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成 華
(渭南師范學(xué)院 人文學(xué)院,陜西 渭南 714099)
漢語詞匯發(fā)展史的建立要依賴斷代漢語詞匯的研究,而專書漢語詞匯的研究又是斷代漢語詞匯研究的基礎(chǔ)。周祖謨先生曾指出:“詞匯是構(gòu)成語言的材料,要研究詞匯的發(fā)展,避免紛亂,宜從斷代開始,而又要以研究專書作為出發(fā)點?!盵1]1由此可見,專書漢語詞匯研究是建立漢語詞匯發(fā)展史不可或缺而又重要的一環(huán)。史學(xué)巨著《史記》不僅是一部蜚聲中外的偉大史學(xué)名著,也是一部杰出的優(yōu)秀文學(xué)名著,魯迅先生曾譽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412,實乃當(dāng)之無愧。同時,《史記》亦是代表西漢時期漢語面貌最重要的語料之一,趙振鐸先生指出:“《史記》的語料豐富,詞匯量大,在漢語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它的語言對于認識西漢漢語的面貌有無比重要的作用?!盵3]1由此足見《史記》在語言研究上的價值。
汪維輝先生曾經(jīng)說過:“常用詞是詞匯系統(tǒng)的核心部分,它起著保證語言的連續(xù)性和為創(chuàng)造新詞提供基礎(chǔ)的重要作用?!盵4]11又指出:“漢語詞匯史是研究漢語詞匯歷時變化的一門科學(xué),理應(yīng)對在詞匯系統(tǒng)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常用詞的演變進行研究?!盵4]12其中,“伐”字一詞就位列于汪先生所定常用詞條目之一,但其專著暫沒有對“伐”一詞進行演變探究。今以專書《史記》為考察語料,以語素“伐”所構(gòu)詞匯為研究切入點,結(jié)合《史記》之前后古籍文獻語言材料,初步探索《史記》對語素“伐”所構(gòu)詞匯的繼承與發(fā)展?fàn)顩r,期以管窺《史記》對漢語詞匯推動發(fā)展之一斑。
語素“伐”在《史記》中用得非常頻繁,是一個當(dāng)之無愧的常用語素,其構(gòu)成的單音詞“伐”是《史記》時代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常用詞;同時語素“伐”亦很能產(chǎn),可以由語素“伐”和其他語素構(gòu)成很多復(fù)音合成詞,這從《史記索引》中“伐”字共使用1248次[5]196就足已了然。
詞是由語素構(gòu)成的,是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單獨一個語素“伐”在古代就可構(gòu)成一個單音詞“伐”?!妒酚洝分杏梢粋€語素“伐”所構(gòu)成的單音詞“伐”之使用就達1118次。那么,《史記》中的單音詞“伐”是繼承先代的還是發(fā)展先代的?抑或是重新創(chuàng)造的新單音詞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伐”字與“伐”詞的關(guān)系,并結(jié)合文獻資料考察。
單音詞“伐”由本義“用戈砍人頭”相似引申為“砍伐”義,即砍伐樹木之類的,這一詞義的“伐”早在《詩經(jīng)》時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如《詩經(jīng)·召南·甘棠》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又如《管子·霸形》曰:“于是伐鍾磬之懸,并歌舞之樂,宮中虛無人。”其中之“伐”,尹知章注為:“伐,謂斫斷也?!痹偃珥崟稄V韻》之《月韻》曰:“伐,斬木也”。這些說明單音詞“伐”已有引申義“砍伐”之義?!妒酚洝分幸灿?例“伐”表“砍伐”義,如《秦本紀(j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豐大特?!庇帧肚厥蓟时炯o(jì)》:“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庇帧缎⒕氨炯o(jì)》:“后九月,伐馳道樹,殖蘭池。”又《平準(zhǔn)書》:“故吏皆適令伐棘上林,作昆明池?!庇帧堆嗾俟兰摇罚骸罢俟洌袢怂颊俟?,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庇帧对酵蹙溘`世家》:“‘伐柯者其則不遠’,君忘會稽之戹乎?”又《魏世家》:“垂都焚,林木伐,麋鹿盡,而國繼以圍。”又《蘇秦列傳》:“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氂不伐,將用斧柯?!边@正是《史記》繼承先代“伐”之“砍伐”義的用例。
“伐”亦可由本義“用戈砍人頭”引申為“擊刺”義,《說文》釋“伐”為“擊”義,當(dāng)為“伐”之引申義,而非本義,然二者之間引申關(guān)系也較明確,即由本義“砍頭”引申“擊刺”,引申由具體到抽象,如《詩經(jīng)·大雅·皇矣》曰:“是伐是肆,是絕是忽。”鄭玄箋:“伐,謂擊刺之?!?/p>
