯社會、阿拉伯兄弟,潛意識中視阿拉伯世界為一個整體,心里上期望阿拉伯團結,這也是中阿多邊合作機制存在的基礎。在中阿多邊合作機制的起步期,中國心理上對阿拉伯團結的期望同阿拉伯的現(xiàn)實并不完全吻合,事實與想象共同推動著多邊機制成型、發(fā)展,既有經驗亦有教訓。未來,中阿多邊關系將邁向成長期,需要擺脫歷史羈絆,擠出想象成分,正視、回歸現(xiàn)實,在新起點上再出發(fā)。

一、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世界

要準確定位中阿合作論壇的地位、功能,必須先把握阿盟作為一個國際行為體的特征、實力和發(fā)展方向。整體而言,阿盟作為阿拉伯世界的代表性組織和一個國際行為體,影響力呈現(xiàn)持續(xù)衰退之勢,以至于現(xiàn)在人們甚至認為根本不存在“阿拉伯世界”這個概念。*Asher Susser, “The Decline of the Arabs”, Middle East Quarterly, Fall 2003, pp. 3-15.1954~1970年,納賽爾主義主導阿盟時期,阿盟是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顆耀眼明星,成為全球反殖民主義、不結盟運動的一根重要支柱。1970~1979年,沙特利用伊斯蘭主義和石油兩大手段主導阿盟,1973年的石油禁運對國際體系造成重大沖擊。此后,阿盟從全球舞臺上消失,漸漸演變?yōu)橹袞|的一個地區(qū)行為體,在遏制伊朗、調停阿以沖突等議題上發(fā)揮輔助性功能。2011年中東巨變以來,阿拉伯世界內部碎片化加速,整體影響力下沉,連在本地區(qū)發(fā)揮輔助性功能也很困難了,其地區(qū)政治行為體的地位也處在危險之中。

因為語言、宗教、文化、歷史相似,地理上毗鄰,阿拉伯人普遍有一種文化、心理上的親近感。現(xiàn)代阿拉伯主義或阿拉伯身份認同起源于20世紀初的“青年土耳其”運動,“突厥化運動”使阿拉伯人產生了身份危機,反而激發(fā)出阿拉伯人的國族意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利用阿拉伯國族主義發(fā)動“阿拉伯大起義”,以對抗德國、奧斯曼帝國。然而,戰(zhàn)后英國卻沒有給予阿拉伯國族地位,而是與法國達成“塞克斯-皮科協(xié)定”,把阿拉伯分成若干小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再度利用阿拉伯國族主義對抗德國,支持阿拉伯國家于1945年成立“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阿盟)。由于外部力量干預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利害沖突,阿盟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軟弱無力的國際組織。1950年,在美國、英國支持下,約旦國王突然出兵占領約旦河西岸,阿盟雖然強烈反對,卻無所作為,信譽首次遭受重挫,似乎預示了其黯淡的前景。

冷戰(zhàn)期間,受全球對抗影響,阿拉伯國家之間出現(xiàn)縮小版的“阿拉伯冷戰(zhàn)”(the Arab Cold War),埃及為首的共和制國家,支持阿拉伯國族主義、阿拉伯社會主義和泛阿拉伯主義,在國際上往往同蘇聯(lián)站在一起;以沙特為首的傳統(tǒng)君主制國家,政治上保守,經濟上支持資本主義,且多為“地租型”國家,在國際上往往同美國站在一起。這條政治分界線從1952年埃及“自由軍官革命”開始,直至冷戰(zhàn)結束才終止,嚴重打擊阿拉伯團結。*Malcolm H. Kerr, The Arab Cold War: Gamal Abd al-Nassir and His Rival, 1958-1970, 3rd ed.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同時,在共和制國家之間,泛阿拉伯主義同國家主權之間的矛盾構成另一條分裂線,成為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相互沖突的主要根源,這條線上的斗爭到70年代隨著泛阿拉伯主義的終結而結束。

