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
摘 要:不論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離不開“應對”,都應該以應答性活動為中心來組織和開展。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建構高效課堂,促進師生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關鍵詞:英語課堂;應對;自主學習;構建
中圖分類號:G421;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7-0039-01
一、關于學習的主體性
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教學不僅僅包括教師的教,還包括學生的學。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學通常包含學生、教師、教材以及學習環(huán)境四個要素。課堂教學只有在與教師、學生、教材和學習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夠得以生成。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fā)揮、主體價值的展示和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是辯證統(tǒng)一的,輕視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會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眾所周知,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面臨著改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當今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自我展示、小組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形式被認為是現(xiàn)代較為理想的教學形態(tài)。然而,在學生、教師、教材和學習環(huán)境這四個要素當中,相較教師、教材和學習環(huán)境而言,最近的討論和研究的重點基本集中在學生這一要素上,強調“自己解決”“自我實現(xiàn)”等,甚至存在一種將學生的“主體性”絕對化的傾向。如果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拋開師生的互動、教師的主導、還有教材內容以及學習環(huán)境等因素,課堂教學效益就會大打折扣,而這樣的學生“主體”也將成為懸在半空中的“主體”。
二、“應對”的學生
對參與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來說,學習是一種能動性的活動,而“應對”這種被動的應答卻是這種能動性活動的基礎。不論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離不開“應對”,都應該以應答性活動為中心來組織和開展。所以,“被動的能動性”應該是當前師生在課堂教學中所追求的一種教和學的形態(tài)。首先,學生對于具體表現(xiàn)教學內容的教材的“應對”是很重要的。例如,在閱讀英語文本時,學生通過閱讀被喚起了怎樣的想象,表現(xiàn)出何種敏感?了解了教材上的問題后,學生形成怎樣的印象,形成什么樣的認知?其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實質是在教師的介入和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的、自立的、探究的、協(xié)作的活動。在英語課堂上采取互動式師生教學方式,就是為了增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教師在學生英語學習中起著指引方向的用途。互動式教學模式不僅僅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是有必要的。
三、“應對”的教師
1.把“學”置于教學的中心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在如今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英語知識傳授,訓練各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等)和培養(yǎng)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深刻認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組織和指導有任務的學習,有小組活動的學習,有展示的學習,有與同伴共享、相互欣賞的活動的學習。
2.互動、傾聽、理解
較之于集體劃一的傳統(tǒng)教學,以學為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更加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因此,教師要積極地與每一位學生進行互動,要注意深入細致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開展多樣化的師生互動。第一,學會傾聽?;ハ鄡A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通常只關注自己教學的進度,關注教學內容和任務是否完成,并沒有去考慮學生是否能夠跟上教學的進度,沒有去觀察學生是否接受和理解教學的內容。第二,學會理解。不僅僅去“理解”學生的發(fā)言的意思是什么,還要明白學生發(fā)言內容的背后真正意味著什么,理解學生的發(fā)言內容以及背后所包含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3.構建相互學習的課堂,培育共同成長的關系
學校不僅是全體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地方,也為全體教師發(fā)展和進步搭建了平臺。在學生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教室里,在與物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作為學習者的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共同成長,作為教育專家的教師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這樣在課堂教學中逐漸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關系,一種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長的關系,而主導這一教學關系的人就是教師。
總之,英語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活動,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啟發(fā)、相互溝通、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相長,進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飛.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構建與應用分析[J].中學生英語,2013(12).
[2]陳琳,王薔,程曉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