“伐”之“擊刺”義又可用于戰(zhàn)法操練上,如《尚書·牧誓》:“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曰:“伐,擊也?!笨讉髟唬骸胺ィ^擊刺。少則四五,多則六七,以為例?!币饧丛趹?zhàn)法操練上,士兵擊刺時每陣不得超過擊刺四次或五次,但最多擊刺六次或七次就應(yīng)該暫停,整頓一下,以便眾進齊心,全力殺敵?!妒酚洝穭t直接轉(zhuǎn)引此事,如《周本紀(jì)》曰:“不過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勉哉夫子!”裴骃《史記集解》引孔安國曰:“伐謂擊刺也。”可見,《史記》直接傳承引用戰(zhàn)法操練上的“擊刺”義之“伐”。
“伐”之“擊刺”義還可用于武舞上,如《禮記·樂記》曰:“天子夾振之而駟伐,盛威于中國也?!编嵭ⅲ骸皧A振之者,王與大將夾舞者,振鐸以為節(jié)也。駟當(dāng)為四,聲之誤也?!笨追f達疏:“是兩邊相夾,天子與大將相對……皇侃云:‘武王伐紂之時,王與大將親自執(zhí)鐸以夾軍眾。今作武樂之時,令二人振鐸夾舞者,像武王與大將伐紂之時矣。’”即指周代祭天時的一種武舞,謂天子與大將夾舞,振鐸以為節(jié)奏,武樂共六奏,舞者手執(zhí)干戚,每一擊一刺叫一伐,合四伐為一奏,乃武舞時的擊刺方式,蓋似于后代軍演中士兵持兵器行走兵操模樣。《史記》之《樂書》正好轉(zhuǎn)述《禮記·樂記》之上文:“夾振之而四伐,盛威于中國也?!迸狍S《集解》引王肅曰:“四伐者,伐四方與紂同惡者。一擊一刺為一伐也?!?/p>
“伐”的“擊刺”義又可引申為戰(zhàn)爭方面的攻擊,即為“征伐”。此“伐”,中性動詞,多用于諸侯或平級之間的利益沖突而公開宣戰(zhàn),一般師出有名,進軍時要有鐘鼓,《左傳·莊公二十九年》曰:“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杜預(yù)注:“伐,聲其罪;侵,鐘鼓無聲;襲,掩其不備?!薄对娊?jīng)》中有此用例,如《詩經(jīng)·尚頌·殷武》曰:“奮伐荊楚?!编嵭{云:“有鐘鼓曰伐。”又如《孟子·梁惠王下》:“湯放桀,武王伐紂?!痹摗罢鞣ァ绷x之“伐”詞使用非常廣泛,僅《史記》中就大致使用有1000多次,如《五帝本紀(jì)》:“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薄兑蟊炯o(jì)》:“葛伯不祀,湯始伐之。”《秦本紀(jì)》:“周武王之伐紂,并殺惡來?!薄俄椨鸨炯o(jì)》:“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薄读鶉瓯怼罚骸肮视砼d于西羌,湯起于亳,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秦之帝用雍州興,漢之興自蜀漢。”《封禪書》:“后三世,帝紂淫亂,武王伐之。”《吳太伯世家》:“秋,吳伐楚,楚敗我?guī)煛!薄遏斨芄兰摇罚骸拔渫蹙拍辏瑬|伐至盟津,周公輔行?!薄恩舨剂袀鳌罚骸绊椡醴R,身負板筑,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乃發(fā)四千人以助楚?!薄缎倥袀鳌罚骸笆菤q,漢使貳師將軍廣利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將軍敖筑受降城?!?/p>
“伐”之動詞義“征伐”自然可以引申為征伐的成果,即古代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功,因此“伐”引申有名詞義之“功業(yè)”,如《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若使太子主曲沃,而二公子主蒲與屈,乃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倍蓬A(yù)注:“伐,功也?!庇秩纭秶Z·周語》:“且夫戰(zhàn)也微謀,吾有三伐?!表f昭注:“伐,功也?!薄妒酚洝芬粫^承有此義的用法,如《魏公子列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
“伐”之名詞義“功業(yè)”又可引申為“夸耀”的動詞義,如《易·系辭上》:“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孔穎達疏:“勞而不伐者,雖謙退疲勞而不自伐其善也?!庇帧盾髯印ぷ拥馈罚骸皧^于言者華,奮于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睏顐娮ⅲ骸胺?,矜也。”《論語·公冶長》:“愿無伐善,無施勞。”朱熹集注:“伐,夸也。”《史記》承此“伐”之“夸耀”義,凡4例,如《仲尼弟子列傳》:“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乎?”裴骃《集解》引馬融曰:“伐,自伐其功?!庇帧肚Z生列傳》:“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再如《淮陰侯列傳》曰:“假令韓信學(xué)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庇秩纭队蝹b列傳》:“不愛其軀,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p>
