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珍 亞洲大學
洛夫的作品可以說為漢語詩樹立了標竿,從二十世紀初期到現(xiàn)在,海峽兩岸無出其右者。但細看其詩作的發(fā)展過程,早期與晚期略有不同。雅克慎(編者按:大陸學界通譯為“雅各布森”)著名的立論:言說來自選擇軸與接續(xù)軸的組合。洛夫的詩從早期的《石室之死亡》開始,就已經(jīng)巧妙卻無意識地運用了選擇軸與接續(xù)軸的互動。但早期引人注目的詩行或是詩篇,選擇軸或是隱喻軸的運作,比較明顯,比較引人注目。如:“領受者乃向室內(nèi)的燭光借取鑰匙,”“宗教許是野生植物,從這里走到那里,”“死亡是破裂的花盆,不敲亦將粉碎,”等等。引文第一句的“燭光”,是經(jīng)由與“人”的選擇后,進入詩句。第二句的“野生植物”,是與眾多流動遷移的東西選擇,最后以其“野生”蔓延的意涵進入詩句。第三句“破裂的花盆”是“死亡”的隱喻,因為有“破裂”的意涵。但細究之,這個隱喻可能是因為現(xiàn)場有一個破裂的花盆,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換句話說,這是空間接續(xù)性牽引的選擇,轉(zhuǎn)喻促成隱喻。
如上“破裂花盆”潛藏的接續(xù)性非常隱約,而且如此的閱讀很多成分來自于讀者的自由聯(lián)想。但是洛夫近晚期的作品,接續(xù)性從隱約的背景變成前景,變成“顯學”。讀者若是仔細觀照這些意象,可以發(fā)現(xiàn)四種接續(xù):時間性的接續(xù),空間性的接續(xù),邏輯性的接續(xù),對比的接續(xù)。其實,這四種接續(xù),在當代詩創(chuàng)作的思維中,是一種常態(tài),但洛夫與其他很多詩人的不同是,“似乎無意”與“明顯有意”的不同,“寫詩”與“做詩”的不同。
由于寫詩時目的“隱約”、技巧似有似無,洛夫近晚期的詩作,很多時候選擇性與接續(xù)性互為連理,兩者互動結(jié)合?;?,因而很多隱喻也是轉(zhuǎn)喻,很多轉(zhuǎn)喻也是隱喻;結(jié)合,因而詩行在這個結(jié)合點展現(xiàn)濃密的詩性。值得注意的是,不論互動或是結(jié)合,詩行的進行大都在“似乎無意”的狀態(tài)中發(fā)生,不是寫詩人刻意的操控。
“隱約”與“明顯”其實也概略不言而喻地說明了洛夫一生中作品演變的狀態(tài)。顏元叔曾經(jīng)舉出他兩首詩,來說明比較自然與刻意的兩種寫作方式。鄭慧如在探討他的偶發(fā)因素里,也舉出他不同詩作里有些刻意與自然的痕跡,而產(chǎn)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但從比較“明顯”的技巧轉(zhuǎn)化成“隱約”自然的技巧,也是一些評論家的共同看法。陳大為討論《魔歌》時說:有些詩從容寫來,而呈現(xiàn)“物我合一”。葉維廉在其《洛夫論》說洛夫近期的作品“在平凡處見出奇”。洛夫在他詩集《魔歌》的《自序》里也有如此的自白:他自覺過去“過于側(cè)重意象的鑄造”;而“詩貴創(chuàng)造,而創(chuàng)造當以自然為佳。所謂‘自然’,大概就是像一株樹似地任其從土壤中長出。”“鑄造”是有意的錘煉,當然是比較刻意的行為。但這是他過去的作品與近晚期作品的比較,相較于其他詩人如管管、碧果、陳黎、夏宇、唐捐等人的“玩詩”,他的“刻意行為”真是小巫見大巫。
