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線平
[摘 要] 教育部針對不規(guī)范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全國摸底排查工作。雖短期成效明顯,但長期難以杜絕。其根源在于培訓機構早已成為了學校教學的補充。學校作為教學輸入、成績輸出的機構,培訓機構只負責教學輸入而不負責成績輸出。學校在采取措施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并沒有疏導成績輸出,致使學校學習全面轉入了校外培訓,形成校外培訓堰塞現(xiàn)象。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不規(guī)范現(xiàn)象,需要疏導學校教學輸入和成績輸出,科學地規(guī)范培訓機構的辦學行為。
[關鍵詞] 培訓機構;教育督查;學生負擔
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減輕中小學生課外擔負,是今年教育改革的重點事務。根據(jù)教育部公告,各地應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全面摸底排查工作。而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由教育部牽頭,會同民政部、市場監(jiān)督總局構成七個督查組,分赴各地進行明察暗訪,督促工作進展。據(jù)報道,目前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已全部向社會公布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同時,對校外培訓機構已全面開展摸排,截至5月23日,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近13萬所,整改培訓機構1.2萬所。
一、當前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組織的這次督查行動,重點指向校外培訓的六類問題,包括培訓機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沒有辦學許可證和業(yè)務執(zhí)照或證照不完全,出現(xiàn)超綱搶跑和強化應試等不良舉動,培訓機構培訓效果與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中小學課堂不恪守講授方案、非零起點講授等舉動,中小學教員課上不授課,到培訓機構講,以及誘導學生加入校外機構培訓等舉動。
當前,教育培訓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1.市場混亂。無證無照培訓多。牽涉到的環(huán)節(jié)多,只要是有關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項目,都能以培訓的名義在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2.師資匱乏。因為培訓需求龐大,導致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什么樣的人都可以在培訓機構教學,教師資質良莠不齊。3.課程僵化。培訓主要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有些培訓機構,課程照搬照抄,沒有自主開發(fā)的中心課程,教學缺乏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還不明顯。
從培訓機構本身來看,大多數(shù)教育機構的市場推廣部門都要比課程研發(fā)部門要強大得多。往往一個年利潤達千萬的教育機構,卻沒有一個專門去做課程研發(fā)的人。這反映了目前教育培訓市場上賺錢與提高教育質量之間的矛盾。由于市場龐大,教育培訓機構的賺錢效應明顯,但賺錢并不等于要提高教育質量。培訓機構教育質量提升不上去,與培訓內(nèi)容單一,一味關注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有關。與此同時,市場賺錢效應明顯,導致多數(shù)的培訓機構都將主要精力用在了市場推廣上,忽視了課程研發(fā),忽視如何通過提升教育質量去做大市場。對于一個有一定規(guī)模的培訓機構而言,他們樂于拿幾百萬去投廣告,做宣傳,但不愿意花10萬塊錢去提高教育質量。
總體看來,當前摸排、整頓教育培訓機構的工作進展頗為順利。短期來看,在高壓政策下,一些無證無照的培訓機構得到整治。截至5月23日,全國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128418所,其中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占7.83%;無證無照機構占34.69%;有營業(yè)執(zhí)照無辦學許可證的占30%;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的占5.77%。全國已摸排中小學校85250所,發(fā)現(xiàn)存在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現(xiàn)象學校2148所;存在教師課上不講課后到校外培訓機構講等不良現(xiàn)象學校2141所。
但從長期來看,政策效果非常有限。在應該教育總體狀況不改變的情況下,學校主導著學生的成績輸出,各培訓機構占據(jù)著學生學習輸入到成績輸出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成績輸出出口很小,上游學生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這個市場只由少數(shù)的監(jiān)管機構監(jiān)管肯定是不行的。市場混亂表現(xiàn)為輸入、輸出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混亂。其實,真正問題并不出在市場混亂,而是出在混亂的市場對學生造成的傷害上。而實際上,造成學生傷害的根源在于學校的應試教育。培訓市場只是迎合了學校應該教育的需要。理論上,市場要有市場自身的規(guī)范,政府部門只是做好必要的監(jiān)管就可以了。但教育培訓市場是由不合理的應試教育衍生出來的市場。在源頭上不進行規(guī)范、調適,衍生市場是難以真正受監(jiān)管而規(guī)范的。
家長在面對監(jiān)管機構的監(jiān)管時也不是很配合。據(jù)媒體報道,對于教育部門要求家長填寫中小學生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情況,有家長表示,培訓機構都會提前給家長發(fā)微信,意思就是為了大家好,最近正在查相關培訓,讓他們不要如實填寫。而除了來自課外輔導班方面的拜托,家長們還表示,如實填的話,他們擔心如果教委去查,把培訓班取消,那么當初一交交一年的費用,能否退還?