因為內部嚴重分裂,阿盟從來沒有形成過真正的統(tǒng)一和團結,但是面臨重大共同威脅時,也能夠開展一定程度的安全合作,體現(xiàn)出單一國際行為體的基本特征。1967年以色列在阿以戰(zhàn)爭中大獲全勝,分別占領約旦、埃及和敘利亞的約旦河西岸、西奈半島、戈蘭高地,阿拉伯國家的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同年8月,阿盟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召開峰會,宣布著名的“三不宣言”:不同以色列談判、不承認以色列、不給予以色列和平?!鞍⒗鋺?zhàn)”當事雙方埃及與沙特在蘇聯(lián)、也門、巴勒斯坦等問題上暫時妥協(xié),形成對付以色列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隨后,在1973年戰(zhàn)爭中,敘利亞、埃及沖在前線戰(zhàn)斗,沙特在后方發(fā)動對美國的石油制裁,創(chuàng)造了阿拉伯合作的巔峰之作。1979年埃及違反喀土穆峰會精神,單獨同以色列媾和,被阿盟開除,阿盟總部也從開羅遷往突尼斯,第一次阿拉伯合作崩盤。同年,伊朗爆發(fā)伊斯蘭革命,政治伊斯蘭威脅所有阿拉伯國家的國家安全,阿拉伯合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特別是伊朗與伊拉克開戰(zhàn)后,阿拉伯國家?guī)缀跞空驹谝晾艘贿?,?年戰(zhàn)爭中向伊拉克提供各種援助,在戰(zhàn)爭后期連敘利亞也站在了阿拉伯一邊。

1990年是阿拉伯世界的轉折年,開啟了阿拉伯碎片化時代。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科,沙特邀請美國軍隊入駐本國,這兩件出人意料的事件徹底撕裂了阿拉伯世界。當年8月阿盟召開緊急會議,20個國家出席,只有12個國家同意譴責伊拉克。沙特邀請美國駐軍,更是激起利比亞、敘利亞等反美國家的強烈譴責。從此,阿拉伯層面上的安全合作已經不再可能,阿拉伯合作從實質性軍事安全領域轉向僅具象征性意義的外交方向,阿盟成為譴責以色列、伊朗的一個政治平臺。1993年、1994年、1995年,巴勒斯坦、約旦、毛里塔尼亞先后承認以色列,1996年卡塔爾、阿曼同以色列建立貿易關系。在此背景下,2002年阿盟提出解決阿以問題的“阿拉伯倡議”,這是迄今為止阿盟最重要的外交舉措。

中東劇變后,阿拉伯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動蕩時期,碎片化加劇,內部秩序瓦解。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也門出現(xiàn)內部分裂的風險,國內沖突長期無法解決,不僅無法參與阿拉伯世界公共事務,自身反而成為其他國家爭奪影響力的競技場。埃及的地區(qū)影響力大不如前,東部受西奈半島恐怖主義威脅,西部受利比亞動蕩沖擊,自身安全難保。近期美國媒體報道,埃及依靠以色列空中力量打擊西奈半島的恐怖主義。同黎凡特、北非地區(qū)相比,海灣國家內部相對穩(wěn)定,但是低油價對這些國家的經濟模式、生活方式、政治穩(wěn)定構成嚴重沖擊。對阿拉伯世界而言,目前是一個非常脆弱的時期。

阿拉伯世界的內部脆弱引來外部威脅和干預,使阿拉伯世界的安全面臨重大挑戰(zhàn)。政治伊斯蘭、“伊斯蘭國”、伊朗、以色列、土耳其、美國、俄羅斯等內外勢力紛紛介入阿拉伯事務,非國家行為體、非阿拉伯國家對阿拉伯世界的影響進入新階段。面對前所未有的新威脅,理論上這可以成為第三次阿拉伯合作的良好機遇?,F(xiàn)實是,由于威脅太多、太散,阿拉伯國家太虛弱、太脆弱,這些威脅反而加劇了阿拉伯世界分裂。埃及視政治伊斯蘭為最大威脅,其對巴勒斯坦、敘利亞、利比亞、土耳其、卡塔爾政策都是在這一原則指導下制定的,因而同沙特、約旦、卡塔爾等國家產生分歧。沙特視伊朗為最大敵人,所有政策都圍繞遏制伊朗展開,引發(fā)阿拉伯內部分裂。2017年6月,沙特、阿聯(lián)酋與卡塔爾斷交,逼迫阿拉伯國家選邊站。在海合會內部,阿曼、卡塔爾反對孤立伊朗,阿聯(lián)酋、巴林支持沙特,科威特騎墻。伊朗問題分裂了海合會,分裂了阿拉伯。為遏制伊朗,在美國的支持下,沙特、阿聯(lián)酋同以色列的安全合作越來越公開化,不斷有媒體報道以色列同阿聯(lián)酋舉行聯(lián)合軍事演習,以伊朗為目標的“沙特-阿聯(lián)酋-以色列-美國軸心”似乎并非空穴來風。2017年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后,阿盟反應軟弱無力,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近年來,國際上針對以色列定居點的經濟制裁風生水起,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經濟制裁卻在不斷松動。根據(jù)1948年阿盟制定的制裁以色列經濟的措施,所有阿拉伯國家應對以色列實施全面經濟制裁。現(xiàn)在,埃及、巴勒斯坦、約旦已經同以色列建交,不對以色列實施經濟制裁;毛里塔尼亞、摩洛哥、突尼斯、阿爾及利亞也不搞經濟制裁;海合會六國只實施部分制裁措施,黎巴嫩、敘利亞則實施全部制裁條款。以色列問題讓阿拉伯更加分裂,不僅是親以國家和反以國家之間的矛盾,還有政府與穆斯林群眾之間的緊張關系,阿拉伯世界不僅在碎片化,可能正在顆?;?/p>