因此,討論他近晚期的選擇性與接續(xù)性意象,重點不是技巧的探討,更非文學詞語的演練。讀者所訝異的是,在展現(xiàn)類似現(xiàn)當代詩學的詩作狀態(tài)時,他并沒有意識到“運用”或是“套用”這些詞語。因為沒有這樣的“意識”,意象接續(xù)性的展現(xiàn)更繽紛雜沓,更貼近人生。早期的《石室之死亡》,詩中人的心靈是在瀕臨死亡而展現(xiàn)的生命意識,近晚期的作品則似乎在生活作息中,意象“不經(jīng)心”地就碰觸到現(xiàn)實人生。不是嘔心瀝血的書寫,但舉手投足,都是生命的鑿痕。洛夫近晚期的詩因而變得更多彩多姿,更渾然天成,更能顯發(fā)動人的詩性。
臺灣詩壇習慣性二元對立將詩分成所謂“知性詩”與“感性詩”?!皠尤恕迸c“詩性”,一般讀者或是批評家慣性的反應是:“動人”屬于感性,“詩性”屬于知性。但洛夫很多近晚期的詩卻展現(xiàn)了“動人的詩性”。洛夫從早期的詩作開始,就不時展現(xiàn)了“動人的詩性”。早期詩作《煙之外》中,“在濤聲中呼喚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等等,類似的詩行都是“知性”與“感性”高妙的結(jié)合。但可惜這些詩作或是詩行經(jīng)常被《石室之死亡》傾向知性思維的詩所遮掩,而造成某些讀者的刻板印象。近晚期的詩作不僅值得深思,更值得品嘗,因為詩性非常動人。
吉布(Raymond W. Gibbs Jr.)在討論隱喻時說,文學的隱喻不僅會讓讀者感動(emotionally moved),還會讓讀者的身心移動(movement),而經(jīng)歷文本內(nèi)類似的經(jīng)驗。讀者一方面情感受到感動,一方面身心受到感染,而朝文本的面向活動。洛夫近晚期的作品,經(jīng)常讓讀者感動,而感動的同時,身心朝更具深度、更具高度的思維提升?!皠尤说脑娦浴北厝患婧案袆印迸c“移動”,缺一不可。純粹的感動,可能流于濫情;純?nèi)坏囊苿?,可能只是知識或是理念的追尋。以下就以上述的各種接續(xù)討論洛夫詩作的詩性。
詩行的行進本身就具有時間性。從句子的開端到句子的結(jié)束,從詩節(jié)的開始到詩節(jié)的結(jié)束,從詩的第一節(jié)到詩的最后一節(jié)都是時間的流程。時間性的接續(xù),一方面遵從文字的行進,一方面讓意象在時間的先后順序中牽連,在牽連中形成敘述。因此,時間性的接續(xù)就是敘述性的接續(xù)?,F(xiàn)當代詩作中,意象大都是這樣的狀態(tài),但洛夫總在這樣“大都如此”的寫法中,異軍突起,更讓人贊嘆,更令人動容,因為意象隱含濃密的詩性,例如《美濃鄉(xiāng)村偶見》的第二節(jié)(也是最后一節(jié)):
老屋里棄置一把黑雨傘
它背后孵出的
蟋蟀的夢
卻永遠是濕的。
(《如此歲月》)