另外,他們覺得這樣的摸底并沒有太大的意義,那些培訓機構都有正規(guī)的營業(yè)執(zhí)照。更重要的是,家長并不認為這是在維護他們的權益,甚至有很多家長認為,在集中治理一段時間后,由于有資質的培訓機構有限(且費用根據(jù)市場需求有可能上漲),而學生(家長)的培訓需求依舊旺盛,那些被關閉的培訓機構很可能死灰復燃。
二、培訓機構成為學校補充
學校是一個教育輸入輸出機構,輸入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教學,輸出就是學生的成績。輸入可能還包括一些輔導,學生需要的住宿、吃飯和相應的管理等。前一段時間,從減輕學生負擔著手,學校的教學輸入減少了。表現(xiàn)為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少了,補課少了,考試少了,學生留校時間少了。但與此同時,學校對于學生成績輸出的要求卻并沒有降低。當前,學生參加學習的主要目的還是升學,社會各界對學校的考核還是以學校的成績?yōu)橹?。教育系統(tǒng)對學校升學率的要求并沒有隨著教學輸入的減少而相應減少。
傳統(tǒng)的教育只注重輸出結果,只要學生能考出好成績就算完成教育任務。而現(xiàn)實卻是,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往往缺乏創(chuàng)造力。在中小學階段過分重視學習成績,違背學習本身的規(guī)律,導致學生一考入大學,馬上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要求這樣的學生去完成一些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專業(yè)工作是不太現(xiàn)實的。近些年,高校都在擴招,嶄新的大樓拔地而起,但大學有大樓,缺大師的情況卻始終存在。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一定要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關鍵就是要減少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
教育改革本應是全方位的才能起到效果,不但教學輸入負擔要減輕,而且教學輸出方式也要改變,否則在傳統(tǒng)的教育輸出統(tǒng)領下,學校的教學負擔減輕了,對學生而言,外部的競爭壓力還在。近些年,校外培訓市場的規(guī)模急劇擴大,與學校教學改革有關,也與改革不徹底有關。沒有有效地疏導教學輸出,學校只能無奈地將教學負擔轉嫁給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機構也就成了學校教學的一種變相補充。
教育培訓機構應將工作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另一種能力上。能力培養(yǎng)是學習之外的要求。隨著社會的分工越來越明確,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學生在學習之外培養(yǎng)另一種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種能力培養(yǎng)與學校學習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能力與能力之間還要相互促進。換句話說,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校外培訓,都是對學生自身輸入輸出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適應社會要求的輸入輸出能力,將來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對社會而言,多樣化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促進多樣化社會的發(fā)展,社會成員個體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意味著社會整體素質的提升。
然而,在整個教學輸出依然是以應試為主的前提下,教育培訓機構始終是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而存在。在學校提倡減輕學生負擔的情況下,各培訓機構馬上就會填補上學校教育留下的空白。這種填補是無縫隙的。時間上見縫插針,只要學校那邊一上完課,培訓機構馬上就會用各種方式將學生的時間填滿。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各種開發(fā)課程接踵而至,大多數(shù)學生對此都是應接不暇。空間上,學校周圍遍布各種培訓機構,各小區(qū)也是一樣,只要有學生的地方,就有培訓機構的宣傳。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傳統(tǒng)教育輸入輸出的代替形式,學生能力培訓被壓制于傳統(tǒng)教育之下。
將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轉移到校外,培訓機構就可以從各個環(huán)節(jié)介入到傳統(tǒng)教學中。從資質上,有些培訓機構證照齊全,有些則只是普通的托管機構,托管老師也就是培訓老師。有些培訓機構會隨著學生需求的變化,將培訓與托管融為一體,不但培訓相關課程,還承擔學生的吃飯、住宿等,致使原來的培訓也變得越來越不專業(yè)了。另外,一些托管老師,本沒有經(jīng)過嚴格正規(guī)的教育培訓,課程輔導質量可想而知。
學生的負擔大大加重,原先可能只是學校給予的學習壓力,這種壓力更多的來自對課程細節(jié)的深化,對學生來說,有些知識的細節(jié)是沒必要的,有些則可能是因為走了彎路,有些就是沒有用的。隨著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大大增加,不同培訓給予的學習任務不一樣,盡管最終目的都是完成學校的成績輸出,但培訓機構也要在自己的特色上下功夫,分別給予學生不同的要求,學生的學習壓力也由此大增。培訓機構之間相互競爭,在提升了學生升學壓力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不規(guī)范的措施
作為一種市場行為,培訓機構的出現(xiàn)有其合理性,現(xiàn)在的問題是如何使其合理化。對于市場機構的監(jiān)管,要有兩個口子才行,一是輸入,二是輸出。只有把握住了兩個口子,市場主體的行為合理化才有保證。如果市場主體只有一個口子,另一個口子是虛無的,無法把握的,相關部門就很難有效地對培訓部門進行監(jiān)管。
對于教育培訓機構而言,當前的狀況是,它作為學校教學的補充,在市場中沒有輸出的口子。學生成績輸出由學校負責。培訓機構為了能在市場中長期地生存下去,貌似也有學生成績輸出的壓力,但由于市場的泛化,市場培訓需求大,培訓機構的成績輸出壓力實際是沒有的。對于這樣的輸出主體,市場很難進行有效監(jiān)管。短期的查處可能有效,但長期來看,查處的培訓機構還會死灰復燃。