在外部威脅林立、內部脆弱性加劇、傳統(tǒng)阿拉伯大國衰落的背景下,沙特試圖借阿盟這個平臺,樹立自己地區(qū)領袖的地位。2011年以來,在沙特的操縱下阿盟一度非?;钴S,似有起死生回生之跡象。阿盟曾先后開除利比亞、敘利亞,組建打擊“伊斯蘭國”的反恐聯(lián)盟,同聯(lián)合國一起介入利比亞、敘利亞、也門等危機。特別是,2015年3月29日阿盟第26屆峰會宣布,組建一支4萬人的阿拉伯聯(lián)軍,被稱為“阿拉伯北約”。然而,事實證明復興阿拉伯的主客觀條件都不存在,阿拉伯聯(lián)軍只是說說而已,阿盟對地區(qū)危機的調停只是走走過場,在危機中既沒有共同的阿拉伯立場、阿拉伯方案,也沒有阿拉伯力量。在敘利亞,主導局勢的是聯(lián)合國、俄羅斯、美國;在利比亞,聯(lián)合國、意大利、法國主導和談;在也門,海合會、聯(lián)合國出面調停。

一個國際行為體的生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定程度的內部秩序、共同的利益(或共同的敵人)和組織機構,三者之間互相作用,共同影響國際行為體的權力和效率,也決定著國際行為體的生死命運。籠統(tǒng)而言,這三個條件阿盟都具備,阿盟是阿拉伯的代表機構,沙特、埃及的大國地位支撐著阿拉伯的內部秩序,阿拉伯復興、遏制伊朗和以色列、反對域外力量干涉構成阿拉伯共同利益。然而,最近30年來阿盟在三個方面的活力、凝聚力都在流失,其國際影響力日漸式微。目前,只有中國、俄羅斯兩個國家有駐阿盟總部大使,也體現(xiàn)出阿盟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并不突出。2015年阿盟峰會上,一位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感嘆,阿拉伯語可能是阿拉伯國家唯一的共同點了。*“What is the Point of Arab League?” The Economist, April 29, 2016.

二、中阿合作從雙邊到多邊的歷史

近百年來,英、法、美、蘇等國家長期爭奪、分化阿拉伯國家,中國則視阿拉伯國家為“中間地帶”,擔心其他大國利用阿拉伯國家為跳板威脅中國安全,因而呼吁、渴望阿拉伯國家團結。但是,這只是一種期望、想象和幻覺。在相當長時間內,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也沒有受到這種想象的影響,外交實踐中未把阿拉伯國家作為一個整體,而是集中關注國與國之間的雙邊關系。中國從1956年至1990年整整用了34年才同全部22個阿拉伯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充分體現(xiàn)出阿拉伯國家不是一個整體,中阿關系并非始終如一,更不是一帆風順。