老屋里有一把棄置的黑雨傘,是時間的見證。既然是老屋,雨傘應該已經(jīng)破舊,瀕臨解體。雨傘長久不用,變成蟋蟀的家,有家就有夢。而這個夢經(jīng)常是濕的。從“雨傘”到“蟋蟀”到夢的“濕”是敘述的進展,也是時間的流程。因為有“雨傘”,夢是“濕的”,這是意象的牽連,讓人想到潮濕的日子、潮濕陰暗的過去。本詩的魅力在于夢是“孵出”的,而且是蟋蟀的夢。洛夫近晚期的詩總在技巧似有似無中,云淡風輕地碰觸到生命的樣態(tài),一切來得這么自然。透過接續(xù)性,雨傘讓蟋蟀有了潮濕的夢。濃密的詩性來自于蟋蟀以及蟋蟀有夢的意象,而這個意象并非詩人左思右想后的結(jié)果。一座老屋,一把黑傘,一只蟋蟀,這是詩中人所在的現(xiàn)場。很多時候,與其說濃密的詩性來自詩人精密的思維,不如說是來自于詩人靈慧的觀照。讀者可以閉上眼睛想象,在一座老屋里,一只蟋蟀突然從一把黑傘爬出來,給詩中人的震撼。蟋蟀就在那里,但關(guān)鍵是你能否讓它入詩。自然的構(gòu)圖經(jīng)常給讀者帶來悠悠的傷感,但接續(xù)性本身并不必然會造成如此的傷感,而是意象、詩行與生命感自然的接續(xù)。
再舉一例:“春天真好/萬物各安其生/雀鳥啁啾只不過是蟲子驚叫的回聲?!北砻嫔希淖炙坪跏窃诿鑼懘禾斓木爸?,“萬物各安其生”,“雀鳥啁啾”,因此“春天真好”。但“蟲子驚叫”引起細心讀者的好奇,驚叫什么?為何驚叫?再細看,雀鳥啁啾竟然是蟲子驚叫的回聲。原來,蟲子驚叫是因為看到雀鳥,而雀鳥聽到蟲子的驚叫,啁啾雀躍,因為擺在眼前的就是豐盛的美食。詩行中,蟲聲是鳥聲的接續(xù),但叫聲是回聲的前奏。叫聲與回聲似乎類似音符對應的韻律,但卻暗藏生死與殺機。
空間性的接續(xù)一般指的是意象的并置。類似“早餐是一窗的云”(《如此歲月·西湖二堤》)是詩中人在窗口吃早餐,窗外一片的云。這是窗與云的并置。如此的詩行:“反正很短/又何苦來這么一趟/曇花自語,在陽臺上,在飛機失事的下午?!保ā度绱藲q月·曇花》)以詩行的空間來說,陽臺上的曇花,與“飛機失事的下午”并置。但這個空間的并置暗藏時間的并置:曇花自我言語的當下正是飛機失事的下午。曇花存在的時間很短,猶如失事飛機里的人命。詩行著筆生命的飄忽,但語調(diào)平淡,沒有任何情緒的波瀾。兩個意象靜靜地并置,沒有任何戲劇性的警示或是預言,但生命感所營造的詩性卻如皮膚里層的動脈,是血液的洶涌。
上述空間并置的詩例,仔細觀察,兩種情境迥然不同?!霸绮褪且淮暗脑啤笔菙[在餐桌上的早餐與窗外的云并置。早餐與云都在現(xiàn)場。而第二例的“曇花自語,在陽臺上,在飛機失事的下午”,陽臺上的曇花與飛機失事并非在同一現(xiàn)場。換句話說,并非意象在同一個空間并置,而是詩行透過句構(gòu)讓兩者并置。當代臺灣詩人,對于這兩種并置,并不陌生,也能產(chǎn)生類似的詩作,但是能自然醞釀詩性的詩人鳳毛麟角。
在空間并置的意象的課題里,洛夫為當代詩寫下了很多驚喜,如《邂逅》一詩的第一節(jié):
巷口看到的背影是頗有春意的星期天是煙視媚行的
麥當勞店是略帶狐騷味的
黃昏是極其女性的
(《如此歲月》)
這一節(jié)有兩種讀法。一種讀法是,所有的情境都有“女性”的痕跡,所呈現(xiàn)的景致是,星期天街上有很多女子,各個地方都有女性,都散發(fā)出女性的特質(zhì)。因此,巷子里的背影頗有“春意”,而這些女子大都“煙視媚行”。麥當勞的顧客也大都是女子,而且發(fā)出“狐騷味”。黃昏時分,更是“女性的”天下。這樣的讀法,就純?nèi)皇堑湫涂臻g的并置。
另一種讀法比較有趣。“巷口”、“星期天”、“麥當勞”、“黃昏”所引領的詩行彼此并置,實際上是時間的流程:一個女子從巷口出現(xiàn),經(jīng)過麥當勞,最后到了黃昏。這是詩中人對這個女子的印象,再把這些印象拆解,而成為詩中人對各個情境的感覺。于是,背影“頗有春意”,星期天“煙視媚行”,麥當勞“略帶狐騷味”,黃昏則是“極其女性”。時間中的活動,顯現(xiàn)的是空間里的并置。
