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趙步陽
一直以來,評論界談到“城市小說”,總不免要為其建立一個參照物,即所謂鄉(xiāng)村或鄉(xiāng)土小說。仿佛不談鄉(xiāng)村,就無以談城市。進而,他們熱衷于在作家們的小說中,通過城市的參照物去“尋找城市”。不過,在楊莎妮的小說中,鄉(xiāng)村可以說與之毫無關系,既不是敘述的背景,也不是其對立面或出發(fā)點。也即是說,楊莎妮的小說天然地就屬于“城市”。作為讀者的我們,不必費心去在她的小說里“尋找城市”,因為“城市”就在那里,顯而易見,一目了然。
張定浩說:“城市小說是那些在一個城市讀過小學的人才有可能寫好的小說?!比绾卫斫膺@句話?他并未做更多解釋,不過我想,一個 “在城市里讀過小學的人”,其成長很多時候與各種匱乏是無關的,比如物質的匱乏、情感的匱乏、教育的匱乏等等。因而,他們也就有可能對很多事情并沒有迫切的要求。楊莎妮就是這樣一位寫作者,她寫小說,并不是為了解決生存中的各種匱乏,也不是為了證明什么,而只是因為有虛構一個世界的沖動,在她的小說中,如果說有焦慮或好奇流露出來,也許更多是與欲望、幻想和一個小說家所能到達的邊界有關。
也許,這才是“城市小說”最重要的品質。
我和楊莎妮都在一個微信好友群里,她經常會發(fā)一些快活的表情包,隨后在一次聚會的時候,我見到了李黎和楊莎妮夫妻,以及他們的寶貝女兒李含譽。這時候我才知道她是一位揚琴演奏家。之后又過了很久,我才讀到楊莎妮的小說。因此,對我來說,最初認識楊莎妮雖然是在一個文學微信群里,但是也可以說和文學沒有多少關系。而在讀過楊莎妮的小說之后,我覺得,我這么認識她的過程是相宜的?!业囊馑际?,楊莎妮的小說和很多人所追求的那種文學性,以及她自己的生活似乎都沒有什么關系。事實上,楊莎妮自己也曾說過:“我希望自己以一個和寫作毫不相關的人的形象生活,并且在小說中做到和現實毫不相關?!?/p>
在《丟失的那一天》里,一只貓的死亡可以是人生重啟的一個機關,讓無法喘息的可怕時刻得以重現,也讓“我”的生活得以重新選擇和開始。只是,勢必會讓讀者感到震驚和沮喪的是,重啟一個人的生活,賦予其重新選擇的權利,是否必須要付出讓一只貓死亡的代價?但這就是楊莎妮的“寫作之道”,即使這一情節(jié)設計會讓人聯(lián)想到愛倫·坡的黑貓,主人公的生活截面也難以挖掘出更深的意義,但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不存在放大或縮小的魔術表演,也不在乎對生活是控制還是失控?;蛘哒f,假使沒有在生活中遇到觸目驚心的變故和一只魔性的貓,我們將會心安理得地過完我們乏善可陳的生活。人生的乏力感隨之一步步被呈現和揭示出來,顯得太過殘酷和無情。但這是城市生活的真相之一。
《真情流露》則是一則短小精悍的故事,一個女人向朋友講述自己剛結束的情感經歷,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一個人站在白色紙巾覆蓋的江邊,暗暗判斷在此偷情的那些人是否擁有愛情,是否值得擁有愛情,進而想象并確認了他們付出的真心,然后卻隨機借一只包裹在紙巾團里的避孕套,幫助自己下定了離開情人的決心,哪怕她跟這個情人并沒有什么情感上的激烈沖突,也并沒有經歷什么了不得的“磨難”。怎么會這樣呢?——可是楊莎妮的故事已經結束了,她并不打算回答這樣的問題。
楊莎妮的小說天然具有一種成熟卻輕盈的品質,她似乎發(fā)現了一條通往另一個平行世界的秘密通道,那個有著“幽暗的光線”的世界,有一種“鬼魅的氣氛”,“玄幻以至于有點不可思議”(閻晶明語)。楊莎妮諳于此道,她在這個秘密通道上自如地來回游走,并樂此不疲。而我們身處的這個現實而又虛無的世界,其“不可捉摸的一面”,人和人之間荒謬而不失哀傷的關系,就這么被通道那一頭打過來的光線照亮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雖然楊莎妮希望自己能“在小說中做到和現實毫不相關”,她的小說實際上還是構建了一個和現實生活相聯(lián)系的世界,說不定,那就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偽裝,或者是某種現實光線的折射。
聯(lián)想到《丟失的那一天》里的那只能夠改變時間流向的貓,聯(lián)想到楊莎妮的小說中一再出現的如此詭秘的力量,我們不妨將她的小說名之為:“城市聊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