以上“伐”字一詞各義,反映了本義與引申義之間的關(guān)系,說明單音詞“伐”是一個多義詞。
另外,語素“伐”還可構(gòu)成一個名詞,與上一詞沒有語義關(guān)聯(lián),表星宿名,即“伐星”,如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奉本》曰:“大火二十六星,伐十三星,北斗七星?!庇秩纭都崱U韻》曰:“伐,星名?!痹偃纭豆騻鳌ふ压吣辍吩疲骸按蟪秸吆??大火也。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何休注:“伐謂參伐也?!毙鞆┦瑁骸胺ピ趨?,與參連體而六星?!薄妒酚洝分幸渤杏写嗣~義之“伐”詞,如《秦始皇本紀(jì)》:“蓋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圖,據(jù)狼、狐,蹈參、伐,佐政驅(qū)除,距之稱始皇?!?/p>
語素“伐”既可獨自構(gòu)成單音詞“伐”,也可和其他語素構(gòu)成復(fù)音合成詞,而語素“伐”既可在復(fù)音詞后一語素的位置,也可處于前一語素的位置,前者依據(jù)其構(gòu)成方式暫記為“+伐”式復(fù)音詞,后者則記為“伐+”式復(fù)音詞。此兩種語素“伐”所構(gòu)復(fù)音詞,在《史記》中都有使用。
1.“+伐”式復(fù)音詞
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史記》中出現(xiàn)有“+伐”式復(fù)音詞共19個,其中有11個來自《史記》之前的古籍文獻,而《史記》繼承了這些復(fù)音詞,今考以臚列。
【來伐】
《史記》之前的先秦文獻就已出現(xiàn)由語素“來”和“伐”而構(gòu)成的“來伐”一詞,動詞,義為“前來攻打”,如《國語·魯語》:“齊孝公來伐魯,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于展禽?!庇帧稇?zhàn)國策·秦策》:“于是白起又將兵來伐?!薄妒酚洝防^承使用該詞該義有17次,如《秦本紀(jì)》:“十三年,義渠來伐,至渭南。”又如《六國年表》:“九晉知伯瑤來伐我。”又如《吳太伯世家》:“十二年,楚復(fù)來伐,次于干溪,楚師敗走?!庇秩纭洱R太公世家》:“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庇秩纭豆懿淌兰摇罚骸皝矸ノ遥仪缶扔诓?,蔡必來,楚因擊之,可以有功。”又如《陳杞世家》:“十三年,吳復(fù)來伐陳,陳告急楚,楚昭王來救,軍于城父,吳師去。”又如《鄭世家》:“八年,楚莊王以鄭與晉盟,來伐,圍鄭三月,鄭以城降楚?!庇秩纭段菏兰摇罚骸扒貋矸ノ移な?,未拔而解?!庇秩纭短锞粗偻晔兰摇罚骸褒R威王元年,三晉因齊喪來伐我靈丘。”又如《淮陰侯列傳》:“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p>
另外,類似于“來伐”結(jié)構(gòu)的詞,古籍中也較多(以下類似性結(jié)構(gòu)的復(fù)音詞略而不贅),如“來歸”,義即“前來饋送”,例如《左傳·隱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又如“來朝”,義即“前來朝覲”,例如《左傳·僖公十四年》:“夏,遇于防,而使來朝?!痹偃纭皝碓L”,義即“前來拜訪、訪問”,例如唐韓愈《送僧澄觀》詩:“有僧來訪呼使前,伏犀插腦高頰權(quán)?!?/p>
【謀伐】
語素“謀”和語素“伐”復(fù)合成“謀伐”一詞,動詞,義為“謀劃攻打”,如《左傳·隱公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謀伐宋也?!薄肚f子·雜篇》:“湯遂與伊尹謀伐桀,克之。”《呂氏春秋·審應(yīng)覽》:“公朝而與管仲謀伐衛(wèi),退朝而入,衛(wèi)姬望見君,下堂再拜,請衛(wèi)君之罪。”《史記》則使用義為“謀劃攻打”的“謀伐”一詞共13次,如《周本紀(jì)》:“三年,叔帶與戎、翟謀伐襄王,襄王欲誅叔帶,叔帶奔齊?!庇秩纭肚乇炯o(j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又如《十二諸侯年表》:“十六公會曹,謀伐鄭。”又如《齊太公世家》:“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帶與戎、翟合謀伐周,齊使管仲平戎于周?!庇秩纭遏斨芄兰摇罚骸靶ト?,與晉謀伐三桓?!庇秩纭稌x世家》:“四年,先縠以首計而敗晉軍河上,恐誅,乃奔翟,與翟謀伐晉。”又如《天官書》:“歸而秦倍盟,與翟謀伐晉?!庇秩纭俄n世家》:“且楚韓非兄弟之國也,又非素約而謀伐秦也?!庇秩纭短锞粗偻晔兰摇罚骸肮尾恢\伐魏,田忌必將?!庇秩纭短K秦列傳》:“乃召蘇代,復(fù)善待之,與謀伐齊。”又如《張儀列傳》:“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p>