假如讀者繼續(xù)讀第二節(jié),他將發(fā)現(xiàn)第二種讀法才能真正呈顯出這首詩的詩性。第二節(jié)是:
一位頗有春意的煙視媚行而略帶狐騷味的
黃昏中的女子
在巷口拐一個彎
便不見了
第一行把第一節(jié)各個情境的特性集中,匯集成第二行的“黃昏的女子”。因此,更明確地,第一節(jié)“頗有春意”等等的情境,事實上是這個女子的特性的播散;也更進一步證實第一節(jié)各個“的”所修飾的情境,事實上都是因為這個女子就在那些情境??梢韵胍姡瑥陌滋斓近S昏,這個女子都是詩中人注目的對象。詩中人一直跟著她的身影。但匯集了這么多特性極其吸引人的女子“在巷口拐一個彎/便不見了”。結(jié)尾淡淡的詩行,是詩中人淡淡的遺憾。美的人物,說有,是因為當下在現(xiàn)場,但這個現(xiàn)場隨時就會無影無蹤。一個輕描淡寫的結(jié)尾,一個幾乎完全是散文的句子,卻是濃密生命感的展現(xiàn),是本詩詩性的最高點。
除了時間接續(xù)或是空間接續(xù),洛夫的詩經(jīng)常顯現(xiàn)自然而奇妙的邏輯。奇妙在于他的意象經(jīng)??缭匠@恚绱说目缭絽s又非常自然,因為其中隱含豐富的生命感。一些時間接續(xù)或是空間接續(xù)的意象也經(jīng)常透過這樣邏輯接續(xù)的梳理。如:“雨停了/電視里一場大火燒死了幾個圣人/雨,忽然又下了起來?!比械臄⑹龈怕猿尸F(xiàn):雨停,大火,又下雨。大火的部分在中間一行,而在這一行中,大火燒死了幾個圣人。整體三行隨著時間的先后,構(gòu)成意象敘述。因為雨停,大火才得以熾烈地燃燒而燒死人,燒死人后,雨又下了。詩行有意無意間好似在呈現(xiàn)一種無奈,雨停與雨再下,也似乎是某種邏輯或是因果。詩行不刻意強調(diào)什么,但讀者思緒翻騰,詩行是否在表現(xiàn)自然的無情?雨停是為了讓大火燃燒?燒死人后,雨又下了,這時的雨是否像眼淚,是自然的憐憫?還是選這個時間點下雨,映顯自然人生的一種反諷?為何燒死的是圣人?
當讀者自問為何燒死的是圣人時,這個詩句的詩性才真正披露?!笆ト恕?,而非工人、商人、小偷、政客等等,是意象的選擇。選擇圣人,讓下雨似乎有種“目的”。老天以大火“回收”圣人,是對圣人的懲罰還是讓他們靈魂飛升,沒有固定的答案。朦朧性在此正是孕育詩性的場域。同理,雨又下了,是現(xiàn)實人生的反諷,還是老天為了圣人之死而掉淚,也是朦朧難以定案。三行是敘述時間的接續(xù),結(jié)合圣人意象的選擇,造就了濃密的詩性與生命感。
其他像《布袋蓮的下午》,借由接續(xù),展現(xiàn)另一種生命狀態(tài):
下午。池水中
擁擠著一叢懷孕的布袋蓮
這個夏天很寂寞
要生,就生一池青蛙吧
唉,問題是
我們只是虛胖
(《如此歲月》)整首詩布袋蓮的“懷孕”引發(fā)接續(xù)與想象?!皯言小笔亲衷~的選擇。因為這個選擇,下面的敘述才如此開展。布袋蓮鼓脹著身軀,因而“懷孕”是詩中人很自然的聯(lián)想。緊接著兩行,隱約印照人生。在夏天覺得寂寞,所以布袋蓮想生。讀者可能聯(lián)想到人一代一代的誕生,是否很多時候跟寂寞有關(guān)?因為寂寞,沒有其他事可做,自然造成男女肉體的黏昵,因而有子女的問世?水池中,周邊也許有很多青蛙,布袋蓮因而想到“就生一池青蛙吧”。