由于阿拉伯國家地理上遠離中國,同中國沒有直接利益關聯(lián),中國長期以來主要從國際大戰(zhàn)略的視角看待阿拉伯國家,對阿政策取決于中國的外交大戰(zhàn)略。中國在中東的主要利益是,“防止敵對大國控制中東,避免對中國構成間接軍事威脅?!?Yitzhak Shichor, The Middle East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1949-197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p. 155.新中國建立后,中國視世界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采取“一邊倒”對外政策,中東則是兩大陣營爭奪的“中間地帶”。當時,阿拉伯國家?guī)缀跞窃谖鞣娇刂葡碌耐鯔鄧?,沒有一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1月9日,以色列承認新中國,反而是中東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1950年8月20日,阿盟政治委員會還通過承認臺灣的決議。1950~1955年期間,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基本上沒有聯(lián)系,五年間雙方貿易總量只有170萬美元。*Mohamed Huwaidin, China’s Relations with Arabia and the Gulf 1949-1999, London: RoutedgeCurzon, 2002, pp. 99-100.然而,1951年2月1日聯(lián)合國大會因朝鮮問題譴責中國,9個國家棄權,包括埃及、沙特、敘利亞、也門4個阿拉伯國家,讓中國看到了阿拉伯地區(qū)的希望。1952年埃及發(fā)生“自由軍官革命”后,一些革命后或新獨立的國家采取親蘇聯(lián)政策,為新中國爭取外交承認提供了機遇。1956年埃及、敘利亞、也門先后承認中國,1958年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伊拉克承認中國,中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外交處境大為改善。

1958年后中蘇關系開始惡化,中國外交政策轉變?yōu)椤皟芍蝗^打人”,既反美也反蘇。阿拉伯共和制國家跟不上中國反蘇的步伐,雙邊受到嚴重影響。由于埃及公然支持蘇聯(lián)、印度,1959年中埃關系惡化公開化,國慶十周年中國駐埃及使館準備了豐盛的招待會,埃及沒有任何高級官員出席。此后,中國的外交重心曾暫時從埃及轉向伊拉克,1967年阿以戰(zhàn)爭后伊拉克也倒向蘇聯(lián)。在此期間,中國開始支持阿拉伯國內的武裝斗爭。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1965年中國同意其在北京設立辦事處,將5月15日確定為巴勒斯坦日,支持巴解組織的武裝解放斗爭。1965年阿曼“佐法爾解放陣線”開展反政府武裝斗爭,中國同年邀請“佐法爾解放陣線”代表團訪問北京,向其提供援助。從1967年開始,中國反對關于阿以問題的一切政治解決方案,包括1967年11月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242決議、1970年8月的羅杰斯方案、1970年和1973年的埃以停火,認為這是美蘇妥協(xié)的產物。為了同美蘇競爭,中國當時向阿拉伯國家投入大量資源。1962年中國在本國經濟最困難時期,贈送阿爾及利亞9000噸小麥、3000噸鋼板、21噸藥品,第二年又提供5000萬美元貸款。*Lillian Craig Harris, China Considers the Middle East, I.B. Tauris & CO Ltd Publishers, London, 1993, p. 108.1964年中東占中國全部對外援助的比例高達32%。*Charles Wolf, Jr., Xiao Wang and Eric Warner, China’s Foreign Aid and Government-Sponsored Investment Activities: Scale, Content, Desti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Rand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 2013, pp. 25-35.1971年中美關系緩和,中國外交政策轉變?yōu)椤耙粭l線”,聯(lián)美反蘇,同阿拉伯國家的關系出現(xiàn)轉機,同年科威特、黎巴嫩同中國建交。1971年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席位時,阿爾及利亞、伊拉克、毛里塔尼亞、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索馬里、蘇丹、阿拉伯也門共和國、敘利亞、利比亞、突尼斯、科威特、埃及、摩洛哥等13國投贊成票,沙特投反對票,巴林、約旦、黎巴嫩、卡塔爾四國投棄權票,阿曼未投票,阿聯(lián)酋、科摩羅、吉布提尚未獨立??梢?,當時中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友好國家也只占據(jù)半壁江山。

1990年冷戰(zhàn)結束后,中美蘇大三角結構消失,中國開始執(zhí)行真正的獨立自主外交,不結盟、不針對第三方、不干涉內政,中國對阿拉伯的政策首次著眼于雙邊關系本身,較少受國際大格局影響。在此背景下,中國同所有阿拉伯國家建交,開始視阿盟為一股整體力量,在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伊朗、土耳其等中東各大力量之間保持平衡、友好關系。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關系從雙邊渠道向多邊渠道拓展,阿盟作為阿拉伯的代表進入中國外交視野。