【征伐】
“征伐”一詞,動詞,早在《詩經(jīng)》時代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義為“討伐”,如《詩經(jīng)·小雅·采芑》:“顯允方叔,征伐獫狁,蠻荊來威。”后代對此詞有傳承,如《國語·齊語》:“遂南征伐楚,濟汝,逾方城,望汶山,使貢絲于周而反?!薄蹲髠鳌でf公二十三年》:“故會以訓(xùn)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jié),貢賦多少;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征伐以討其不然?!倍妒酚洝芬粫鴦t繼承使用該詞有11次之多,如《殷本紀(jì)》:“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庇秩纭吨鼙炯o(jì)》:“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庇秩纭度辣怼罚骸拔逭鲃t修禮義,因天時舉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庇秩纭读鶉瓯怼罚骸笆呛笈愠紙?zhí)政,大夫世祿,六卿擅晉權(quán),征伐會盟,威重于諸侯?!庇秩纭督ㄔ詠砗钫吣瓯怼罚骸皼r乃以中國一統(tǒng),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內(nèi)輯億萬之眾,豈以晏然不為邊境征伐哉!”又如《天官書》:“見則王者征伐四方?!庇秩纭洱R太公世家》:“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又如《鄭世家》:“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曠林,不相能也,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又如《司馬穰苴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亦少褒矣?!庇秩纭短饭孕颉罚骸扒丶缺┡?,楚人發(fā)難,項氏遂亂,漢乃扶義征伐?!?/p>
【侵伐】
“侵伐”一詞,動詞,有“興兵越境討罪;進攻他國”之義,如《左傳·桓公十年》:“鄭人怒,請師于齊,齊人以衛(wèi)師助之,故不稱侵伐?!倍洞呵铩せ腹辍贰褒R侯、衛(wèi)侯、鄭伯來戰(zhàn)于郎”晉杜預(yù)注:“改‘侵伐’而書‘來戰(zhàn)’?!笨追f達疏:“然則侵伐者,師旅討罪之名也。”《史記》繼承使用“侵伐”一詞共8次,如《五帝本紀(jì)》:“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nóng)氏弗能征?!庇秩纭妒T侯年表》:“晉、魯侵伐我。”又如《宋微子世家》:“二年,鄭伐宋,以報東門之役。其后諸侯數(shù)來侵伐?!庇秩纭俄n世家》:“晉定公十五年,宣子與趙簡子侵伐范、中行氏?!薄鞍四辏瓴缓ο囗n,修術(shù)行道,國內(nèi)以治,諸侯不來侵伐?!庇秩纭读艉钍兰摇罚骸敖袂厥У聴壛x,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庇秩纭缎倥袀鳌罚骸捌渌祝瑢拕t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yè),急則人習(xí)戰(zhàn)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又如《太史公自序》:“三晉侵伐,鄭納于韓?!?/p>
【攻伐】
“攻伐”一詞,先秦具有“攻打討伐”之義,動詞,如《國語·周語上》:“于是乎有刑罰之辟,有攻伐之兵?!薄妒酚洝烦欣^使用“攻打討伐”之義的“攻伐”一詞,凡6次,如《周本紀(jì)》:“于是有刑罰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命,有文告之辭?!庇秩纭多嵤兰摇罚骸岸怨シハ逋?,襄王出奔鄭,鄭文公居王于泛?!庇秩纭稄垉x列傳》:“效萬室之都以為湯沐之邑,長為昆弟之國,終身無相攻伐。”又“且今時趙之于秦猶郡縣也,不敢妄舉師以攻伐?!薄睹献榆髑淞袀鳌罚骸疤煜路絼?wù)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薄洞荷昃袀鳌罚骸按荷昃喽?,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