但想歸想,想生的那一剎那,布袋蓮意識到自己并不是“懷孕”,鼓脹的肚子,畢竟只是“虛胖”。整首詩從“懷孕”開始,經(jīng)由“要生”,“想生”,到自覺“虛胖”,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邏輯;在邏輯接續(xù)中,映照一些人生的現(xiàn)象。布袋蓮的“虛胖”,某方面來說,也暗示了眾生的妄想。人如此,布袋蓮也如此。
洛夫晚期作品經(jīng)常在物象觀照的反差與對比中展現(xiàn)詩性。一個意象經(jīng)常引發(fā)另一個對比的意象,呈顯人生的另類角度。如此的思維,在一般詩人的詩作里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但是純?nèi)贿壿嬤\作所顯現(xiàn)的對比,與閃耀生命之光的意象的對比,兩者天焉之別?!镀嚭笠曠R里所見》以“后退”與“前進”反差的接續(xù),讓讀者看到苦澀的人生。試舉其中的一些對比為例:
我看到滿街的醉鬼在后退
酒瓶在前進
娘兒們在后退
奶子在前進
和尚在后退
戒巴在前進
糧食在后退
耗子們在前進
大爺?shù)墓趋涝诤笸?/p>
一身肥肉在前進
我還看見
一排長長的嬰兒車在后退
墓碑在前進
(《如此歲月》)
醉鬼/酒瓶、娘兒/奶子、和尚/戒巴的思維方式相似,整體后退,部分前進。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已經(jīng)退步,但卻凸顯這一個人部分的特性,而這個特性就是造成整體人格/人性退步的原因。以詩行的句法來說,整體與部分成為分裂狀態(tài)。滿街醉鬼走兩步退三步,酒/酒瓶的銷路卻狂升。女子墮落,因為她的奶子特別張揚。和尚不再精進修行,但標示他是修行者的戒巴卻更加醒目。三組意象呈現(xiàn)人生的三個面向:一個是酒醉沉淪,一個是色情囂張,一個是名實不符?!凹Z食在后退/耗子們在前進”是一個大隱喻。從上面所勾勒的三個景象,整個社會事實上是在大量繁殖耗子,因而我們的糧食即將淘空?!凹Z食在后退”緊接的意象是進一步的糧食危機,凝聚成大爺一身的肥肉。詩行中,骨骼與肥肉的意象不是整體與部分的對比,而是人體兩個同等重要的部分,南轅北轍,形同分裂。大爺挺著一身肥肉前進,但因為極度缺少運動,骨骼萎縮,已經(jīng)無法支撐他難以負荷的體重。這五組意象諷刺意味非常濃烈。但假如讀者將洛夫的詩只是讀成對現(xiàn)實的諷刺,那他就錯失了洛夫詩性的核心。以上面的四組意象來說,一般人的諷刺經(jīng)常流于文字明顯的批判,但洛夫呈現(xiàn)的是四組整體與個體分離的意象。透過意象,不經(jīng)由言說,詩在詼諧中變成非常沉重。整體與個體不僅是對比,而且是具象的剝離,意謂維持社會的結(jié)構(gòu)即將崩解。這是意象化的人生,而非一般諷刺詩慣性的言語批判。意象是詩中人在浮沉的人生中展現(xiàn)人生,批判則是置身度外,批判者的“我”已經(jīng)從被批判的對象中抽離?!拔摇彼肛熍械膶ο笏坪踔皇鞘虏魂P(guān)己的“他”。這一系列的意象的終點是“一排長長的嬰兒車在后退/墓碑在前進”。生與死不成比例,墓碑的數(shù)量急速增長,不久將充斥空間,但嬰兒車看起來雖是一長排,卻是往后退。生者與死者中間的鴻溝將逐次拉開??梢灶A見,后退的嬰兒車將退出視野,眼前所見的空間將是無遠弗界的墳墓。這是洛夫所勾勒的世界。沒有空虛、恐怖的抽象字眼,而是富于詩性的意象構(gòu)圖。