1993年5月,阿盟秘書長馬吉德正式訪華,8月阿盟在北京設立辦事處。1996年5月,江澤民主席訪問阿盟總部,題詞“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間的友誼萬古長青”。1998年,阿盟首次通過全面發(fā)展對華關系的決議。2001年,中國成立“中國-阿拉伯友好協(xié)會”。1999年馬吉德秘書長提出“中阿論壇”的設想。2001年9月,“第五屆中國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舉辦了“中國與阿拉伯雙向投資研討會”。2002年4月,朱镕基總理訪問阿盟就“中阿合作論壇”交換了意見。2004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問阿盟總部,會見穆薩秘書長及22個阿盟成員國代表,雙方共同宣布“中阿合作論壇”成立,同年9月李肇星外長出席在開羅召開的“中阿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中阿合作論壇”正式啟動。2005年9月8日,阿盟外長理事會上通過了接受中國向阿盟派駐全權代表的決議。

2010年第四屆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發(fā)布《天津宣言》,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fā)展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中阿集體合作進入全新階段。目前,中國同8個阿拉伯國家建有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戰(zhàn)略伙伴關系或戰(zhàn)略合作關系,同海合會建立“中海戰(zhàn)略對話機制”。中阿多邊機制成為中阿雙方討論重大問題、宣示重要政策的舞臺。2016年習近平主席訪問阿盟總部時宣布,中阿將共建總額達550億美元的基金,支持中阿產能合作。迄今為止,在中阿合作論壇框架下,中阿共同舉辦了七屆部長級會議、十四次高官會、六屆中阿企業(yè)家大會暨投資研討會、五屆中阿能源合作大會、三屆中阿新聞合作論壇、兩屆中國藝術節(jié)、三屆阿拉伯藝術節(jié)、四屆中阿友好大會、七屆中阿關系暨文明對話研討會、三屆中阿經貿合作暨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等機制性活動。

三、中阿多邊合作機制的新定位

中阿多邊合作機制歷經14個春秋,成績斐然,促進了中阿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提升了中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成為中阿集體政治對話的重要平臺。但是,中阿多邊合作在實踐中也暴露明顯缺陷。14年來論壇、大會無數(shù),卻沒有形成跨國界的、實質性的經濟、安全合作成果,這本應是多邊合作的重頭戲。到目前為止,中阿之間成功的經濟、安全合作項目都發(fā)生在雙邊之間。如果僅僅是雙邊合作,根本就不需要多邊機制,多邊機制需要解決超越雙邊的問題?;仡欀邪⒍噙吅系臍v史可以發(fā)現(xiàn),中阿多邊機制大發(fā)展的時期,正是阿拉伯碎片化加劇時期,兩種趨勢明顯脫節(jié)。阿盟作為一個國際行為體,內部分裂,能力減弱,根本沒有能力承載中阿多邊合作的重擔。根據(jù)當前阿拉伯世界的特征、中阿關系的現(xiàn)狀,應當進一步明確中阿多邊合作機制的定位、功能,多邊合作應聚焦于政治、文化領域,而中阿實質性經濟、安全合作應回歸雙邊機制。雙邊機制仍然是中阿關系的主渠道。

