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翠
摘 要:反思性教學是反思性思維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反思性教學方法后,既能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師生共同進步。分析了反思性思維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案例展示了反思性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體現(xiàn)。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法;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反思性教學指教師依據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目的和教學成果研究自己的教學過程,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完善,從而達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舍恩曾指出,我們應該重視兒童的思維培養(yǎng),看似兒童錯誤的見解也有其合理之處,不可依據傳統(tǒng)觀念一概否決。這的確給我們以啟示。本文以高中數學課程為例,試圖詮釋反思性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方法研究回顧
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方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便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討論及應用。近年來,我國眾多專家學者及教師也開始了對反思性教學的研究討論。但由于各種教學條件受限,反思性教學在我國的發(fā)展經歷了一些波折。首先,受到考試制度的制約,學生和家長仍然把學習成績當作學習的首要目的,因此教師無法全身心投入反思性教學當中。其次,教師團隊中具有反思性教學意識的教師還比較少,大多采用經驗式反思,缺乏系統(tǒng)科學的反思性理論。最后,反思的內容缺乏深入性,只停留在表層階段,在教學前和教學中缺少反思性思維。
二、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方法介紹
1.授課前的備課反思
授課前的備課反思是指教師在上課之前先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書寫教案并進行反思,使自己的教學目的明確化、具體化,使整個數學教學的過程成為一個完整的反思過程。教學后的反思固然重要,但是教學前的反思不僅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也更能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重視程度,凸顯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理念。例如,講授反比例函數時,教師應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思考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疑問,同時,思考應采取何種引導方式、遵循哪些授課步驟才能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教學活動,而且可以給學生提供自我思考、自主學習的鍛煉機會。
2.通過分析案例進行反思
3.通過聽課、評課進行反思
新課標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使教師成為整堂課的“指揮家”。而教師將自己當作學生時的聽課、評課過程,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發(fā)現(xiàn)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有利于反思性教學的開展,通過聽課、評課,發(fā)現(xiàn)其他老師的優(yōu)秀教學方式方法,從而對自身教學方法進行改善,有利于自身業(yè)務能力的提高,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總之,反思性教學以科學性反思為基礎,借助個體或團體的力量,解決教學中存在的潛在問題。反思性教學可以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通過反思查漏補缺,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教師的自主科研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盧真金.反思性教學及其歷史發(fā)展[J].全球教育展望, 2001,30(2):57-63.
[2]熊川武.試析反思性教學[J].教育研究,2000(2):59-63.
[3]熊川武.說反思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02(6):4-9.
[4]洪明.“反思性教學”的內涵和意義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1(6):29-32.
[5]胡波.淺談反思性教學中的個體反思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3(6):31-34.
[6]楊正龍.淺談反思性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