【誅伐】
“誅伐”一詞,動詞,上古詞義為“討伐”,如《呂氏春秋·蕩兵》:“天下無誅伐,則諸侯之相暴也立見?!薄妒酚洝烦幸u使用3次,如《秦始皇本紀(jì)》:“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庇秩纭堵蓵罚骸肮式腆撞豢蓮U于家,刑罰不可捐于國,誅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順耳?!庇秩纭端抉R相如列傳》:“將博恩廣施,遠撫長駕,使疏逖不閉,阻深闇昧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于此,而息誅伐于彼。”
【討伐】
“討伐”一詞,動詞,上古有“征討”之義,如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以偃甲兵于此,而息討伐于彼?!薄妒酚洝穫鞒小坝懛ァ币辉~2次,如《十二諸侯年表》:“然挾王室之義,以討伐為會盟主,政由五伯,諸侯恣行,淫侈不軌,賊臣篡子滋起矣?!庇秩纭肚爻H月表》:“然王跡之興,起于閭巷,合從討伐,軼于三代,鄉(xiāng)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qū)除難耳?!?/p>
【大伐】
“大伐”一詞,動詞,有“大舉攻伐”之義,如《谷梁傳·僖公四年》:“其以伐楚致,大伐楚也?!薄豆攘簜鳌べ夜辍罚骸捌洳灰跃仍S致,何也?大伐鄭也。”《史記》承用2次,如《吳太伯世家》:“二子對曰:‘楚將子常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又如《伍子胥列傳》:“二子對曰:‘楚將囊瓦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p>
【相伐】
“相伐”一詞,動詞,先秦具有“互相討伐、攻打”之義,如《戰(zhàn)國策·秦策》:“今齊、楚相伐,或謂救之便,或謂救之不便,子獨不可以忠為子主計,以其余為寡人乎?”《史記》使用該義之“相伐”共2次,如《楚世家》:“當(dāng)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庇秩纭段樽玉懔袀鳌罚骸熬弥?,楚平王以其邊邑鍾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兩女子爭桑相攻,乃大怒,至于兩國舉兵相伐?!?/p>
【殘伐】
“殘伐”一詞,動詞,先秦詞義為“殘殺攻伐”,如《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厲兵,將殘伐越國?!薄稇?zhàn)國策·趙策一》:“秦之貪,韓魏危,衛(wèi)楚正,中山之地薄,宋罪重,齊怒深,殘伐亂宋,定身封,德強齊,此百代之一時也?!薄妒酚洝烦星笆褂谩皻埛ァ币辉~1次,如《秦始皇本紀(jì)》:“古之帝者,地不過千里,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亂,殘伐不止,猶刻金石,以自為紀(jì)?!?/p>
【功伐】
“功伐”一詞,為名詞,先秦具有“功勞;功勛”之義,如《管子·明法解》:“如此,則群臣相推以美名,相假以功伐,務(wù)多其佼,而不為主用?!薄妒酚洝防^承使用該名詞“功伐”共2次,如《項羽本紀(jì)》:“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zé),過矣。”又如《高祖本紀(jì)》:“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
2.“伐+”式復(fù)音詞
《史記》除了繼承使用前代“+伐”式復(fù)音詞11個外,也承前使用“伐+”式復(fù)音詞2個,即“伐取”和“伐功”。
【伐取】
“伐取”一詞,動詞,上古有二義:一義為“攻取”,如《國語·魯語下》:“齊人閑晉之禍,伐取朝歌?!绷硪涣x為“砍伐取得”,如漢馬融《長笛賦》:“乃使魯般宋翟,構(gòu)云梯,抗浮柱……逮乎其上,匍匐伐取?!薄妒酚洝防^用義為“攻取”之“伐取”一詞較多,共14次之多,如《秦本紀(jì)》:“使張儀伐取陜,出其人與魏?!庇秩纭妒T侯年表》:“吳卑梁人爭桑,伐取我鍾離?!庇秩纭读鶉瓯怼罚骸褒R伐取襄陵?!庇秩纭遏斨芄兰摇罚骸俺晒甏?,齊伐取我隆?!庇秩纭冻兰摇罚骸拔迥辏瑓欠ト〕?、潛?!庇秩纭段菏兰摇罚骸叭迥?,齊伐取我襄陵。”又“六年,伐取宋儀臺?!庇帧拔迥?,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走犀首岸門?!庇秩纭稄垉x列傳》:“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復(fù)陰厚張儀益甚。”又如《樂毅列傳》:“樂羊為魏文侯將,伐取中山,魏文侯封樂羊以靈壽。”
【伐功】