阿拉伯經濟一體化水平低,內部貿易、投資量少質次,跨國性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非常少,沒有能力主導區(qū)域經濟合作。一方面,阿拉伯國家間經濟差異性大、互補性差,經濟一體化動力不足。盡管大部分阿拉伯國家被視為新興國家、發(fā)展中國家,但是各國經濟差異特別大。在2014年全球化指數(shù)排名中,阿聯(lián)酋(第13位)、卡塔爾(第24位)、巴林(第8位)的經濟全球化水平非常高,索馬里(第191位)、科摩羅(第183位)、蘇丹(第180位)排名則全球墊底。*“Globalization Index Ranks”, http://globalization.kof.ethz.ch/.(上網(wǎng)時間:2018年2月12日)同樣,在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shù)、全球競爭力、經濟自由度、營商環(huán)境排名中,卡塔爾、阿聯(lián)酋等海灣國家名列前茅,基本在前20名左右,埃及等國家則在100名之后,也門、索馬里更在180名左右。2014年海合會國家的海外凈資產預估為2.27萬億美元,經常賬戶贏余3000億美元,而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摩洛哥等國的海外凈資產為負467億美元,經常賬戶赤字259億美元。*Adam Hanieh, “Fundamental Rifts: Power, Wealth and Inequality in the Arab World”, February 28,2015, Middle East Monitor, https://www.middleeastmonitor.com/20150228-fundamental-rifts-power-wealth-and-inequality-in-the-arab-world/.(上網(wǎng)時間:2018年2月12日)盡管經濟水平差異大,但富國與窮國之間工業(yè)、農業(yè)生產水平接近,缺乏互補性。22個國家中,8個國家石油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例超過75%,阿爾及利亞 (98.3%)、伊拉克(98.8%)、科威特(91.6%)、利比亞(94%)、阿曼(76.6%)、卡塔爾(92.2%)、沙特(84.1%)、也門(89.1%),這些國家需要進口工業(yè)制成品。同時,8個阿拉伯國家工業(yè)制成品出口超過總出口的25%,科摩羅(64.9%)、吉布提(33.4%)、埃及(41.9%)、約旦(68.7%)、黎巴嫩(53.5%)、摩洛哥(63%)、敘利亞(28.1%)、突尼斯(73.9%),這些國家出口制成品。*R. Gouvea and G.Vora, “The Arab League: Export Earning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ttps://doi.org/10.4236/me.2017.84045.(上網(wǎng)時間:2018年2月12日)但是,工業(yè)品出口國的生產水平非常有限,根本不能滿足石油富國的進口需求,進口國家還是從區(qū)域外進口大量產品。另一方面,阿盟從來不是一個有效的地區(qū)經濟組織。1990年前阿盟主要從事反以色列、反伊朗的軍事安全事業(yè);1990年后阿盟主要在外交領域發(fā)聲,經濟合作提不上議事日程。70多年來,阿盟只做成過一件跨國大型經濟項目,就是“阿拉伯天然氣管道”(The Arab Gas Pipeline)。該項目連接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的天然氣管道,全長1200公里,2010年完工。然而,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埃及西奈半島恐怖襲擊不斷,敘利亞陷入內戰(zhàn),天然氣管道時斷時開,基本處于停擺狀態(tài)。1997年在阿盟倡議下,阿拉伯國家建立“大阿拉伯自貿區(qū)”(Greater Arab Free Trade Area, GAFTA),吸納18個成員國,2005年正式投入運營,能涵蓋96%的阿拉伯國家內部貿易,95%的對外貿易。但是,自貿區(qū)水平非常低,2017年阿拉伯國家之間內部貿易僅占全部貿易的10.8%,*Ahmed Ghoneim, “Revisiting Economic and Trade and Trade Integration: New Prospects For Reaping Untapped Potential”, http://www.arac-accreditation.org/uploads/6444-ARAC%20Brochure_Eng.pdf.(上網(wǎng)時間:2018年2月12日)而東盟為25%,歐盟達65%。阿拉伯國家內部相互投資量也少,且分布不均,65%以上的內部直接投資流向沙特、卡塔爾和阿聯(lián)酋三個國家。*R.Gouveaand G.Vora “The Arab League: Export Earning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ttps://doi.org/10.4236/me.2017.84045.(上網(wǎng)時間:2018年2月12日)直到今天,阿拉伯國家也沒有建成一個正式或非正式的關稅同盟。

應該看到,阿拉伯國家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大市場,也是中國“一帶一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合作前景廣闊。阿拉伯人口3.7億,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GDP約3.5萬億美元。近年來,中阿貿易增長快速,總額從2000年的152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2521億美元,占中國外貿比重從2.2%增長到5.8%。*房麗軍:“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貿易發(fā)展現(xiàn)狀及挑戰(zhàn)”,《對外貿易實務》,2016年,第10期,第23-24頁。目前,中國是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伙伴,阿拉伯國家是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地,第八大貿易伙伴。但是,中阿經濟合作的數(shù)量比較大,質量卻有待提高。2003~2013年間,阿拉伯對華直接投資占中國吸收外資的比重從0.17%增長到0.27%。2015年阿拉伯國家在華投資規(guī)模累計額僅31億美元,在阿拉伯國家對外投資中占比非常低,2016年阿拉伯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高達3534億美元。2015年中國在阿拉伯國家的直接投資累計額剛突破100億美元,這對阿拉伯國家而言也微不足道,2016年阿拉伯國接受外資存量高達8170億美元。*房麗軍:“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貿易發(fā)展現(xiàn)狀及挑戰(zhàn)”,《對外貿易實務》,2016年,第10期,第24頁;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7”, pp. 222-228.可見,中阿雙方直接投資量很少,經濟關系主要是粗放式的數(shù)量擴張,雙方均沒有實質性參與到對方價值生產鏈中,屬于初級經濟合作關系。中國從阿拉伯進口產品的80%是石油及相關產品,阿拉伯國家則從中國進口電子、機械、消費品等產品。