洛夫這種對比中的接續(xù),有時穿戴不同的外衣,讀者若不細致體會,將很難辨識。《記遠戍東引島的莫凡》中有一段對比接續(xù)的詩行,非常隱約幽微,值得細細品嘗。
成長中你不妨試著
以胡渣,假牙,以及虛胖
以荊棘的欲望
以一面受傷的鏡子
以琴弦乍斷的一室愀然
以懸崖上眺望夕照時的冷肅去理解世界
(《如此歲月》)
一般長者告誡小孩都是引用正面的人事物做榜樣,讓小孩能有正面走向。但這里的詩中人是以自然人生的負面現(xiàn)象激引聽者的正面思維。胡渣、假牙、虛胖都是成長過程中的需要剔除或是排斥的現(xiàn)象,但詩中人要聽者透過這些去理解世界。鏡子受傷,反映的是照鏡子的人身心靈的創(chuàng)傷;演奏時,演奏者的琴弦乍斷而一室愀然。這些都是人生中不堪回首的情境,詩中人要聽者以這樣的情境去理解世界。同樣,晨曦光輝,但詩中人希望聽者在“懸崖上眺望夕照時的冷肅”。晨曦閃爍希望,夕陽殘照生命的冷肅。詩中人要說的是,在逆境中心靈更能成長。人生不僅是激昂的笑聲,更多的時候是清冷的落寞。順境讓人沾沾自喜,逆境讓人反思而臻于成熟。這一節(jié)結(jié)尾的兩行是:“想想世人靈魂日漸鈣化的過程/便夠你享用一生。”靈魂呼應前面的淬礪心靈。逆向思考讓靈魂免于鈣化,否則就如世人庸庸碌碌的一生。對比接續(xù)意象的敘述,到此劃下完美的句點。
假如雅克慎選擇軸與接續(xù)軸概括了所有言說的模式,人生各個場域里,無不是接續(xù)與選擇的活動。詩的創(chuàng)作更是如此。細致的詩作中,接續(xù)與選擇不時微妙地互動。其實,在雅克慎雙軸所構(gòu)筑的坐標中,任何一個語言要素都是選擇與接續(xù)的交集;反過來說,任何語言的要素都各有橫軸與縱軸和它對應。因此,選擇與接續(xù)互動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有些學者也經(jīng)常討論隱喻與轉(zhuǎn)喻的互動(如Fass, Geeraerts, Gibbs Jr., Goosens, Radden)。在洛夫的詩中,這種選擇隱含的隱喻與接續(xù)隱含的轉(zhuǎn)喻,兩者的互動比大部分研究者所舉的例子,都更為細致。關(guān)鍵還是“刻意”與“似乎無意”間的差別。在他的詩中,接續(xù)與選擇經(jīng)常唇齒相依,彼此互動展現(xiàn)詩性。試以《無題》一詩說明:
打鼓的
鼓槌請借我一下
掘墓的
燈火請借我一下
放風箏的
天空請借我一下
寫詩的
帶骨頭的句子請借我一下
吹嗩吶的
小小的悲涼請借我一下
(《如此歲月》)表面上,整首詩的意象似乎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沒有明顯的目的導向。但細心的讀者將從第三行的“掘墓的”,看到一段敘述的肇始點,而“骨頭的句子”與“嗩吶的”“悲涼”都是這個敘述的接續(xù)。以意象的選擇來說,詩中人向“掘墓者”借的是“燈火”。為何是燈火?答案可能要從“骨頭的句子”與“悲涼”中去探索。既然想借句子,表示詩中人是個創(chuàng)作者,想在燈火下寫出“悲涼”而有扎實(骨頭的句子)的作品。
“骨頭”接續(xù)“掘墓”,因為尸體終究會化成尸骨?!皢顓取苯永m(xù)“骨頭”,進一步勾勒了送葬的情境。整首詩似乎是以死亡與送葬布局,但為何又穿插了“打鼓的”與“放風箏的”意象?