市場提升了培訓的效率,但是,這種效率主要是集中在學校的升學上,培訓機構的活動也都是圍繞著學生的升學進行。效率的提升忽視了社會正常的配備原則,即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被忽視了。一方面,因為培訓目標集中在升學上,相對抑制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市場缺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身能力的培訓機構,這使得學生自身能力成長與社會成長嚴重不合,社會表現(xiàn)為繁榮,而學生的能力企業(yè)并沒有多少提升。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理順教學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關系,學校自身要形成輸入輸出平衡。當前是要對學校教學輸出端進行疏導,改變教育現(xiàn)狀。輸出端太狹窄,學生只有升學,并且這條路會隨著小學、中學、大學而變得越來越窄。校外培訓機構過分地關注如何提高升學率,進一步加大了學生之間的競爭,這些壓力全部都被加到了學生身上。所謂理順教學輸入與輸出的平衡,就是針對學生而言的。對于學生而言,學校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習知識,而不是在知識上面附加各種升學的壓力。
應試教育打破了這種平衡。所謂的效率只是外界要求的知識掌握的效率,而不是針對學生學習的效率。學生學習的效率起碼有兩個衡量指標:一是學習成果,二是學生學習的意愿。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成果有所顯現(xiàn),但這也是從升學本身來看的。長遠來看,學習成果不但不明顯,而且顯著下降,應試教育下的成才率明顯低于素質教育下的成才率。中小學階段,中國學生成績普遍好于美國學生,然而,到大學卻是相反。這從大學科研成果數(shù)量可以看出。中國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被逼著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還扼殺了對其他領域的興趣。
有專家指出,中美教育存在巨大不同。為誰而學方面,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因而學生一般都能學得主動、靈活、高興。而中國的教育總是要事先給學生做出細致繁瑣的各種規(guī)定,學生視學習為負擔,學得被動、教條、無奈。
考試制度方面,在中國,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淘汰;而美國的考試目的在于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補缺,以利于今后的發(fā)展。
成績單方面,成績在美國屬于“隱私”。老師給家長看成績單,他只給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績,不會公布全班的成績。在中國,行政部門會想方設法地公布學生的成績。對教師的考核也要看學生的升學率、優(yōu)秀率。
教材方面,美國的教材內(nèi)容比較淺顯,對孩子沒有嚴格的要求,但是注重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的教材一味地強調夯實基礎,才導致機械重復的作業(yè)一堆,其結果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課外生活方面,中國家長一般不太允許小孩參加真正的社會活動。但美國小學生一旦走進校門,就要開始真正地參與社會活動了。美國的課外活動是學生自發(fā)參與,經(jīng)費也是大家共同出資、共同尋求贊助。美國讓小孩接觸社會環(huán)境的方式非常多,他們認為教育即生活。
有人說,應試教育是當前最公平的方式,取消應試教育,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這是從應試本身來說的,通過嚴格的考試,成績好的錄取當然是最公平的。這是面對成績的公平,但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并不能只依靠一紙成績。成績不好的學生,照樣可以在社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取消應試教育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并不能說明應試教育就是好的。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另有原因,這才恰恰是我們需要改變的,不能借應試教育的公平來掩蓋社會其他方面的不公平。
其次,培訓機構應追求自身獨特的教學內(nèi)容和模式。當學校自身的輸入與輸出平衡之后,培訓機構賴以成長的依附學校的環(huán)境就沒有了。這時,培訓機構應追求自身獨特的教學內(nèi)容和模式,也就是說,培訓機構自身要形成對學生輸入與輸出的平衡。每個培訓機構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要有科學的培訓內(nèi)容和培訓方法,另一方面,要針對特定的學生群體開展培訓。當培訓機構開始追求培訓的科學性時,開始追求自身的輸入與輸出平衡時,它在市場上就是可以被監(jiān)控的,不會形成短期取消長期難以取消的局面。只有當培訓機構能夠采取科學的方式來培訓學生時,學生的學習負擔才會減輕,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俊.教育部: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近13萬所,整改1.2萬所[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 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525/mtbd/201805/t20180 528_337432.html,2018-05-28.
[2]路倩倩.淺析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統(tǒng)計與管理,2016(8):169-170.
[3]鄭若玲.高考公平的憂思與求索[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2):14-29+187.
(作者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