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爭取中阿貿易額從2013年的2400億美元在未來10年增至6000億美元,中國對阿非金融類投資存量從2013年的100億美元在未來10年增至600億美元以上。*“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http://www.beltandroadforum.org/n100/2017/0407/c27-8.html.(上網(wǎng)時間:2018年2月20日)然而現(xiàn)實情況卻是,2016年中國與阿拉伯貿易額為1711億美元,2017年為1886億美元;2016年中國對阿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11億美元,2017年為26億美元;2016年阿拉伯國家對華直接投資更是只有6700萬美元。*商務部西亞非洲司:“2016年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http://xyf.mofcom.gov.cn/article/date/201703/20170302540290.shtml;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 https://www.aei.org/chinaGglobalGinvestmentGtracker/. (上網(wǎng)時間:2018年2月20日)無論是貿易還是投資,中阿關系距離習主席的期望相差甚遠。

可見,中阿經濟關系既沒有發(fā)揮應有的潛力,也沒有達到各方的期望,尚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從路徑方面看,多邊機制不具有優(yōu)勢,應當著重加強雙邊機制。近年來,阿拉伯經濟不是向一體化、集體化方向發(fā)展,而是向碎片化、顆?;较虬l(fā)展,不可能視其為一個經濟共同體。在中國-阿盟層面上,從來沒有達成重大多邊經濟合作成果。即便在多邊機制下形成的雙邊經濟合作項目,最終落實效果也不理想。截至2017年9月,在中阿論壇框架下,中阿舉辦三屆經貿論壇,簽約項目累計合同額達6255.5億元。僅2015年第二屆中阿博覽會就簽約241個項目,投資金額1830.4億元人民幣。*“商務部召開‘2017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專題發(fā)布會”,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h/diaocd/201706/20170602585479.shtml.(上網(wǎng)時間:2018年2月23日)盡管很難追蹤這些合同的落實情況,但是從宏觀角度看,近年來中阿年度雙邊直接投資額僅有20億美左右,這些動輒投資上百億美元的合同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在海合會層面上,中國-海合會自貿區(qū)經過14年談判后也無果而終。從2004年起,中國與海合會自貿區(qū)談判開始,由于海合會各成員國內部分歧,談判進展緩慢。2016年習主席訪問中東后,中海雙方商定年內達成自貿區(qū)協(xié)定。然而,2016年第九輪談判未獲突破,原定2017年3月前舉行的第十輪談判也未召開。2017年6月沙特、阿聯(lián)酋、巴林與卡塔爾斷交,海合會自身陷入半癱瘓狀態(tài),自貿區(qū)談判不再具有可行性。在多邊機制陷入停頓、困境的情況下,中阿經濟合作急需在雙邊領域深精耕細作,合作路徑要從“點對面”調整至“點對點”。目前中國與沙特、埃及、阿聯(lián)酋等阿拉伯國家之間都建立了雙邊的高級別委員會,由雙方政府高級官員直接主管。在市場經濟機制還不成熟的阿拉伯國家,此類綜合性、高級別委員會效率特別高,應當多用、用好。

同時,中阿多邊機制在政治、文化領域仍然具有較明顯的優(yōu)勢。在政治領域,中阿都是發(fā)展中國家,都反對西方干預別國內政,都主張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在大多數(shù)國際政治議題上擁有相似立場。阿拉伯國家是中國堅定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伙伴。*“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1/13/c_1117766388.htm.(上網(wǎng)時間:2018年2月8日)面對雙方共同關心的政治議題,中國同22個阿拉伯國家分別磋商費時費力,也不易形成共識,多邊機制恰恰能發(fā)揮關鍵作用。2016年5月在關于南海問題的國際斗爭中,中國借助中阿多邊機制,爭取到22個阿拉伯國家公開支持中國立場,及時、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外交斗爭。在巴勒斯坦問題、敘利亞危機、伊拉克領土完整等中東地區(qū)熱點問題上,中國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必須有自己的聲音,阿拉伯國家則是直接當事方,雙方可以通過中阿多邊機制集體協(xié)商,在國際斗爭中互相支持。