“伐功”一詞,動詞,先秦具有“夸耀功勞”之義,如《墨子·修身》:“多力而伐功,雖勞必不圖?;壅咝谋娑环闭f,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薄蛾套哟呵铩り套邮刽旚斁龁柡问虑套訉σ员幼宓谑罚骸笆过R外無諸侯之憂,內(nèi)無國家之患,不伐功焉?!薄妒酚洝防^承使用該義之“伐功”共3次,如《滑稽列傳》:“對如是,是自譽自伐功,不可也?!庇秩纭短饭孕颉罚骸凹螀⒉环ス︸婺??!薄胺罘ㄑ碇?,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p>
漢語詞匯既具有對前代文獻語言的繼承,同時又具有漸變性。語言詞匯的發(fā)展模式總體表現(xiàn)為在繼承中發(fā)展,如《史記》中語素“伐”所構(gòu)成的單音詞或復(fù)音詞,不但表現(xiàn)為對前代詞匯的傳承,而且也有對前代詞匯的發(fā)展,甚至還創(chuàng)造新詞。
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史記》中語素“伐”所構(gòu)單音詞,除大部分繼承前代文獻“伐”詞之義的使用之外,在《史記》中也發(fā)現(xiàn)發(fā)展了單音詞“伐”的一些新詞義,推動了漢語詞匯詞義的演變。
在《史記》中,單音詞“伐”之用于戰(zhàn)爭方面的攻擊義“征伐”還可以引申為“攻打”義,這將表示諸侯之間或諸侯與外族之間的有“義”或無“義”的“征討,征伐”之義更加抽象泛化為適用于任何一場戰(zhàn)爭中的“攻打”義,這可以說是《史記》作者司馬遷對漢語詞匯詞義推動發(fā)展的一個創(chuàng)舉,如《燕召公世家》:“對曰:‘趙四戰(zhàn)之國,其民習(xí)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又如《趙世家》:“王曰:‘吾以眾伐寡,二而伐一,可乎?’對曰:‘不可?!踉唬骸峒匆晕宥ヒ?,可乎?’對曰:‘不可?!?/p>
“伐”之“砍伐”義在《史記》中又首次引申發(fā)展有“收割”義,如《律書》:“北至于罰。罰者,言萬物氣奪可伐也。北至于參。參言萬物可參也,故曰參。”文中之“伐”,《史記辭典》曰:“伐,誅,指收割?!盵7]180
“伐”之名詞義“功勞,功業(yè)”在《史記》中還引申產(chǎn)生一個新詞義,《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第一卷)將之釋義為“古代臣子評功的品級之一”[8]1188,如《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
經(jīng)調(diào)研,《史記》推動發(fā)展了語素“伐”所構(gòu)單音詞,使其產(chǎn)生了新詞義;同時也發(fā)展了語素“伐”所構(gòu)復(fù)音詞,既對已有的復(fù)音詞產(chǎn)生新義,又創(chuàng)造性地將語素“伐”與其他語素復(fù)合構(gòu)成新的復(fù)音詞。
1.產(chǎn)生新義
《史記》對語素“伐”所構(gòu)的前代復(fù)音詞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產(chǎn)生新義,其復(fù)音詞主要表現(xiàn)為“+伐”式,即“殺伐”與“斬伐”。
【殺伐】
“殺伐”一詞在先秦具有“征戰(zhàn),討伐”之義,如《孟子·滕文公下》:“殺伐用張,于湯有光。”而《史記》中亦使用該詞形,詞義卻有所發(fā)展,引申為“攻殺,殺戮”之義,當(dāng)為新生之義,使用該詞新義的“殺伐”共4次,如《白起王翦列傳》:“必其所殺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庇帧缎倥袀鳌罚骸皟簡斡谀晟伲脷⒎?,國人多不安?!庇帧端抉R相如列傳》:“朕以覽聽余閑,無事棄日,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于此,恐后世靡麗,遂往而不反,非所以為繼嗣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也?!痹佟犊崂袅袀鳌罚骸捌浜脷⒎バ型粣廴巳绱恕!鼻摇皻⒎ァ毙铝x在后代文獻中得以傳承,如郭沫若《革命春秋·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我們以為他到了蕪湖必定又有一場殺伐。”
【斬伐】
“斬伐”一詞在先秦產(chǎn)生,義為“征伐”,如《詩經(jīng)·小雅·雨無正》:“降喪饑饉,斬伐四國?!焙笥袀鞒校缢翁K轍《秦論》:“秦人居諸侯之地而有萬乘之志,侵奪六國,斬伐天下,不數(shù)十年之間而得志于海內(nèi)?!比欢妒酚洝穮s未傳承此義的“斬伐”,而是將“斬伐”詞義進行創(chuàng)新,產(chǎn)生新義“誅殺”,如《酷吏列傳》:“事張湯,張湯數(shù)稱以為廉武,使督盜賊,所斬伐不避貴戚。”其后該新義之“斬伐”也得以傳承使用,如《漢書·尹齊傳》:“武帝使督盜賊,斬伐不避貴勢。”
2.創(chuàng)造新詞
《史記》不但讓復(fù)音詞產(chǎn)生新義,而且還將語素“伐”與其他語素重組復(fù)合構(gòu)成新的復(fù)音詞,其詞形既有“+伐”式,也有“伐+”式。