這個問題隱藏了洛夫詩性的奧秘。他的詩不是特定主題的代言者;各種場景自然進出詩行,交織成人生雜沓繽紛的情境?,F(xiàn)實中,也許送殯的行列穿過街頭打鼓者所吸引的人群,也許距離墓地不遠處,有人在放風箏。這些情境在空間中并置,但它們的存在并不是為了特定的目的。詩性之所以濃郁,是因為意象沒有套入目的論的框架。打鼓的與放風箏的,并不能為一首“送殯”的詩增添什么。但若是將這兩個意象剔除,敏銳的讀者將感受到喪失了什么。若無其事的意象并非真正的若無其事。事實上,“打鼓的”與“放風箏的”是寫詩的人“不經(jīng)心的”選擇,選擇了一般詩人可能想要剔除的景象。
整首詩讀起來有點傷感,但是傷感并不全然來自于送殯與嗩吶吹奏的悲涼。有人即將入土,有人放風箏翱翔云天。如此的穿插,讓天地有點無以言之的蒼茫。表象似乎無關(guān)的意象,竟然是打開詩性的關(guān)口。但彼此的相關(guān),不是實線的牽引,而是虛線隱約的呼應。假如把“打鼓的”與“放風箏的”剔除,留下純粹有關(guān)送殯或是送葬的意象,讀者的傷感可能反而被稀釋。同一個空間,各種情境濃淡穿插,勾勒人生真切的樣貌。同一個時間,很多事情在發(fā)生,不只是嗩吶吹奏的悲涼。全部功能性的意象反而讓詩性折損,因為詩行撇離了似悲似喜、似實似虛的人生。事實上,整首詩,送殯的敘述也不明顯,隱約的動線給了讀者一些引領,但并非作者刻意鋪成。洛夫的意象,正如柏屈(David Birch)在討論海德格對詩的閱讀時說,生命或是存有經(jīng)由文字顯現(xiàn)(show),而非告訴(tell)。洛夫以“寫詩”顯現(xiàn)生命,而非以“做詩”告訴讀者有關(guān)于生命。
以上的閱讀,是以接續(xù)與選擇的思維來面對洛夫的詩,但洛夫創(chuàng)作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些詞語。這些詞語說明洛夫濃密的詩性,是因為他的詩作跳出目的論的框架。但詞語也是某種框架,因此,如此的詮釋雖然展現(xiàn)了洛夫部分的詩性,但詮釋本身又自覺有些莫名的欠缺。這個欠缺更凸顯出洛夫詩作的詩性。
事實上,洛夫近晚期的作品中,選擇性與接續(xù)性的運用有時不著痕跡,而選擇與接續(xù)的結(jié)合點經(jīng)常是詩性最濃密的當下。雅克慎曾經(jīng)在一個“語言的風格”(Style in Language)的研討會上說:“更技巧地說,任何連續(xù)的都是明喻。在詩中,相似性加之于接續(xù)性時,任何轉(zhuǎn)喻都略有隱喻的跡象,任何隱喻都有轉(zhuǎn)喻的色調(diào)?!甭宸蛴行┰娭羞x擇性與接續(xù)性渾然天成,彼此交融,讓相似性的隱喻與接續(xù)性的轉(zhuǎn)喻融為一體。試以《朗誦一首關(guān)于燈塔的詩》中間的一小節(jié)為例:
我要向你們
朗誦一首
……
……
……
東坡式的
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的詩
一首寫給潮汐、海鷗、巖石
以及千年前就一直停在那里的
一朵晚云的
詩
(《如此歲月》)
引文中詩性的焦點是“一朵晚云的/詩”。前面的意象首先來自文學典故,接著的來自于自然?!扒昵熬鸵恢蓖T谀抢锏?一朵晚云”接續(xù)自然的意象,但這里經(jīng)由詩人靈慧的選擇,它是晚云,不是朝云,不是灰云。先前相對穩(wěn)定的文史傳承在此面對浮動以及即將來臨的黑暗。再者,這朵云一千年前就在那里,暗示與東坡創(chuàng)作“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的詩”幾乎同一時間。但歷史已過千年,這朵云還在千年后的當下。意象選擇千年前就存在的晚云,反襯歷史早已經(jīng)成為歷史。其他,如《甘蔗》的第二節(jié):