中阿多邊機制也是文化相通的好平臺,對中阿關系尤其重要。中阿關系源遠流長,2000多年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把中阿兩大民族連接在一起。但是,中阿交往一直斷斷續(xù)續(xù)。伊斯蘭教擴張和蒙古西征期間,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互動最為頻繁。奧斯曼帝國建立后,阿拉伯國家與中東實際上成為中國同西方交往的障礙,從15~19世紀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交往非常少,只有少數(shù)商人、朝覲者敢于冒險進入這一區(qū)域。20世紀初期在英帝國的統(tǒng)治下,中東、中亞、南亞和中國之間的通道得以恢復,但是中國自身處于內亂時期,對中東地區(qū)完全沒有興趣,“伊斯蘭成為當時中國與中東交往的唯一中介”。*Lillian Craig Harris, China Considers the Middle East, I.B. Tauris & CO Ltd Publishers, London, 1993, p. 59.可見,500多年以來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之間沒有深入、密切的交流,雙方在文化上、心理上的隔閡、陌生、疏遠感可想而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中國與中東的交往主要集中在政治、政府領域,民間文化、教育交流非常有限。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主要開放對象是西方國家。阿拉伯現(xiàn)代化100年,主要交往對象也是西方。中阿全方位的、密切的、深入的交往是最近20年的事情,可以說中阿大規(guī)模經濟、人員互動是在沒有打好文化基礎的時候驟然開始的,這一課必須補上。今天,阿拉伯國家與西方政治上對立,但是雙方在文化、語言、宗教方面的相互了解比較深入。隨著中阿政治、經濟、文化交往增多,文化短板很快就會顯現(xiàn)出來。目前,中國在阿拉伯國家的形象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可能出現(xiàn)“未強先招恨”的現(xiàn)象。根據(jù)2016年“阿拉伯政策研究中心”民調,75%的阿拉伯人對美國的政策持負面態(tài)度,緊隨美國之后的俄羅斯為66%,法國57%,中國43%,土耳其34%。*“2016 Arab Opinion Index: Executive Summary”, http://www.arabcenterc.org/wp-content/upload/2017/04/2016-Arab-Opinion-Index-Executive-Summary-for-web.pdf.(上網(wǎng)時間:2018年1月10日)可見,中國在阿拉伯國家的形象已經出現(xiàn)問題,應當引起重視。2014年習主席在中阿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上宣布,“今后3年,我們將為阿拉伯國家再培訓6000名各類人才,同阿方分享發(fā)展、減貧等方面經驗,交流中方的先進適用技術。未來10年,我們將組織10000名中阿藝術家互訪交流,推動并支持200家中阿文化機構開展對口合作,邀請并支持500名阿拉伯文化藝術人才來華研修?!?“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http://www.beltandroadforum.org/n100/2017/0407/c27-8.html.(上網(wǎng)時間:2018年2月20日)阿拉伯國家在政治、經濟和安全方面是分裂的、碎片的,難以作為一個集體打交道,但恰恰在語言文化上是一個共同體,非常有利于多邊合作機制的運作。

近20年來,多邊外交成為中國外交新的增長點,中國與東南亞、非洲、拉美、中東歐、阿拉伯地區(qū)的多邊合作成果豐碩。相比之下,中國與阿拉伯地區(qū)的多邊外交成效不如其他機制。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中國中東歐“16+1”領導人會晤、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拉共體峰會均已實現(xiàn)元首或政府首腦級峰會,而中阿合作論壇還是部長級級別,且合作成果、國際影響力明顯弱于其他多邊機制。中阿合作論壇定位不明確,機制龐雜、復疊,制約著論壇的進一步升級優(yōu)化。目前,論壇功能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各個領域,機制包括文明對話(外交部牽頭)、企業(yè)家大會(貿促會)、能源合作論壇(國家能源局)、新聞合作論壇(國務院新聞辦)、友好大會(友協(xié))、互辦藝術節(jié)(文化部)等六大機制,以及博覽會、廣播電視、衛(wèi)生合作、北斗衛(wèi)星四個合作分論壇。2018年中阿論壇部長級會議將在中國召開,中阿雙方應當以此為契機,總結歷史經驗與教訓,明確定位,優(yōu)化機制,才能確保中阿合作能上新臺階?!?/p>

猜你喜歡
阿盟中阿阿拉伯
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
40年后《阿拉伯的勞倫斯》片頭為編劇正名
阿拉伯小鎮(zhèn)的露天集市
中阿關系
敘利亞缺席阿盟峰會
朋友
阿盟觀察團繼續(xù)留在敘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