(1)“+伐”式復(fù)音新詞
【將伐】
在《史記》中,“將”與“伐”組合使用,凡13次。其中8次是構(gòu)成狀中結(jié)構(gòu)在句中使用,意為“將要討伐”,如《周本紀(jì)》:“而楚以周為秦故,將伐之。”“梁非戍周也,將伐周也?!庇秩纭秴翘兰摇罚骸摆w鞅怒,將伐吳,乃長晉定公。”《齊太公世家》:“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fēng)雨暴至?!薄稌x世家》:“初,獻公將伐驪戎,卜曰‘齒牙為禍’?!薄冻兰摇罚骸皯淹醮笈?,興師將伐秦?!薄对酵蹙溘`世家》:“居二年,吳王將伐齊。”《樗里子甘茂列傳》:“昭王元年,樗里子將伐蒲?!币陨暇渲械摹皩⒎ァ笔莾蓚€詞,副詞“將”修飾動詞“伐”作狀語使用。
而《史記》中卻另有5次之“將”與“伐”復(fù)合構(gòu)成狀中式的合成詞的使用,即“將”“伐”二語素構(gòu)成復(fù)音新詞,詞義為“率軍攻打”,如《秦本紀(jì)》:“繆公任好元年,自將伐茅津,勝之?!薄扒?,繆公自將伐晉,戰(zhàn)于河曲?!薄巴觚唽⒎ペw皮牢,拔之?!庇秩纭短饭孕颉罚骸笆拐哐詥斡谧詫⒎泄Γ蹩啾??!薄霸谇卣呙e,與張儀爭論,于是惠王使錯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p>
【往伐】
語素“伐”“往”在《史記》中首次構(gòu)成并列式復(fù)合新詞“往伐”,詞義即“前往討伐”。該詞于《史記》有4次使用,如《齊太公世家》:“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庇帧稌x世家》:“趙衰舉郄縠將中軍,郄臻佐之;使狐偃將上軍,狐毛佐之,命趙衰為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犫為右:往伐。”又《越王句踐世家》:“三年,句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fā)往伐之。”又《大宛列傳》:“天子已嘗使浞野侯攻樓蘭,以七百騎先至,虜其王,以定漢等言為然,而欲侯寵姬李氏,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發(fā)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shù)萬人,以往伐宛?!焙蟠墨I對此亦有傳承,如《三國志·常林傳》:“文帝從之,遣將往伐,應(yīng)時克滅?!?/p>
【并伐】
《史記》中語素“并”與“伐”構(gòu)成偏正式復(fù)合新詞“并伐”,義為“一同討伐”,于其中使用2例,如《楚世家》:“王率諸侯并伐,破秦必矣?!庇秩纭短锞粗偻晔兰摇罚骸巴醭跫次灰詠?,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閑,諸侯并伐,國人不治。”
【戰(zhàn)伐】
語素“戰(zhàn)”與“伐”于《史記》構(gòu)成并列復(fù)合新詞“戰(zhàn)伐”,義即“征戰(zhàn),戰(zhàn)爭”,有1用例,如《龜策列傳》:“然皆可以戰(zhàn)伐攻擊,推兵求勝,各信其神,以知來事?!焙蟆稘h書》傳承此詞,如《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且其人剽悍,好戰(zhàn)伐,數(shù)取勝,久畜之,必為西域患。”
【事伐】
“事”有“征戰(zhàn),討伐”動詞義,《大詞典》(第一卷)認為可“特指對外族進行戰(zhàn)爭”[9]544,如漢桓寬《鹽鐵論·西域》:“當(dāng)此之時,將卒方赤面而事四夷,師旅相望,郡國并發(fā)?!?《史記》將語素“事”與“伐”合成并列同義復(fù)合新詞“事伐”,義為“征戰(zhàn),討伐”,使用1次,如《佞幸列傳》:“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習(xí)胡兵,以故益尊貴,官至上大夫,賞賜擬于鄧通?!?/p>
【怨伐】
《史記》將語素“怨”與“伐”構(gòu)成偏正復(fù)合新詞“怨伐”,義為“因怨討伐”,僅用1次,如《越王句踐世家》:“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zhàn)而相怨伐?!?/p>
(2)“伐+”式復(fù)音新詞
【伐敗】
語素“伐”與“敗”在《史記》中復(fù)合構(gòu)成述補式復(fù)音新詞“伐敗”,義即“打敗”。該詞于《史記》共使用13次,如《秦本紀(jì)》:“伐敗趙將泥?!庇秩纭妒T侯年表》:“八晉伐敗我?!薄笆龝x伐敗我,兵次洧上,楚來救?!薄笆畢欠∥摇!庇秩纭秴翘兰摇罚骸霸酵蹙溘`率兵復(fù)伐敗吳師于笠澤?!庇帧堆嗾俟兰摇罚骸袄骞?,伐敗齊于林營?!庇帧稌x世家》:“晉因齊亂,伐敗齊于高唐去,報太行之役也?!庇帧冻兰摇罚骸皡欠∽映?,子常亡奔鄭。”又“十二年,齊愍王伐敗趙、魏軍,秦亦伐敗韓,與齊爭長?!庇帧段菏兰摇罚骸熬拍?,伐敗韓于澮?!庇帧俄n世家》:“十四,秦伐敗我鄢?!庇帧睹蠂L君列傳》:“明年,楚伐敗齊師于徐州,而使人逐田嬰?!?/p>