解剖學原本是
建立在理性而精確的刀法上
呸,呸,呸
吸進精血,吐出渣滓
幸好
痛,越啃越短
再也沒什么可傷害的了
當手中只剩下
一顆須眉不全的
粗鄙的頭
(《如此歲月》)
詩是描述吃甘蔗的過程,但是甘蔗有時是人的投影。甘蔗與人不是嚴謹?shù)膶?,偶而出現(xiàn)的意象卻非常醒目,如吸進精血以及最后“一顆須眉不全的/粗鄙的頭”。第二、三行是啃甘蔗的過程,吸了甘蔗汁吐出渣滓。第六行的“痛”又有人的影子,但整行“痛,越啃越短”是詩性的所在。“痛”是擬人化,甘蔗越啃越短,也就越來越?jīng)]有的痛了。“越啃越短”是敘述的接續(xù),“痛”是字詞的選擇。詩人選擇一個能影射人的字詞,而且這個字詞又能產(chǎn)生吊詭與反諷。啃得越短,表示甘蔗的身軀越來越短小,但和人不一樣的是,甘蔗被吃到越來越短時,痛苦也越來越少了。這一行是接續(xù)與選擇的結(jié)合點,也是展現(xiàn)詩性的關(guān)鍵詩行。最后的四行也是關(guān)鍵詩行。當甘蔗被啃到只剩下最后“一顆須眉不全的/粗鄙的頭”時,啃甘蔗的動作就自然停止了,因此也就“再沒有可傷害的了”。本詩詩性的最高點是甘蔗頭的意象。這個意象也是接續(xù)與選擇的結(jié)合點。它是接續(xù)甘蔗被吃的敘述,最后的殘留。但如此的意象又是人的投影。本詩中甘蔗與人身并不是嚴謹?shù)膶?,但偶而的對應讓詩質(zhì)有了密度。詩一開始就影射到人被腰斬:“被腰斬的。說是最挺拔的?!睆难鼣亻_始,最后以一顆頭顱結(jié)束。以“須眉不全”描述這顆頭顱,也是字詞的選擇。除了甘蔗寫實的樣貌,讀者自然聯(lián)想到人被斬首時那顆與身軀分離的頭顱。
事實上,第一節(jié)里的“被剝削的/說是最甜美的/被壓榨的/說是最多汁的”連同前面提到的“被腰斬的”都是一語雙關(guān)。表面上,描寫的是甘蔗,其實都暗指人。從這三個“的”描述,最好的人也就是最可能被屠殺的對象。再以這一節(jié)的三個“的”對照結(jié)尾的頭顱,敘述中甘蔗中人的影子是造就詩性的關(guān)鍵。因此,開始詞語的選擇啟動接續(xù),而最后再以意象的選擇結(jié)尾。正如上述,頭的意象是選擇與接續(xù)的結(jié)合點,是詩的高潮,是詩性完滿的至高點。另外,詩中人既是啃甘蔗的人,也是屠殺者,在啃/屠殺中反思,如此詞語或是“詩思”的選擇,也強化了本詩的詩性。因為有反思,這首詩才不致于淪落成只是一首“啃甘蔗的詩”。
綜合以上的討論,有幾點結(jié)論:
一、 洛夫接續(xù)性意象的詩作,不論是時間性的接續(xù),或是空間性的接續(xù),或是邏輯性的接續(xù),或是對比性的接續(xù),大都展現(xiàn)濃密的詩性。
二、 這些接續(xù)性的詩作,很多地方,幾乎渾然天成,很少有“做詩”的痕跡。
三、 洛夫詩作的詩性之所以濃密,與濃密的生命感有關(guān)。以生命作為文本,接續(xù)性或是選擇性在他的詩作中,是生命的自然現(xiàn)象,并非文學理論的詞語。實際的創(chuàng)作中也完全看不出洛夫有這些詞語的意識。
四、 洛夫的一些詩作中,選擇性與接續(xù)性交互活動,讓意象更活潑,更有生命感。他的詩作動人,而且讓讀者朝向文本的深處移動。
五、 進一步說,他詩作的“動人”與讀者的“移動”息息相關(guān)。之所以動人,并非一般慣性反應的所謂“很有感情”,甚至是濫情,而是濃密的生命感。因為有濃密的生命感,詩作展現(xiàn)濃密的詩性。同理,閱讀他的詩,讀者能朝文本的深處移動,不是因為文本刻意要表達的哲學思維,而是詩行的深邃動人。
六、 在洛夫的詩作中,選擇性與接續(xù)性兩者交融的瞬間,幾乎也是詩性最濃密的瞬間。在這個瞬間,讀者看到現(xiàn)當代詩深邃的堂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