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萌 尹勝男
摘 要:中文和日文看似是兩門很相近的語言,但從其字詞、語法及句子結(jié)構(gòu)來看,又存在諸多的差異。對于愛好研究日本文學(xué)、文化的人來說,翻譯顯得十分重要。日漢翻譯要求譯者首先對兩種語言進行充分的理解,并結(jié)合對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深入的把握,將其翻譯成盡可能貼近原文并易于讀者理解的譯本。基于兩種語言在表達上的差異性,還需結(jié)合翻譯理論和技巧。本文主要以木山捷平的小說《長春五馬路》為實例,談?wù)勅諠h翻譯方法中的倒譯。
關(guān)鍵詞:日漢翻譯;翻譯技巧;倒譯;木山捷平;《長春五馬路》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4--01
翻譯是什么?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這樣表述“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也指方言與民族共同語、方言與方言、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種用另一種表達);把代表語言文字的語言或數(shù)碼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然而,對于翻譯者來說,翻譯工作涉及的遠遠不及字面意思上那么簡單。首先,翻譯涉及到兩種語言,它是一種語言對另一種語言的完全代替,要求譯者精通這兩門語言。其次,翻譯涵蓋許許多多的專業(yè)領(lǐng)域,要求譯者對相關(guān)領(lǐng)域有廣博的知識積累。同時,修剛、王健宜(2005)在《日漢翻譯》一書中曾指出:翻譯理論和技巧的靈活運用在一定程度也決定著翻譯工作的質(zhì)量。[1]
翻譯理論和技巧多是前人在翻譯過程中不斷探索思考并總結(jié)歸納,最終形成的理論。[2]在諸多的日漢翻譯技巧中,倒譯是一種很常見的翻譯方法,也可稱之為“逆譯”。由于日語與漢語的語言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有所不同,在許多情形運用的逆譯勢在必然。但一些常見的句內(nèi)改變語順的方式,如日語中的“主-賓-謂”要譯成“主-謂-賓”的形式,不屬于倒譯技巧運用的范疇。[3]張秀華(2009)曾在《高級日語筆譯》一書中提到“無論是哪一種類的倒譯,都要對原文句子進行切割”,同時還將倒譯分為三種類型:
以修飾成分充當謂語,被修飾成分提前做主題或主語。
譯文為符合漢語習(xí)慣而做的語序調(diào)整。
屬于思考、陳述等方面內(nèi)容的長難句譯法。
在翻譯木山捷平的《長春五馬路》時,遇到了許多復(fù)雜的長難句,具體分析如下:
例1 一口で説明するなら、正介はその頃、自分が死んだ時自分の遺骨が、自分の家の祖先の墓に埋められることを、この世におけるたった一つの希望にしていたのである。
順譯:用一句話解釋的話,就是正介那個時候,把自己去世時的遺骨被埋在自家祖墳里這件事,作為他在這世上唯一的希望。
倒譯:用一句話解釋的話,就是那時正介在這世上唯一的希望便是死后的遺骨能被埋在自家祖墳里。
此句話屬于前文當中提到的第一種倒譯類型。其中,被修飾成分“希望”作為主語提到了前面,而將“希望”的具體內(nèi)容后置,這樣的語序更符合中國人的語感,內(nèi)容更清楚明了。
例2 この墓地に埋められた埋葬一號は、八月十三日か四日、引揚の汽車の中で産気づいて、南新京駅のホームにおろされ、七ヵ月の男児をうんで、母子もろとも死んで行った二十七、八歳の婦人だったそうである。
順譯:聽說這個墓地中被埋葬的一號是在八月十三、四號,撤回的火車里即將分娩的,被留在南新京站月臺上的,產(chǎn)下七個月大的男嬰,母子二人雙雙死去的二十七、八歲的女人。
倒譯:聽說這個墓地中被埋葬的一號是個二十七、八歲的女人。八月十三、四號,她在撤回的火車里即將分娩,被留在南新京站月臺上,產(chǎn)下七個月大的男嬰,而后母子二人雙雙死去。
此句翻譯時,首先將其長修飾句拆分,此處同時含有分譯的技巧。“二十七、八歲的女人”提前,修飾部分留在后面,由人稱代詞做主語的“她”引領(lǐng),重新組成句子。這樣,由于使用了倒譯和分譯的方法,長句變得簡單易懂。
例3 そして正介が五月十七日、一階の十一號室から転室して行った二階の二十五號室は、それまでフリのお客さん用としてつかわれていた中の一つであったのである。
順譯:并且,正介五月十七日從一樓十一號房間換到的二樓二十五號房間,是那為止作為房客自由使用房中的一間。
倒譯:并且,五月十七日,正介從一樓十一號房間換到了那為止作為房客自由使用房之一的二樓二十五號房間。
翻譯此句時綜合運用了一、二兩種倒譯,句首為適應(yīng)漢語表達習(xí)慣而將日期提前。將“那為止作為房客自由使用房中的一間”提前到被修飾成分“二樓二十五號房間”前,使整個句子更加順暢易懂。
結(jié)語: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就像是兩種智慧的碰撞,方方面面都需要譯者反復(fù)斟酌、不斷篩選,盡可能忠于原作,把作品表達的主旨傳達給異語讀者,進而將翻譯做得更加完美。在日漢翻譯中,由于兩種語言表達習(xí)慣的差異,句子語序存在許多不同,所以倒譯法的運用十分普遍。本文僅結(jié)合《長春五馬路》這本小說中出現(xiàn)的句子,簡單討論了翻譯方法中的倒譯法。其實,在翻譯實踐中要注意的問題還有很多。而且,沒有任何翻譯作品會僅僅運用一種翻譯方法,都需要多種方法的靈活運用。為此,譯者不僅要有良好的日語基礎(chǔ),較高的中文水平和廣博的文化知識,還要重視每一次翻譯實踐工作、靈活運用翻譯理論和技巧,做好中日兩國跨文化的橋梁。
注釋:
[1]修剛、王健宜,日漢翻譯,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5.12第1版.
[2]薛朝暉,實用日語翻譯,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2009.09.
[3]張秀華,高級日語筆譯,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9.01.01第1版.
參考文獻:
[1]薛朝暉,實用日語翻譯,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2009.09.
[2]張秀華,高級日語筆譯,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9.01.01第1版.
[3]修剛、王健宜,日漢翻譯,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5.12第1版.
[4]張穎葉,日語翻譯面對的語言文化差異的研究[J],學(xué)術(shù)論壇,2015(2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