【伐滅】
《史記》將“伐”與“滅”構(gòu)成述補式復(fù)合新詞“伐滅”,有“攻滅”義,共使用6次,如《齊太公世家》:“二年,伐滅郯,郯子奔莒?!庇帧遏斨芄兰摇罚骸岸哪?,楚考烈王伐滅魯?!薄稌x世家》:“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伐滅霍,滅魏,滅耿?!薄冻兰摇罚骸昂喭踉?,北伐滅莒?!薄段菏兰摇罚骸拔撼拗畬O曰魏桓子,與韓康子、趙襄子共伐滅知伯,分其地?!薄洞荷昃袀鳌罚骸按荷昃喑四?,為楚北伐滅魯,以荀卿為蘭陵令?!敝蟆稘h書》對“伐滅”一詞有傳承,如《漢書·地理志》:“后用范蠡、大夫種計,遂伐滅吳,兼并其地?!?/p>
【伐破】
《史記》中“伐”“破”復(fù)合成述補式新詞“伐破”,詞義即“攻破”,于其中使用3次,如《孟嘗君列傳》:“魏昭王以為相,西合于秦、趙,與燕共伐破齊。”又《田單列傳》:“及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愍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痹偃纭缎l(wèi)將軍驃騎列傳》:“驃騎死后,博德以衛(wèi)尉為伏波將軍,伐破南越,益封?!?/p>
【伐誅】
語素“伐”“誅”在《史記》中被合成并列式新詞“伐誅”,義為“討伐誅滅”,共使用2次,如《周本紀(jì)》:“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又《管蔡世家》:“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遷之,與車十乘,徒七十人從?!薄稘h書》繼承此詞,如《漢書·高帝紀(jì)》:“其有不義背天子擅起兵者,與天下共伐誅之?!?/p>
【伐殺】
《史記》復(fù)合語素“伐”“殺”構(gòu)成并列復(fù)音新詞“伐殺”,有“討伐殺死”之義,在《史記》中使用1次,如《周本紀(jì)》:“四年,鄭與虢君伐殺王頹,復(fù)入惠王?!逼浜螅稘h書》傳承此詞,即《漢書·吳王濞傳》曰:“迫劫萬民,伐殺無罪,燒殘民家。”
【伐割】
“伐”與“割”于《史記》構(gòu)成并列復(fù)合新詞“伐割”,詞義為“征伐分割”,使用1次,如《穰侯列傳》:“宋、中山數(shù)伐割地,而國隨以亡?!?/p>
【伐逐】
“伐”“逐”在《史記》中復(fù)合成并列式復(fù)合新詞“伐逐”,有“征伐驅(qū)逐”之義,有1次用例,如《匈奴列傳》:“晉文公初立,欲修霸業(yè),乃興師伐逐戎翟,誅子帶,迎內(nèi)周襄王,居于雒邑。”
詞匯是語言三大要素之一,也是語言中變化最為活躍的要素。從漢語史角度而言,“詞匯的發(fā)展是以傳承作為前提和基礎(chǔ)的,尤其是基本詞匯的古今傳承保持著語言的連續(xù)性”[9]124。上文所述語素“伐”所構(gòu)詞匯在《史記》中使用狀況,即可證明如是。
首先,就語素“伐”所構(gòu)單音詞“伐”而言,《史記》就大量繼承前代文獻單音詞“伐”之“砍伐”“擊刺”“征伐”“夸耀”等動詞義及“功業(yè)”名詞義的用法,如此眾多詞義實為單音詞“伐”的直接、間接引申義,同時還傳承使用了同音詞“伐”(伐星)這一專有名詞,足見《史記》對保持語言連續(xù)性所做出的貢獻。其中“伐”之“征伐”義于《史記》中使用達1000多次,正是對上古社會生活的一種真實反映。而《史記》對單音詞“伐”的詞義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正是“以傳承作為前提和基礎(chǔ)的”,如產(chǎn)生“攻打”“收割”等動詞新義以及“古代臣子評功的品級之一”等名詞新義,這說明《史記》對漢語詞義的發(fā)展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其次,從語素“伐”所構(gòu)復(fù)音詞而言,《史記》繼承使用了漢語詞匯的“來伐”“謀伐”“征伐”“侵伐”“攻伐”“誅伐”“討伐”“大伐”“相伐”“殘伐”“功伐”等11個“+伐”式復(fù)音合成詞和“伐取”“伐功”等2個“伐+”式復(fù)音合成詞;同時,《史記》還對舊詞“殺伐”“斬伐”二詞發(fā)展了新義;更有甚者,《史記》還創(chuàng)造性地將語素“伐”與其他語素復(fù)合構(gòu)成“將伐”“往伐”“并伐”“戰(zhàn)伐”“事伐”“怨伐”等6個“+伐”式復(fù)音新詞和“伐敗”“伐滅”“伐破”“伐誅”“伐殺”“伐割”“伐逐”等7個“伐+”式的復(fù)音新詞,其中既有并列式的復(fù)合新詞,也有偏正式、述補式的復(fù)音詞,且其復(fù)音新詞中語素“伐”義大都以單音詞“伐”之語素作基礎(chǔ)而取義的。這些在《史記》中新產(chǎn)生的復(fù)音詞,雖然有的被后世文獻所傳承使用,也有后世文獻再也未見的,但這足以說明《史記》在漢語詞匯的發(fā)展演變方面所做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